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五经

增加 1,006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p style="text-indent:2em;">“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这五部书是我国保存至今的最古老的文献,也是我国古代儒家的主要经典。《诗》又称《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集,现存305篇,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风包括十五国风,共160篇;雅分大雅和小雅,共105篇;颂分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各篇的创作年代,大部分已不可确知。根据部分诗篇考查,最早的约作成于西周初年,最晚的约作成于春秋中期。全书是经过五、六百年时间的积累、并经过搜集者的加工和润色而成的。
<p style="text-indent:2em;">汉朝儒经[[《白虎通义·五经》]]曰:“以为孔子居周之末世,王道陵迟,礼乐废坏,强凌弱,众暴寡,天子不敢诛,方伯不敢伐。闵道德之不行,故周流应聘,冀行其圣德。自卫反鲁,自知不用,故追定五经以行其道。”也就是说,孔子祖述尧舜、宪章文武,编订五经宗周以成王道。在乐经散失之前,其实有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礼记·王制》]]:“顺先王诗书礼乐以造士。春、秋教以礼乐,冬、夏教以诗书。”诗书礼乐是周朝的贵族教科书。虽然诗书礼乐是儒家递相传习的典籍。但儒家之外,战国各家也多传习。孔子“治《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后《乐经》失传(一说没有此书),成为五经。
[1庄子,战国,《庄子·天运》] 孔子曰:“六艺于治一也。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神化,春秋以义。” [2司马迁,汉,《史记·滑稽列传》] “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洁静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故《诗》之失愚,《书》之失诬。《乐》之失奢,《易》之失贼,《礼》之失烦,《春秋》之失乱。其为人温柔敦厚而不愚,则深于《诗》者矣;疏通知远而不诬,则深于《书》者矣;广博易良而不奢,则深于《乐》者矣;洁静精微而不贼,则深于《易》者矣;恭俭庄敬而不烦,则深于《礼》者矣;属辞比事而不乱,则深于《春秋》者矣。”“故书者、政事之纪也;诗者、中声之所止也;礼者、法之大兮,类之纲纪也。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礼之敬文也,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 [3荀子,战国,《荀子·劝学》] “说天者莫辩乎《易》,说事者莫辩乎《书》,说体者莫辩乎《礼》,说志者莫辩乎《诗》,说理者莫辩乎《春秋》。” [4《扬子法言》 卷七] 后来秦始皇“焚书坑儒”,禁语《诗》《书》,“收去诗书百家之语以愚百姓,使天下无以古非今。” [5司马迁,汉,《史记》 卷八十七 李斯列传 第二十七] 六经的流传受到巨大的冲击,不过其仍在各地以一种地下的方式传播, 主要是口耳相传。[[《周礼注疏》]]曰:“故始皇禁挟书,特疾恶,欲绝灭之,搜求焚烧之独悉,是以隐藏百年。孝武帝始除挟书之律,开献书之路,既出于山岩屋壁,复入于秘府,五家之儒莫得见焉。”
<p style="text-indent:2em;">由此五经包括:《易》《尚书》《诗》《礼》《春秋》。值得注意的是,此时的《礼》或者说《礼经》是指《仪礼》。由于郑玄注《小戴礼记》为世人推崇,导致[[《小戴礼记》]]地位逐渐攀升。到了唐朝,孔颖达编[[《五经正义》]]时候,[[《小戴礼记》]]第一次取代《仪礼》成为五经之《礼》。之后,《小戴礼记》地位更是攀升,到了宋代,《大学》、《中庸》两篇原本是《小戴礼记》里面的文章被[[朱熹]]与《论语》、《孟子》并称四书且逐渐得到认可,更是稳固了《小戴礼记》取代《仪礼》的局面,这样,五经中的《礼》终于变成了《小戴礼记》而不再是《仪礼》。
东汉在此基础上加上《论语》[[《孝经》]],共七经。
<p style="text-indent:2em;">唐朝时候,将《礼》分为三:《周礼》、《仪礼》、《礼记》(指《小戴礼记》),将《春秋》分为三:《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但又把《论语》和《孝经》排除在外,这样就是九经:《诗》、《书》、《周礼》、《仪礼》、《礼记》、《易》、[[《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
<p style="text-indent:2em;">唐文宗时期,官方在九经基础上加上《论语》、《孝经》、[[《尔雅》]]共十二部儒家经典刻成石经放置于太学之内,史称“开成石经”或“开成十二经”,这样就是十二经。
<p style="text-indent:2em;">从唐朝起,孟子及《孟子》地位开始升高,到了宋时,《孟子》也被列入经学,这样就成了十三经。 <ref>[6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31890/7b3aHu2cuqSUchLJfWPSOsGP5UHazv3eOogGYvqsX7ybcKJYflQAgmTFffYIodryKWdWTyqLS93dzTCA4X8eI1F98A.五经参考资料.国学网.2017-07-17 ]</ref> [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31890/436bURJvZY-9cKg2PS-mDmpxVQuoLrWcc75N_2b4LnYi7rwvL7dORG5zKJkHdLJOu5X3c-DARvUOaRf-9qgdQeEG_g 五经参考资料.国学网.2019.4.21] </ref>
== 别名 ==
<p style="text-indent:2em;">“[唐][[韩愈]][[《进学解》]]:“《诗》正而葩。”后因称《诗经》为“葩经”。《书经》者,孔壁藏书也,又名壁经。易经,羲经相传伏羲始作八卦,故名“羲经”。《礼记》,整理《礼记》的是西汉学者戴德(大戴)和戴圣(小戴)叔侄二人,因此名“戴经”。孔子删述春秋,绝笔于获麟,因此《春秋》叫“麟经”。
== 《周易》 ==
[[File:周易88888.jpg|缩略图|左|[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E5%91%A8%E6%98%93&step_word=&hs=0&pn=0&spn=0&di=173690&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0&ie=utf-8&oe=utf-8&in=&cl=2&lm=-1&st=undefined&cs=2704778053%2C2586040794&os=2365300302%2C1401335450&simid=3389789168%2C312757894&adpicid=0&lpn=0&ln=1745&fr=&fmq=1600242001626_R&fm=&ic=undefined&s=undefined&hd=undefined&latest=undefined&copyright=undefined&se=&sme=&tab=0&width=undefined&height=undefined&face=undefined&ist=&jit=&cg=&bdtype=0&oriquery=&objurl=http%3A%2F%2F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2Fq_70%2Cc_zoom%2Cw_640%2Fimages%2F20180327%2F14f8e2e385434099a1c605153358873c.jpeg&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4_z%26e3Bf5i7_z%26e3Bv54AzdH3FwAzdH3Fddm9b89m8_8aa8ndlm8&gsm=1&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force=undefined 原图链接][https://m.sohu.com/?spm=smwp.404.0.0.1600242271595Gp1oob8 来自 搜狐 的图片]]]
<p style="text-indent:2em;">《周易》也称《易》、《易经》,是群经之首,是一部渊源邃古、博大精深的哲学著作,中国哲学的源头活水。《周易》原本是占卜之书,其外层神秘,而内蕴的哲理至深至弘。后来由于其中的哲理丰富而深邃,成为一本阴阳辩证法哲学书。把它看作一本迷信书是片面的,对待其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它的作者应是筮官,经多人完成。内容广泛记录了西周社会各方面,包含史料价值、思想价值和文学价值。以前的人们对自然与人圣变幻规律的认识模式,从没有超越阴阳八卦的思维框架。相传上古圣人伏羲取法河图、洛书,始作八卦;《史记》又称“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一说伏羲重卦,有说神农),并作爻辞(或谓周公);后至春秋,又有孔圣作“十翼”之说,世称“人更三圣,世历三古”([[《汉书·艺文志》]])。《周易》包括《经》和《传》两部分。《经》文由六十四卦卦象及相应的卦名、卦辞、爻名、爻辞等组成。《传》一共七种十篇,有《彖》上下篇,《象》上下篇,《文言》、《系辞》上下篇,《说卦》,[[《杂卦》]]和[[《序卦》]]。古人把这十篇“传”合称“十翼”,意指“传”是附属于“经”的羽翼,即用来解说“经”的内容。中国哲学的许多思想,比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亢龙有悔、履霜坚冰都出自这部著作。许多科学现象也和《周易》理论不谋而合。《易经》的影响遍及中国的哲学、宗教、医学、天文、算术、文学、音乐、艺术、军事和武术。从十七世纪开始,《易经》也被介绍到西方,并作为变化的哲学运用于现实生活。 [7冯友兰.中国哲学史.重庆:重庆出版社]
== 《春秋》 ==
<p style="text-indent:2em;">《左传》也称《左氏春秋》、[[《春秋古文》]]、《春秋左氏传》,古代编年体历史著作。《史记》称作者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清代今文经学家认为系刘歆改编,近人又认为是战国初年人据各国史料编成(又有说是鲁国历代史官所写)。它的取材范围包括了王室档案,鲁史策书,诸侯国史等。记事基本以《春秋》鲁十二公为次序,内容包括诸侯国之间的聘问、会盟、征伐、婚丧、篡弑等,对后世史学文学都有重要影响。《左传》本不是儒家经典,但自从它立于学官,后来又附在《春秋》之后,就逐渐被儒者当成经典。 [8吕思勉.经子解题.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p style="text-indent:2em;">五经的内容,[[《旧唐书·经籍志》]]概括最为简洁允当:
* 一曰[[《易》]],以纪阴阳变化
== 相关拓展 ==
==== 对应 ====
五经与阴阳五行有对应关系。《史记》曰:天高地下,万物散殊,而礼制行也;流而不息,合同而化,而乐兴也。春作夏长,仁也;秋敛冬藏,义也。仁近于乐,义近于礼。乐者敦和,率神而从天;礼者辨宜,居鬼而从地。故圣人作乐以应天,作礼以配地。礼乐明备,天地官矣。 [9司马迁,汉,《史记》 卷二十四 乐书 第二] “有五常之道,故曰《五经》:《乐》仁、《书》义、《礼》礼、《易》智、《诗》信也。人情有五性,怀五常,不能自成,是以圣人像天五常之道而明之,以教人成其德也。” [10《白虎通德论》五经篇] [[《汉书·艺文志》]]曰:“六艺之文:乐以和神,仁之表也;诗以正言,义之用也;礼以明体,明者著见,故无训也;书以广听,知之术也;春秋以断事,信之符也。五者,盖五常之道,相须而备,而易为之原。故曰“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言与天地为终始也。”“礼之所为兴也。剑之在左,青龙之象也;刀之在右,白虎之象也;韨之在前,赤鸟之象也;冠之在首,玄武之象也;四者、人之盛饰也。夫能通古今,别然不然,乃能服此也。盖玄武者,貌之最严有威者也,其像在后,其服反居首,武之至而不用矣。” [11董仲舒,汉,《春秋繁露·服制像第十四》] 又有[[管仲]]曰:旗物尚青,兵尚矛。旗物尚赤。兵尚戟。旗物尚白,兵尚剑。旗物尚黑,兵尚胁盾。插入表格居中(首行颜色、行距等): 
{| class="wikitable" style="background-color:#f9f9f9; text-align:center;" width=100%
|-style="background:#31005e;color:white;font-weight:bold;text-align:center;"
|-
|}
== 参考资料 ==
<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31890/7b3aHu2cuqSUchLJfWPSOsGP5UHazv3eOogGYvqsX7ybcKJYflQAgmTFffYIodryKWdWTyqLS93dzTCA4X8eI1F98A.五经参考资料.国学网.2017-07-17 ] </ref>
 
[[Category:030 國學總論]]
83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