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乳突炎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乳突炎分为急性和慢性,而急性乳突炎是乳突气房黏膜及骨质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多由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发展而来。急性乳突炎主要表现为发热、耳后乳突部皮肤红肿、压痛、流脓等症状,在儿童中发病率较高,经过积极的治疗后,预后良好。

基本信息

就诊科室: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儿科

是否医保:是

英文名称:mastoiditis

是否常见:是

是否遗传:否

并发疾病:面瘫、脑膜炎、骨膜下脓肿、面神经麻痹、听力损失、迷路炎

治疗周期:短期治疗

临床症状:发热、耳后红肿、压痛、流脓、乳突部肿胀、潮红

好发人群:抵抗力弱的儿童

常用药物:青霉素、链霉素、头孢菌素

常用检查;体格检查、乳突CT检查、耳镜检查、听力检测、血常规、耳内分泌物培养

病因

乳突炎常由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发展导致,好发于抵抗力弱的儿童。当患儿抵抗力弱、外界致病菌毒力强时,也可以引发乳突炎。另外,当患儿出现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性中耳炎治疗处理不当时,也容易诱发乳突炎。

临床表现

急性乳突炎:体温正常后又有发热,重者可达40℃以上。儿童常伴消化道症状,如呕吐、腹泻等。

乳突部皮肤可轻度肿胀、潮红。鼓窦投影区及乳突尖有明显压痛。

骨性外耳道后上壁红肿、塌陷。鼓膜充血,松弛部膨出。鼓膜穿孔一般较小,穿孔处有脓液搏动,脓量一般较多。

慢性乳突炎:乳突骨质无破坏者

鼓膜多为中央性大小不等的穿孔;有间歇性流脓,为黏液性或黏液脓性无臭的分泌物,流脓间歇期耳内干燥,听骨链多完好,传导性听力损失,程度较轻。

乳突骨质有破坏者:分泌物为脓性,有恶臭,多为持续性流脓;鼓膜可为松弛部或紧张部边缘性穿孔,或为大穿孔,常有肉芽、息肉或表皮样瘤样物;鼓室内结构常遭破坏,听骨链多不完整,传导性听力损失较重。

其他症状:惊厥,与成年人相比,儿童的急性乳突炎全身症状较重,可发生惊厥。

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等。

头痛:当患者耳流脓增多,引流受阻导致流脓突然减少时,可伴同侧颞区头痛。

诊断

患者通过以下表现可以确诊为乳突炎:

典型乳突炎症状,如耳后肿胀、压痛、流脓等。

结合既往中耳炎的病史,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恢复期中,各种症状不减轻反而加重。

结合耳镜检查可以观察到骨性外耳道内段后上壁红肿、塌陷、鼓膜充血。CT可表现为中耳乳突腔密度增高,均匀一致,血常规显示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增加、耳内内分泌培养显示有细菌感染等。

鉴别诊断

外耳道疖[1]:都有耳痛、耳部流脓、听力下降等表现,但外耳道疖与乳突炎患者相比,无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病史,通常有掏耳等外耳道外伤史,一般无发热,全身症状轻;外耳道疖位于外耳道口后壁时,有明显的耳廓牵拉痛,CT显示中耳、乳突无明显病变,这点跟乳突炎不同。

中耳恶性肿瘤:都有耳部流脓、耳痛等表现,但是中耳恶性肿瘤耳部有血性分泌物,对耳内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即可鉴别。

治疗

一般治疗

局部引流:乳突炎患儿注意改善局部引流,如切开鼓膜,清除穿孔处堵塞物。可先用3%过氧化氢溶液彻底清洗,并拭净外耳道脓液,或用吸引器将脓液吸净。

补液:小儿呕吐、腹泻时应注意补液,并纠正电解质紊乱。

药物治疗

抗生素:早期应用足量抗生素静脉点滴,如青霉素、链霉素、头孢菌素等。最好参考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治疗,直至感染完全控制。炎症彻底消退后,仍继续给药数日,同时给予支持治疗。

手术治疗

乳突切开术:凡鼓膜穿孔小,排脓不畅或鼓膜未穿孔,应行鼓膜切开术,以利引流。如耳后已经形成脓肿,可切开排脓。若引流不畅,感染未能控制或出现可疑并发症时,应立即行乳突切开术。通过磨/凿开鼓窦及乳突,彻底清除鼓窦、鼓窦入口及乳突气房,甚至上鼓室内的病变组织,使中耳脓液得到充分引流,帮助大部分患儿成功摆脱乳突骨中的感染。该方法适用于经抗生素治疗后症状无好转、感染未能控制、房隔破溃、气房融合形成乳突蓄脓或出现严重并发症的患儿。

并发症

面瘫[2]:因为面神经从耳后部出颅,接近乳突部。所以乳突炎容易累及面神经,出现面神经瘫痪的情况。

脑膜炎:中耳炎继发脑膜炎,主要是由于中耳炎不能及时的控制。如果炎症通过乳突或者是临近组织的结构,很可能就会累及到颅内,从而引发脑膜的炎症。

骨膜下脓肿:乳突处的皮肤会出现红斑,触之有波动感。

面神经麻痹:乳突炎可能会导致面神经麻痹,如口眼歪斜等症状。

听力损失:乳突炎病情发展严重者可能出现暂时性或永久性的听力下降。

迷路炎:乳突炎可能会并发迷路炎,如耳鸣、头晕、呕吐等症状。

视频


陈晓光医生:中耳乳突炎治疗的方法


参考来源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