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产芝水库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产芝水库
图片来自 百度


产芝水库产芝水库,又名莱西湖。位于青岛市莱西大沽河干流的中上游,距莱西市区10公里,兴建于1958年,是一座集防洪、灌溉、供水、养鱼、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的国家大型水库。水库大坝长2.5公里,流域面积879平方公里,最大水面积56平方公里,总库容4.02亿立方米,是胶东半岛第一大水库。[1]


水库概况

产芝水库位于青岛市莱西境内的大沽河中上游,南距青岛市100公里,东靠烟台市130公里,西依潍坊市140公里,北临蓬莱市140公里,居胶东半岛中心地带。旅游市场广阔,有旅游开发的最佳地理优势。

水库居于山东半岛交通枢纽地带。距青岛国际机场60公里。潍莱高速公路、同三高速公路、烟青一级公路、309国道、青黄公路、龙水公路交汇于此,交通便利。

水库建成以来,在当地防汛、抗旱中发挥着重要作用。40多年来,不但化解了历次洪涝灾害,而且还利用其丰富的蓄水支持着工农业生产,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水库现下辖辇止头等4个灌溉区,可灌溉面积30万亩,并辟有青岛及莱西市的工业、生活用水渠道多条,每年可供水5000万立方。

产芝水库资源充足,水库上游流域面积880平方公里,现运行库容1.8亿立方米。自建库以来平均年进水量为8000万立方米,扣除当年城乡供水与自然蒸发,平均年运行库容为1.1亿立方米。 产芝水库属平原型水库,水面广阔,水质肥沃,天然饵料丰富,无污染,再加上水库地处温带,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30C,无霜期达200天以上,一年内平均水温180C以上的天气有180多天,非常适合淡水鱼类生长。现有鱼类主要有:鲢鱼、鳙鱼、草鱼、方鱼、甲鱼、鲤鱼、鲫鱼、鲶鱼、日本白鲳和大银鱼等20多个优质品种,还有繁殖能力强、生长速度快的淡水虾类以及蚌、螺等10多种小型经济水产品。年产成鱼1000多吨。产品远销港澳、东南亚等地区,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2]

水库效益

产芝水库除对防洪、灌溉有巨大作用外,还发展淡水养殖,养殖水面达2.5万亩,主要有鲁鱼、鲟鱼等20多个品种。近几年,又发展起名贵鱼类—大银鱼,其经济效益十分可观。水库还设有鱼种场,有鱼苗孵化池200亩,年孵化能力达3000万尾,是周围县市的鱼苗、鱼种生产基地。 近几年,水库管理局还加大了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先后发展起了景区游览、水上观光、长堤钓鱼等旅游项目,成为青岛和山东半岛的重要旅游景点。现已建成“美人鱼”顾盼、“乌龙戏水”、“鲤跃龙门”、“水中栈桥”、“古式栈桥”、“古式凉亭”等旅游观光设施。 大堤西端的西山公园,一美人鱼雕塑迎门而立,进门有百米葡萄长廊,园区内建有水族池,并有30米长栈桥伸入其中,可沿桥赏景。 近年来,莱西市产芝水库管理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城市供水和淡水鱼养殖,利用丰富的生态资源,加快发展水库生态旅游,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水库经济及各项事业取得了较大成就。一是城乡供水事业发展迅速,收到了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近年来,共向青岛自来水公司、莱西自来水公司、莱西热电厂等多家单位提供生活、生产用水1.5亿立方米,水费收入3100万元,年均增长率为16%。产芝水库成了青岛、莱西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不可替代的“生命线”工程。二是渔业生产向更高水平发展。近年来累计捕捞商品鱼5000余吨,渔业总收入3500万元。大银鱼产量达到820吨,收入1000多万元,渔产量、收入均居全省前茅;三是旅游业发展获得新突破,生态游、景点游、休闲渔业知名度不断提高。近年来,总投资达1.6亿元,完成了环库路、钓鱼湖、湖滨公园、修竹园、渔旺生态园、崂山路、钓鱼场、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等工程。构筑起了旅游业发展的新框架、大框架,被列为青岛和山东半岛的重要旅游景点,接待国内游客150万人次,入境游客1500人次。近年来先后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全国大型灌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省级文明单位” “省级休闲渔业示范点”等荣誉称号。

资源保护

白天鹅数量比往年增多,每年春天几十万只候鸟归“莱”。

产芝水库依托丰富的渔业资源开发旅游市场,争创国内旅游一流品牌。

产芝水库生态旅游区面积7.2万亩(其中水域6万亩,森林绿地面积1.2万亩),有着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和广阔的开发空间。库区水域面积广阔,负氧离子含量高,有天然氧吧之称。旅游区开发于1988年。1989年开始对外开放,1990年又增加游船、游艇等水上娱乐项目。年接待中外游客30万人次,被誉为“半岛明珠”。

2001年为适应旅游业发展需要,结合水库实际和潜在的生态旅游资源,我们在品牌、档次、特色上大做文章。邀请有关专家多次进行实地考察,研究制定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并编制了“湖滨生态园建设实施方案”。2001年围绕总体规划,建设了钓鱼湖、万平广场、森林公园等重点工程,构筑了产芝水库旅游业发展的大框架。景区内水、电、排污、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完备,林地覆盖率达到了80%以上,被评为“省级花园式单位”和“青岛市绿化先进单位”以及“青岛市农业生态旅游示范点”。[3]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