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仇隙 第三十六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世说新语》
来自 孔夫子旧书网 的图片

世说新语》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1],内容大多记载东汉东晋间的高士名流的言行风貌和轶闻趣事,由南朝宋刘义庆召集门下食客共同编撰。全书分上、中、下三卷,依内容分有: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等等,共三十六类(门),每类收有若干则,全书共一千多则,每则文字长短不一,有的数行,有的三言两语,由此可见志人小说随手而记的特性。

仇隙 第三十六

仇隙,汉语词语,拼音是chóu xì,释义:仇恨。出自《后汉书·质帝纪》。

仇人;冤家

《后汉书·质帝纪》:“恩阿所私,罚枉仇隙。”

指怨恨或仇怨

明·施耐庵《三国演义》第六回《焚金阙董卓行凶 匿玉玺孙坚背约》:董卓与我,本无仇隙。今我奋不顾身,亲冒矢石,来决死战者,上为国家讨贼,下为将军家门之私;而将军却听谗言,不发粮草,致坚败绩,将军何安。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五九回:“两个在翠云山前,不论亲情,却只讲仇隙。”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六回:你与张三到底有什么仇隙,毕竟是如何死的,实供上来。

《老残游记》第五回:“委实我同他家也没有这大的仇隙。”

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十三章:“余与足下俱系北大同学,而令戚又系余之同乡,彼此素无仇隙。”

相关文章

仇隙第三十六之一绿珠之恨

(原文)孙秀既恨石崇不与绿珠,又憾潘岳昔遇之不以礼。后秀为中书令,岳省内见之,因唤曰:“孙令,忆畴昔周旋不?”秀曰:“中心藏之,何日忘之!”岳于是始知必不免。后收石崇、欧阳坚石,同日收岳。石先送市,亦不相知。潘后至,石谓潘曰:“安仁,卿亦复尔邪?”潘曰:“可谓‘白首同所归’。”潘《金谷集诗》云:“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归。”乃成其谶。

(译)孙秀既憎恨石崇不把绿珠给自己,又怨恨潘岳以前对自己的非礼。后来孙秀作了中书令,潘岳在中书省见到他,就招呼他说:“孙令,你还记得以前我们的交往吗?”孙秀说:“我一直记在心里,一天也不会忘!”潘岳于是知道孙秀的报复是不可避免的。后来逮捕石崇、欧阳坚石(欧阳建),当天也把潘岳抓起来了。石崇先被送到东市刑场,他还不知道潘岳的情况。潘岳随后到了,石崇对潘岳说:“安仁,你也落到了这步田地?”潘岳说:“这可以说是‘白首同所归呀’。”潘岳在《金谷集诗》中写道:“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归。”没想到成了他们的谶语。[2]

简介

《世说新语》主要记述士人的生活和思想,及统治阶级当时的情况,反映了魏晋时期文人的思想言行和门阀社会的生活面貌,这样的描写有助读者了解当时的人所处的时代状况及政治社会环境,更清楚地见识所谓魏晋清谈的风貌。

唐朝修《晋书》多采《世说新语》,引用的312条约占《世说新语》条目的三成左右。对此后世的史家常有批评。 [3]

作者简介

刘义庆(403年--444年)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字季伯,南朝宋政权文学家。《宋书》本传说他“性简素,寡嗜欲”。爱好文学,广招四方文学之士,聚于门下。刘宋宗室,袭封临川王赠任荆州刺史等官职,在政8年,政绩颇佳。后任江州刺史,到任一年,因同情贬官王义康而触怒文帝,责调回京,改任南京州刺史、都督和开府仪同三司。不久,以病告退,公元444年(元嘉21年)死于建康(今南京)。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4]


相关信息

〈王蓝田食鸡子〉、〈曹植七步成诗〉、〈晋明帝论日近远〉、〈管宁割席绝交〉、〈华歆、王朗乘船避难〉、〈陈元方答客问〉、〈王导骂新亭对泣〉、〈石崇杀妓〉、〈裴令公吊阮步兵〉、〈王子猷访戴安道〉、〈曹操、杨脩过曹娥碑〉、〈曹操捉刀〉、〈曹操望梅止渴〉、〈王敦出婢妾〉、〈支道林养鹤〉、〈顾恺之倒食甘蔗〉、〈嵇康临刑索琴〉、 〈谢奕作剡令〉、〈谢安听阮裕白马论〉、〈谢安、王坦之赴宴〉、〈谢道韫咏絮〉、〈谢玄北征不为名〉、〈谢万石雅量〉、〈刘伶祷神戒酒〉、〈王羲之坦腹东床〉、〈王子敬人琴俱亡〉等篇曾收录于台湾中学阶段各版本课本,或补充教材。今日有许多成语典故、汉晋文人轶事几出自此,亦可将《世说新语》视为古代短篇小小说合体。


视频

世说新语 相关视频

《世说新语》简介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