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乔十光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乔十光
出生 1937年
河北馆陶
逝世 卒年未详
国籍 中国
职业 漆画艺术家
知名于 中国漆画之父。
知名作品 《泼水节》
《青藏高原》
《北斗》

乔十光(1937年-),著名漆画艺术家,中国现代漆艺的开拓者和漆画创始人之一。河北馆陶人。1961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壁画专业,1964年结业留校任教,现为中央工艺美院教授(现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漆画研究会会长。先后在中国、日本、法国、苏联等地举办画展十余次。被称为“中国漆画之父”。漆画代表作《泼水节》、《青藏高原》、《北斗》等[1]

乔氏漆画

自1989年在中国美术馆首次举办漆画作品展以来,使诞生于古老的漆艺艺术的漆画这种新的绘画形式逐渐获得了人们的承认,而乔十光的漆画创作也赢得了"乔氏漆画"的美名。乔十光走的是一条开拓性的道路,因而其艰苦更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2]。乔十光作品注重漆性与绘画性的统一,使现代漆画在保持传统文化品格的同时不断创新,逐步走向独立。

中国漆画之父

2002年,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原中央工艺美院)退休后,乔十光突然得了帕金森综合征。这种疾病,对一个已经年逾七旬的画家而言,是灾难性的。在广州见到乔十光时,他出行均需助手杜震宇协助,也已经无法清晰地说出自己的话,几乎每句话都需要杜震宇“翻译”,才能大概明白他的意思。但就是在这种极端情况下,乔十光的创作生涯并没有画上句号,他仍以惊人的毅力延续着自己的艺术创作。他不仅在艺术风格上有所探索发展,甚至还在广州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每年都保持着较高的产量。杜震宇出示一张乔十光打着赤膊挥汗创作的照片,那情形仿佛就是某种宗教仪式,宁静而温暖。

乔十光被誉为中国漆画之父,可以说正是他的不懈研究和推广,才让中国漆画有了今天这样的气象。乔十光自己也有这种使命感,在他的艺术生涯中,他始终在“变”,无论是生病前还是生病后。跟现在很多艺术家不同,乔十光的“变”不是因为某种细碎的情感或是个人境遇的变化而导致的,他最早的“变”是为了确立漆画的地位,后来的“变”是为了拓宽漆画的边界,现在的“变则是为了守护中国漆画之魂。

乔十光的创作无论历史如何迁移与变幻,他的坚贞努力和如杜鹃啼血般的吟唱,总是萦绕着生他养他的土地,始终不忘人们大众对他的熏陶,并以此深深扎根华夏民族的生命根系。

坚持以造化为师

乔十光的艺术来自生活、来自自然,他坚持以造化为师。多年来,他三访傣寨、三进藏区、两游长江、四下江南,画了大量的水彩和水粉、水墨和彩墨、素描和速写,不仅为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也使其绘画功力得到加强[3]

每一个想让生活更有质量的人都关注了书画艺贰叁

把艺术和生活相结合,

把传统和现代相融合。

我们从四面八方走来,

我们向四面八方走去。

乔十光

这是乔十光在漆艺展上的发言,这不单单是一种诗意的外延,也是乔十光心灵的真实再现。

“开拓”与“坚守”

乔十光是一位勤奋多产的漆画艺术家,从60年代初的第一幅漆画《鱼米乡》迄今,他创作的漆画作品粗略地估计大大小小有四、五百件之多。考虑到漆画制作工序的复杂、工作流程的旷日持久,即使有助手的协助,这也不是一个小数目,艺术家全身心投入的程度可想而知!

乔十光的漆画艺术为我们所提供的,显然不仅仅只是一种以本土化的材质为媒介的、令人赏心悦目的装饰化的艺术风格。它们提供的是一种新的文化范型。这一新的文化范型抓住了经济与技术全球化时代给传统的、本土媒介带来的机遇,让中国传统漆艺得以从“弱势文化”、“民间文化”、“区域文化”的处境中摆脱出来,获得新生。它的文化意义在于它将东方大漆的材料光辉赋予了中国的现代绘画,由此创造了一种蕴涵着独特民族文化气质的精神空间,它代表着一种氛围、一种气象和一种心境,有着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核心的源远流长的艺术史文脉、有自己极为鲜明的文化特色。最重要的是,它同时也为我们这个贪图轰动、规模和刺激的当代图像泛滥的时代,提供了一种新的价值观和方法论[4]

吴冠中为漆画艺术家乔十光撰文,大力称赞他的漆画"将现代生活引进了漆世界,或者说将漆画引进了现代审美领域“、“沉着但也易沉闷的传统漆画传到了乔十光,开始转向明快与华而实,不失端庄,如他的大幅漆画《泼水节》及《青藏高原》[5]。”

参考资料

  1. 艺术家乔十光:漆画要有诗情、画意和漆趣(图). 搜狐新闻. 2015-04-30 [2019-05-20]. 
  2. 现代中国. 中国福利会. 1993. 
  3. 中国漆画之父乔十光. 简书. [2019-05-20]. 
  4. 乔十光漆画艺术的文化范型意义(皮道坚). 广东美术馆. 2010-08-05 [2019-05-20]. 
  5. 吴冠中. 放眼看人. 团结出版社.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