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亚莎·海菲兹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亚莎·海菲兹,(Jascha·Heifetz,1901-1987),二十世纪杰出的美籍立陶宛小提琴演奏家;1901年出生于当时属于俄罗斯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3岁随父学琴,次年进入维尔纽斯音乐学院,6岁演奏门德尔松作品,8岁进入彼得堡音乐学院师从Leopold·Auer。


1912年,年仅11岁的海菲兹在柏林登台演出(尼基什指挥柏林爱乐乐团)柴科夫斯基的小提琴协奏曲,自此开始辉煌的欧洲巡回演出;后在美国演出并定居,1925年加入美国国籍;30年代中期后,其演奏水平登峰造极;海菲兹与世界知名指挥家、交响乐团合作录制了大量音乐唱片,1987年在美国洛杉矶去世。[1]=


基本信息

                中文名         亚莎·海菲兹                 逝世日期         1987年12月10日
                外文名         Jascha·Heifetz                 毕业院校         彼得堡音乐学院
                国籍         美国(生于立陶宛)                 职业         小提琴演奏家
                出生日期         1901年2月2日                 主要成就         二十世纪最伟大小提琴演奏家之一
                出生地         立陶宛维尔纽斯                 代表作品         录制了贝多芬、柴科夫斯基、巴赫、
                性别         男         勃拉姆斯、布鲁赫等小提琴作品


人物简介

亚莎·海菲兹(Jascha·Heifetz,1901年2月2日-1987年12月10日),犹太血统的美籍俄国(立陶宛)小提琴演奏家,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小提琴演奏家之一。[2]


幼年时期跟父亲学小提琴,四岁进维也纳音乐学校,五岁即公开演奏,八岁在音乐学校毕业后进圣彼得堡音乐学校深造。9岁转入彼得堡音乐学院,成为奥尔的学生。1911年在彼得堡首次登台。并开始旅行演出。1912年10月与尼基什指挥的柏林爱乐乐团合作柴科夫斯基的小提琴协奏曲,轰动一时,1925年入美国籍。[3]


二战以后,他先后在洛杉矶大学和加利福尼亚大学讲学,1969年起正式担任加利福尼亚大学小提琴教授。1972年举办告别音乐会,1987年在美国洛杉矶去世。[4]


海菲茨的运弓。充满弹性和力度;他对弓子的压力很大,发出极宏亮的声音;与此对应的是左手有力揉弦带来的辉煌音色。他的演奏表情深刻,强弱对比出神入化,速度相应都比较快。海菲茨的演奏曲目极广,

1925-1948年,在他的艺术巅峰期,对各种类型的作曲家他几乎都留有录音,其中最为出色者还是民族乐派的作品,这类作品最能适合于他表现其激情的需要。

海菲茨在音乐会上喜欢使用一把1742年的"瓜纳里",这把琴萨拉萨蒂生前用过,有极美的音色。



人物生平

亚莎·海菲兹,被全球评论家一致认为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小提琴家。用他的同胞小提琴家大卫·奥伊斯特拉赫的话来说:“小提琴家有许多,但海飞兹却只有一个。”和出生于奥地利的小提琴家弗里茨·克莱斯勒(Fritz Kreisler1875.2,2-1962.1.29)一样,海菲兹是二十世纪最具革新精神和影响力的小提琴家——这肯定不是巧合,这两个男人的生日为同一天,都是2月2日;两人都是在快到87岁生日时去世。


海菲兹出生于音乐家庭,父亲是一位音乐老师,曾为自己刚满三岁的儿子特制过一把仅四分之一大小的小提琴。海飞兹在会和别人交谈之前就开始学习演奏音乐,显而易见,他的天赋非常特殊,仿佛是上天所赐,很小的年纪就具备了惊人的音乐才能。六岁时,这位琴童就能在大庭广众面前,以一半尺寸大小的小提琴演奏了《门德尔松小提琴协奏曲》。


七岁时,海菲兹在俄国的科夫诺,即现在的立陶宛考纳斯,举办了首场公开演出,曲目为《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九岁那年,海飞兹加入了匈牙利小提琴家、著名小提琴老师莱奥波德·奥尔在圣彼得堡开设的小提琴课程,连续三年被誉为具有无可比拟天赋的天才儿童。奥尔那些著名的学生中,包括埃弗伦·津巴利斯特、米沙·艾尔曼、托沙·塞德尔以及艾迪·布朗,但只有海菲兹具备稀有而神奇的“内在光芒”。1911年4月, 海飞兹首次在圣彼得堡举行公开演出;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海菲兹又相继在德国、奥地利和斯堪的纳维亚举办了数场音乐会。一个有关超级神童的流言被证明是完全正确的。


十一岁那年,他首次出现在德国柏林。不久以后,海菲兹应邀参加一个专门召开创建于欧洲的小提琴家“首脑会议”。当时在场的知名音乐人士有:胡安·曼侬、布洛尼斯拉夫·胡伯曼、卡尔·弗莱什、威利·黑斯、简·库贝利克以及弗里茨·克莱斯勒。在众人怀疑的目光中,海菲兹演奏了《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在克莱斯勒技艺精湛的钢琴伴奏下,海飞兹仅凭记忆演奏了这支名曲)。正是在这段时期里,克莱斯勒发出了他那著名的言论:“好了,先生们,我们不妨在膝盖上砸坏自己的小提琴吧!”


俄国革命爆发以后,海菲兹全家在克服了许多反对犹太人的艰辛之后,逃离了布尔什维克,于1917年前往美国。海菲兹和普罗科菲耶夫之间第一次备有证明文件的会晤是1917年2月13日,在彼得格勒(如今的圣彼得堡)举办音乐会期间,这是海菲兹在全家移民美国之前,在俄国举办的最后一场独奏音乐会。海菲兹演奏了肖邦的一首夜曲和《帕格尼尼练习曲》,而普罗科菲耶夫的作品则作为精选曲目,在下半场演出。


十六岁的海菲兹于1917年10月27日,在卡内基音乐厅举办了首场音乐会,取得了压倒性的成功。观众席里挤满了音乐家,方圆200英里左右的小提琴手都来到了演出现场。全场沸腾了,尤其是俄裔小提琴家米沙·艾尔曼,边擦去额头上的汗水边说:“今晚这里真是太热了!”而俄裔钢琴家利奥波德·戈多夫斯基则静静地观察着眼前所发生的一切,说:“只为小提琴手!”在观看完海菲兹的演出以后,音乐评论家Samuel Chotzinov这样写道:“当这位十六岁的小提琴家步入舞台时,似乎是音乐厅里观众最不关注的一位演员。然而接下来这种非凡精湛技艺的展现,以及表现出来的音乐修养及才能,在这样历史性的大讲堂里是闻所未闻的。”一夜之间,海飞兹成了美国的音乐神童,在到达美国的第一年时间里,仅在纽约就举办了三十场独奏音乐会。


1920年,19岁的海菲兹在英国伦敦举办了首场音乐会。爱尔兰剧作家萧伯纳给他写了一封充满传奇色彩的信:“如果你用如此超人的完美来刺激饱含嫉妒的上帝,”萧伯纳警告说:“你在年纪轻轻时就会死去。我诚挚地建议你每天晚上睡觉前都要做一些不好的事情,而不是祈祷。没有一个凡人应该敢于如此完美地发挥。”


1925年,海菲兹获得了美国国籍,成为一名美国公民,并充分采用“美国方式”行事。出于对这一收容他国家的极度热爱,二战期间,海飞兹为盟军的男男女女举办了上百场音乐会,包括巡演中南美洲、北非、意大利、法国和德国。在危险的情况下,海菲兹经常是在平板车的后部演奏乐曲。

1928年,海菲兹出版了数十部著名小提琴曲改编曲中的第一部,其它改编作品还包括根据歌剧《三橘之恋》改编的进行曲和谐谑曲、以及对格什温《波吉与贝丝》中一些段落的改编。这些作品,都成了标准曲目单里的一部分。


怀着对音乐的满腔热忱,海菲兹的巡演足迹踏遍了全球无数国家和地区,他的巡演路程相当于两次到月球的往返旅行。海菲兹每场音乐会的报酬为2,250美元,这在当时是一笔空前的收入,他也因此而成为历史上报酬最高的小提琴家。


晚年的海菲兹成了一位非常投入的老师、以及他所信仰事业的拥护者。从1962起,他在洛杉矶南加州大学教授小提琴;1975年,海菲兹音乐讲座得以创建。作为一名受到全球人士爱戴的小提琴艺术大师,海飞兹在公益环保方面的努力同样不遗余力。他带领建立起作为紧急电话号码的“911”报警系统,致力于制造纯净空气。海菲兹和南加州大学的学生,曾用佩戴防毒面具来抗议烟雾给人的健康所带来的危害;1967,海菲兹将自己的雷诺轿车改装成电动汽车,以降低空气污染指数。


海菲兹在音乐界的名声使得好莱坞电影制片人纷纷前来拜访。他一生共拍摄了四部影片,包括1939年的《青少年与音乐》(They Shall Have Music),和1947年的《卡内基音乐厅》(Carnegie Hall)。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海飞兹搬到了洛杉矶,并在那里度过了后半生。1972年,海菲兹在洛杉矶音乐中心举办了最后一场公开独奏音乐会。1987年12月10日,海菲兹在美国洛杉矶去世,享年86岁。


纵观他的一生,海菲兹以其完美的技术方法著称于世。公共演出场合中的海飞兹,没有装腔作势也没有痛苦,他如生根般地屹立于舞台之上,小提琴高高举起,那毫无表情的面庞,宛如狮身人面像。有些评论家对此感到困惑不解,在他们看来,如此冷静地诠释音乐作品,琴声则成了某种机械化的礼仪。这也正是海菲兹演奏的一大特色:在冷静外表的背后,是一种压倒性的情感投入和戏剧性的效果;他决不允许情绪或外界影响的波动,来扰乱他演出时的泰然自若和细微的平衡。当被好奇的公众视线聚焦时,海飞兹仅是遥远的一尊神。20世纪70年代,他曾提出了750万英镑有关侵犯隐私权的诉讼,反对出版商未经授权出版他的传记。他的例行演出日程就是他的“商业秘密”,他坚定地拒绝谈论自己的过去;然而,海飞兹似乎确实批准了在他死后出版一本授权传记。


尽管如此,作为一位强大的小提琴艺术大师,海菲兹的地位却从未有过动摇,一直到他70多岁。他的一生共录制了80余张唱片专辑,甚至还以笔名吉姆·霍伊耳创作了一首名为《当你向我示爱时》(不要假装)的流行歌曲,经美国乡村歌手玛格丽特·怀汀等演唱后,于1946年一炮走红。海菲兹一直处于事业的巅峰状态,是他提出了小提琴演奏的新标准,那是之前未曾梦想到的高度。他是尝试这一新生事物的第一人也是最伟大的实践者,集极富勇气的炫技高手、情感炽热的抒情诗人、罕见的追求作品独特风格的设计家等优异品质于一身,海飞兹成了一位名副其实的全能音乐大师。


因其艰辛的工作和罕见的才能,海飞兹一生中获得了无数荣誉。他甚至被任命为法国军团的军官,一个源于他在法国做过许多慈善演出的奖项。他也数次荣获格莱美大奖,包括1989年去世后获格莱美终身成就奖;1999年,海菲兹进入格莱美名人堂。


海菲兹大事年表

二十世纪第一个十年

1901年:2月2日出生于立陶宛共和国首都维尔纽斯(当时属于俄国的一部分),父亲为鲁温·海菲兹、母亲为Anna Sharfstein。

1904年:在和父亲初步学习了小提琴之后,读完了十九世纪比利时小提琴家查尔斯·德·贝里奥《方法》一书的第一本。

1906年:秋季时,获准进入维尔纽斯音乐学校,师从伊利亚·达维多维奇·马尔金学习音乐,并在十二月份的一场学生独奏会上举行了首次公开演出。

1909年:5月份在立陶宛考那斯职业首演了《门德尔松小提琴协奏曲》和萨拉萨蒂的《浮士德幻想曲》;那年春季从维尔纽斯音乐学校毕业。


一十年代

1910年:一月份在圣彼得堡音乐学院进入Ionnes Nalbandian的小提琴班;十一月和十二月在那里参加了学生独奏音乐会的演出。

1911年:4月份,在圣彼得堡音乐学院举办了首场完整独奏音乐会;5月份在圣彼得堡为Zvukopis录制了首张唱片;8月份在敖德萨的一场户外音乐会吸引了数千名观众;秋季时进入匈牙利小提琴家、著名小提琴老师莱奥波德·奥尔的小提琴班。

1912年:在波兰华沙举办了首场音乐会,包括一月份和华沙爱乐乐团的三次同台演出;5月19日首次在德国柏林举办独奏音乐会;10月28日首次和和匈牙利指挥家阿瑟·尼基什指挥的柏林爱乐乐团合作献艺。

1913年:继续在圣彼得堡和德国洛施维茨奥尔夏令营里,师从莱奥波德·奥尔学习小提琴;分别在柏林、华沙、维尔纽斯以及基辅举办音乐会(10-12月份)。

1914年:2月份在作曲家本人的指挥棒下演出了《格拉祖诺夫小提琴协奏曲》;巡演德国、奥地利和匈牙利,包括和莱比锡布商大厦管弦乐团的一场演出(成了自约瑟夫·约阿希姆以后,和该乐团合作的最年轻小提琴家);一战爆发时暂时滞留在德国。

1916年:在结束了奥尔夏季班的学习以后,巡演斯堪的纳维亚,来到了挪威首都克里斯蒂安尼亚(奥斯陆)。

1917年:10月27日,首次登台卡内基音乐厅,同台演出的为钢琴家安德烈·拜诺伊什特;11月为Victor Talking Machine Company录制了首张原声唱片;12月13日在蒙特利尔举办了加拿大的首场演出。

1919年:钢琴家塞缪尔·乔奇诺夫成为他的伴奏。


二十年代

1920年:分别在英国、苏格兰和法国举办首场音乐会。

1921年:分别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举办首场音乐会。

1923年:钢琴家伊西多尔·阿赫龙成为他的钢琴伴奏;分别在中国和日本举办首场音乐会。

1925年:5月份加入美国国籍,成为美国公民;12月份为Victor录制了首张电音唱片。

1926年:1月份开启了全球巡演,所到国家和地区包括:荷兰、德国、匈牙利、奥地利、摩纳哥、法国、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埃及、巴勒斯坦、丹麦、瑞典、挪威以及拉脱维亚;12月份回到美国,被授予“法国军人荣誉博物馆十字勋章”(是获得此项荣誉最年轻的一位)。

1927年:1月份,继续全球巡演,所到国家和地区包括:西班牙、埃及、印度、新加坡、香港、菲律宾、澳大利亚、新西兰、夏威夷、美国和墨西哥;创作了第一首小提琴改编曲(墨西哥作曲家曼努埃尔·庞塞的《小星星》)。

1928年:和美国无声电影明星佛罗伦萨·维多尔结婚,并且收养了她的女儿苏珊娜;分别在瑞士、土耳其、罗马尼亚和希腊举办首场音乐会。

1929年:改编罗马尼亚小提琴家、作曲家格里高拉斯·迪尼库的《霍拉舞曲》。


三十年代

1930年:女儿约瑟法出生;世界首演了意大利作曲家马里奥·卡斯泰尔沃-泰代斯科的《云雀》(应海菲兹委托而创作);举办首场无线电广播音乐会;在白宫为美国第31任总统赫伯特·克拉克·胡佛演出。

1931年:巡演中国和日本,分别在菲律宾和爪哇举办音乐会。

1932年:儿子罗伯特出生;世界巡演国家和地区包括:苏门答腊、印度、埃及、巴勒斯坦、瑞士、比利时、法国、奥地利、匈牙利、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波兰、南非、美国和加拿大;为贝尔电话实验室做实验性的长时间录音。

1933年:和托斯卡尼尼指挥的纽约爱乐乐团合作,举办马里奥·卡斯泰尔沃-泰代斯科《第二小提琴协奏曲》的世界首演;Arpad Sándòr成为他的钢琴伴奏;最后一次巡演德国(希特勒当选总理)。

1934年:录制首套完整钢琴奏鸣曲(理查德·施特劳斯的作品)和《莫扎特第五小提琴协奏曲》;首次在苏联举办音乐会也是1917年离开俄国后仅有的一次演出;5月份伊曼纽尔·贝成为他的钢琴伴奏;首次巡演南美,包括阿根廷、巴西、智利、秘鲁和乌拉圭,并返回墨西哥和美国;在白宫为美国第32任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演出节目。

1936年:帮助创建美国音乐艺术家协会,并担任第一届副总裁。

1937年:和俄国瑟奇·库塞维兹基指挥的波士顿交响乐团合作,在美国首演《普罗科菲耶夫第二小提琴协奏曲》。

1939年:主演米高梅电影《青少年与音乐》;和波兰指挥家阿图尔·罗津斯基及克利夫兰交响乐团合作,世界首演了《沃尔顿小提琴协奏曲》。


四十年代

1941年:为英国战争救济和俄罗斯战争救济举办义演音乐会,参加由美国财政部赞助的一场无线电广播音乐会,以支持国防债券的出售。

1942年:在全美劳军联合组织(以下简称USO)军营里举办音乐会;在美国全国广播公司广播节目(以下简称NBC)“The Telephone Hour”中首次出场(共出场54次)。

1943年:为中南美洲的USO举办巡回音乐会,并在全美的军营和医院举办音乐会。

1944年:和钢琴家米尔顿·凯耶巡演北非、撒丁岛、西西里岛和意大利,为USO演出节目;和尤金·奥曼迪指挥的费城交响乐团合作,世界首演了俄罗斯作曲家路易斯·格鲁伯格的《小提琴协奏曲》;改编了格什温《波吉与贝丝》中的选曲。

1945年:和钢琴家西摩·里普金巡演英国、法国、比利时、卢森堡和被占领的德国,为USO举办音乐会,包括5月8日欧洲胜利日在德国贝库姆举办的一场音乐会;12月和佛罗伦萨·维多尔诉讼离婚。

1946年:1月份获准和佛罗伦萨·维多尔离婚;巡演美国、墨西哥和古巴;以笔名吉姆·霍伊耳(Jim Hoyl)和抒情诗人马乔里·戈奇厄斯合作,发表了两首通俗歌曲,其中的《当你向我示爱时(不要假装)》,一炮走红(由美国歌手宾·克罗斯比、美国女爵士歌手海伦·沃德以及美国乡村女歌手玛格丽特·怀汀演唱并制作唱片)。

1947年:与弗朗西丝·施皮格伯格结婚;和法国指挥家弗拉迪米尔·戈尔什曼以及圣路易斯交响乐团合作,世界首演了埃里希·沃尔夫冈·科恩戈尔德的《小提琴协奏曲》;巡演美国并在英国、法国、比利时、瑞士和古巴举办音乐会。

1948年:儿子杰伊出生;学术性休假暂别音乐会舞台,但在NBC“The Telephone Hour”栏目里举办了四场全国范围内的广播演出。

1949年:巡演恢复,相继在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和古巴举办音乐会;和波兰裔钢琴家阿图尔·鲁宾斯坦、出生于苏联的大提琴家格雷戈尔·皮亚蒂戈尔斯基合作,在芝加哥拉维尼亚音乐节上举办了一系列的三重奏音乐会;(和Henryk Kaston 共同开发的) “ Heifetz Mute ”(注:一种以海菲兹命名的装在小提琴上的弱音器)获得专利;首次在NBC的“The Telephone Hour”节目中,出现在电视上。


五十年代

1950年:巡演以色列和美国;和英国作曲家本杰明·布里顿协作,对其《小提琴协奏曲》进行修订,但这部作品从未公开演出过。

1953年:回到以色列开始了另一场巡演,被一名男子在演奏《理查德·施特劳斯小提琴奏鸣曲》时,挥舞的金属管击伤(理查德·施特劳斯的音乐当时在以色列遭禁演);相继在英国、比利时、法国、意大利、葡萄牙、芬兰、瑞典、挪威、古巴和美国举办音乐会。

1954年:巡演日本和美国;相继在加拿大、英国和法国举办音乐会;布鲁克斯·史密斯成为他的钢琴伴奏。

1955年:首演了瑞士作曲家厄内斯特·布洛赫改版过后的《第二小提琴奏鸣曲》(诗的神秘);巡演北美、南美和中美洲。

1956年:和美国指挥家沃尔特·亨德尔、达拉斯交响乐团合作,世界首演了匈牙利作曲家米克罗斯·罗兹萨 的《小提琴协奏曲》;举办了最后一次大规模的音乐会巡演,其范围波及到了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荷兰、意大利和瑞士。

1957年:被任命为法国军人荣誉博物馆司令。

1958年: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以下简称UCLA),教授了第一节实验大师课程;最后一次出现在“The Telephone Hour”无线电广播节目中。

1959年:在UCLA被任命为摄政音乐教授;在内特 “N 铝比佛利山庄熟食店的地板上滑倒,导致髋关节骨折;随后的感染几乎要了他的性命,但他还是接受了联合国秘书长达格·哈马舍尔德的邀请,于12月参加了联合国大会堂里“人权日音乐会”的演出。


六十年代

1960年:和伦纳德·伯恩斯坦及纽约爱乐交响乐团,一同回到好莱坞露天音乐会。

1961年:由美国国家唱片艺术及科学学会宣布,首次获得格莱美大奖(海菲兹共三次荣获格莱美大奖,另外两次分别在1962和1964年);在好莱坞和苏格兰中提琴家威廉·普利姆罗斯及其他嘉宾音乐家合作,举办了一系列“海菲兹-皮亚蒂戈尔斯基”室内乐音乐会。

1962年:被任命为南加州大学特殊音乐研究所的音乐系教授,他在那里的一系列大师班课程都被拍成了电影;在巴黎歌剧院为老音乐家们演出,并在英国录制唱片;和第二任妻子弗朗西丝·施皮格伯格离婚;和美国钢琴家莱昂·弗莱舍及其他嘉宾音乐家,在旧金山举办了一系列“海菲兹-皮亚蒂戈尔斯基”音乐会。

1963年:公共电视播放了大师班课程电影;在好莱坞露天剧场和大提琴家皮亚蒂戈尔斯基、伯恩斯坦指挥的纽约爱乐乐团一起,共同演出了《勃拉姆斯大提琴与小提琴双协奏曲》;在洛杉矶苏格兰仪式礼堂举办了一系列“海菲兹-皮亚蒂戈尔斯基”音乐会。

1964年:自1956以后首次返回卡内基音乐厅,举办了一系列“海菲兹-皮亚蒂戈尔斯基”音乐会;在洛杉矶音乐中心钱德勒剧场的开幕演出中,和祖宾·梅塔指挥的洛杉矶爱乐管弦乐团合作,共同演奏了《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

1965年:和钢琴家莉莲·施托伊贝尔在USC演出了一系列小提琴奏鸣曲。

1966年:在卡内基音乐厅举办最后一场音乐会,包括一场独奏音乐会、一场室内乐以及协奏曲(《柯努斯小提琴协奏曲》、《勃拉姆斯大提琴与小提琴双协奏曲》)。

1967年:将雷诺轿车改装成电动汽车,以降低空气污染指数;和以色列爱乐乐团在好莱坞露天剧场演出。

1968年:和布鲁克斯·史密斯在钱德勒剧场举办了一场独奏音乐会,和管弦乐团合作的演出曲目为《普罗科菲耶夫第二小提琴协奏曲》以及《勃拉姆斯大提琴与小提琴双协奏曲》。


七十年代

1970年:重返以色列,在那里举办独奏音乐会,也和皮亚蒂戈尔斯基一块登台演出;在巴黎和布鲁克斯·史密斯及法国国家交响乐团合作,为NBC的一台电视广播节目录制了一场电影表演,节目在1971年播出。

1972年:和皮亚蒂戈尔斯基及学生在USC演出室内乐;在钱德勒剧场和布鲁克斯·史密斯举办了最后一场独奏音乐会,由Columbia Records录制并发行。

1974年:和皮亚蒂戈尔斯基及学生在USC举办了最后两场公开演出。

1975年:肩部受伤结束了公开演出生涯,但其余生依然和学生及友人继续演奏室内乐。

1977年:同意担任国际卡斯泰尔沃-泰代斯科协会名誉副主席。

1978年:为孩子们改编了两段普罗科菲耶夫的音乐,并发表了纪念格雷戈尔·皮亚蒂戈尔斯基的作品。


八十年代

1983年:结束了在USC的教学,但私下授课依然继续。

1987年:12月10日在洛杉矶雪松西奈医疗中心去世。

1989年:身后被国家录音艺术与科学学院授予格莱美终身成就奖。


个人生活

童年

海菲兹童年生活在严酷的训练中度过。他的父亲陆文(Reuven Heifetz)是优秀的小提琴家,像许多优秀音乐家的父亲一样,陆文对天赋出众的儿子仍然非常严苛。甚至到亚莎自己成为家中唯一养家糊口的人时,他的父亲还是会挑剔他的每场演出。


婚姻

1928年,海菲兹与离异三年的默片演员佛罗伦萨·维多(Florence Vidor)结婚,并收养了她与前夫的女儿。他们后来有了两个孩子:约瑟法(Josefa,生于1930年)和罗伯特(Robert,1932—2001)。这段婚姻于1945年结束。

1947年,海菲兹与弗朗西丝·施皮尔伯格(Frances Spiegelberg)结婚,并于两年后有了小儿子约瑟夫(Joseph,又名杰伊Jay)。1962年二人离婚。


晚年

1972年海菲兹做过一次右肩手术,尽管手术成功,但他的右臂不能再抬到像以前一样高了。因此他终止了演出生涯。晚年致力于小提琴教育事业,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南加州大学做大师课。80年代则在他的私人工作室为学生授课,至1987年去世。


后代

海菲兹的后代人没有成为小提琴家。他的女儿约瑟法是一位词典编纂者。小儿子杰伊是一位专业摄影师。孙子丹尼尔(Daniel Mark Heifetz)则是出色的鼓手。


人物成就

亚莎·海菲兹录制的经典音乐唱片

海菲兹的演奏技巧准确而辉煌,音色纯净而优美、圆润而饱满,富有激情 ,具有动人心弦的特殊魅力。他的力度和色彩变化非常丰富,那绝妙的韵味常常使人陶醉其中。随着岁月的流逝,他在事业上所取得的成就越来越大。


直到晚年,他还精力充沛地从事演奏与教学等艺术活动。对这位演出行程150万海里的伟大小提琴家的普遍评论是:“海菲兹是小提琴家的楷模,他把炽热的情感与深邃的智慧熔于一炉,火候控制得恰到好处;凡是在小提琴上可能做到的,他都能做到,并且做得出类拔萃、不同一般。”他的名字和小提琴艺术几乎化成一体,人们一提起小提琴艺术就必然首先想到他。他对弓子压力很大,发出宏亮的声音;左手有力的揉弦带来辉煌的音色。他的演奏表情深刻,强弱对比出神入化;风格朴实优美,忠于原作,从不炫耀技巧。


自16岁起,他先后录制唱片160多种,销量已超过300万张。他改编过150首小提琴作品。还曾与钢琴家鲁宾斯坦、大提琴家弗伊尔曼(后为皮亚蒂戈尔斯基)组成了享誉世界的三重奏组。除小提琴外,他对摄影、园艺以及体育活动都有强兴趣。他是一位热情而不知疲倦的伟大艺术家,一生演奏过无数的小提琴作品。他的成就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高度赞扬。


经典录音

亚莎·海菲兹录制的经典音乐唱片

RCA60261-2-RG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NBC交响乐团/托斯卡尼尼)

RCARCD1-5402 贝多芬/布拉姆斯:小提琴协奏曲(芝加哥交响乐团/波士顿交响乐团/莱纳、明希)

EMICHS7649292弗兰克:小提琴奏鸣曲(鲁宾斯坦/钢琴)

RCA7709-2-RG拉罗:西班牙交响曲/萨拉萨特:流浪者之歌(RCA胜利交响乐团/斯坦堡)

EMICDH7640302西贝柳斯/柴柯夫斯基/格拉祖诺夫:小提琴协奏曲(伦敦爱乐乐团/比彻姆、巴比罗利)

RCA5933-2-RC 柴柯夫斯基/门德尔松:小提琴协奏曲(芝加哥交响乐团/莱纳、明希)


演奏欣赏

                亚莎·海菲兹带你领略莫扎特的浪漫-哈夫纳小夜曲 [5]

                圣桑《引子与回旋》(亚莎·海菲兹) [6]

                布鲁赫《苏格兰幻想曲》(亚莎·海菲兹) 布鲁赫《苏格兰幻想曲》(亚莎·海菲兹) 2014年12月07日发布

                《卡内基音乐厅》(亚莎·海菲兹)[7]

                珍贵视频!小提琴大师亚沙·海菲兹演奏帕格尼尼二十四首随想曲 [8]

                【小提琴】海菲兹演奏勃拉姆斯《谐谑曲》(《FAE》奏鸣曲第三乐章)/Heifetz Plays Brahms: Scherzo from FAE Sonata [9]


                【小提琴】海菲兹演奏勃拉姆斯匈牙利舞曲No.7/Jascha Heifetz Brahms HUNGARIAN DANCE NO. 7 [10]

                【Jascha Heifetz】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 [11]

                海菲茨 & 圣桑-引子与回旋随想曲 & 小提琴 720p高清版[12]

                Jascha Heifetz(亚莎.海菲兹)---流浪者之歌 [13]

                布鲁赫《苏格兰幻想曲》(亚莎·海菲兹) [14]


視頻

《第二协奏曲第一乐章》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