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薩克·科穆寧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伊薩克·科穆寧(希臘語:Ἰσαάκιος Κομνηνός,羅馬化:Isaakios Komnēnos;1093年1月16日-1152年之後),是拜占庭(東羅馬)皇帝阿萊克修斯一世與皇后伊琳娜·杜卡伊娜的第三子,他被哥哥約翰二世皇帝授予「至尊者」的尊貴頭銜,以報答他在爭奪皇位時的支持,基督教修道院創辦者。
天主教是世界性的宗教,它產生於公元初年小亞細亞地區,創始人是被稱為天主之子的耶穌基督[1]。由於天主教是在羅馬教會的基礎發展起來的[2],故也稱為羅馬公教。世界信仰天主教的人數大概有12億左右。
簡介
1130年,伊薩克與他的兒子在捲入反對約翰皇帝的陰謀後逃出帝國,之後的幾年裡,他們在小亞細亞和黎凡特各處流亡,謀求當地統治者的支持,但最終還是徒勞。1138年,約翰二世的軍事勝利迫使伊薩克嘗試與哥哥和解,但他仍沒有放棄對皇位的追求。1139年,他的長子叛逃到塞爾柱突厥那裡,他本人隨即被流放到赫拉克利亞·龐蒂卡。在1143年約翰死後的繼位鬥爭中,他支持他的較年長的侄子,與他同名的伊薩克·科穆寧,而不是後來成功繼位的較年輕的侄子曼努埃爾。
1150年,疾病發作使伊薩克變得虛弱,曼努埃爾一世逼迫他退出公共生活。隨後他潛心在色雷斯西部的貝拉(Bera,今費雷斯)建造救世誕神女修道院,他死後就葬在這裡。伊薩克還因好學而聞名,可能創作了一些學術、詩歌作品。他還參與了君士坦丁堡的科拉教堂的重建,他的贊助者像在那裡留存至今。他的幼子安德洛尼卡·科穆寧後篡奪了曼努埃爾一世之子阿萊克修斯二世的皇位,成為科穆寧王朝的最後一位皇帝(1183年-1185年在位)。
視頻
伊薩克·科穆寧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如何正確區分天主教和新教?看完這個終於搞清楚了 ,搜狐,2019-01-05
- ↑ 猶太教、基督教、天主教和基督新教關係和區別是怎麼樣的?,搜狐,2021-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