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云龙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云龙镇位于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中部,东靠演丰镇,西隔南渡江与龙塘镇相望,南连红旗镇,北接美兰国际机场与灵山镇。云龙属于中心镇,是海南省唯一的计划单列镇,是“中国生态文化名镇”,云龙镇人民政府驻云龙墟,距府城24公里。2014年,全镇辖区面积96.01平方公里,城镇建成区1平方公里,下辖1个社区,7个建制村,82个自然村,10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约4.5万人(户籍人口3万人),其中农村人口14794人。 根据规划,镇域人口规模预测近期人口规模为4.6万人;远期人口规模为13.8万人。其中,包括镇域户籍人口3万人、云龙产业园吸纳人口3.8万人、临空产业园吸纳人口1万人、职业教育区吸纳人口3.3万人、旅游项目吸纳人口2.7万人。 云龙镇是革命老区乡镇,境内保留的名胜较多,其中有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琼崖红军云龙改编旧址;被周恩来总理喻为琼崖人民一面旗帜的冯白驹将军的故居;有道教典籍记载的七十二福地之一的“陶公山”;还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唐胄墓”等。[1]

基本内容

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云龙镇是海口市第一个计划单列镇。在9月12日海口市委十二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上,审议表决通过了“中共海口市委关于加快镇域经济发展的决定”。并与《决定》相配套,出台了《计划单列镇试点的意见》,将云龙镇作为第一个试点的计划单列镇。承担了以计划单列镇试点为突破口,通过体制创新、制度设计和资源配置释放发展活力,为全面提升海口镇域经济发展水平、实现城乡一体化探索出一条新路径的试点改革任务。到2016年年末,云龙镇能成为“四个示范”镇:经济、社会、文化强劲发展的示范镇;环境友好、生态美好的示范镇;工业化、城镇化产业互动,工商贸相融合统筹城乡发展的示范镇;社会管理创新的示范镇。

云龙镇将根据自身的产业特色与资源优势,明确产业定位,因地制宜推进优势产业化升级,打造“一镇一品”的特色主导产业和多元化的相关产业。围绕云龙产业园和美兰机场临空经济园,尽快促成富士康等一批大项目落户园区,重点发展与工业园区配套的产业和物流、金融和商务等生产、生活性服务业。依托淮山种植、冯白驹故居等发展特色农产品种植、红色旅游等相关产业。

对于计划单列镇,要达到的具体目标为,特色优势产业集约发展,三次产业实现融合互动,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计划单列镇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比达到2:1左右。建设具有民俗文化特色的镇墟和若干新型农村社区,引导农村居民适度集中,集中居住率达60%。

未来三年,海口市政府每年对计划单列镇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少于3000万元,支持基础设施取得新成效。力争镇墟和新型农村社区具有不少于300㎡的公共服务办公用房,自来水供水、供气率达100%,污水、垃圾集中处理率达90%以上。道路、广播电视、互联网、通信等设施基本完善。在未来3年内建成5个以上具有地方民俗风情、风貌的特色新型农村社区。

云龙镇位于海口市的中北部,地处南渡江下游东岸,距省会海口市中心27公里,距美兰国际机场11公里,海(口)榆(三亚)东线公路与海(口)定(安)公路在境内云龙墟上交接,交通十分方便。 全镇辖区面积81.26平方公里,土壤属红壤泥土质,总人口19867人,农村人口14609人,下辖7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有82个自然村,100个经济社,下设1所中学(初中部),20所小学,其中完全小学7所,全镇在校学生3522人。

全镇现有耕地面积35486.68亩,其中水旱田9036.68亩,坡地26450亩,境内水利设施较为完善,有云龙水库和后沟山塘水库,有硬板化防渗渠道26条,总长38公里。

全镇主要收入以农业为主,主要经济作物除了水稻、甘蔗、香蕉、玉兰笋、瓜菜外,还有新兴的农业项目如石榴、墨西哥食用仙人掌、花卉、荔枝、莲雾、水晶柚等,还积极发展养殖业,养海阳乳鸽、美国鹧鸪、兔子、竹狸和鹿等。

云龙的名胜有海南省唯一的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琼崖红军云龙改编旧址,有被周恩来总理喻为琼崖人民一面旗帜的冯白驹将军故居。有省级文物保护点唐胄墓,有海南唯一的道教洞天福地“陶公山”。[2]

历史沿革

1951年属第一区云龙乡。1957年属云龙乡、大山乡。1958年9月成立太阳升公社(含云龙、土桥、岭脚乡)。1958年12月改为云龙人民公社。1961年分开成立云龙、土桥、岭脚等3个公社。1964年又由云龙、岭脚2个公社合并为云龙人民公社。1983年改称云龙区公所。1987年3月改为云龙镇。

荣誉记录

2016年10月14日,住建部公布首批127个特色小镇,云龙镇在列。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