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从文自传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从文自传

来自 豆瓣读书网 的图片

《从文自传》是中国作家沈从文撰写的自传体文学作品,于1934年7月15日由上海第一出版社出版发行。

此书记录了作者童年和少年时代的蜕变与成长,既有天真好奇的乡野童年,也有胸怀抱负与经历坎坷的青年生涯,全书以湘西为背景,展现了沈从文文学人生。

基本内容

丛书名: 从文自传

作 者: 沈从文 着

出 版 社: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1-1

字 数: 345000

版 次: 1

页 数: 387

开 本: 大32开

印 次: 1

纸 张: 胶版纸

I S B N : 9787530209943

包 装: 精装

所属分类: 图书 >> 传记 >> 自传

定价:¥29.80

内容简介

本卷所收,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 《从文自传》及一组有关沈从文生平经历的 自叙;二、沈从文为自己的创作集所写的序、跋、 题记、艺文题识以及 《废邮存底》等谈论 文学艺术的文字。

1932年暑假,沈从文在青岛完成了《从文自传》。这部作品出版后曾被 周作人和 老舍认为是“一九三四年我爱读的书”。《从文自传》讲述的是1902-1922年沈从文进入都市前的人生经历,即 沈从文的湘西经历,他曾这样谈及《从文自传》的创作:

就个人记忆到的写下去,既可温习一下个人生命发展过程,也可让读者明白我是在怎样环境下活过来的一个人。特别是在生活陷于完全绝望中,还能充满勇气和信心始终坚持工作,他的动力来源何在。

通过写自传来“温习一下个人生命发展过程”,其目的并不仅仅是追忆,更重要的是在对自我生命的反思中,展开自身与自身的对话,为当下自我寻根,并以此敞开通向未来的路。《从文自传》中对过去的追忆始终联系着目前生命情状。在追溯过去的人生经历时,其时间指向始终是现时的“我”。他曾这样回忆这段时期:“民廿过了青岛,海边的天与水,云物和草木,重新教育我,洗炼我,启发我。又因为 空暇较多,不在图书馆即到野外,我的笔有了更多方面的试探。且起始认识了自己。”《从文自传》的写作,正是沈从文“ 认识自己”的一个重要事件。而完成这一 自我认同,对于沈从文的创作无疑是极具意义的。在《从文自传》中,我们可以看到沈从文的湘西经历是如何影响到他的创作,他的创作与这段经历有着怎样 不可分割的关系。而在《从文自传》后不久,沈从文也就迎来了他创作的第一个高峰期。

《略传》、《从现实学习》、《我的学习》、《我怎么就写起小说来》,均属于生平的自叙。这些文字,虽然议论多于叙事,却更为显在地展示出沈从文在不同历史时期的 心路历程及不同现实处境中对自我的不同 认知。《往来书信·1949》是沈从文1949年书信的集成。对了解沈从文 精神历程而言,1949年是极其重要的一年。这一年,沈从文染上了类似“迫害狂”的 精神疾病。这组书信,真实而集中地记录了沈从文从发病到痊愈的所思所想、所疑所惧,勾画出他在特定历史情境中的心理及精神轨迹。就个人经历而言,这虽然只是沈从文的“个案”,却典型地再现了 历史转折关头,中国知识分子宿命式的悲剧存在。

“ 序跋”中所收文章,均为沈从文为自己创作集所写序、跋、题记。这些 小文不仅体现了沈从文独特的文学观和艺术观,同时也呈现出沈从文极具个人特色的序跋风格。本卷还收录了沈从文曾结集出版过的《废邮存底》以及后来在 《云南看云集》中收入的《新废邮存底》中的部分文章,以及沈从文论文学艺术创作的文字,包括《论技巧》、《谈进步》、 《短篇小说》、《论特写》等。从这些文论中,不难窥见沈从文独特的文学艺术观。

作者简介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 凤凰县人,汉族,但有部分苗血统,现代着名作家、 历史文物研究家、 京派小说代表人物,笔名 休芸芸、甲辰、 上官碧、 璇若等。14岁时,他投身 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 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 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1988年病逝于北京。

沈从文14岁高小毕业后入伍,看尽人世黑暗而产生厌恶心理。接触 新文学后,他于1923年寻至北京,欲入大学而不成,窘困中开始用“休芸芸”这一笔名进行创作。至三十年代起他开始用小说构造他心中的“湘西世界”,完成一系列代表作,如 《边城》、 《长河》等。他以“ 乡下人”的主体视角审视当时城乡对峙的现状,批判现代文明在进入中国的过程中所显露出的丑陋,这种与新文学 主将们相悖反的观念大大丰富了现代小说的表现范围。

沈从文一生创作的结集约有80多部,是现代作家中成书最多的一个。早期的小说集有 《蜜柑》 《雨后及其他》 《神巫之爱》等, 基本主题已见 端倪,但城乡两条线索尚不清晰, 两性关系的描写较浅,文学的纯净度也差些。30年代后,他的创作显着成熟,主要成集的小说有 《龙朱》 《旅店及其他》 《石子船》 《虎雏》 《阿黑小史》 《月下小景》 《八骏图》 《如蕤集》 《从文小说习作选》《 新与旧》 《主妇集》 《春灯集》 《黑凤集》等,中长篇《阿丽思 中国游记》《边城》《长河》,散文 《从文自传》 《记丁玲》《 湘行散记》 《湘西》,文论 《废邮存底》及续集、 《烛虚》 《云南看云集》等。

从作品到理论,沈从文后来完成了他的湘西系列,乡村生命形式的美丽,以及与它的 对照物城市生命形式 批判性结构的合成,提出了他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本于自然,回归自然的哲学。“湘西”所能代表的健康、完善的人性,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正是他的全部创作要负载的内容。

丛书概述

以自传形式出现,描写作者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上海第一出版社出版发行, 发行人谢文德,时代印刷厂印刷。1934年7月15日初版。书前有“ 沈从文先生近影”

本书是沈从文的散文体自传,记录作者童年和一般 少年时代的蜕变与成长,既有天真好奇的乡野童年,也有胸怀抱负与经历坎坷的青年生涯,全书以湘西为背景,展现了沈从文 文学人生。

本书是故土从书的一种,本书是沉从文的散文体自传,它记叙了沈从文前二十年的经历,即在他到北京正式“从文”之前的生活。他说过他见过太多有别于城里人所见的东西,这注定了他这个乡下人的情感、世界观将永远与城里人不同了:本书适合对 湘西文化感兴趣的读者和文学爱好者。

《从文自传》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一份很好的传记材料。 金介甫的 《沈从文传》、 吴立昌的《“人性的治疗者”沈从文传》、 凌宇的《沈从文传》等传记论述到沈从文20 岁之前的生活,都无一例外与《从文自传》雷同:首先总是描述给予沈从文写作和生命 给养的湘西古城;追溯沈从文的先祖时,作为苗人的 祖母也是必被提到的一员;大量篇幅描写沈从文幼年反抗私塾的刻板和压抑而逃学、骗人;其少年时的行伍生涯也是传记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从文自传》对于各类他者所作的传记,其功能具体表现为一份用来参照的原始资料,而这份资料本身在沈从文 文学世界中所承载的意义却经常被忽视。

《从文自传》概述二

湘西时期的生活为沈从文提供了大量的 写作素材,这在《从文自传》中几乎都一一有明确的交代。从 《自传》写他在地方旧军队中结识的训练教官、爱吃 炖狗肉的文武 幕僚,还有使他初识 《辞源》的文秘书、 白脸长身的湘西 妹子、 敢做敢当的 山大王等一系列人物素描中,不难辨识他在《一个戴水獭皮帽子的朋友》、《辰河小船上的水手》、 《虎雏》、 《龙朱》、 《萧萧》等散文和小说中描写的人物音容与山川景象。这些人生故事的主要特点,是它们并不符合启蒙时代所加给现代人判断是非的一些 道德标准,比如进步和革命就是对,落伍和保守即是错,等等。作家同情的目光久久停留在那些跟不上社会潮流、显得 不识时务的人物身上,他感叹他们的忠勇,痛惜他们的才华,悲愤 世道不公,没给那些闪耀着强烈人性之光,所谓“有真性情”的人以生活应有的回报。《从文自传》中的湘西为成就这位未来的文学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他从小逃学,少年嗜赌,十几岁当兵,待稍微懂事面临的问题始终是如何找一份 差事活下去。他对各种事物好奇,主要是为了 见多识广,寻找到一条更好的生路。他是地道的 性情中人,故而才能有当时一般文人笔下所没有的丰富的人生体验。

目录

我所生长的地方

我的家庭

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 大书

辛亥革命的一课

我上许多课仍然放不下那一本大书

预备兵的技术班

一个老 战兵

辰州

清乡所见

怀化镇

姓文的秘书

女难

常德

船上

保靖

一个大王

学历史的地方

一个转机[1]

参考文献

  1. 《从文自传》赏析豆丁网,2013-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