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亭台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亭台》

图片来自网络

作品名称: 《亭台》

创作年代:唐朝

文学体裁:诗

作 者:秦韬玉

《亭台》唐朝诗人秦韬玉的诗。[1]

秦韬玉诗皆是七言,构思奇巧,语言清雅,意境浑然,多有佳句,艺术成就很高。代表作有《贫女》、《长安书怀》、《桧树》、《题竹》、《对花》、《八月十五日夜同卫谏议看月》、《边将》、《织锦妇》、《钓翁》、《天街》、《豪家》、《陈宫》、《燕子》、《仙掌》、《独坐吟》、《咏手》、《春游》等,其中以《贫女》一诗流传最广、十分著名。[2]

诗词正文

作者简介

秦韬玉,生卒年不详,字中明,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或云郃阳(今陕西合阳)人,唐代诗人。出生于尚武世家,父为左军军将。少有词藻,工歌吟,却累举不第,后谄附当时有权势的宦官田令孜,充当幕僚,官丞郎,判盐铁。黄巢起义军攻占长安后,韬玉从僖宗入蜀,中和二年(882)特赐进士及第,编入春榜。田令孜又擢其为工部侍郎、神策军判官。时人戏为"巧宦",后不知所终。

秦韬玉诗《贫女》。沈德潜说这首诗"语语为贫士写照"(《唐诗别裁》卷十六),近人俞陛云指出:"此篇语语皆贫女自伤,而实为贫士不遇者写牢愁抑塞之怀。"(《诗境浅说》)沈、俞二氏都很重视本诗的比兴意义,并且说出了诗的真谛。良媒不问蓬门之女,寄托着寒士出身贫贱、举荐无人的苦闷哀怨;夸指巧而不斗眉长,隐喻着寒士内美修能、超凡脱俗的孤高情调;"谁爱风流高格调",俨然是封建文人独清独醒的寂寞口吻;"为他人作嫁衣裳",则令人想到那些终年为上司捉刀献策,自己却久屈下僚的读书人──或许就是诗人的自叹吧?诗情哀怨沉痛,反映了封建社会贫寒士人不为世用的愤懑和不平[3]

视频

唐诗三百首:贫女(秦韬玉)为他人作嫁衣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