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亞歐混血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亞歐混血

来自 花瓣网 的图片

亞歐混血 指两个不同血统的人生出来的孩子,也可能是父母辈中有不同血统。用于描述有不同种族,国家或文化背景的人,例如父母肤色不同的人,但是也有人用于称呼不同种动物之间的后代。杂种与其含义基本相同,但是用于称呼人时含有强烈的贬义。

基本信息

中文名 混血 [1]

描述 有不同种族,国家或文化背景的人

种类 亚欧混血 西方混血 巴西混血 等

代表人物 奥巴马 何鸿燊 泷泽萝拉

混血优势 拥有基因多样性、继承品质和特征

混血劣势 繁育下一代遗传基因不可控性

种类

亚欧混血

指同时有亚洲和欧洲(或蒙古人种、高加索人种)的血统。世界上最多的亚欧混血人群在中亚,菲律宾(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上将叶飞的生母就是菲律宾的亚欧混血儿),其次是荷兰、美国。

西方混血

在西方对不同种族与国家联姻产生的后代的称呼,更细分为美亚混血儿、英(欧)印混血儿、拉丁美洲人和印地安人混血儿、北美印地安人和欧洲白人混血儿。

美亚混血儿一词,最早是用来表示越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朝鲜战争等战争期间,美军与亚洲当地妇女的后代,由于人数庞大,美国国会在1982年10月22日立法通过美国公法97-359(又称美亚混血儿移民法),允许这类人民移民美国。

巴西混血种比例

经过几个世纪的种族融合,几乎每个巴西人的血管中都流有有色人种的血。尽管这种说法似乎过于夸张,但至少反映了混血在巴西的普遍程度。有意思的是,在巴西的竞选中,常有一些白人煞有介事地说,他的祖先曾是有色人,以此赢得有色人种的选票。从实际情况看,巴西的混血种人在全国人口中的比例呈上升趋势,从1950年的27%提高到20世纪90年代初的37%。

巴西的混血种人有5种类型:一是黑人、白人混血儿,称为穆拉托人;二是白人、印第安人混血儿,称为卡博克洛人;三是黑人、印第安人混血人,称为卡富佐人;四是白人、亚洲人的混血儿,称为艾诺科人;五是白人、黑人和印第安人之间的混血儿,称为儒萨拉人。

穆拉托人

在巴西的混血种人中,被称为穆拉托人的黑人、白人混血种人为数最多。殖民时期,白人与黑人的结合并不受到鼓励,相反却受到很多限制,甚至处罚。例如,1711年,一名白人船长唐·阿尔梅达与一位穆拉托少女结婚后即遭解职。1755年4月4日,葡萄牙国王更明令禁止官吏、军人同黑人、穆拉托人结婚。直到19世纪以后,白人与黑人通婚才逐渐增多。由于肤色是决定社会地位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一些富有黑人为使后代肤色变浅而娶白人为妻,有些贫穷的白人女子委身黑人则是想摆脱贫困状况。白人在黑人与穆拉托人种选择配偶时,更愿意同穆拉托人结合。如今,穆拉托人主要分布在东北部丛林地带、巴伊亚盆地和巴西东南部地区。

博克洛人

在巴西,白人和印第安人的混血儿卡博克洛人又称凯皮拉人和玛梅洛科人。卡博克洛人在不同地区又有不同的称呼,如在亚马逊地区称为塔普伊奥人,在东北部地区称腹地人,在米纳斯吉拉斯州称卡皮阿乌人,在圣埃斯皮里图州称玛鲁廷布人,在圣保罗称凯萨拉人。殖民初期,葡萄牙殖民者一般都是单身来到巴西,不像英国人那样携带家眷抵美国,因而他们同当地印第安人结合的现象十分普遍。到16世纪末,葡萄牙印第安人和卡博克洛人已脱离了奴隶地位,故此后他们同白人通婚的现象逐渐增多。

卡富佐人

黑人、印第安人的混血儿卡富佐人又称泰奥卡人和卡博雷任。殖民时期,巴西城市地区的黑人与印第安人虽有通婚现象,但为数不多。在农村地区,他们之间的通婚则十分罕见。因为印第安人鄙视农业,因而也鄙视从事农业劳动的黑人。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