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人造肉

增加 4,385 位元組, 1 年前
发展过程
2015年4月2日,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的生理学教授[[Mark Post]]认为10年之内,人造牛肉除了和自然牛肉一样美味之外,在其它方面也将优于自然牛肉,从而解决当今牛肉生产面临的环境和动物保护问题。18个月前,他亲眼见证了首块牛肌肉干细胞制造的“[[人造牛肉]]”。
==发展过程====早期研究==事实上, “人造肉”的概念早已有之。第一个提出此概念的是科幻作家拉斯维兹。在他的小说《双星记》中, “合成肉”是火星人引入地球的合成食品之一。更进一步的概念是丘吉尔在上世纪30年代提出的。他曾说:“再过50年, 我们就不用再做‘为了吃个鸡胸、鸡翅就把整只鸡养起来这种荒唐事了,我们可以在合适的媒介里分别培养它们。” 第一个“能吃”的人造肉出现在2000年, 美国杜鲁大学支持的生物科学研究联合体用金鱼细胞培养出了人造鱼肉。2001年, 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的皮肤病专家韦特霍夫、内科医生艾伦和商人库顿宣布申请了制造人造肉的国际专利。他们的专利包括在肌肉细胞里加入胶原蛋白, 然后把它们泡在营养液里, 诱导它们分裂增殖。 2008年, 荷兰政府出资400万美元资助人造肉实验。同年, 世界最重要的动物权益保护组织动物伦理联合会 (PETA) 拿出100万美元, 用于奖励2012年第一个“成功”把人造鸡肉投入市场的公司。“成功”的要求为:一是合成出味道和口感与常规鸡肉无差别的“人造鸡肉”;二是被批准生产的“人造鸡肉”成功地在美国10个以上的州进行商业化销售, 其价格与常规鸡肉相当。 PETA支持人造肉的理由是:如果人造肉全面代替天然肉, 就会有很多动物避免在糟糕的环境中成长, 避免被屠宰的命运。理论上, 从一头猪身上提取的肌肉干细胞可以培养出好几吨猪肉, 且提取干细胞的手术对猪造成的痛苦很小。屠宰牲畜的场面确实让很多人不安, 但对肉食的天然渴望又无法消逝。如果用人造肉代替天然肉, 那么上面这些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而从环境保护主义者的角度看, 人造肉代替天然肉也有很大好处。牲畜的粪便会污染土地和水源, 它们放的屁中含有大量的甲烷, 而甲烷的温室效应要比二氧化碳高25倍。畜牧业对环境造成了相当大的压力, 比如山羊会把草根挖出来吃, 对草场的破坏很大。动物的蹄、角、骨、皮和内脏往往被丢弃, 造成了大量的污染。据统计, 美国的牲畜屠宰业每年会抛下14亿吨的垃圾。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则显示, 当前全球陆地面积有30%都被用于养殖业 (包括牧场和饲料田) 。人类活动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中, 有18%来自养殖业。而随着全球人口数量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到2050年, 肉类消费量将从2007年的2.84亿吨上涨到2050年的6亿吨, 这无疑将对环境造成很大的压力。而人造肉理论上不会造成这些问题。人造肉没有排泄物, 不产生毛、皮、角、骨之类不能吃的东西, 立体化生产占用的土地很少。英国牛津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 人造肉可以减缓全球气候变暖, 因为人造肉将比传统畜牧业减少35%到60%的能耗、少占用98%的土地和少产生80%以上的温室气体。 同时, 人造肉也可能比天然肉更健康。因为人造肉的生产过程不需要使用抗生素, 而且还可以人为地控制肉中的营养物质, 在生产的过程中可用健康的ω-3脂肪酸来代替易导致高胆固醇的ω-6脂肪酸。例如, 鱼类的干细胞可以用来生产欧米加3多不饱和肪脂酸, 再将这种物质和实验室里培养出的猪肉相结合, 可以生产出既有肥肉味道, 又不会造成高血脂和冠状动脉硬化的猪肉。 科学家说, 这种人造肉可保证绝对干净, 既可从根本上杜绝疯牛病及口蹄疫等病毒感染, 又可保证营养, 同时减少饲养家禽带来的污染。更重要的是, 还可能解决人类遇到的更为重大的挑战, 如人口增长、粮价上涨等引起的食物短缺问题。 联合国也对这项技术产生了兴趣, 世界人口将在未来的40年内增加到90亿, 届时生活资料将不能满足所有人需求。目前, 全球多个研究团队已在实验室里展开对人造肉的研究。近日在挪威举办的首届国际试管肉研讨会上, 专家首次计划将其推向市场, 并称在设定一系列技术标准后, 人造肉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摆上超市货架, 与传统的天然肉类争夺消费者。
===问世时间===
2011年11月,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生物学教授[[马克·波斯特]]说,全球第一个人造肉饼有望于2012年8月或9月问世。研究人员说,人造肉有助人类在解决饥饿问题同时保护水源、土地和能源。
===新式人造肉===
这一种人造肉,是科学家利用干细胞培育出“肉”。培养“人造肉”属于医学上的组织工程学的范畴,科学家们只能培育出指甲盖大小的[[骨骼肌]]。对于人造肉,有人担心在未来的某一天会在超市里吃到培养出的“人造肉”。
 ==制作方法==
美国马里兰大学的博士生[[贾森·马西尼]]在《[[组织工程学]]》杂志中撰文指出,他带领的一个研究小组已经找到了在实验室内制造“人造肉”的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他们首先从牛、猪、家禽或鱼的肌肉组织中提取细胞,在一个薄膜上进行培育。他们发现,细胞会生长、扩张,然后从薄膜上脱落;等到脱落后的平面细胞群堆积到一定厚度时,就形成了肉;马西尼提供的另一种方法是在一种三维颗粒中培育肌肉细胞。这样培育出的细胞组织可以用来制造肉制品,比如鸡米花和碎牛肉。
马西尼介绍说:“通过这种技术生产出来的肉有很多好处。它可以根据人们的需要调节肉中所含的营养成分,例如大多数肉里含有过多的Omega6脂肪酸,食用过多会导致健康问题,而人造肉可以用没有危害的[[Omega3]]脂肪酸代替。此外,‘人造肉’还可以减少因养殖家禽而带来的污染;人工养殖肉类动物会消耗大量水资源和土地,而‘人造肉’只需要很低的成本。”
==制作研究==
===细胞变异===
美国与荷兰的科学家正在研制利用动物的细胞组织,直接在实验室当中培养出一种“人造肉”,完全摆脱了饲养和屠宰动物的传统肉类生产方式。然而,这种“人造肉”的制造成本每公斤高达1万美元。
然而,一些研究报告称,增加食品产量会碰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障碍。来自英国和南非的经济学家做出了最悲观的预测,称“为了创造新的绿色革命,人们必须在农业领域付出巨大的努力,但全球技术领域被掌握在七家国际公司手中。”伦敦国王大学詹妮弗-皮耶斯教授说:“这些企业拥有大量知识产权,使大众和国际机构处于不利地位。这将对农业技术的全球推广造成威胁。许多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地区国家可能无法生产足够的食品满足本国需求。发达国家未来可以增加食品产量,但缺乏技术能力的国家将处于不利地位。”
==外界反应==
科学界对波斯特的做法仍有不少批评。原荷兰研究项目的首席科学家,乌得勒支大学的[[亨克·哈格斯曼]](Henk Haagsman)认为,如果波斯特想对实验室人造肉进行市场化推广的话,他必须回到培养胚胎干细胞的路子上。使用成年动物的干细胞造肉,只能得到单层的细胞组织;也许可以培养出有限的几层,但是如果层数太多,细胞就无法呼吸,养分也无法达到组织中间,因此肉片肯定都很薄。<ref name="新浪">{{cite web |url=http://tech.sina.com.cn/d/2013-05-15/09428341771.shtml |title=荷兰科学家实验室培育肌肉细胞制作试管汉堡| accessdate=2019-08-15}}</ref>
当然,对于“人造肉”的制作材料,大多数普通人有更直接的想法――有人说:“是不是从自己身上抽取少少肌肉纤维,就能自给自足?科幻小说里出现的循环食物也不再是梦了。”尤其对日本人研究出的 “便便肉”,有不少人表示无法接受,“那些地下加工窝点应该最有兴趣,因为他们有希望进一步和公厕集团总公司合作,开发出相应的[[唐僧肉]]、地摊牛排等产品吧?”有人说:“虽然平时吃的米饭也是屎尿浇灌长大的,但那和直接摄取还是不同的。”也有人说:“人类迟早得这么吃么?当死亡灭绝和重口味相比,你会怎么选择呢?”
==人造肉挑战天然肉==
事实上, “人造肉”的概念早已有之。第一个提出此概念的是科幻作家拉斯维兹。在他的小说《[[双星记]]》中, “合成肉”是火星人引入地球的合成食品之一。更进一步的概念是丘吉尔在上世纪30年代提出的。他曾说:“再过50年, 我们就不用再做‘为了吃个鸡胸、鸡翅就把整只鸡养起来’这种荒唐事了。我们可以在合适的媒介里分别培养它们。”
联合国也对这项技术产生了兴趣, 世界人口将在未来的40年内增加到90亿, 届时生活资料将不能满足所有人需求。目前, 全球多个研究团队已在实验室里展开对人造肉的研究。近日在挪威举办的首届国际试管肉研讨会上, 专家首次计划将其推向市场, 并称在设定一系列技术标准后, 人造肉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摆上超市货架, 与传统的天然肉类争夺消费者。<ref name="北方网新闻频道">{{cite web |url=http://news.enorth.com.cn/system/2008/04/15/003142442.shtml |title=《数码报》实验器皿里生长的人造肉将推向市场| accessdate=2019-08-15}}</ref>
==李嘉诚参投!美国农业部监督,“人造肉”到底香在哪?==
{{#ev:youku|XNDE4MDA4MjY2OA|640|center}}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非生物]]
 
{{catimprove|time=2019-08-28T02:03:48+00:00}}
{{uncategorized|time=2019-08-28T02[[Category:03:48+00:00}}400 應用科學總論]]
17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