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了解杈叶槭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了解杈叶槭
图片来自技点网

杈叶槭(学名:Acer robustum Pax)是槭树科槭属植物,落叶乔木,高5-10米。小枝细瘦,无毛,当年生者紫褐色,多年生者橄榄褐色或绿褐色。叶纸质或膜质,基部截形或近于心脏形,长6-8厘米,宽7-12厘米,常7-9裂。花杂性,雄花与两性花同株,4-8枚常成长3-4厘米的顶生的伞房花序,总花梗长3-4厘米。小坚果淡黄绿色,椭圆形,长5-7毫米,宽4-5毫米;翅与小坚果长3.5-4厘米,宽1厘米,张开几成水平。花期5月;果期9月。

分布于中国河南西部及南部、陕西南部、甘肃南部、湖北西部、四川和云南。生长于海拔1000-2000米的疏林中或林边。[1]

杈叶槭树姿优美,枝繁叶茂,叶果秀丽,变种繁多,叶色多样,是著园林观赏和庭院绿化树种,也是珍贵的家庭盆栽品种。

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高5-10米。小枝细瘦,无毛,当年生者紫褐色,多年生者橄榄褐色或绿褐色叶纸质或膜质,基部截形或近于心脏形,长6-8厘米,宽7-12厘米,常7-9裂;裂片长圆形或近于卵形,长4-5厘米,先端尾状锐尖,具稀疏而不规则的锐尖锯齿;裂片间的凹缺锐尖,深及叶片的中部;嫩时叶片的两面微被长柔毛,在下面的叶脉上更密,叶渐长大上面无毛,在下面仅脉腋被丛毛;叶柄长4-5厘米,细瘦,无毛或靠近顶端微被长柔毛。

花杂性,雄花与两性花同株,4-8枚常成长3-4厘米的顶生的伞房花序,总花梗长3-4厘米;萼片5,紫色,卵形或长圆形,先端钝圆或钝尖,长4-5毫米,宽1.5-2毫米,被稀疏的长柔毛或近于无毛,边缘有纤毛;花瓣5,淡绿色,长圆形或长圆倒卵形,长3.5毫米,宽2.5-3毫米;雄蕊8,无毛,长约4毫米,在两性花中较短;花盘无毛,位于雄蕊的外侧;子房无毛或微被长柔毛,在雄花中不发育;花柱长3毫米,2裂柱头头状,宽1毫米;花梗长1-1.5厘米,细瘦,无毛。小坚果淡黄绿色,椭圆形,长5-7毫米,宽4-5毫米;翅与小坚果长3.5-4厘米,宽1厘米,张开几成水平。花期5月;果期9月。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1000-2000米的疏林中或林边。普遍生长在山坡、溪流以及山沟旁边的落叶阔叶林中。杈叶槭的伴生乔木树种主要包括了五角枫、领春木、水曲柳、山核桃以及秦岭槭等树种;伴生乔木主要包括了瓜木、接骨木、高聪珍珠梅以及小花溲疏等树种;伴生草本主要包括玉竹、野芝麻、蝎子草、紫花碎米荠以及管花鹿药等树种;层间植物主要有三叶地锦和扶芳藤等植物。

杈叶槭属于喜温凉的植物,适宜生长在湿润的气候中。在中国河南地区,杈叶槭普遍分布的区域气候属于夏季凉爽、多雨雾,冬季寒冷、多霜雪的环境中。冬季温度为-20℃时,杈叶槭的树枝不会被冻害。杈叶槭属于喜光物种,在光线不强的山沟、山谷和林子中不会开花结果,且苗期具有耐庇荫性,在林子的下面或者林子的边缘能够长出幼苗。不适应干热气候,在海拔区域低的环境下,如果不对幼苗进行遮阴,那么幼苗就不能得到良好生长。杈叶槭有很好的土壤适应性,例如在酸性、微碱性、中性以及石灰质土壤类型中均能得到很好的生长,其喜欢生长在深厚、腐殖质层厚、排水良好以及肥沃的土壤中。

繁殖方法

种子采集、调制、净种:杈叶槭种实最好在10月下旬采集,采收后的种实集中晾晒去杂即可,生产上多不去翅,加工好的种子装袋贮藏,以备育苗。

种子催芽处理:在元旦前后进行室外沙藏层积处理,这样,可以保证经过有效的0-5℃低温沙藏层积时间而打破休眠,也是保证育苗成功的关键。

播种期:杈叶槭播种期在2月下旬至3月上中旬,播后覆盖地膜或覆草,以保温保湿。 播种方法:常采用条播,播幅10-15厘米,行距25厘米左右,开沟要求沟底平,开沟宽窄深浅一致,播种沟开好后将种子均匀地播在沟内。覆土厚度为种子横泾2-3倍。

栽培技术

苗期管理

去除覆草和地膜:当苗子大量出土时,应及时揭除覆盖物,揭膜一般在4月中旬以后,当外界白天气温达到25℃以上时,就应逐步将地膜打孔眼放气炼苗,待外界和膜内温湿差不大时即可全部揭去地膜,不可一次猛揭,剧烈的温湿差别会造成大批苗子死亡,覆草揭除时机要选在傍晚或阴天进行,及时揭除覆草可防止幼苗黄花弯曲,形成高脚苗。如覆盖物为麦糠、谷壳、松针、锯屑等细碎材料,可不必去除。

浇水与排水:待撤除覆盖物,苗子有60%出土时,就要考虑浇水,过早易使土壤板结不利出苗,过晚则造成苗子缺水死亡而出现断垄现象。以后根据土壤墒情确定浇水次数,进入9月份一定要停止浇水,促进苗木木质化,以利苗木安全越冬,入冬土壤封冻前可浇一次水,可防止苗木冻害和苗子被风干。在雨季还要做好苗圃的排水工作,防止土壤积水过多。

施肥:在5月底可追肥一次,施尿素20千克和复合肥20千克,6、7、8月,每月各施1-2次,一般氮、磷、钾的比例为3:1:1或2:1:1,苗木硬化期停止施用氮肥,促进苗木木质化,以利苗木安全越冬。

大苗培育

杈叶槭在野生的环境中能够长成大乔木和小乔木。在人工栽培的情况下,应该以培养杈叶槭的小乔木为主,在园林中有很好的应用效果。对杈叶槭苗木进行培育时,首先应该在原来的播种圃地中运用连续性的培育方式,培育3年左右,当苗木的枝干达到2米左右、地径超过1厘米时,运用分栽的方式,保持株行距为1.5米×1.5米。另外,在培育2-4年后,确保苗木的地径约为5厘米时,将苗木出圃,然后进行应用。

栽植抚育

杈叶槭移植时间以秋末冬初的10-11月或早春的2-3月均可。杈叶槭为较耐移植树种,故1-3年生小苗可裸根移植,但应蘸泥桨;4年生以上大苗或大树移植应带好土球,并用草绳缠干。杈叶槭树姿优美,且生长较慢,树势恢复不易,所以宜带全冠移植。可适当对过密侧枝进行修剪。

病虫防治

病害

苗期主要病害有立枯病、猝倒病和褐斑病,立枯病可用灭枯灵0.08%-0.125%溶液喷洒,每5天1次,连续2-3次。防治猝倒病、褐斑病,可在幼苗全部出土后7-10天,喷洒0.1%的敌克松或采用五氯硝基苯混合剂,即五氯硝基苯三份、多菌灵与敌克松各一份混合,可杀死或抑制土壤中的多种病原菌。还可喷布1:2:200倍波尔多液或五氯硝基苯混合剂。

虫害

常见的虫害主要有蚜虫和天牛,可用40%氧化乐果乳油500倍液防治蚜虫,用90%敌敌畏乳剂300倍液防治天牛。

主要价值

杈叶槭树姿优美,枝繁叶茂,叶果秀丽,变种繁多,叶色多样,是著园林观赏和庭院绿化树种,也是珍贵的家庭盆栽品种。杈叶槭幼树喜半荫环境,在设计应用时,初期应考虑与阳性树种混交,形成侧方遮荫的效果。杈叶槭喜湿润肥沃环境,应配置于溪边、池畔、园路边、石旁、草地及庭院等幽静小环境,既能较好满足杈叶槭对生境的要求,又能充分发挥其观赏性。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近危(NT)。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河南西部及南部、陕西南部、甘肃南部、湖北西部、四川和云南。

参考来源

  1. 杈叶槭技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