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京山铁路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京山铁路,又称京榆铁路,是指中国一条由北京经丰台、廊坊、天津、唐山至河北省山海关的一段铁路的旧称,是老京哈铁路的一部分。老京哈铁路的京山段是我国1881年开始自己修建的第一条铁路。

2006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决定调整京沪、京哈等线的轨道区段。京哈线北京至南仓站间线路划入京沪线,而南仓站至山海关站间线路改称“津山铁路”。[1]

名称由来

京山铁路途经的廊坊市正是以京山铁路作为地方划界。而河北省唐山市下辖的路南区因为位於此铁路以南,因而得名。

变化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京沈铁路与原南满铁路哈尔滨至沈阳段合并为京哈铁路。受唐山大地震、压煤改线以及京哈客运通道(即今京哈线)贯通里程的影响,京山铁路各段几经易名。

线路改编

2006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决定调整京沪、京哈等线的轨道区段。京山线北京至南仓站间线路划入京沪线,而南仓站至山海关站间线路改称“津山铁路”。

变迁

京山铁路是老京哈铁路的一部分,由北京经京沪线-南仓-津山线至山海关。老京哈铁路南起首都北京市,北至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途经河北、天津、辽宁、吉林等三省一市。由京山、沈山、沈哈三段组成。老京哈铁路的京山段是我国自己修建的第一条铁路。1881年始建唐山-胥各庄段,1887年唐胥段展修到芦台,继而于1888年展修至天津,1894年唐山-山海关段通车,1897年由天津通到北京城外马家堡,1901年延展至北京正阳门。后来北端延至沈阳,成为我国最早的关内外铁路。解放前,京哈铁路曾是日、俄等帝国主义侵略我国的工具;解放后,老京哈铁路回到人民手中,铁路技术设备不断更新,成为我国列车密度最大、通过能力最高的铁路干线之一。建国初期,毛泽东主席经这条铁路对苏联进行了历史性访问,以这条铁路为主体的中长铁路公司为我国铁路管理做出了重要贡献。

名称

历史上由于唐山地区压煤改线的原因,京山铁路曾被更名。新建由七道桥站经京秦线上狼窝铺站至滦县站的线路,原七道桥至滦县区间更名为唐滦线(也叫七滦线),位于七滦线上的唐山站则更名为唐山南站,由七道桥经狼窝铺至滦县段被定义为京哈线,七道桥至狼窝铺的联络线上新建唐山站。此后,京秦线与京哈线对狼秦段进行了重新定义,二者对调:原京秦线狼秦段变成了京哈线狼秦段,原京哈线狼秦段变成了京秦线狼秦段。也正因此种混乱,一般对狼窝铺至秦皇岛段按京秦线南北道称之以示区分,南道(更改后属京秦线,现属新京哈线)即走滦县、昌黎、北戴河,北道(更改后属京哈线,现属津山线)则经迁安、卢龙、抚宁。随着铁路第六次提速对京沪、京哈、沪昆三条线路重新命名并勘定里程,原属京哈线、京沪线共有的北京至南仓段改为京沪线,原属京哈线的南仓至山海关段更名为津山线,原属京哈线的山海关至沈阳段更名为沈山线,原属京哈线的沈阳至沈阳北段划归到沈大线。京秦线、秦沈线以及老京哈的沈阳北至哈尔滨段被定义为新的京哈线;原属济南枢纽的桥党联络线(桥南至党家庄)变成京沪线,老京沪线天津至天津西段更名为天津西线,老京沪线桥南至党家庄段更名为济南线。

视频

京山铁路 相关视频

天津北环线跨京山铁路桥,列尾挂有多节保温车的货列开往南仓上到场
百年京山铁路24号桥,两列货列,在桥上会车分别开往天津北站和南仓站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