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代世峰 (1970年12月 - ),男,汉族,,山东日照人,中国矿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主要从事煤地质学(包括煤岩学、煤地球化学、煤矿物学和煤层气地质学)方面的科学研究,担任煤地质学领域国际著名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Geology主编,是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

代世峰
中国矿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出生 1970年12月
山东日照
国籍 中国
母校 山东矿业学院、中国矿大(北京)
职业 教育科研工作者

目录

个人简介

代世峰 ,煤地质学专家,中国矿业大学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3]

1994年7月,毕业于山东矿业学院。

1997年6月,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部获得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

2007年10月,被破格晋升为教授。

2007年 ,成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2008年,成为特聘教授。

2014年4月,入选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2015年9月,任国际有机岩石学学会主席。

2016年8月 ,任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院长。

参选院士

2017年2月17日中国煤炭学会推荐代世峰教授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候选人,并予以公示

科学研究

代世峰教授 主要从事煤地质学(包括煤岩学、煤地球化学、煤矿物学和煤层气地质学)方面的科学研究。

先后在国际著名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Geology、American Mineralogist、Applied Geochemistry、Energy & Fuel、Fuel、《中国科学》、《科学通报》上发表重要学术论文多篇。

现任国际著名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Geology主编,国际有机岩石学学会副主席、主席 ,国际Castaño Award委员会主席。

代世峰教授提出了高硫煤中硫的形成和地质演化模式,揭示了菌藻类低等生物对高硫煤中硫和金属元素的富集作用;作为主要成员,提出了中国煤中元素的背景值,为中国煤中有害微量元素的环境效应和有益元素的富集评估和研发提供了丰度对比标尺;提出了煤中微量元素富集新的成因类型--海底喷流型,运用该理论,他合理解释了云南砚山超高有机硫煤中硫、钒、钴、铬、镍等来源。

荣誉奖励

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4]

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项科技奖励;

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2004年);

侯德封青年科学家奖(2004年);

孙越崎青年科技奖(2004年);

北京市教育创新标兵(2005年);

煤炭工业技术创新优秀人才(2005年);

霍英东基金(2006年);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06年);

中国地质学会青年科技奖(2006年);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7年);

第十届中国青年科技奖(2007);

特聘教授(2008)

茅以升北京青年科技奖(2009);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9年)。

视频

代世峰教授 2021年11月2日发布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