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了解金叶刺槐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了解金叶刺槐
图片来自慧农网

金叶刺槐为豆科金叶刺槐属植物。阔叶落叶乔木,高达25米。干皮纵深裂。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7~19枚,椭圆形,长2~5厘米,全缘,先端微凹并有小刺尖。春季叶为金黄色,夏季变为黄绿色,秋季又变成橙黄色,叶色变化丰富,极为美丽。初夏开花,花白色,芳香,呈不垂总状花序。喜光、耐旱瘠薄,对土壤适应性强;浅根性,生长快。

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高10-20米。树皮灰黑褐色,纵裂;枝具托叶性针刺,小枝灰褐色,无毛或幼时具微柔毛。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具9-19小叶;叶柄长1-3厘米,小叶柄长约2毫米,被短柔毛,小叶片卵形或卵状长圆形,长2.5-5厘米,宽1.5-3厘米,基部广楔形或近圆形,先端圆或微凹,具小刺尖,全缘,表面绿色,被微柔毛,背面灰绿色被短毛。总状花序腋生,比叶短,花序轴黄褐色,被疏短毛;花梗长8-13毫米。被短柔毛,萼钟状,具不整齐的5齿裂,表面被短毛;花冠白色,芳香,旗瓣近圆形,长18毫米,基部具爪,先端微凹,翼瓣倒卵状长圆形,基部具细长爪,顶端圆,长18毫米,龙骨瓣向内弯,基部具长爪;雄蕊10枚,成9与1两体;子房线状长圆形,被短白毛,花柱几乎弯成直角,荚果扁平,线状长圆形,长3-11厘米,褐色,光滑。

含3-10粒种子,二瓣裂。花果期5-9月。 其最突出的特点是叶色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春季叶为金黄色,至夏季变为黄绿色,秋季变为橙黄色,叶色变化多样。初夏开花,花白色,气味芳香,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该品种喜光,耐干旱瘠薄,对土壤适应性强,萌蘖力强,生长速度快。金叶金叶刺槐作为大型乔木类彩色观叶植物,既可用作庭院栽培、行道树,又是用于点缀草坪的良好树种。普通金叶刺槐数量过多,亟待更新换代,金叶金叶刺槐将成为增添城乡绿化色彩的首选品种之一,并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潜力,其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都相当显著。

生长环境

金叶刺槐喜光。喜温暖湿润气候,在年平均气温8~14℃、年降水量500~900毫米的地方生长良好。金叶刺槐对土壤要求不严,适应性很强。最喜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湿润的粉砂土、砂壤土和壤土。对土壤酸碱度不敏感。在底土过于粘重坚硬、排水不良的粘土、粗砂土上生长不良。虽有一定抗旱能力,但在久旱不雨的严重干旱季节往往枯梢。不耐水湿。怕风。生长快,是世界上重要的速生树种。根浅,树冠浓密。结实早,产量丰富。材积生长旺期在15~20年以后,在较好的立地条件下,能保持到40年以上。造林最好选择有水浇条件、排水良好、深厚肥沃的砂壤土育苗。播种前先经热水浸种。以春播为主,但春季特别干旱的地方也可雨季播种。造林方法因地而异:在冬、春季多风,比较干燥寒冷地区可在秋季或早春采用截干造林;在气候比较温暖湿润而风少的地方可带干造林,以春季造林为好。金叶刺槐的主要害虫有:白蚁、叶蝉、天牛、蚧、小皱蛾、槐蚜、金叶刺槐尺蛾、金叶刺槐种子小蜂等。

繁殖方法

选择刺槐为砧木。在春季树液流动时进行嫁接,采用切接和劈接。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刺槐砧木,砧木胸径8~12cm,首先把砧木从1.5~2.0m高处进行截干,用快刀在横截面上劈开约8cm口,劈口需经过砧木的髓心,然后把削好的楔形接穗插入劈口中,砧木与接穗形成层对齐、绑紧。根据砧木的粗度可接2~3个接穗,保证成活率。嫁接后套上白色透明的塑料薄膜,扎紧实,减少接穗水分的蒸发,也有利于提高温度、保持湿度,促进发芽。当接穗萌发后,新芽长3.5cm时,将包膜开一个小口,进行通风,当新枝长到6cm时,去掉包膜。[1]

主要价值

景观用途

金叶刺槐树冠高大,叶色鲜绿,每当开花季节绿白相映,素雅而芳香。可作为行道树,庭荫树。工矿区绿化及荒山荒地绿化的先锋树种。根部有根瘤,又提高地力之效。冬季落叶后,枝条疏朗向上,很像剪影,造型有国画韵味。 金叶金叶刺槐为大型乔木类彩叶观叶植物,可增加庭院色彩,既可作庭荫树,行道树,又是点缀草坪的良好的树种。

经济用途

金叶刺槐木材坚硬,耐水湿。可供矿柱、枕木、车辆、农业用材;叶含粗蛋白,是许多家畜的好饲料;花是优良的蜜源植物,金叶刺槐花蜜色白而透明,深受消费者欢迎;嫩叶花可食,现已成为城市居民的绿色蔬菜;种子榨油供做肥皂及油漆原料。

药用价值

【来源】 豆科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 L.,以花入药。

【生境分布】 东北、西北、华北、华东。

【化学成分】 叶含有刺槐甙(acaciin,C28H32O13·4H2O)、刺槐素(acacetin,C16H12O5)、三糖甙、洋槐甙(robinin,C33H40O19)、鞣质等。

【功能主治】 止血。主治大肠下血,咯血,吐血,及妇女红崩。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其他种类

形态特征:树冠椭圆状,倒卵形,花紫 红色,花期5月

适应地区:东北南部至长江流域、北部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南部暖带落叶阔叶林区、北亚热带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区、中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林区。

生长习性:阳性,适应性强,浅根性,生长快。

别名“金凤树”、“豆槐”、“金药树”。树姿幽雅,枝叶茂盛,可高四至六公尺。

叶小卵形,偶数羽状复叶,日落后,叶子会闭合起来,进行睡眠运动,冬季十二至二月则为落叶期。

花朵黄色,总状伞房花序,着生于枝端,花数多,盛开时鲜艳的亮丽黄花,缀满全株。荚果扁平念珠状、长七至十二公分,种子黑褐色。

黄槐性喜高温,耐旱、耐热,生育适温约摄氏二十二至三十度,容易栽培,生长快速,扦插、高压法或播种法皆可,唯因根浅,风强则易倒,是其缺点。但黄槐以其全年均能开花、花期特长,可以看到花苞、盛开的花朵、扁平的荚果都同时出现在枝头上的特色,是观察植物开花过程的好对象;而花开时节还能引诱淡黄蝴蝶翩翩起舞,因此广被利用为行道树、庭院绿荫树、大型盆栽,是非常优美的速生美化树。

毒性

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茎皮、叶、豆荚和种子有毒,以茎皮内层毒性最大。刺槐的毒性有季节性,叶在7—8月毒性比茎皮大,秋季则相反。人煮食叶中毒,通常在1—2天后出现症状,有发烧、舌头肿胀、皮下组织特别是下肢浮肿、便秘,在8天后仍有猩红热样的皮炎发生。小孩咀嚼茎皮的中毒症状与叶不同,出现呕吐、嗜睡、呆滞、瞳孔散大、惊厥、呼吸困难和心跳不规则等。刺槐中毒死亡者不多见,但恢复很慢,常需几天甚至几周才能痊愈。各种动物中毒的情况也不相同,牛和马常因啃食茎皮和嫩芽而中毒,羊则易吃豆荚中毒,鸡则往往因食叶而中毒。马的中毒常常在几小时内发生,并以肠胃系统和神经系统为主症,有厌食、呕吐、疝痛、腹泻、便血、水肿、体温上升、瞳孔散大、呼吸困难、面部麻痹、后肢无力以至麻痹等。其他动物的症状与之相似。

分布范围

原产北美的树种,公元1601年就引入欧洲,公元1877年后引入中国,因其适应性强、生长快、繁殖易、用途广而受到欢迎。在国内已遍及华北、西北、东北南部的广大地区。在北纬23°~46°、东经124°~86°的27个省(市、自治区)都有栽培,而以黄河中下游和淮河流域为中心。垂直分布最高可达海拔2100米。多以水土保持林、防护林、薪炭林、矿柱林树种应用。金叶刺槐原产地是在两个完全不相连接的地域分布,形态变异丰富,它的观赏价值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在立地条件差,环境污染重的地区绿化,这是不可缺少的园林绿化树种。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