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伊庄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伊庄镇隶属于徐州市铜山区,位于江苏省徐州市区与徐州观音国际机场之间,距徐州市区35公里,东靠252省道;北接陇海铁路、霍连高速公路;南临京福高速公路,104国道,总人口4.52万人(2017年),辖15个行政村,面积185.65平方千米(2017年)。[1]

辖区介绍

伊庄镇位于徐州市铜山区东南部,距徐州市城区44千米。面积85.65平方千米(2017年),人口4.52万人(2017年)。辖伊庄、烈庄、牌坊、迷马、路山、卢套、赵圩、洪山、白塔、牛楼、晓庄、吕梁、冠山、倪园、马集15个行政村。镇政府驻伊庄村。徐伊、双塔公路过境。名胜古迹有吕梁山风景区,春秋时代的吕城遗址,孔子行教图碑、孔子晒书山,岳飞、文征明墨宝石刻等。

沿革

解放初期属单集区,1957年建伊庄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建乡。1997年,面积86平方千米,人口3.4万,辖伊庄、圩东、陈庄、牌坊、迷马、路山、卢套、马集、崔贺庄、赵圩、洪山、单林、牛楼、晓庄、白塔、王庙、烈庄、圩西、赵庄、官庄20个行政村。2000年4月,撤销吕梁乡,并入伊庄镇,面积106.9平方千米,人口4.09万,辖24个行政村,镇政府驻伊庄村。2000年4月1日,徐州市人民政府批准调整铜山县乡镇行政区划,撤销吕梁乡,将其原辖区域并入伊庄镇,实行镇管村体制,镇政府驻伊庄村。区划调整后伊庄镇行政区域106.9平方千米,人口4.09万,辖24个村委会。原吕梁乡位于铜山县东南部,距徐州市城区35千米。张伊公路过境。历史上春秋时吕国曾建都于此。原为县细毛羊良种场,1957年改称种羊场,1985年建吕梁乡。1996年,面积24平方千米,人口0.8万人,辖冠山、吕梁、倪园、农科站4个行政村。种羊场为江苏省良种细毛羊养殖重点单位。境内冠山巅观道亭立《疏凿吕梁洪记》碑刻1座,为明代

伊庄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自然风光兼有北方的豁然大气和南方的钟灵秀丽,历代才俊为古镇留下了亲书笔传。“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便是孔圣人在吕梁观水留下的不朽篇章。另有春秋时代的吕城遗址,孔子行教图碑、孔子晒书山、岳飞、文征明墨宝石刻等名胜古迹亦座落于此。伊庄镇区西部为徐州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吕梁风景旅游区,规划范围涉及二个镇(徐庄镇、伊庄镇),规划总面积:18平方公里,景区内人文景观丰富,历史古迹众多,净莲庵、九山庙、卢套庙、潘君墓、文征明碑刻《疏凿吕梁洪记》、岳飞碑刻等,历史传说纷纭众多。自然景观优越,林木茂盛,郁郁葱葱;水源充足,大小山泉十几眼,清澈见底,远近闻名的吕梁奇石产于风景区内。景区内大小山头28座,水库5座,其中崔贺庄水库面积1.1万亩,水质二类,自然环境优越,交通便利,具有风景旅游开发的价值。保留有特色的村庄卢套村,据有关资料该村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具有丰富的人文地理和历史文化内涵。

自然条件

伊庄镇地处中纬度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无霜期长,适应各种农作物的成长。年平均气温22.5℃,年平均降雨量为850mm,年平均蒸发量为1700mm,日照时数为2399小时,无霜期223天,平均地温14.1℃,最大冻土层240mm。镇域内有大小水库9座,其中崔贺庄水库面积为1.1万亩。主要河流四条:废黄河、柳叶河、闸河、南禅河,地下水较丰富。伊庄镇镇域土质半淤半沙,属黄泛冲击平原地带,受郯庐断裂带控制,抗震设防裂度为七度区。地势为丘陵地带,西北部、东南部两片山,中间夹一湖。镇区共有大小山头91座,山区平原分明。境内农副产品较丰富,有小麦、棉花、水稻、油料等,主要副业有种植畜牧鱼产蔬菜瓜果林业等。镇域内有黑色大理石矿藏,含量为9.86万立方米,及白色和墨绿色大理石矿产,另外还有铁、铜、镁等矿产资源。

基础设施

伊庄镇区现有行政办公、商业服务、文教卫生、金融设施等。公共建筑大多分布在镇区中心及吕梁集。主要有镇政府、派出所、工商所、国税分局、地税所、粮管所、农行、信用社、农贸市场、中心敬老院、中心幼儿园等。教育设施镇域内有中学3所,共有49个班,在校学生3042人,小学5所,共有75个班,在校学生3595人。医疗卫生设施伊庄镇卫生院及吕梁分院两所,现有床位30个,19个卫生服务站,担负着伊庄镇及邻镇部分群众的医疗卫生防疫工作。

伊庄镇地下水储量丰富、埋深浅、水质良好,可直接作为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源。根据徐州市总体规划和伊庄镇总体规划,伊庄镇居民用水来自镇区水厂。水厂水源来自地下水,水厂规模20万立方米/日。输水管径为DN300。伊庄镇用水量0.88万立方米/日。镇区用水量0.4万立方米/日,农村用水量0.48万立方米/日。镇区人均综合用水指标400升/人·日,区域供水所占比例70%,农村人均综合用水指标150升/人·日。镇区采用环状供水管网,居民点采用树枝状给水管网,规划居民点用水从镇区自来水管网引出给水管,沿路通往各个居民点铺设,管径为DN100—DN150。较远居民点可设增压站,自来水普及率在规划期内达到100%。在镇区北部规划一座污水处理厂,占地2.0公顷,规模2.0万立方米/日,并留有扩建的余地,污水处理厂采用二级生化处理方式。污水管网规划至主、次干道,以主干道为主。污水管在道路下的位置,结合镇区现状管网布置。居民点污水排放前、应采用化粪池、沼气池等方法进行处理。村内采用暗沟暗管排放污水,村外可采用明沟。污水管道沿镇村道路敷设,一般布置在路东,南侧。排水体制为雨污分流制。排污量按生活用水的75%计算。严禁污水排放至河流。暴雨强度按徐州市暴雨强度标准计算,雨水利用应充分考虑地面径流和沟渠排放。

特色养殖

徐州市铜山区伊庄镇应用科技积极引导奶牛业的发展。伊庄镇冠山村在原有奶牛养殖业基础上迅速发展,奶牛存栏800余头,为进一步促进奶牛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伊庄镇请来了上海光明荷斯坦牧业有限公司的畜牧专家,利用电脑投影机等科技手段进村入户传授科学饲养技术,并面对面现场解答奶牛养殖户在饲养过程中碰到的疑难问题。

林业发展

伊庄镇地处铜山区的东南部,故黄河穿境而过,伊庄镇共有93座山头,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60%以上,可耕地面积仅有4.8万亩,宜林面积8.6万亩。如何利用现有资源发展好林果业,架起农民增收致富的桥梁,始终是林业站技术人员最为关心的课题。在区林业局的大力支持下,本着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林业站抓住吕梁风景区开发机遇,广泛搜集资料,和镇政府联合制定了《伊庄镇2007——2010年现代林业发展规划》。

规划总体布局在吕梁山区以生态林、干鲜果和玫瑰花为主,崔贺庄水库周边及白塔山区形成以杏为主的万亩干鲜果基地,在黄河故道万亩崔贺庄水库及周边山区建立15万平方公里的湿地保护区及速生林基地。伊庄镇形成三大林业生产基地:即玫瑰花生产基地,杏、石榴、枣干鲜果生产基地,速生用材林生产基地。根据远景规划,狠抓当前,以全面启动吕梁风景区和高效经济林建设为中心,大规模开展造林绿化活动。完成春季造林7100亩,其中吕梁风景区栽植各类果树2300亩,山区丘陵经济林3000亩,玫瑰园1000亩,一般造林800亩。伊庄林业站共有技术人员5人,其中工程师1人,助理农艺师3人。为出色完成各项林业工作,不断强化自身建设,认真学习林果知识,努力提高专业技能和服务质量。根据果树生长习性和不同季节,适时办好各类果树技术培训班,手把手、面对面给果农传授整套栽培管理技术,及时做好病虫害预测,并把精心编印的《病虫测报》免费下发给果农,已培养60多名“土专家”、“土博士”。为广大果农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技术服务,真正做到想果农所想、急果农所急,大大提高了果农防治病虫害的能力。伊庄镇果树基本实现了二年花三年果四至五年丰产丰收的良好预期。马集村1200亩干鲜果栽植5年,现已进入盛果期,亩均收入3000多元,种名优果品1000亩,成为名副其实的干鲜果专业村。伊庄镇成为铜山区高效林果生产的示范镇、苏北干鲜果第一镇、徐州市的“后花园”。

镇村建设

伊庄镇党委注重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有机结合,重点突出经济薄弱村和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的党建工作。一是强化领导,建立党委班子成员联系点制度。9名党委班子成员分别联系一个村,每月到点上活动不少于4次,以此带动经济薄弱村和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双强班子”建设工作的开展。二是强化考核,建立百分考核制度。从内部管理、宣传发动、组织实施、工作实绩等四个方面制定考核细则,通过查资料、看现场、走访群众等方式进行量化考核,奖优罚劣,坚决做到“经济薄弱村不转化,帮建工作不脱钩。”坚持抓好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党组织活动场所标准化建设,进一步增强村级组织服务功能。三是突出重点,用新理念、新措施选人育人。结合“四带四在”活动和“百千万”帮建工程,努力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并要求每名党员致富能手结对帮扶1户有一定经济基础、,推动村级民营经济的持续发展。[2]

相关视频

伊庄镇老乡视频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