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人面鱼纹彩陶盆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人面鱼纹彩陶盆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彩陶器,1955年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半坡遗址,是已发现的十件人面纹器物中最精美者,在半坡遗址出土文物中最为宝贵,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材质为细泥红陶,高16.5厘米,口径为39.8厘米,敞口卷唇,口沿处绘有间断黑色彩带,内壁则以黑彩绘出两组对称人面鱼纹。人面鱼纹彩陶盆是国家一级文物,被认为是仰韶彩陶工艺的代表作之一,收录于国家文物局于2013年8月19日发布的《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曾在《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一季第一集出场。

出土与收藏

1953年春,半坡遗址被发现,随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于1954年至1957年对半坡遗址进行了五次考古发掘。1955年至1957年,半坡遗址共出土了七例人面鱼纹彩陶盆,但之后并未有新的人面鱼纹彩陶盆出土[1]

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于2006年6月首次调回西安半坡博物馆参加展览。

外形与图案

人面鱼纹彩陶盆呈红色,高16.5厘米,口径39.8厘米。盆口处绘有间断的黑彩带,内部绘制有两组对称的人面鱼纹。人面为圆形,头顶有类似发髻的尖状物体和鱼鳍形装饰,额头右半部分涂黑,左半部分为黑色圆弧形,眼睛细而平直,鼻梁短,呈倒T形。双耳部位外侧各有一条部分涂黑的小鱼。紧贴人面轮廓,嘴巴左右两侧也各有一条较大的变形鱼纹,鱼头与嘴巴外廓重合,似乎是口内衔着两条。除此以外,在两组人面鱼纹间,还有两条位置对称、朝向相反的大鱼。

人面鱼纹彩陶盆最大的特点在于其鱼纹。仰韶文化的日用陶器上常彩绘几何形图案或动物形花纹,因而又被成为“彩陶文化”。人面鱼纹,以及其他带有人面、鱼、蛙等图案的彩陶盆在半坡遗址、姜寨遗址、北首岭遗址等都有所发现。人面鱼纹的具体含义尚不明确[2]

视频

人面鱼纹彩陶盆 相关视频

《文化大百科》 20150717 人面鱼纹彩陶盆
人面鱼纹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