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九江郡」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创建页面,内容为“九江郡为秦代始皇帝分天下三十六郡之一,初设辖境范围大致为安徽、河南淮河以南,湖北黄冈以东和江西全省,治寿春(今…”)
 
行 1: 行 1:
九江郡为秦代始皇帝分天下三十六郡之一,初设辖境范围大致为安徽、河南淮河以南,湖北黄冈以东和江西全省,治寿春(今安徽寿县城关镇)。
+
''' 九江郡''' 为秦代始皇帝分天下三十六郡之一,初设辖境范围大致为[[ 安徽]] [[ 河南]][[ 淮河]] 以南,湖北[[ 黄冈 市|黄冈]] 以东和江西全省,治寿春(今安徽寿县城关镇)。
  
 
==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
  
历史上,九江郡在各朝范围都不尽相同。大致可分两段时期。   
+
[[ 历史]] 上,九江郡在各朝范围都不尽相同。大致可分两段时期。   
  
 一、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3年),秦灭楚,建九江郡。辖境约相当于今天安徽、河南淮河以南,湖南黄冈以东和江西全省,为九江郡历来范围最大之时,治寿春(今安徽寿县城关镇),因此地有众多水泽而得名。   
+
 一、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3年),秦灭楚,建九江郡。辖境约相当于今天安徽、河南淮河以南,湖南黄冈以东和[[ 江西]] 全省,为九江郡历来范围最大之时,治寿春(今安徽[[ 寿县]] 城关镇),因此地有众多水泽而得名。   
  
 秦末汉初之际,割西境置衡山郡,割南境置庐江、豫章二郡,九江郡范围大大缩小,只包括今天安徽省中部淮河以南、瓦埠湖流域以东、巢湖以北地区。   
+
 秦末汉初之际,割西境置[[ 衡山郡]] ,割南境置庐江、豫章二郡,九江郡范围大大缩小,只包括今天安徽省中部淮河以南、瓦埠湖流域以东、[[ 巢湖]] 以北地区。   
  
 汉王元年 (206 年)四月,九江郡属英布九江国(都六,今六安市城北乡张巷村白沙城)。   
+
 汉王元年 (206 年)四月,九江郡属[[ 英布]] 九江国(都六,今[[ 六安市]] 城北乡张巷村白沙城)。   
  
 高祖四年( 前203 年),改九江国为淮南国,九江郡属之。十一年七月,淮南国除,九江郡归汉。十月庚午,九江郡改属刘长淮南国(改都寿春邑)。文帝七年(前173年),淮南国除,九江郡归汉。十二年,九江郡改属刘喜淮南国(仍都寿春邑)。十六年,九江郡归汉。四月丙寅,改九江郡为刘安淮南国(仍都寿春邑)。元狩元年(前122年),淮南国除为九江郡(仍治寿春邑)。元封五年( 前106 年)四月,九江郡属扬州刺史部。   
+
 高祖四年( 前203 年),改九江国为淮南国,九江郡属之。十一年七月,淮南国除,九江郡归汉。十月庚午,九江郡改属刘长淮南国(改都寿春邑)。文帝七年(前173年),淮南国除,九江郡归汉。十二年,九江郡改属[[ 刘喜]] 淮南国(仍都寿春邑)。十六年,九江郡归汉。四月丙寅,改九江郡为刘安淮南国(仍都寿春邑)。元狩元年(前122年),淮南国除为九江郡(仍治寿春邑)。元封五年( 前106 年)四月,九江郡属[[ 扬州]] 刺史部。   
  
王莽篡政,改九江郡为延平郡。   
+
[[ 王莽]] 篡政,改九江郡为延平郡。   
  
 东汉建武元年 (25 年),延平郡复九江郡,属扬州(初治历阳,今和县历阳镇。后改治寿春),九江郡改治阴陵,即今定远县靠山乡古城村。   
+
 东汉建武元年 (25 年),延平郡复九江郡,属扬州(初治历阳,今[[ 和县]] 历阳镇。后改治寿春),九江郡改治阴陵,即今[[ 定远县]] 靠山乡古城村。   
 
   
 
   
 章和元年 (84 年)九月壬子,九江郡为阜陵王国,三年复九江郡。   
+
 章和元年 (84 年)九月壬子,九江郡为阜陵王国,三年复九江郡。   
  
 延康元年 (220 年)十月,曹魏代汉,九江郡(均治寿春)属魏国。黄初二年 (221 年),改九江郡为曹邕淮南公国(仍都寿春)。四年,国除为淮南郡(仍治寿春)。   
+
 延康元年 (220 年)十月,曹魏代汉,九江郡(均治寿春)属魏国。黄初二年 (221 年),改九江郡为曹邕淮南公国(仍都寿春)。四年,国除为淮南郡(仍治寿春)。   
  
 太和六年 (232 年),改淮南郡为曹彪楚王国(仍都寿春),嘉平元年 (249 年),复为淮南郡。    至此,九江郡不再作为郡名存在。   
+
 太和六年 (232 年),改淮南郡为曹彪楚王国(仍都寿春),嘉平元年 (249 年),复为淮南郡。至此,九江郡不再作为郡名存在。   
  
 二、隋大业二年(606),废江州改置九江郡。治湓城县(九江市)。唐初废郡复州。
+
 二、隋大业二年(606),废江州改置九江郡。治湓城县([[九江| 九江市]] )。唐初废郡复州。
  
 
==地名演变==
 
==地名演变==
  
 九江又名柴桑,九江之称,最早见于《尚书·禹贡》中“九江孔殷”、“过九江至东陵”等记载。后据《晋太康地记》记载,九江源于“刘歆以为湖汉九水(即赣江水、鄱水、余水、修水、淦水、盱水、蜀水、南水、彭水)入彭蠡泽也”。长江流经九江水域境内,与鄱阳湖和赣、鄂、皖三省毗连的河流汇集,百川归海,水势浩淼,江面壮阔。   九江开发历史较早。夏、商时期,九江属荆、扬二州之域,春秋时九江属吴之西境,楚之东境,因而有“吴头楚尾”之称。九江作为行政区划最早出现在秦代,秦始皇划天下为三十六郡,就有九江郡。此后九江又有柴桑、浔阳、汝南、湓城、德化等古称,但主要以九江、柴桑、浔阳、江洲着称于世。
+
 九江又名柴桑,九江之称,最早见于《尚书·禹贡》中“九江孔殷”、“过九江至东陵”等记载。后据《晋太康地记》记载,九江源于“[[ 刘歆]] 以为湖汉九水(即赣江水、鄱水、余水、修水、淦水、盱水、蜀水、南水、彭水)入彭蠡泽也”。长江流经九江水域境内,与鄱阳湖和赣、鄂、皖三省毗连的河流汇集,百川归海,水势浩淼,江面壮阔。九江开发历史较早。夏、商时期,九江属荆、扬二州之域,春秋时九江属吴之西境,楚之东境,因而有“吴头楚尾”之称。九江作为[[ 行政区划]] 最早出现在秦代,[[ 秦始皇]] 划天下为三十六郡,就有九江郡。此后九江又有柴桑、浔阳、汝南、湓城、德化等古称,但主要以九江、柴桑、浔阳、江洲着称于世。
  
 
==与九江市的关系==
 
==与九江市的关系==
  
 今天的 江西省九江市,虽在秦置九江郡的范围内,但当时并未设县。而到西汉初年建县于此,称 柴桑时,九江郡范围已经大幅北退,当中还有整个 庐江郡。所以两者虽然名称相同,也曾非常短暂的出现统辖关系,但除此之外几乎毫无关系。 九江市首次获得九江之名,要到 明朝时改 江州路为 九江府,治德化(即今九江市),而在此之前的历史中出现的“九江”很少指今天江西省范围。
+
 今天的江西省九江市,虽在秦置九江郡的范围内,但当时并未设县。而到[[ 西汉]] 初年建县于此,称柴桑时,九江郡范围已经大幅北退,当中还有整个庐江郡。所以两者虽然名称相同,也曾非常短暂的出现统辖关系,但除此之外几乎毫无关系。 九江市首次获得九江之名,要到[[ 明朝]] 时改江州路为九江府,治德化(即今九江市),而在此之前的历史中出现的“九江”很少指今天[[ 江西省]] 范围。
 +
 
 +
[[Category:680 中國地理類志]]

於 2020年8月3日 (一) 10:45 的修訂

九江郡為秦代始皇帝分天下三十六郡之一,初設轄境範圍大致為安徽河南淮河以南,湖北黃岡以東和江西全省,治壽春(今安徽壽縣城關鎮)。

歷史沿革

歷史上,九江郡在各朝範圍都不盡相同。大致可分兩段時期。   

一、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3年),秦滅楚,建九江郡。轄境約相當於今天安徽、河南淮河以南,湖南黃岡以東和江西全省,為九江郡歷來範圍最大之時,治壽春(今安徽壽縣城關鎮),因此地有眾多水澤而得名。   

秦末漢初之際,割西境置衡山郡,割南境置廬江、豫章二郡,九江郡範圍大大縮小,只包括今天安徽省中部淮河以南、瓦埠湖流域以東、巢湖以北地區。   

漢王元年(206年)四月,九江郡屬英布九江國(都六,今六安市城北鄉張巷村白沙城)。   

高祖四年(前203年),改九江國為淮南國,九江郡屬之。十一年七月,淮南國除,九江郡歸漢。十月庚午,九江郡改屬劉長淮南國(改都壽春邑)。文帝七年(前173年),淮南國除,九江郡歸漢。十二年,九江郡改屬劉喜淮南國(仍都壽春邑)。十六年,九江郡歸漢。四月丙寅,改九江郡為劉安淮南國(仍都壽春邑)。元狩元年(前122年),淮南國除為九江郡(仍治壽春邑)。元封五年(前106年)四月,九江郡屬揚州刺史部。   

王莽篡政,改九江郡為延平郡。   

東漢建武元年(25年),延平郡復九江郡,屬揚州(初治歷陽,今和縣歷陽鎮。後改治壽春),九江郡改治陰陵,即今定遠縣靠山鄉古城村。       章和元年(84年)九月壬子,九江郡為阜陵王國,三年復九江郡。   

延康元年(220年)十月,曹魏代漢,九江郡(均治壽春)屬魏國。黃初二年(221年),改九江郡為曹邕淮南公國(仍都壽春)。四年,國除為淮南郡(仍治壽春)。   

太和六年(232年),改淮南郡為曹彪楚王國(仍都壽春),嘉平元年(249年),復為淮南郡。至此,九江郡不再作為郡名存在。   

二、隋大業二年(606),廢江州改置九江郡。治湓城縣(九江市)。唐初廢郡復州。

地名演變

九江又名柴桑,九江之稱,最早見於《尚書·禹貢》中「九江孔殷」、「過九江至東陵」等記載。後據《晉太康地記》記載,九江源於「劉歆以為湖漢九水(即贛江水、鄱水、余水、修水、淦水、盱水、蜀水、南水、彭水)入彭蠡澤也」。長江流經九江水域境內,與鄱陽湖和贛、鄂、皖三省毗連的河流匯集,百川歸海,水勢浩淼,江面壯闊。九江開發歷史較早。夏、商時期,九江屬荊、揚二州之域,春秋時九江屬吳之西境,楚之東境,因而有「吳頭楚尾」之稱。九江作為行政區劃最早出現在秦代,秦始皇劃天下為三十六郡,就有九江郡。此後九江又有柴桑、潯陽、汝南、湓城、德化等古稱,但主要以九江、柴桑、潯陽、江洲着稱於世。

與九江市的關係

今天的江西省九江市,雖在秦置九江郡的範圍內,但當時並未設縣。而到西漢初年建縣於此,稱柴桑時,九江郡範圍已經大幅北退,當中還有整個廬江郡。所以兩者雖然名稱相同,也曾非常短暫的出現統轄關係,但除此之外幾乎毫無關係。 九江市首次獲得九江之名,要到明朝時改江州路為九江府,治德化(即今九江市),而在此之前的歷史中出現的「九江」很少指今天江西省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