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五都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五都镇位于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原广丰县)境中心,东邻毛村,东南界泉波沙田,南接横山,西连大石,北毗塘墀,东北连排山、社后。总面积72.67平方千米,镇驻地五都距县城12公里。[1]

中文名称: 五都镇

外文名称: Wudu Town

行政区类别:镇

所属地区: 江西省上饶市广丰

下辖地区: 3个居民委员会和18个居民小组

政府驻地: 五都大道

电话区号: 0793

邮政区码:334605

地理位置: 江西东北部,广丰境内中心

面 积: 72.67平方千米

人 口: 60068人(2017)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

著名景点: 蛇山头文化遗址

火车站:湖丰站

车牌代码: 赣E

特色小吃: 五都羊肉粉、清汤

国 道: G353二级公路

学 校: 五都中学,五都镇中学

乡镇简介

五都镇,一座山水相依的百年老镇,一颗秉钟秀灵气而成的丰溪明珠。地处县境东南部,为广丰重要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全镇国土总面积74.36平方公里,下辖20个村(居、场),总人口7﹒4万人。五都镇是广丰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五都人素以敢为天下先,善闯四方路闻名。改革开放以来,勤劳肯干、敢闯敢为的五都人抓住机遇,开拓进取,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经济发展路子。五都是全省劳务输出示范镇和远近闻名的“挖掘机之乡”,全镇外出创业近3万人,年创劳务收入3亿多元,拥有挖掘机等各式工程机械近3000台。同时,五都还是江西省重点镇、文明集镇和教育强镇。2006年,全镇实现生产总值1﹒82亿元,完成财政总收入688﹒39万元。五都镇正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围绕着建设小商品交易大镇、农产品交易大镇和经济强镇的目标,五都人民信心百倍,豪情满怀,正在为打造一个经济发展、生态优美、社会和谐的新五都,实现经济社会在新的起点上又好又快发展阔步前进。

行政区划

五都镇原设修文街、西湖街、义星街3个居民委员会、18个居民小组,五都村、前山村、黄丰村、紫坞村、仙洲村、双洲村、花棚村、六都村、兰田村、村头村、项家村11个行政村和东升林场,194个村民小组,有19个居民点和127个自然村。60068人(2017)。2002年10月,双洲村并入村头村,杉溪村和杉江居民委员会合并为杉溪居民委员会。有修文、西湖、义星、杉江、五都5个居民委员会、18个居民小组,前山村、黄丰村、紫坞村、仙洲村、花棚村、六都村、兰田村、项家村、王家畈村、塔山村、双桥村、澄村、松林13个行政村、21个村民小组,224个自然村。

历史沿革

明、清时期属永平乡五都。民国初期,属日起区。民国十八年(1929)属第二区。二十年改属三区。二十七年建镇,因位于永丰镇东,称日起镇,仍隶三区。三十一年属霞宇区。三十五年改为县直辖镇,辖15保、181甲。新中国建立后仍为镇,先后属杉溪区、第十区。1957年改为县直辖镇。1958年11月成立东方红人民公社。1959年3月改称五都人民公社。此后,镇、社几经分合,曾有黄峰、兰田人民公社、五星镇、五一人民公社之名称。1981年镇区从五都人民公社中析出,成立五都镇。1984年9月公社改称乡。1985年4月撤销五都乡,其所辖11个行政村归并镇辖。2002年11月,原杉溪乡撤销,其区域划入五都镇。五都镇是广丰“铁蹄”良种黄牛主要产区。黄烟产地之一。六都萝卜以个大、皮薄、肉嫩闻名。是县东南交通枢纽,农产品集散地。五都村为全区小康示范村之一。池塘养鱼产量较大。矿藏有无烟煤、石灰石。杉溪,宋代设有杉溪驿,是县内油茶主要产地。县办五峰山水泥厂设在杉溪。

五都清汤

初闻清汤,理所当然的以为是餐桌上的一道汤,定然味道鲜美而很少油腻。但到了五都,方知南辕北辙闹了个大笑话,五都清汤是一种点心,一种非常美味可口的点心!很多人吃过小馄饨,无不被她晶莹剔透的皮子、鲜美无比的肉馅、柔嫩滑爽的口感所折服,但和清汤相比则是小巫见大巫了。清汤的皮手工干制,薄如纸翼;清汤的馅用刀背捶打出来。大师傅左手捏皮,右手拿一支竹片,蘸点肉馅,只见竹片飞扬,双手翻动,眼花缭乱之际,肉馅已和皮子混为一体,成了一个个小而又小的清汤。放在汤锅里一滚,即起锅,盛入碗里,撒上葱花,最后点缀一点猪油和香油,这色、这香、这味怎不令人神往!更何况,一碗四十个,那不就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吗。

发展历史

清代五都即为墟镇之一,是县东南各乡农产品集散地,每逢农历一、四、七为传统墟日,集市贸易兴旺。民国时期,镇内有商店、摊贩约180多户,其中竹木业、烟行较为有名,烟行如万信行、李福记等,烟叶外销杭州、苏州、上海等地;竹木行有余泰昌、余恒吉、同仁行、义大行、祥泰行等10多家,收购或代销丰溪上游竹木产区竹木,转运经销县内外。手工业主要有木器、园木、篾器、雨伞等行业,从业者200户左右,曾以五都伞闻名。民国三十一年日本侵略军窜扰,街道商店被烧,资财洗劫一空,使元气大伤,市面一直不景气。新中国建立后,各业渐苏,改造旧街,建设新街。20世纪90年代以后,加快了小城镇建设步伐。镇区现有6条主街道,其中新街4条,总长1800米、宽20米~40米,新建3个交易市场、占地467公顷。各街道分设各类商店和服务性行业,门类比较齐全,2002年共有各类商店550家,年销售额550多万元。1978年后,个体工商业户兴起,有棉棕、家具、篾器、花炮、藤椅、印刷、服装等厂及运输、搬运、建筑等服务性行业。80年代,是县棕棚床加工主要基地,当时棕棚床、仪表、玻璃、台灯配件等销往省内外。镇辖境内还有煤矿、砖瓦窑、石灰厂等。境东六都岗,集中了县办磷肥、丝绸、羽绒几家工厂,八九十年代曾是新兴的小工业区。五都镇2000年有耕地面积558公顷,其中水田538公顷,粮食总产量8437吨。土特产有烟叶、黄麻,是县内黄烟产地之一。黄丰村是良种“铁蹄”黄牛的主要产区。池塘养鱼水面77.13公顷,水产品产量980吨。农业总产值2028万元,工业总产值1亿元,五都镇财政收入30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00元。2002年末,五都镇耕地总面积1365公顷,其中水田1359公顷,粮食总产量14297吨,农业总产值3078万元,财政收入37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68元。工业总产值12620万元,其中民营企业176个,产值9693万元。镇内投资150万元,新建了一个日供水500吨的自来水厂。设立了2个程控电话端局,交换机容量1万门,五都镇安装了程控电话6525部。设立了供电所,电力供应充裕。公路交通便利,东至杉溪、泉波,西到横山,南去福建浦城,北往县城、上饶,都有班车直达。镇设有文化站、电影院、电影队,设有电视差转台、有线电视站,有线电视终端用户4890户。有公办中学2所,教职工191人,在校学生4954人;私立中学2所,教职工52人,在校学生750人。中心小学2所,教职工316人,在校学生8021人。学前班学生人数1555人。有镇中心卫生院1所,医务人员84人,村卫生所、个体诊所17个,乡医68人。境内蛇山头有新石器晚期文化遗址,面积11万平方米。

文化

孔传,原名若古,字世文,山东曲阜人,孔子四十七代孙。精易学,操行介洁。建炎初,随孔端友南渡,遂流寓衢州。绍兴二年除知邠州,移知陕州,改知抚州,官至右朝议大夫。晚号杉溪,卒年七十五,封仙源县开国男。有《孔子编年》、《东家杂记》、《杉溪集》。孔传致仕回了衢州,韩驹却因身体不佳而依旧寓居抚州。绍兴五年(1135)去世。清乾隆年间编辑而成的《钦定四库全书·白孔六帖提要》亦云:“东鲁孔传,字圣传,先圣之裔,而中丞道辅之孙也。为人博学多闻。取唐以来至于吾宋,诗、颂、铭、赞、奇编奥录,穷力讨论,纤芥不遗,撮其枢要,区分汇聚有益于世者,续唐白居易六帖,谓之六帖新书。”在引用了韩驹的文字之后,作了结论:“则宋人已颇重其书矣。”在绍兴年间的头几年,衢州知州一职,转换多人。可以说,朝廷派出的官员如走马灯一般,围着衢州进进出出。席益的知州交椅还未坐热,王岩来了;没多少日子,王岩走了,汪思温又来了。汪思温运气不佳,在衢州任上碰上了倒霉的事情。方腊利用明教起义失败之后,其部属、明教首领余五婆长期隐于衢州开化九里坑“传习魔法”。久之,引起了当地官员的注意,就向衢州府报告。朝廷得知,即于绍兴三年(1133)三月,命令衢州守臣汪思温“追捕事魔为首之人,重置于法”。然而,官兵追捕时,余五婆却逃到了遂安白马洞,并组织教众起义。因为纵虎为患,衢州知州汪思温和严州知州颜为均被撤职。孔传回到衢州时,余五婆的起义早已被朝廷镇压。这时正是原任知州宋伯友和新任知州常同一出一进的时候。他们自然都曾拜会孔传这位老前辈,只不过一位是辞行,一位是探望。回到衢州的孔传,自号“杉溪”,开始了他的著书、授徒的生涯。之所以自号杉溪,又为自己的新著取名为《杉溪集》,其原由倒是十分简单的。当年,孔传从衢州到抚州上任,从抚州离任回衢州,都要经过杉溪驿(今五都杉溪乡),并在那里小住。该驿站依山傍水,风光殊佳。宋诗人危昂霄有《眼儿媚》写此处之景:晴云十丈跨杉溪。偏称夜凉时。我来正值,一滩月朗、万木霜飞。谪仙不住人间世,此恨有谁知。何人画我,依栏得句,听水忘归。最不能使孔传忘怀的还是署名鲍娘所作的杉溪驿站壁题壁诗。其诗云:溪驿旧名杉,烟光满翠峦;须知今夜好,宿处是江南。孔传吟诵再三,感到了诗人的那种浓浓的无可奈何。再细看,字体亦十分熟悉。可这鲍娘又是是谁呢。鲍者,鲍鱼也,生产名贵的鲍珠。鲍者,齐国大夫鲍叔牙也,与管仲为好友,俗称管鲍。《孔子家语》云:“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是一种无可奈何也。鱼?鲁?鲍?娘?孔传忽然想起了匆匆而过衢州的李格非之女李易安清照。因为同是朝廷命官,又是山东乡党,孔传和李格非相交甚厚,又和李清照之婿赵明诚相识。早些时日,因族事去青州,在赵明诚那里,还读过李清照的词稿。此女,词甚佳,字亦甚佳。当时十分赞赏这位奇女子。看来,这鲍娘也许就是李氏的化名,不然,字迹怎么会那么熟悉呢。孔传找驿官一打听,果然,题诗者是南渡湖州知州、未到职而病故的赵明诚赵大人的未亡人。孔传这才知道,鲍娘确是李清照的化名。原来,赵明诚死后,李清照在往洪州(今江西南昌)投奔其妹婿权兵部侍郎李擢时,曾路过杉溪驿站。唉,“须知今夜好”,只可惜“宿处是江南”啊。此情此景,那种有家难回,那种寂寞无助,那种百无聊赖,那种无可奈何,孔传自是难以忘怀。回到衢州,他自号“杉溪”,也就不奇怪了。

视频

五都镇开展党员主题日活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