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九坝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九坝镇隶属于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位于桐梓县城西北部,距桐梓县城17公里,共辖7个村(联合村、水河村、白盐井村、高岗村、山堡村、槐子村、天池村)、65个村民组,9302户,共计35958人。全镇耕地面积26882亩,其中田8892亩,土17990亩。国土总面积149.14平方公里。北与习水县、夜郎镇为邻,南与娄山关镇、燎原镇相依,西与高桥镇花秋镇接壤,东与楚米镇相连。桐赤桐花公路贯穿全境,乡村公路纵横交错。地势北高南低,平均海拔1200米,年平均气温保持在15℃左右。基本信息

九坝镇是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所辖的一个镇,主要经济产业:烤烟,方竹名特产品:方竹笋,牛蒡。资源:煤炭。

人文景致

五色九坝

九坝镇人文历史悠久、矿产资源丰富、自然风景优美。九坝镇境内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闻名世界的20万年前“桐梓人”发祥地岩灰洞遗址;有清末黔北农民起义领袖杨龙喜揭竿而起的点将台;有风景如画的黄河沟自然风景区;有二台子万亩原始方竹林海;有神奇古老的千年红豆杉;有可垂钓休闲的篆水坪水库;有风景秀美的云雾山庄;有几百年历史的古寺天池宫;有红军长征途中毛泽东同志曾在九坝指挥了著名的娄山关战役的光辉历史;更有得天独厚的凉爽气候资源,素有“天然氧吧”和“绿色空调”之美誉。九坝是集绿色、红色、古色旅游资源于一体的发展乡村旅游的一块风水宝地。 九坝镇素有“凉爽九坝,休闲乐园”的美誉,而黄河沟更是兼具了凉爽和休闲两大特点。黄河沟位于九坝镇山堡村,距离桐梓县城仅仅50分钟车程,这里海拔1360米以上,与县城温差达到3-5摄氏度左右。这里山美,站在群山中,似乎到了神龙架;这里水美,掬一捧清泉,甘甜醇口;在有800多年历史的红豆杉古树下,感慨生命的奇迹;在当年毛泽东指挥所旧居前,感受伟人指点江山的风采;在二台子群山上,感动方竹的顽强生长…<ref九垻镇 </ref>

经济建设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烤烟产业强镇、煤炭工业重镇、蔬菜生产大镇、乡村旅游兴镇”的发展定位和发展目标,着力加强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不断优化发展环境,狠抓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农业和第三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九坝镇烤烟总面积保持在16000亩左右,实现产值2000余万元。采用“公司+基地+农户”建设山堡、天池蔬菜核心基地,全镇商品蔬菜面积达5000亩以上,创产值1200万元。依托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精心打造“天池—山堡(岩灰洞)—黄河沟”乡村旅游示范带,仅山堡村每年接待重庆避暑游客就有3万余人。引进外资2500万元,建设槐子、新兴等煤矿,煤炭年开采量保持在13万吨左右。

发展条件

人文九坝

桐赤、桐花公路贯穿境内,已实现村村通公路,总里程达120公里。境内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距今20万年前的“桐梓人”岩灰洞遗址,有清末黔北农民起义领袖杨龙喜的点将台,黄河沟自然风景区、二台子方竹林海、古木南方红豆杉、天池宫古寺。有煤炭铁矿石高岭土石灰石大理石等矿藏。其中煤炭远景储量150亿吨,探明储量80亿吨,有高岗、槐子、新兴、仙岩4间煤矿。仙岩煤矿年设计生产能力30万吨,槐子煤矿年设计生产能力60-90万吨。有石粉厂、红砖厂,共有企业15家。主要经济作物以烤烟、蔬菜、方竹笋为主,烤烟年产量3.5万担以上,是全县第一烤烟产量大镇。年种植延季蔬菜面积3000亩,销往重庆、遵义等地;年产方竹鲜笋1000吨,当地农产品加工企业,把方竹笋制品销往全国各地,乡村旅游主要有黄河沟、二台子、篆水坪水库、上天池、山堡等旅游景点,乡村旅馆300多家,每年避暑客人在40000人次以上。有中小学23间,村卫生院(室)28间。发展定位是:烤烟产业强镇、煤炭工业重镇、蔬菜生产大镇、乡村旅游兴镇。

观光风景区

宗谷溯流(峡谷观光体验区):位于旅游区西部,黄河沟峡谷内。旅游区森林覆盖率高,生态环境较好,自然旅游资源类型较为丰富,同时也有历史底蕴深厚的人文旅游资源。融山、水、洞、石、林、峡谷、高山草甸及人文景观于一体,且拥有独特的乡村风貌,具有较高的整体观赏价值。其中一级旅游资源4个:骆驼峰、龙舌潭、龙舌潭瀑布、勾状瀑布。二级旅游资源九个:双子佛、天生桥、桃园三结义、一线天、长征林场、方竹林、杨隆喜点将台、篆水坪水库、毛泽东娄山关战役指挥部。三级旅游资源三个:雄鹰展翅、大槽草甸、岩灰洞。

文化遗址

岩灰洞古人类文化遗址位于九坝镇境内桐习公路25公里处,被称为“桐梓人”发祥地,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岩灰洞洞穴下距河面32米,向阳不燥,泥土多成粉末状,所以当地人都叫它岩灰洞。洞穴呈喇叭形,高3.0米,宽1.8米,洞道时宽时窄,“之”字形向东北延伸,进入洞口2.5米处是一宽大的厅堂。

田园九坝

1972年,112地质队在九坝格庄坝开展地质普查时,在岩灰洞意外发现了两枚人牙化石,经专家鉴定,属20万年前左右的古人类化石。从岩灰洞出土的旧石器和烧骨的研究中,发现了古人类用火的痕迹,是迄今长江以南古人类用火最早的发现。在“桐梓人”化石的研究中还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氟斑牙病例,具有重大的学术研究价值。这一重大发现填补了人类发展进化史上距今20万年前时期古人类考古的空白,学术界将其命名为“桐梓人”.当时,《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向全世界宣布了这一重大发现。消息公布后,16个国家的电台、报刊纷纷转载和报道,不少国家发表文章评价其重大意义。北京电影制片厂还专门摄制了新闻专题片《“桐梓人”的故乡》在全国放映。《辞海》1979年版和1989年版均专刊了“桐梓人”条目,这一词条使默默无闻的桐梓九坝岩灰洞名扬天下。

相关视频

美丽的九坝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