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乌尔班五世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乌尔班五世
原图链接

乌尔班五世(1310?-1370.12.19)法兰西教士格里莫阿德(按《EB》是纪尧姆【格里摩阿尔德的Grimoald de Guillaume】),出身于贵族家庭,曾参加本笃会,后在阿维尼翁大学教授法律。

简介

公元1362年依诺增爵六世(Innocent VI 1352~1362)教宗死后十六天,纪尧姆于9月28日被选为教宗,称乌尔巴诺五世。他是天主教的第二〇 〇任教宗,也是法国籍的第十五位教宗,以及教廷迁往阿维尼翁(亚味农Avignon)后的第六位教宗。 乌尔班五世在阿维尼翁继位,参与恢复意大利和平的努力,并著手整顿教廷。 公元1370年12月19日在普罗旺斯阿维尼翁逝世,一生以虔诚著称。生活朴实,穿苦衣,经常跪著祈祷,频频守斋。1870年被宣福。

历史背景

1365年不顾法兰西的反对,决定将教廷迁回罗马。同年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四世会见教宗,获得其大力支持,表示愿意派兵护送教宗迁回罗马,不久他就为查理四世加冕,授予勃艮第国王称号。1367年乌尔班五世回到罗马,此时罗马已经破烂不堪,他开始重建被毁的教堂。 公元1369年,拜占庭皇帝约翰五世年幼继位,政局不稳,前往罗马会见了教皇,表示愿意接受罗马教会所规定的教义,并将拜占庭教会置于罗马教会之下。但是拜占庭教士和世俗人士都不赞同若望五世皇帝的决定,声称宁愿在君士坦丁堡看见土耳其人的头巾,也不愿见到教皇的三重冠。使得协议无法履行。同年约翰五世回国的时候,在威尼斯共和国以破产债户名义被抓,希腊与罗马教会的分裂继续。 1369年,英格兰与法兰西的百年战争战火重开,罗马及教皇领地纷乱又起,乌尔班五世在罗马只待了3年,于1370年再次将教廷搬回阿维尼翁。死后,格列高利十一世终于再次将教廷迁回罗马。

学术领域

乌尔班五世重视并支持学术研究,在克拉科夫(Cracow)、奥朗日(Orange))和维也纳(Vienna)等地兴办大学。据说他还修复了很多位于蒙彼利埃(Montpellier)、图卢斯(Toulouse)和巴黎(Paris)的大学,并将自己的俸禄作为奖学金发放给学生。 他更是大力地推动了朗格多克-鲁西永地区的宗教发展:芒德大教堂、盖扎克教会和贝杜教会等等。 据《历代教宗简史》记述:他经常捐助贫寒子弟就读,有1400人左右。他很喜欢读书,因而有人称他为文学主保。

改革教会

乌尔班五世改革教会的方案,基本秉承依诺增爵六世的方针,著重教廷内部的改善。他曾颁布《可怕》通喻,谴责积财贪官。为教廷财政处规定原则,鼓励地方教会召开会议。 据传乌尔巴诺五世更是大力推动法国朗格多克-鲁西永(Languedoc-Roussillon)地区的教会发展:如公元1368年建设芒德(Mende)大教堂等等。[1]

“耶路撒冷圣十字大殿”

在教宗流亡阿维尼翁(Avignon)期间,整个大殿被荒弃,直到1370年教宗乌尔班五世(Urban V)把大殿交托给嘉尔笃会隐修士(Carthusians)负责为止。这些隐修士也作了重要的修茸工作,尤其在门多萨(Perdro Gonzales de Mendoza 1478-1495)和卡瓦哈尔(Lopez de Carvajal 1495-1523)两位西班牙枢机出任大殿领衔总铎期间。[2]

重大贡献

1 、著手整顿教会。 2 、推动恢复意大利和平。 3 、重视学术研究,兴建大学。 4 、推动教会发展,建设教堂。 5 、公元1368年12月23日颁布《撤销廖氏谬论》诏书:撤销有关论成全的境界,以及论神贫方面的谬论(DS 1087~1097)。

教会的“禧年”有悠久的传统

教会的“禧年”有悠久的传统。麦健泰神父一文先从新旧约中找到“禧年”的根据,并指出法定的禧年是到1300年才正式开始,2000年是第26个。文章叙述在这些禧年中教会经历了甚么转变,最后结论出禧年有一特别角色要扮演。一方面它让人看出属灵生命应在社会、经济、政治价值之上;另一方面,它提醒人耶稣基督才是历史的主宰。[3]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