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人文荟萃话红安(江长源)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人文荟萃话红安
图片来自个人图书馆网

《人文荟萃话红安》中国当代作家江长源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人文荟萃话红安

红安是著名的革命老区,红色摇篮。在中国近代革命史上功勋卓著,走出了董必武李先念两位国家主席,涌现出了韩先楚秦基伟陈锡联等223位将军,是举世闻名的“中国第一将军县”。也许是这个光环太耀眼了,以至于很多人以为红安人是只会扛枪打仗的莽夫,其实,这是对红安人的误解,对红安的人文历史缺乏了解。

红安县原名黄安县,地处湖北省东北部大别山南麓,自古山川秀丽,人杰地灵,文人荟萃,从这里不只是走出了大批军事奇才,作战将军,在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也不乏具有雄才大略的能人,同样走出了大批文人志士,社会贤达,可以说是红安的文将军。

程朱理学奠基人程颢程颐

“程门立雪”的故事在中国妇孺皆知,大家都耳熟能详。故事的主人公是北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程颢、程颐兄弟,他俩出生于红安县二程镇,年少时师从著名理学家周敦颐,在他的理学思想影响下,不断地创新和研究,逐渐成长为程朱理学的奠基人。

程颢、程颐兄弟祖先居住在中山府(今河北定州),高祖父程羽由开封府迁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因其祖父程遹、父亲程珦曾在黄州府黄陂县为官,所以从祖父辈就开始落户黄陂县滠源乡程乡坊(即现在的红安县二程镇)。“二程”是北宋政坛有着巨大影响力的人物,为政期间,忠心尽职,秉持操守。宋神宗时,程颢因与当时政治人物王安石政见不合,遂潜心于理学体系的建立和研究,在学术上以儒家伦理思想为基础,并对佛教、道教的相关思想素养进行了整理吸收,大胆地开拓和改造,建立起比传统儒学更加精密和更富思辨色彩的哲学思想体系,成为一代理学宗师。其学说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来为朱熹所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终成“程朱理学”。

程朱理学后来成为南宋、元、明、清诸朝代的正统思想,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影响深远。程颢、程颐的名字也就一朝一代地流传了下来,“二程”也因此声名远播。红安县二程镇正是为了纪念这两位理学大家而命名的。

明代理学家耿定向

谈到红安历史文化名人,耿定向是绕不过去的重要人物。他和大弟耿定理、二弟耿定力都是明朝著名学者,才高八斗的文化名流,人称“黄安三耿”。

耿定向是嘉靖年间进士,官至户部尚书,人称天台先生。他为官清廉,政绩卓著,是当时权倾朝野的重臣,还是明代著名理学家,更是黄安县建县功臣。在明嘉靖以前,黄州府版图上的县级建置中是没有黄安县这个名字的,这片土地原是黄冈、黄陂、麻城三县属地。由于地处偏僻,施政困难,耿定向多次向朝廷上书,力陈建县的必要,最终于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御批立县,耿定向因此被称为红安之父。

耿定向和李贽是同时代大学者,在理学上同属心学派中的泰州学派,活跃在阳明后学时期的讲台上,针对明朝后期狂禅思潮,他坚守儒家立场,竭力拯救阳明心学,维护伦理道德,纠偏救弊,对于当时社会风俗的改善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部分思想主张成为东林学派的先声。晚年辞官回乡,与弟耿定理、耿定力一起居天台山,并创设天台书院,讲学授徒,潜心学问。著有《冰玉堂语录》《硕辅宝鉴要览》《耿子庸言》《先进遗风》《耿天台文集》等。去世后,朝廷追赠太子少保,谥号“恭简”。今人将他的作品整理成集,编有《耿定向集》。

耿氏三兄弟和李贽是好朋友,有着深厚的友谊。身为明代大思想家,李贽受耿定向邀请,曾三次来黄安讲学论道,且居留时间不短,李贽写的《宿天台顶》至今广为传诵。黄安的五云山、似马山、天台山留下了李贽和耿氏三兄弟及大批人文墨客的足迹,一时间红安从南到北,书院遍布,学风日浓,奠定了红安人尚学的文人底蕴。

黄安秀才卢四运

十八老子的故事在红安县全境乃至周边黄陂、麻城、孝感、大悟、新洲及河南新县等地广为流传,民间惯称故事中十八位机智人物为“十八老子”,也有称“十八学士”。“十八老子”之首的卢四运,人称“黄安秀才”,乃红安县八里镇卢家寨人。他生性机灵,聪慧过人,传闻他曾经殿试得中,被嫉贤妒才的奸臣诬为“龙爪星下壁”而“永不录用”。卢四运和其它十七位秀才的故事在民间口口相传,这些故事饱含着当地独特的地域风情、人文历史,凝聚着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受到当代文艺界的重视,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部分故事被改编成为戏曲、电视剧,有的被编成书籍广为传播,这些虽然是民间传说,没入正史,但从另一个侧面反应出在红安这遍土地上,哪怕是在民间,仍然到处藏龙卧虎,智者如云。

如果说以上这些只是红安历史上的风流人物,那么现代著名的翻译家、文学家叶君健,经济学家张培刚,历史学家冯天瑜,中国工程院院士邓运华等则是红安籍的今日名流。

翻译家文学家叶君健

在红安县八里湾镇一个叫叶家河的小山村,村后山坡上有一个独立的农家小院,这是一栋类似北京四合院的平房,大门的门檐上有著名诗人臧克家题写的“叶君健故居”五个大字。1914年,世界著名的小说家、文学翻译家和儿童文学作家叶君健就出生在这里。

叶君健1936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外文系。他一生共创作了500多万字的文学作品,并翻译了300多万字的外国文学作品。他的文学作品具有诗的意境与韵味,以及简洁朴素的语言风格,体现出了高度的现实主义精神。他的代表作有《土地三部曲》《寂静的群山三部曲》。

叶君健用世界语写作的《被遗忘的人们》在国际世界语文学史上占有一席地位。它被国际世界语领导人拉本纳称为“世界语无产阶级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用世界语作为创作和翻译工具,目的就是要把中国这个当时被遗忘、被欺凌的民族的声音,传达到世界人民中去。

叶君健用英语创作的长篇小说《山村》,描述了故乡人民在贫穷、落后、闭塞的小山村中痛苦地生活和挣扎的情景,以及大革命浪潮对故乡的冲击。整部作品的叙述笔调真诚质朴,在暗含的幽默中流露出作者对故乡的真挚感情。《山村》在国际上也有着广泛的影响,在许多国家多次出版,已有近20种文字的译本。

叶君健翻译的《安徒生童话》,被丹麦报纸评论认为是《安徒生童话》现有80多种文字的译本中翻译水平最高的译本,因而是最好的译本。丹麦女王为此曾隆重授予叶君健“丹麦国旗勋章”,叶君健是全世界《安徒生童话》众多译者中唯一获此殊荣的翻译作家。也是安徒生与叶君健作为作者与译者,是唯一一例因一部作品先后获得同样勋章的作家。叶君健创作的儿童文学作品,也在国内外广受关注,拥有众多的读者,享有盛誉。

经济学家张培刚

张培刚是著名的经济学家,中国发展经济学创始人,1913年出生于红安县八里湾镇下陈家田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我每次回乡路过,看到路旁树立的“经济学家张培刚故居”指示牌时,总会特意放慢车速,摇下车窗,向路旁这个小山村深情地张望,投去敬仰的目光。

张培刚长期从事经济学的研究,对发展经济学的开创和新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在哈佛大学的博士论文《农业与工业化》被哈佛大学授予经济学科最佳论文奖和“大卫·威尔士奖金”(哈佛大学经济学科最高荣誉奖),后来被国际公认为发展经济学的奠基之作,创立了系统的农业国工业化理论,为发展经济学的诞生奠定了理论基础;提出了建立新型发展经济学的理论构想,为发展经济学在当代的新发展指明了方向;率先倡导并推动现代市场经济学在中国的引进和普及,对现代市场经济学在中国的引介和传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先导作用。张培刚曾获亚洲粮农奖、第一届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第二届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等。

张培刚发表专著和论文近三百余万字。他的经济思想中不仅包括经济观、市场经济观和发展观,而且包括了宏观和微观理论和方法,是国内外著名的经济学家。他还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经济学专家,以及大批政界实业界精英。他是第一批给国家领导人主讲“外国经济学”的专家,并与厉以宁合写了《宏观与微观经济学》,最早把西方经济学介绍到中国,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历史学家冯天瑜

著名历史学家冯天瑜,是红安籍又一位当代大师级人物。他长期从事思想文化史研究,探讨中国文化史框架构筑和明清文化史。研究工作中沿着微观辨析与宏观把握相结合,义理、考据、辞章三者相济的理路,就中国文化生态、中国文化特质、中外文化互动等论题进行考究,提出并论证“文化生态”说、“文化元典”说,得到学界充分肯定和大量采用,被前辈学者誉为探讨中国文化的“重要贡献”,认为表现出了系统史学的魅力,是对中国文化史研究的一种理论建构。

鉴于冯天瑜丰硕的学术研究成果,1986年被国家科委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92年剑桥国际传记中心颁发“世界著名知识分子”证书。是中共湖北省委首批命名表彰的“荆楚社科名家”。论著获中国图书奖、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湖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多种成果被译为英文、日文、西班牙文、韩文出版或发表,在学界有着很高的声望和影响。

中国工程院院士邓运华

邓运华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从红安走出来的红安籍中国工程院院士。他是红安一中81级校友,1985年毕业于江汉石油学院(长江大学),1988年毕业于北京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研究生部。

邓运华长期从事油气地质勘查与研究工作,他提出“地层—断层产状配置决定油气富集部位”的新认识,在渤西地区的油气勘探中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创造性地提出了“凸起上组合富集型、凹陷下组合富集型,油气运移中转站模式”等新理论。先后主持完成了多项国家和部门重大项目,出色地完成了重大地质勘查和科学研究任务,取得了重大科研成果,使中国的勘探成功率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为国家节约了数亿元的勘探经费,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他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三等奖3项,中海油科技进步一、二等奖5项,并被评为天津市劳动模范。2009年获“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称号,并获得李四光地质科学奖。2015年12月7日,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从红安走出的文化名人和社会贤达太多,我无法一一俱到,对每个人的成就也无法完整地搜集整理,一如从大海中掬起几片浪花,聊表我的敬意。

红安,这个谜一样的地方,一片充满了神奇的土地,一片生长智慧和奇迹的沃土,钟灵毓秀,是一个英才辈出的地方。“唯楚有才,楚亦在黄(安)”的美名传天下,必将还有大批栋梁之才从这里走出来,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红安人的力量。[1]

作者简介

江长源,男,荣获首届“闻一多杯”全球华人怀乡征文大赛三等奖,现工作生活于武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