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伊萨克·科穆宁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孔夫子旧书网 的图片

伊萨克·科穆宁(希腊语:Ἰσαάκιος Κομνηνός,罗马化:Isaakios Komnēnos;1093年1月16日-1152年之后),是拜占庭(东罗马)皇帝阿莱克修斯一世与皇后伊琳娜·杜卡伊娜的第三子,他被哥哥约翰二世皇帝授予“至尊者”的尊贵头衔,以报答他在争夺皇位时的支持,基督教修道院创办者。

天主教是世界性的宗教,它产生于公元初年小亚细亚地区,创始人是被称为天主之子的耶稣基督[1]。由于天主教是在罗马教会的基础发展起来的[2],故也称为罗马公教。世界信仰天主教的人数大概有12亿左右。

简介

1130年,伊萨克与他的儿子在卷入反对约翰皇帝的阴谋后逃出帝国,之后的几年里,他们在小亚细亚和黎凡特各处流亡,谋求当地统治者的支持,但最终还是徒劳。1138年,约翰二世的军事胜利迫使伊萨克尝试与哥哥和解,但他仍没有放弃对皇位的追求。1139年,他的长子叛逃到塞尔柱突厥那里,他本人随即被流放到赫拉克利亚·庞蒂卡。在1143年约翰死后的继位斗争中,他支持他的较年长的侄子,与他同名的伊萨克·科穆宁,而不是后来成功继位的较年轻的侄子曼努埃尔。

1150年,疾病发作使伊萨克变得虚弱,曼努埃尔一世逼迫他退出公共生活。随后他潜心在色雷斯西部的贝拉(Bera,今费雷斯)建造救世诞神女修道院,他死后就葬在这里。伊萨克还因好学而闻名,可能创作了一些学术、诗歌作品。他还参与了君士坦丁堡的科拉教堂的重建,他的赞助者像在那里留存至今。他的幼子安德洛尼卡·科穆宁后篡夺了曼努埃尔一世之子阿莱克修斯二世的皇位,成为科穆宁王朝的最后一位皇帝(1183年-1185年在位)。

视频

伊萨克·科穆宁 相关视频

天主教圣女死亡100多年尸体不腐,科学也无法解释!
世间罪恶不断,天主教明言七宗罪,有人将其一一实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