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亚伦·霍华奈斯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阿兰·霍夫哈奈斯( Alan Hovhaness,(1911年3月8日-2000年6月21日),出生地:麻萨诸塞州萨默

生平

阿兰·霍夫哈奈斯的父亲是一位亚美尼亚族的化学教授,母亲是一位苏格兰裔美国人。他从很小的时候起就对音乐有兴趣,他的父母支持他们儿子学习作曲,并聘请了一个邻里作为他的老师开始学习钢琴。后来又跟随阿德莱德·普罗克特(Adelaide Proctor)继续学习钢琴,之后向海因里希·格布哈特(Heinrich Gebhard)学习。

14岁时,他决定投身作曲,在他早期的音乐的经历是利用“浸信会赞美诗”(Baptist hymns)和土耳其籍的音乐学者华达佩(Gomidas Vartabed)一位著名的亚美尼亚作曲家的录音,在他的少年岁月是在阿灵顿高中时候,他创作了两部歌剧,在这段时间他最感兴趣的作曲家就是美国音乐家罗杰·塞欣斯(Roger Sessions)。

1929年当他高中毕业时,他师从利奥·里奇·刘易斯(Leo Rich Lewis)和塔夫茨(Tufts),然后他来到了新英格兰音乐学院师从弗雷德里克·匡威(Frederick Converse)。

1930年,代聆听了印度音乐后对其发生了强烈兴趣,并保持终生。

1930年代至1940年代,霍夫哈奈斯烧毁了自己很多“早期”作品,有说法称超过一千部。

他是20世纪最多产的古典音乐作曲家之一。[1]

1940年代中期他定居纽约,在纽约由亚美尼亚移民社区高调主办了他的音乐音乐会,这些人对他有相当大的帮助。后来他们成立了“亚美尼亚音乐之友委员会”,重启作曲事业的时候,开始对故乡亚美尼亚的音乐产生兴趣。他在这个时期还参加了马尔蒂努的大师班。这个组织分别由霍夫哈奈斯及其朋友伊丽莎白 A. 格雷戈里博士(Dr. Elizabeth A. Gregory)的亚美尼亚美国钢琴/小提琴二重奏者玛洛·阿杰米恩(Maro Ajemian)和安娜希德·阿杰米恩(Anahid Ajemian),后来安娜希德的丈夫,还有开始唱片制作及后续的哥伦比亚唱片公司总裁乔治·阿瓦安共同组成。

1948年直到1951年,他加入了波士顿音乐学院作为一名教师,开始教学工作,他的学生包括有爵士乐音乐家贝司手萨姆·里弗斯(sam Rivers)和吉琪·格丽丝(Gigi Gryce)

1955年,他的第二交响曲《神秘之山》由斯托科夫斯基指挥首演,大获成功。

2000年6月21日,在美国西雅图逝世。他的一生创作了大量交响曲。

风格

霍夫哈奈斯被认为是最早有简约主义倾向的作曲家之一。他的作品风格杂糅了西欧传统古典音乐作曲技法以及中古教堂音乐和亚洲各民族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相当澄澈优美。

他擅长音乐体裁是交响曲,室内器乐曲。他的音乐在风格方面、形式方面以及配器和管弦乐器法等方面是没有止境的实验。

获奖

1932年,他的《日落交响曲》(Sunset Symphony)获得了学院的塞缪尔·恩迪科特作曲奖。

家庭

霍夫哈奈斯一生中曾结婚六次。

1934年7月,霍夫哈奈斯与他的第一任妻子玛莎·莫特·戴维斯(Martha Mott Davis)前往芬兰,以满足他从小就非常钦佩的作曲家西贝柳斯(Jean Sibelius)的音乐,并与西贝流士见面。因此他早期的创作,都带有很强烈西贝流士的影子。他们两人还计划如何在芬兰生活未来的二十年。

作品

1955年,交响曲编号为67部,其中第二“神秘之山”,

第22“光之城市”

第50“圣海伦斯火山”

木琴与乐队《日本木刻狂想曲》50年代末60年代初,他曾广游印度夏威夷、苏联远东、日本韩国等地进行文化考察旅行,这使他对东方音乐的兴趣和了解更为深入,并更鲜明地反映在他的创作中。

鲸声录音带与乐队《于是上帝创造了巨大的鲸》

小号与乐队《圣格里高利祷文》等。

视频

阿兰·霍夫哈奈斯(Alan Hovhaness)交响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