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亚历山大·阿廖欣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亚历山大•阿廖欣
亚历山大•阿廖欣
出生 1892年
俄罗斯
逝世 1946年
国籍 法国
职业 象棋师

人物经历

亚历山大•阿廖欣(Alexandre Alekhine,1892~1946),俄裔法国男子国际象棋选手。国际象棋第四位世界冠军。

阿廖欣技术全面,富于独创性,棋风以新奇见长,首倡力争主动型着法。1924、1925、1933年,三度打破蒙目棋的世界纪录。一生中共87次参加国际象棋锦标赛,62次获得冠军。著有《我的最佳对局300局》和《盲棋60局》等

历山大•阿廖欣1892年出生于俄国莫斯科一个象棋之家。7岁那年在母亲的指导下开始学习国际象棋。16岁获全俄业余国际象棋赛冠军,成为大师。1914年升为特级大师。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移居法国。1927年代表法国参赛并赢得世界冠军称号。1935年荷兰的尤伟夺走了他的世界冠军称号,1937年又重新夺回,并一直保持到逝世。

由于他对开局的刻苦研究,阿廖欣1927年于布宜诺斯艾利斯战胜了何塞尔•卡帕布兰卡,成为第四位世界冠军。然而,赛后作为冠军的他没有接受卡帕布兰卡的挑战。

亚历山大•阿廖欣是自有世界冠军赛历史以来第一位两次荣获世界冠军的棋手。第一次是1927年与卡帕布兰卡的“泰坦尼克”战役。此后八年,阿廖欣独霸棋坛,这是从拉斯克称王以来从未有过的。对于阿廖欣来说,一个胜利接着一个胜利,横扫棋坛无敌手。于是,在棋盘上他已不感到刺激,他以酗酒寻找刺激。阿廖欣就是这样在醉醺醺中,于1935年把他头上的王冠让给了荷兰人马克斯•尤伟。失败给这位任性的天才上了生动的一课,阿廖欣吸取了这一沉痛的教训。与1927年失冕的卡帕布兰卡不同,阿廖欣聪明地与尤伟签订了回敬赛的合同。他克制了对烈性酒的嗜好。于是,在1937年,他带着清醒的头脑,再一次从同一个尤伟手中,夺回了王冠。阿廖欣在不再参加卫冕赛的情况下,一直戴着这顶王冠直到1946年离开人间。当然,第二次世界大战使国际象棋组织处境困难,在1937年之后,他没有能进行卫冕赛,很难说是他的责任。

出生于莫斯科的阿廖欣,自幼就“感觉到一种不可抗拒的对国际象棋的强烈渴望。”少年时代他就钻研大量开局理论,潜心种种国际象棋文献。1914年初阿廖欣和尼姆佐维奇在全俄罗斯名手的比赛中并列冠军,进而获得了跻身于彼得堡国际联赛的资格。这是一次高手云集的比赛:其中有世界冠军拉斯克、未来的世界冠军卡帕布兰卡、世界冠军挑战者鲁宾斯坦、德国冠军塔拉什、美国冠军马歇尔、法国名手耶诺夫斯基、莫斯科名手伯恩斯坦以及与奇戈林齐名的英国布莱克贝恩和贡斯培克等。拉斯克和卡帕布兰卡分获前两名是理所当然的事,但阿廖欣夺得第三名颇出人意料,当时他还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法律学校的学生,年龄还不到二十二周岁。

1914年,阿廖欣参加了在曼海姆举办的一次国际联赛。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该赛未能进行到底,阿廖欣因为先辈是俄国沙皇的一般贵族,当即被以敌人名义而拘留。从这次未终的比赛成绩来看,阿廖欣当属最佳,11分中得了9分半,被公认为必然的胜利者。重获自由后,阿廖欣返回俄罗斯。1920年秋天,阿廖欣参加了苏维埃国家的第一次冠军赛,以不败记录取得俄罗斯联邦冠军的称号。同年冬天,阿廖欣被调到共产国际机关工作,被任命为文化教育部秘书。由于精通三门外语,他曾为访问苏维埃共和国的外国工人代表团作翻译。但是重返棋坛的念头始终没有离开过他,并且超过了一切其他想法。阿廖欣于1921年夏天离开了俄罗斯。正当人们猜测他的令人不安的命运时,他却连获三次惊人的胜利,特里别克、布达佩斯和海牙三次国际联赛。参加者有欧洲最优秀的棋手。在三次比赛的全过程中,阿廖欣所向披靡,一局未失,而且他发明的“阿廖欣防御”引起了世界棋坛的轰动。他的命运确实多舛。他曾奔赴奥地利前线,据说是在医疗队服役。他受了伤。俄国革命胜利后他被逮捕过,他再一次被迫逃走,他先到瑞典,然后去了巴黎。他当过演员。他在著名的法国苏波尼大学完成博士论文答辩。以棋坛上的荣誉再加上作为法国博士的律师地位,阿廖欣使自己法国公民的新身份格外能够为完善。

棋史上第四位世界冠军阿廖欣一生共参加过八十七次循环大赛,其中六十二次获得第一,以及五次对抗赛中四次获胜。

1946年3月25日,在艾斯多里尔,阿廖欣在摆好棋子的棋盘旁悄然去世了。后来,阿廖欣的骨灰被运到法国并埋在巴黎公墓。在他逝世十周年之际,在他的墓上竖起了纪念碑,大理石板上铭刻着:“亚历山大•阿廖欣——俄罗斯和法国的国际象棋天才。”出席纪念碑揭幕仪式的有:国际棋联领导人、苏联驻法国大使、苏联棋手代表团、阿廖欣的儿子、友人和崇拜者,以及法国的棋界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