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伊迪特·索德格朗

增加 1,736 位元組, 3 年前
表露女權主義思想
[[File:伊迪特·索德格朗.jpg|thumb|right| [https://c11.staticflickrbp.blogspot.com/4-v7qx51KXcZI/3859WROjeJaBUDI/14150358928_69a14f019e_hAAAAAAAAYqI/32cp31A5NV0GikydYIfmfHQHpoOEMeyHACLcB/s320/Edith2017-05-11.jpg 原圖連結][httpshttp://wwwboklysten.flickrblogspot.com/photos2017/slsarkiva05/albums/72157644581542379 hett-i-hyllan-91.html 「圖片來源 」] ]]'''伊迪特·索德格朗'''Edith Irene Södergran,(1892年4月4日-1923年6月24日),生於俄國聖彼得堡 一個資產階級家庭 ,是家中的獨生女。使用瑞典語創作的芬蘭詩人(瑞典語也是芬蘭的官方語言之一),是瑞典語文學史上最早的現代主義作家之一。<ref>[https://www.poetryfoundation.org/poets/edith-sodergran  詩歌基金會- 伊迪特·索德格朗 1892–1923年]</ref>
北歐文學史上最早的現代主義作家之一,作品深受法國象徵主義、德國表現主義、俄國未來主義影響,且尤為崇拜馬雅可夫斯基的世界主義思想。<ref>[https://www.nrk.no/kultur/sa-ser-min-drom-ut-1.6990831 伊迪特·索德格朗的生平和詩歌]</ref>
==一生只出版了四部詩集==索德格朗留傳的詩並不多,大概只二百多首,而且大多數篇幅不長,題材則可分為三類:愛情、生死、景物。她一生只出版了四部詩集。<ref>[https://www.bukowskis.com/sv/lots/1000281-bok-fyra-originalupplagor-av-edith-sodergran-dikter   伊迪特·索德格朗(EdithSödergran)的四個原始版本,詩]</ref>
1923年,死於肺結核,那 索德格朗僅31歲。
索德格朗在世時沒有獲得讀者和文學界的認可,後來人們發現了她的作品的文學價值,被認為是北歐文學史上最偉大的作家之一。<ref>[http://www.qulishi.com/article/201911/378503.html  -趣歷史 - 索德格朗有哪些著作?索德格朗是個怎麼樣的人?]</ref>
直到現在,她仍然影響著許多詩人,尤其是瑞典語歌詞作者。
[[File:一生只出過四本書一.jpg|thumb|right|
[http://1.bp.blogspot.com/_oPst7PZZRnI/S6ykAdndmqI/AAAAAAAABek/AmDzKJsSKns/s400/175EdithSodergran.jpg 原圖連結]
[http://hannelesbibliotek.blogspot.com/2010/03/edith-sodergran.html「圖片來源 」] ]]
==早期==
伊迪特·索德格朗的母親來自一個很尊重女性地位的富裕家庭,她和女兒索德格朗關係很好,索德格朗幾個月大的時候,他的父母搬到了芬蘭西南部的雷沃拉(現在俄羅斯的羅西諾)這座城市離聖彼得堡不遠,在那裡,他們住在她有錢的外祖父為他們買的一幢鄉間別墅里。他們一家春夏秋三季住在聖彼得堡,冬天則呆在雷沃拉。
1901年,索德格朗進入當時頗負盛名的聖彼得堡 [[ 佩特里舒勒女子學校 ]] 上學。為她創造了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他學學會了德語、法語、俄語。
1905年1月,血腥星期日她就曾親身經歷過。索德格朗在學生時開始了在詩歌上的嘗試,在她十四歲那年,她使用德語寫作。
==使用瑞典語創作的芬蘭詩人==
[[File:伊迪特·索德格朗三.jpg|thumb|right| [https://i2.wp.com/sodergransallskapet.fi/wp-content/uploads/2018/10/Nellys-utst..jpg?resize=214%2C300 原圖連結][http://sodergransallskapet.fi/「圖片來源 」] ]]1908年,索德格朗放棄用德語寫詩,改用瑞典語寫詩。瑞典語、芬蘭這兩樣東西她並不夠熟。顯然,她改用另一種語言來進行創作可能是因為 [[ 雨果·貝格羅斯 ]] (Hugo Bergroth,1866-1937),這個人是伊迪特·索德格朗的親戚,也是一個專門搜尋來自芬蘭的瑞典語少數族裔作家的資料的人。   貝格羅斯幾年以前在瑞典自由人民黨在赫爾辛基的刊物上發表過一首名叫《希望》(Hoppet)的詩歌,並開始主動聯繫來自芬蘭的瑞典語少數族裔作家,尤其是詩人。伊迪特·索德格朗就是受她啟發,改用瑞典語的。
==被確診肺結核==
1917年,馮·穆拉特醫生去世,他與她的愛情(婚外戀)也終結了。她寫下了總結她在瑞士時的悲傷記憶的兩首詩:《森林中的樹木》(Trädet i skogen)和Fragment av en stämning。正如前文所說,她的女權主義思想也是在瑞士初步形成的:有一次,她被問到了一系列有關女權主義的問題,深受啟發,後來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女權主義思想。
== 出版《詩》的詩集表露女權主義思想==[[File:伊迪特·索德格朗四.jpg|thumb|左| [http://popularpoesi.se/onewebstatic/7fc5bae89b-edith%20s%C3%B6dergran.jpg 原圖連結][http://popularpoesi.se/start/recensioner-2/edith-sodergran-jag-ar-ett-svard.html「圖片來源 」] ]]
1916年秋。索德格朗出版詩集,名字叫《詩》(Dikter)。
<ref>[https://read01.com/zh-tw/ByEd0J.html#.XtZb3TozZd0 壹讀 - 芬蘭女詩人索德格朗詩歌作品選- ]</ref>
這部詩集裡收錄了63首詩歌,主要是受民間謠曲啟發而成的短詩,但同時具有法國的象徵主義色彩,語感新穎,題材寬廣:主要是自然、內心獨白和幻想。這部詩集裡有幾首詩顯而易見地表露了她的女權主義思想,比如《冷卻的白晝》(Dagen svalnar...)和《現代處女》(Vierge moderne)。這種宣揚女權主義的詩歌在當時的瑞典語詩歌中是她最早創作出來的。但是幾乎沒人關注這部詩集。<ref>[http://blog.sina.cn/dpool/blog/s/blog_a4fefa0e0102vhxr.html?md=gd&wm=b212 新浪博客 _詩網絡- 索德格朗《現代處女》]</ref>
一些評論家對這部詩集拋棄格律和韻腳大為貶斥,有一個評論家甚至問她的出版者是否有意嘲笑講瑞典語的芬蘭人。
1917年12月6日,芬蘭宣布獨立,不久就成立了芬蘭王國。
1918年1月,芬蘭內戰爆發,戰火蔓延到了雷沃拉,滿載著軍人和難民的火車經常穿過雷沃拉( 飢餓隨之來臨。她就曾在自家廚房的窗邊聽到槍聲。到了5月,內戰結束,成立了芬蘭共和國,生活終於恢復平靜。
==尼采的兒女==
[[File:伊迪特·索德格朗一.jpg|thumb|right| [https://gfx.nrk.no/0GJjOmB9fDso4YcIwb54dwKf7ZFrWn4I2VZWW-lJO_nw.jpg 原圖連結][https://www.nrk.no/kultur/sa-ser-min-drom-ut-1.6990831「圖片來源 」] ]]索德格朗在內戰期間讀到了 [[ 弗里德里希·尼采 ]] 的著作,並且受到了他在哲學和美學上的影響,所以不難發現,她在一首名為《黑暗中》的詩歌中幾乎是故意地提到了 [[ 查拉圖斯特拉 ]] (Zarathustra,他是尼采《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一書的主人公)。難怪人們認為她受到了德國表現主義的影響,因為尼采就是表現主義的宗師之一。
1917年,新出版的詩集《九月的豎琴》(Septemberlyran)也沒有引起讀者和評論家的什麼關注。她給Dagens出版社旗下的總部設在赫爾辛基的報社寫信,希望在這份報紙發表文章,來解釋讀者在《九月的豎琴》中可能看不懂的具有象徵性的詞句。她的要求被拒絕了。但是她獲得了另一個機會來發表有關她的現代主義瑞典語詩歌的理論的文章。
1917年12月31日,她的文章得以發表。這篇文章在作者死後受到了 [[ 畢爾格·肖貝格 ]] (Birger Sjöberg)、 [[ 彼得·魏斯 ]] [[ 埃里克·林德格倫 ]] 的重視,認為這是闡述她的詩歌理論的文章,但是當時那篇文章根本就沒有引起任何關注,理解其中思想的就更是少之又少了。
==被迫過著貧困生活==
雖然戰爭結束了,但索德格朗一家在俄國內戰之前買的證券完全作廢了,所以她家很快就從富裕階層變成了貧困階層,家道就此中落。她家賣掉了別墅,搬到了一個偏僻的小村莊住了下來(這個村子已經消失了)。接下來,她的貧困持續了一生。<ref>[http://city.udn.com/50390/4875702 亞洲文學擂台- udn城市女詩人艾迪特·索德格朗- ]</ref>
==終生好友黑格·奧爾森==儘管她的詩歌和其他文章並未受到絕大數讀者和評論家的重視,她還是找到了一位發現了自己文學價值的人——芬蘭女作家、女評論家 [[ 黑格·奧爾森 ]] 。黑格·奧爾森後來成了伊迪特·索德格朗的終生好友。
奧爾森曾在一篇評論文章中對伊迪特·索德格朗的才華表示驚嘆。而伊迪特·索德格朗卻不得不拒絕黑格·奧爾森在赫爾辛基會見她的邀請,因為「失眠,結核病,身無分文,我們靠賣家具以及親戚的善意來生活。」但是,她異常興奮(她不得不天天穿著老式衣服;由於缺乏紙張,她甚至賣掉自己的內衣或香水瓶來買稿紙)。不久,黑格·奧爾森專程來到伊迪特·索德格朗的住所,而且深入地了解了伊迪特·索德格朗的生存狀況。在她離開伊迪特·索德格朗,回到赫爾辛基後,兩位女友在伊迪特·索德格朗死前的幾周還保持著書信來往,只是在伊迪特·索德格朗死前,黑格·奧爾森去法國進行了一次旅遊,所以沒能第一時間得到她的女友病危和病逝的消息。
==玫瑰祭壇==
1919年6月,伊迪特·索德格朗出版了她第三本詩集,《玫瑰祭壇》(Rosenaltaret),裡面的詩歌想像豐富,也有著對現實的描繪。詩歌Fantastique和《姐妹》(Systern)被 [[ 貢納爾·提得斯特羅姆 ]] 認為是很顯然地受了 [[ 黑格·奧爾森 ]] 的影響,正如黑格·奧爾森自己所說的一樣。這年12月,她發表了一篇名為Brokiga iakttagelser的文章,這是她的一部格言集。
1920年,出版詩集《未來的陰影》。這部詩集是經歷過芬蘭內戰的伊迪特·索德格朗的轉型之作,也是她最後一本生前出版的詩集。僅存的幾個評論她的詩歌的人(不包括黑格·奧爾森)繼續保持輕蔑的態度,認為她充其量不過是「一個有趣的傻瓜」。這部詩集深受 [[ 沃爾特·惠特曼 ]] 的影響,後來影響了 [[ 吉姆·莫里森 ]] 等人。這些詩歌更像是預言,其中最著名的詩歌是《愛神的秘密》(Eros hemlighet )。
在這段時間裡,伊迪特·索德格朗接受了無神論,而周圍人都是信奉基督教的。但是,她經常以女王和先知的口吻來寫詩。這些詩歌無疑受到了尼采的影響,試圖體現弗里德里希·尼采的哲學思想,尤其是權力意志理論和超人說,例如Botgörarne和Först vill jag bestiga Chimborazzo這兩首詩歌。當她給她的詩歌里注入了新思想後,她的詩歌同時也顯得更加積極、樂觀,她在存在中也體驗到了更多的尼采式的樂趣,她對未來也有了更多的希望。
==參考資料==
 
[[Category:詩人]]
[[Category:芬蘭人]]
72,64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