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伊曼纽尔·列维纳斯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孔夫子旧书网 的图片

伊曼纽尔·列维纳斯(法语:Emmanuel Lévinas,法语:[emanɥɛl ləvinas],1906年1月12日-1995年12月25日),当代犹太裔法国哲学家,基督教弗莱堡大学校友。

佛教、基督教与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1],此三种宗教之所以能成为前三大,是目前世界上仅有的三个各自被一部分国家列为国教的宗教,如基督教在欧美的一些国家、伊斯兰教在中东一些国家、佛教在不丹和柬埔寨分别被列为国教[2]

简介

出生于今日的立陶宛共和国,在1928年于弗莱堡大学跟随胡塞尔研究现象学。他对海德格的《存在与时间》有深入的研究,其著作可以说是对海德格的一种批判与延续。列维纳斯认为,胡塞尔的现象学与海德格的存有哲学的盲点在于,其整体的思想结构都关注在“存有者”通往“存有”的存有论途径上,他则是逆向思考,思索“存有”如何到“存有者”,并且坚称存有者须将优先性交还给“他者”。

列维纳斯,又译作莱维纳斯,1905年12月30日(此为俄国当时所用的儒略历,即公历1906年1月12日)生于立陶宛考纳斯。幼年在立陶宛接受过传统的犹太教育。二战后,师从神秘的犹太导师乔查尼先生研习《塔木德经》(犹太教法典)。直到生命的后期列维纳斯才承认舒沙泥对其学术影响的重要性。

列维纳斯于1924年进入法国阿尔萨斯的斯特拉斯堡大学。起初兴趣在古典学、社会学和心理学,而后转向哲学。其哲学兴趣源自于就读犹太高中时所阅读的俄国文学,如普希金、杜斯妥也夫斯基等人的作品。列维纳斯重心转移之后,尤其对胡塞尔及柏格森的学说感到兴趣。1926年,列维纳斯遇见了他一生的学术伙伴——法国哲学家、文学家布朗肖(Maurice Blanchot,1907-2003)。他们俩彼此交换自己的思想,列维纳斯介绍俄国的文学作品给布朗肖,而布朗肖则介绍普鲁斯特以及法国诗人瓦莱里(Paul Valéry)的作品给列维纳斯。他们一生始终都是亲密的朋友,在二战期间,布朗肖曾协助列维纳斯的妻子逃离巴黎。1928年他转去弗莱堡大学跟随胡塞尔研习现象学,后来在胡塞尔的建议之下,列维纳斯继续留在弗莱堡与胡塞尔指定的继承人海德格尔学习。于是列维纳斯成为最先关注海德格尔与胡塞尔的法国知识分子,并翻译了胡塞尔的著作《笛卡尔的沉思》(与其斯特拉斯堡的同学Gabrielle Pfeiffer女士合译),其后也将他们的思想引介到自己的哲学之中,例如《胡塞尔现象学中的直观理论》、《实体与存在》等。

视频

伊曼纽尔·列维纳斯 相关视频

天主教歌曲: 爱在盛开(流畅)[标清版]
天主教电影:平民教宗方济各预告片

参考文献

  1. [时事热点世界三大宗教的形成与传播],搜狐,2006-08-10
  2. 全球第一个基督教国家,多灾多难至今仍饱受战火,30%人口吃不饱,搜狐,20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