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以身作则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以身作则

来自 呢图网 的图片

中文名称;以身作则

拼音;yǐ shēn zuò zé

近义词;言传身教、身先士卒、身体力行

反义词;以身试法

注音字母;ㄧˇ ㄕㄣ ㄗㄨㄛˋ ㄗㄜˊ

成语出处;《论语·子路》

语法结构;偏正式

语法属性;作谓语、宾语

以身作则,是一则来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春秋·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论语·子路》。[1]

"以身作则"指 以自身的实际行动给人做出榜样,含褒义;在句子中可充当作谓语、宾语。

成语出处

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春秋·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论语·子路》)

后人据此概括出成语"以身作则"。

成语故事

鲁国的治安很不好,盗贼越来越多,闹得挺凶。这时的执政大夫是季平子的孙子季康子,他忧心忡忡地找到孔子,请教对付盗贼的办法。

孔子说:"如果您自己不贪求钱财, 就是奖赏盗窃行为,也没人去当盗贼。"

季康子敛财是出了名的,他曾为田亩收税办法派冉求向孔子咨询,遭到拒绝,而且还带累了冉求,害得孔子与这个弟子划清界限。

不久,季康子又找到孔子讨论为政问题。他问:"假如我通过杀掉那些不讲道义的家伙来端正社会风气,您认为如何?"

孔子摇摇头,说:"您治理国家, 为什么一定非用杀人的办法呢?您有心为善,百姓就会跟着做好事。执政者的言行举止就像是风,老百姓的表现就像是草,风吹过来,草一定顺着倒下去。"

季康子望着孔子不说话。孔子解释道:"政的意思就是正。 您带头走正道,谁还敢不走正道呢?"

成语寓意

常言道:上行下效,上梁不正下梁歪。话说得虽然简单,但却是颠扑不破的真理,这就是儒家把官员或者说处在高位的人的示范作用作为治国原则的根据。季康子两次问政,孔子的答复都是执政者以身作则。任何事情只有以身作则,才能保证政策的有效实施。可见任何一个人都有善心,都具备行善的能力,具有善心和行善能力,关键在于是否愿意去做。

言传不如身教,管理者的率先垂范就是最有效的动员令。管理者只有以身作则,做好榜样,才能令行禁止。管理者特别是领导者,只有慎言慎行,言行一致,作风正派,充满正气,才能真正发挥好带头作用。推而广之,不管做管理也好,还是做人也好,皆是如此。只有言行一致,坚持老老实实做事,老老实实做人,长期潜移默化,才能够影响身边的人。以身作则,对管理者来说,是一条极为重要的道德规范:对每个人来说,更是在社会中安身立命之本。正人先正已。对青年学子亦然。只有严于律己,慎言慎行,作风正派,充满正气,才能真正发挥好带头作用,也才能提升自己的个人魅力。

成语运用

成文用法 "以身作则"在句子中可充当作谓语、宾语; 以自身的实际行动给人做出榜样,含褒义。

运用示例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艰苦奋斗,以身作则,工作之外,还要生产,奖励廉洁,禁绝贪污,这是中国解放区的特色之一。"

现代·巴金《家》二十五:"这其间不顾一切阻碍以身作则做一个开路先锋的便是许倩如。"

现代·章炳麟《复浙江新教育会书》:"凡诸饬身修行之事,盖在以身作则,为民表仪,不闻以口舌化也。"

相关视频

以身作则行孝道

参考资料

  1. 以身作则,树立新风 , 快资讯 2021年12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