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九间房村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九间房村 隶属河南省滑县四间房乡,位于四间房乡西南部,距四间房乡政府驻地4公里左右,东与本乡曹村相连,南和白道口镇周村、冯村接壤,西与白道口镇东英公为邻,北跨省道S101和大吕庄村毗邻。[1]

[]

著名人物

王树林,男,汉族,九间房村人,民国初期生于一个地主家庭(出生年月不详),少林洪拳第八代传人,武功甚好。起初,他对日本人的所作所为非常不满,决定投奔国军打鬼子,谁知碰到了一股土匪。土匪头子看王树林有点本事,就要王树林去弄把枪来,说只要弄来了枪,就让他入伙。王树林就到了县城,当时城门口有日本兵的哨岗。王树林悄悄摸到了城门口日军岗哨旁,二话不说就对日本哨兵出手了,弄到了两只枪,从此王树林加入了土匪帮。后来王树林一直升到大队长,成了一个土匪头子,这时,王树林也知道当土匪不好,但出于哥们义气,就是不肯回头,他一错再错,又和土匪吴蓝田一起加入了“皇协军”,从开始的打日本到给日本军卖命,变化之大,老人们说是当时连他自己都不敢想。日本投降后,大土匪王三祝为了弄到河南保安纵队队长的头衔,将滑县、长垣、封丘、延津四县明确为自己的防区,于是又将把“皇协军”吴蓝田、王树林等部加以收编,编为5个大队,王树林为其中一个大队的队长,该大队人数最多时达到1000人左右,他曾在 国民党的支持和帮助下积极反共,捕杀过农会干部,于1947年我解放军再次解放滑县时,死于人民的枪下。

建制沿革

相传隋朝时候,该村名叫九龙口,是个人口众多的大村,因为这里傍金堤临曹城,西边是白马坡,东南是曹村坡,北有古黄河,南有金堤河,四面有水,又是滑州通往濮州的官道,水陆交通十分发达,村里便出了两个响马-冯龙、冯虎,村中部分居民因惧怕他们,就投靠他们做了喽啰。他们打着“劫富济贫,替天行道”的旗号,拦路抢劫过往商旅的钱物,响箭一响,众人就会杀出,抢劫货物辎重。一次,碰巧抢劫了朝廷的贡品,隋朝皇帝大怒,随即派兵扫平“九龙口”。村民们死的死,逃的逃,待朝廷大军撤走后,村中只剩下九间房子,故村子更名为“九间房”,明朝迁民时,因村中冯姓是千年老户,所以并未改过村名,沿用至今。

行政区划

九间房村历史悠久,始为颛顼建都之活动中心地带,继为鉏国、昆吾国南燕豕韦、卫国之域。宋《宅经》有云,“卫初都滑东北六十里”,春秋卫成公迁都于帝丘。秦汉属东郡白马,魏晋南北朝时归开州郡白马,隋、唐、宋、元时属滑州白马县(旧城遗址于今白道口镇韩河京村南)。清宣统元年(1909年),滑县改为6乡16区,四间房属广通区;民国时(1946年土改后期),共产党八路军为消除沙尘匪患,在解放区彰德府(今新乡市)成立了平原省,四间房划归高陵县四区;解放后复归滑县,1956年9月,成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建南呼乡,属南呼乡管辖;1958年3月,南呼乡撤销,建四间房人民公社,该村属四间房管辖至今。

人口民族

九间房村因地处古黄河沿岸,战乱水患较多,人口流动量大,所以自古姓氏较多,相传冯姓是本地人,其他姓氏都是自明朝初年始由山西洪洞迁徙至此也有从其他地方迁来的,如徐氏的先祖是由山东迁来的,就目前情况看,全村人口已发展为1090人,按人口多少依次有王、张、李、夏、徐、刘、冯、朱、何等9个姓氏,全部是汉族。

经济概况

目前村内耕地1460余亩,年种植小麦1050亩、玉米1000亩左右,特色种植有花卉苗木700亩(含承包解放军某部农场的土地),温室蔬菜8亩,果园50亩,建有养鸡、养羊、养猪、养牛等养殖场12个。其中,鸡年出栏8000只左右;羊年出栏约1200只,猪年出栏约900头,牛年出栏约300头。另有在白道口、四间房以及沿路经商的90人,创办有耐火材料等个体企业3个,其中耐火材料厂有固定资产700万元,年产值1900多万元,但因村中贫困人口较多,2015年人均纯收入仅为4550元,在四间房乡属中等水平。

社会事业

因九间房村前几年还不足1000口人,又临近本乡的两个大村,故小学布点时将本村并到了曹村,村中学生多数在曹村小学(乡第九完小)读书,村内另有幼儿园一座。文化设施健全,有村民图书阅览室、健身广场各一处。据统计,近年来从村中走出博、硕研究生3人,本科以上学历的5人,专科的20余人。

历史文化

农历三月十五是九间房村阎王庙会,从十四到十六,共三天,每年都要有一个或两个剧团到村演出,届时商贾集聚,购物的、烧香求愿还愿的、串亲戚、看热闹赶会人数近万人。

九间房人爱烧香信佛,但能让九间房人真正膜拜的是祖先,崇尚的是心中的神明。据史书记载,自古以来黄炎子孙就有祭祀的习俗,九间房人只是把它保留而且改进了而已,祭祀祖先是一种感恩的表现,而拜神明也是如此,在九间房,所谓的神明就是对人类做出大贡献的人物,所祀之神都是在当地曾做出贡献的有功之士。

风景名胜

村东有阎王庙遗址一处,村西有观音菩萨庙一座。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