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产业化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产业化是指某种产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现效益为目标,依靠专业服务和质量管理,形成的系列化和品牌化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 “产业化”的概念是从“产业”的概念发展而来的。“产业”这个概念是属居于微观经济的细胞与宏观经济的单位之间的一个“集合概念”,它是具有某种同一属性的企业或组织的集合,又是国民经济以某一标准划分的部分的总和。[1]

[]

发展

1.农村经济总量稳步增长。初步测算,全市2008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41.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5%。其中:农业增6.7%、林业增1.6%、牧业增1.7、渔业增4.0%,服务业增4.0%。 2.粮油实现恢复性增产。2008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54.5万公顷,比上年增加0.4万公顷,增长0.7%;油料作物面积1.0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0.2%。由于这一年气候较好,雨水充足,病虫害较少,粮油产量增长较快。全年粮食产量228.3万吨,比上年增加13.7万吨,增长6.4%,其中稻谷产量68.8万吨,增长18.7%,玉米产量60.5万吨,增长6.4%,红苕产量35.1万吨,减少5.8万吨,下降14.2%;油料产量20.0万吨,增加3.1万吨,增长18.2%。 3.农村经济结构继续优化。随着各级政府对农业的投入增咋加,加上政策、市场的共同拉动,2008年全市农村经济结构继续优化,畜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进一步提高,由上年的58.6%上升为61.1%,提高2.5个百分点,农业占31.9%、林业占1.3%、渔业占4.5%、服务业占1.2%。 4.畜牧业发展较快。以省政府将列为“全省丘区发展现代畜牧业试点市”为契机,不断扩大“六方合作+保险”机制覆盖面,充分调动广大农民、业主和企业的养殖积极性,使全市畜牧业生产继续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初步统计2008年全市出栏生猪652.2万头,比上年增长5.2%;山羊322.1万只,比上年增长2.8%;小家禽4131.8万只,比上年增长4.3%。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63.7万吨、10.3万吨和1.1万吨,比上年分别增长4.6%、4.4% 和65.3%。与此同时,生猪生产后劲增强,年末全市能繁母猪存栏量达到42.0万头,比上年增长2.0%,仔猪存栏达到80.8万头,比上年增长1.8%。 5.农民收入创历史新高。据农村住户抽样调查资料,2008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441元,比上年增加595元,增长15.5%,收入水平和增加额均创历史新高。其中,农民人均工资性纯收入增加169元,增长10.9%;人均家庭经营纯收入增加375元,增长18.0%;人均财产性和转移性纯收入增加52元,增24.1%。从农民增收的渠道来看,畜牧、农业、务工收入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2008年资阳农民人均从畜牧业获得的纯收入比上年增加190元,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额的贡献率为32%,对农民增收的贡献最大;农民人均从农业获得的纯收入比上年增加146元,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额的贡献率为24.6%,贡献居第二位;农民人均外出务工收入比上年增加109元,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额的贡献率18.3%,贡献居第三位。 6.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提高。2008年全市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达到2834元,比上年增加415元,增长17.2%。其中:食品消费支出增17.2%、衣着消费支出增11.9%、居住消费支出增23.6%、设备及用品消费支出增31.5%、文化教育及娱乐消费支出增0.3%。 7.农民生产性投入增多。2008年农民人均家庭经营费用支出为1580元,比上年增长6.3%,其中:农业生产费用支出增6.8%、牧业生产费用增7.6%、林业生产费用支出增28.3%、渔业生产费用支出减28.6%。

方式转变

增加农民收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中央“一号文件”要求集中力量支持粮食主产区发展粮食产业,促进种粮农民增加收入。这是用市场经济的手段鼓励种粮积极性,提高农业生产能力,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重大举措。中国农学会副秘书长陈建华在时分析,要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就必须让农民能够通过种粮增收,关键则在于提高种粮效益。但怎样才能使种粮效益提高呢?在对种粮实行补贴和减免税等政策支持的同时,根本途径就是走农业产业化之路,实现一升一降,即提升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农业生产风险。实现这一升一降并非易事。比如,提升生产效率要求按市场规律合理配置生产要素,首当其冲的问题就是土地能否自由流转。中国的改革发端于农村,肇始于土地。 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本特征的农村改革,对中国农村发展、解决温饱问题以及四分之一世纪的改革开放,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在新的历史发时期,农村土地问题再次凸显,成为制约我国农业生产效率的核心问题。只有建立完善的征地制度,实现土地可依法自由流转,才能保证运用市场机制对农业生产资料的合理配置,使增加农民收入和提高生产能力实现良性互动。 对于土地的征用和流转问题,广东省海丰县梅星村村委会主任徐生辉说,法律虽然明确规定只有公益性用地才可由政府征用,但 [1]公益性用地和经营性用地在一些基层地区实际上基本没有区分。这样一来,由于公益性征地的补偿标准很低,征地范围被扩大后,农民在失地之后普遍得不到足够补偿;经营性用地通过政府强制征用,农民得到的补偿也很少,这就违背了市场经济的规则。一些地方的不合理征地既造成了耕地的流失,又影响了土地的合理流转。

内容补充

农业产业化也可以称作农业生产、经营、服务一体化,起源于二战后农业振兴时期的美国,而后传人西欧、日本等发达国家,它主要是依靠经济和法律关系将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等环节有机地联系起来,其核心是一体化结构体系的建立和运作。我国农业产业化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是在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的实践中应运而生的。鉴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适应了我国农业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因而在其产生以后发展迅速,它是我国农民在农业生产经营实践中产生的一种新型的促进农业发展的新机制,是农业经营机制的又一制度创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