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伊夫·博纳富瓦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伊夫·博纳富瓦 Yves Bonnefoy (1923年6月4日-2016年7月1日)出生于法国西部的图尔,父亲是一名铁道工人,母亲则是学校教师。是战后法国最重要的诗人、散文家。

博纳富瓦是位多产作家,一生诗集高达100多部,翻译成30种语言,他除了享誉法国文坛,荣获多项文学奖外,也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热门人选。

博纳富瓦是法国当代诗人当中被其他国家翻译最多也最受到喜爱的一位,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崛起的法国诗人中,无人比他造成更大冲击。 [1]

2016年7月1日,在巴黎过世,享寿93岁。[2]

早年

就读当地的笛卡儿中学。

进入普瓦提(Poitiers)大学念数学和哲学,并取得巴黎大学哲学学位。

后因受到艾吕雅(Paul Eluard, 1895-1952)诗作的刺激,开始热中文学创作。早年与艾吕雅、阿拉贡(Louis Aragon, 1897-1982)等法国超现实主义诗人过从甚密,后来渐渐从超现实思考转向对与现实的关怀。

1947年,诗作《反柏拉图》开始,他一直视僵硬的概念为诗的死敌。为了击溃这个死敌,博纳富瓦日复一日地用生命体验一个个鲜活瞬间,打磨成一个个词,做成一首首诗,直到它们变成一道道光,刺穿围困生命的黑暗…光和黑暗的拉锯式进退,既是博纳富瓦对生命“在场”的无限渴望,也是他对无所不在的“死亡”的强烈意识。在诸多矛盾的两难之间,在二元对立的困境中,博纳富瓦选择居留在“中间地带”,以探索“两个世界之间”的复杂关系。[3]

一举成名

1953年,博纳富瓦的《杜弗的动与静》震撼了法国诗坛,一举成名,被公认为杰作。

他的创作宗于波特莱尔瓦雷里马拉美以来的象征主义传统,又融以现代艺术的创新活力,颇能代表本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法国诗的主流。

他继承了法国超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传统,探索著“真正的地点”和直面死亡的“精神的生命”。

诗集以“戏剧”开篇,如一出五幕悲剧,探求抒情的“我”与“杜弗”之间的关系。诗中的“杜弗”,是幻变的真实,既是奔跑的女人,又是旷野,是村庄,又是地下河,还是“真实的在场”。

晚期诗学

博纳富瓦在后期则逐渐转向相对安宁、沉稳、开阔和简洁的诗风,在与现实的和解中,呼应了他所服膺的由兰波、马拉美等诗人开创的“纯诗”传统。[4]

晚期博纳富瓦探索了新的主题:回忆、希望、生命的再生,这些主题在诗人过往的作品中也是题中要义,但这一次,他把优先权授予了这些和善的客体。

他进入到一种梦幻般的语调里,在其中,语言成为一种补充,并且语言自身也携带著更多的原始、粗糙、破碎。“香气,颜色,味道,/同样的梦,/而鸽子另在别处/在咕咕声里。”写出这几行的博纳富瓦,像极了博尔赫斯,但于诗人而言,记忆不是博尔赫斯意义上的旋涡,而是博纳富瓦意义上的指涉,一条道路,渐行渐光明的道路。

晚期博纳富瓦的好诗,自然、平实,又凸现出经诗艺提炼之后的简洁、深刻。

思想中的“死”

在博纳富瓦的思想中,“死”的含义是人不可避免地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或者说人是有限度的。诗歌就是对这个限度的认知。[5]

博纳富瓦曾感叹许多哲学讨论死亡的问题,但没有一种哲学思考墓地。他的许多诗用“一块石头”命名,石头在这里指的是盖在墓上的石板或直立的墓碑。透过荒草和枯叶,我们感到死亡“在场”,石头下有生命在颤动:

一块石头

我们不再有路,只有高耸的荒草,

不再有涉水的浅滩,只有泥土,

不再有铺好的床,只有

影子和石头通过我们拥抱。

然而夜色明亮

如同我们希望的死亡。

它使树木发白,扩大。

它们的叶子:沙子,泡沫。

即使在时间以外天也会亮。

用透视法体验存在

他想象是某种超验性,在西藏,在印度,在人们可以看到前世今生的地方。

“腹地,不仅是种自豪,而且是不满足,是希望,是轻信,是出发点,是即将腾起的激情”,是遥远的地平线以外的地方。

但在印度,看到断续的围墙对远方的“抹杀”后,博纳富瓦忽然明白,永恒的真味恰恰在破碎的现实中。[6] 他的作品在战后法国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探索了口头及书面语言的意涵。

他还创作了一系列翻译作品,有爱尔兰诗人叶慈(Yeats)及意大利诗人皮特拉克(Petrarch)的作品。最著名的是翻译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

同时也写了一些关于美术及美术史的著作,包括对胡安·米罗阿尔伯托·贾科梅蒂的研究。

荣誉

1981年,罗兰巴特去世,博纳富瓦是之后第二位在法兰西学院讲授诗歌的诗人。[7]

担任法兰西学院(le Collège de France)“诗歌功能的比较研究”(Études comparées de la fonction poétique)教席。他的学识深受敬重,在欧美许多著名大学都教过。

获奖

《蒙田奖》

《法兰西学术院史诗奖》

《龚固尔奖》

《班纳特奖》等。

诗作

回忆

他看起来老迈,近似一个孩童,

他走路很慢,皱缩的手

放在一块蘸了泥浆的碎布上。

但他双眼紧闭著。啊,难道

相信回忆是最坏的诱饵,

是那只手将我们的握住,使我们迷路?

但在我面前,他微笑

随即遮拢在黑夜中。

在我面前?不,想必,是我弄错,

回忆是一道破碎的声音,

难以听清,即便挨得很近。

但我们仍倾听著,听了这么久

以至一生都已流逝。甚至死亡

已向整个的隐喻说“不”。   —选自诗集《此时此刻》

低垂的树枝

一片直达天边的草原,

一个唯一的思想,

这里命名他乡,通过鹤的飞翔,

我一心只顾回忆

泛起的当下,这是一个涌浪,

广袤的外界在言语中

与组合的和分解的

有意的和无意的言归于好。

身着方格裙子的小姑娘,微笑着走来,

一切的结局都将是

词语留在色彩上的皱褶。

用外国夏日的阳光,

把自己包裹,

身子抱紧词语和它的影子。

出版诗集

《论杜弗的动与静》(1953)

《昨天的空寂的王国》(1958)

《写字石》(1965)

《门槛的诱惑》(1975)

《在影子的光芒中》(1987)

《雪的开始与结束》(1991)

《流浪的生命》(1993)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