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伪满洲国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伪满洲国
伪满洲国地图.jpg

来自 网易网 的图片

中文名:伪满洲国、“满洲国”、“满洲帝国”

外文名:Manchukuo(英),“満州国”(日)

时间范围:1932年3月1日 至 1945年8月18日

首都:新京(今长春)

主要城市:奉天、哈尔滨、吉林、本溪、安东、锦州、营口

国庆日:1932年3月9日

伪满洲国(1932年3月1日-1945年8月18日),是日本占领中国东北地区后,所扶植的一个傀儡伪政权。因国民政府和中共及国际社会对“满洲国”政权不予承认,故被称作“伪满洲国”或“伪满”。“首都”设于新京(今吉林长春),“领土”包括现今中国除关东州(今旅顺大连)以外的东三省全境,以及蒙东和河北省的承德市。[1]

背景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经济危机后,日本军国主义实力大增,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在奏折中写道: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 在九一八事变之前,日本已经侵占了旅顺大连,殖民势力下驻扎“关东军”。

1924年11月5日,冯玉祥派鹿钟麟带兵进入紫禁城,逼溥仪离宫,历史上称这为“逼宫事件”。溥仪搬进北府(载沣的居处),继而又逃进日本公使馆。溥仪被逼宫后,日本各大报章都刊登出同情溥仪的文章,为以后建立“满洲国” 造势。

东北易帜后,随着中国内日趋统一,日本灭亡中国,称霸世界的迷梦受到震动,时任关东军作战参谋的石原莞尔在1929年就提出了武装占领中国东北并建立傀儡政权的设想。 1931年,日本参谋本部提出的《形势判断》中,进一步细化了武装占领中国东北后日本的行动计划,第一步建立取代张学良的亲日政权,但形式上仍将其置于中国中央政府的主权之下;第二步建立一个由日本控制的满蒙政权,并将其从中国的中央政府独立出来;第三步占领满蒙并将其纳入日本版图。但九一八事变爆发后的第二天,关东军参谋板垣、石原等就准备直接实施第三步。

1931年10月6日,日本内阁会议作出决定:“对建立满蒙新政权,日本人概不干预”。这里日本政府、军中央与关东军的分歧并不在于要不要建立新政权,而是要不要“设法促进”建立新政权。因为当时日本政府和军中央还没有打破华盛顿体系的计划,尽管他们与关东军一样想扩大日本在中国东北的权益,但他们又不得不考虑与欧美列强。

1931年9月18日,中国东北地区的日本驻军——关东军在南满铁路柳条湖段制造爆炸事件,借口遭到中国军队攻击,袭击沈阳的中国军队营地北大营,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东北军主力在1930年入关参加中原大战,后方空虚,奉张学良“不抵抗”之命令退出东北。

1931年底,因九一八事变引咎辞职的原日本陆军大臣南次郎前往中国东北,与日本关东军司令本庄繁和关东军特务机关长土肥原贤二进行会谈,商讨事变进展。经过与吉林省代理长官熙洽的秘密会谈,确立了迎接溥仪至东北,成立复国的方案。马占山曾经在张学良的授意下抵抗日军,不久诈降,旋又起义。

尽管日本政府和军中央反对关东军的计划,但关东军仍我行我素,为实现《解决满蒙问题的根本方策》所确立的目标,关东军一方面准备向嫩江、齐齐哈尔北进,一方面积极策划溥仪出逃。当陆军大臣对《解决满蒙问题的根本方策》中关于伪政权与“中国本土脱离”一语提出质疑时,关东军竟强硬地表示:关东军绝难承服“满洲政权不与中国本土脱离”。为进一步阐明自己的意见,关东军又上报了《满蒙自由国建立方案大纲》,该大纲提出:绝不能满足于只建立亲日政权,必须建立“满蒙国”。如果仅建立一个亲日政权,便不能按帝国的意图行事。

1931年9月20日,建川在拜访关东军司令本庄繁时则建议成立以溥仪为首脑的、受日本支持的政权。9月22日,关东军参谋部在土肥原提出的成立以日本为“盟主”的满蒙五族共和国方案的基础上,形成了《解决满蒙问题方案》,该方案规定:建立受日本支持的以溥仪为首脑的统辖东北四省和蒙古的新政权;受新政权委托,日本掌管国防和外交,并管理主要交通、通讯设施;起用熙洽、张海鹏、汤玉麟、于芷山、张景惠,使之分别担任吉林、洮南、热河、东边道、哈尔滨等地镇守使。根据这一方案,日本关东军以板垣参谋为中心,利用各地的特务机关和部分大陆浪人,展开了所谓谋略性的策划。为确保计划的顺利实施,日本关东军当天午后还通知日军驻天津司令官,要求其尽快把宣统帝“保护”起来。

关东军占领锦州以后,觉得拼凑傀儡政权的时机进一步成熟,为得到日本政府和军中央的一致支持,关东军决定派遣板垣回东京进行交涉。当时板垣携往东京的方案,已相当具体,他们想建立的“满蒙中央政权”将实行中央集权制,而且要脱离中国本土,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独立”国家;他们希望借助当地汉奸,充任各级官吏;他们准备伪造“民意”,以便世界舆论,掩盖日本制造政权的阴谋。他们认为政权必须赶在国联调查团来满之前建立。

其实,在板垣来京之前,日本陆军省和参谋本部也已制定了《时局处理要纲》,其基本精神与关东军完全一致。日本军中央与关东军代表碰头以后,便立即将其方案与外务省磋商,于是,日本政府和军部就促进傀儡政权成立,制定了《满蒙问题处理方针要纲》。该“纲要”明确提出:“鉴于满蒙已从中国本土独立,形成统治支配一定地域的一个政权的现状,今后应诱导它具备一个国家的实质”。“目前满蒙的治安主要由帝国来维持”,“满蒙作为帝国对华对俄国防的第一线,绝不允许外部扰乱。为确保上述目的的实现,可适当增加帝国驻满陆军之兵力,如有必要亦应增设海军设施”。“将以新国家为对手,回复和扩充我在满蒙权益”。

1931年9月-1932年2月日本侵占中国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后,成立“东北最高行政委员会” ,1932年3月9日,在日本军队的撺掇下,末代皇帝溥仪,从天津秘密潜逃至东北,在长春成立了傀儡政权——“满洲国”。1932年9月15日,日本关东军司令官兼驻满全权大使武藤信义和“满洲国总理”郑孝胥在长春签订《日满议定书》,日本正式承认“满洲国”。

简况

伪满初期为“共和”体制,不久后以立清废帝溥仪为“元首”,初期称号为“执政”,年号“大同”,溥仪后称“皇帝”。1945年8月,日本本土受到美国投下的两枚原子弹的攻击,苏联红军突袭了驻守在“满洲国”的关东军和“满洲国军”(伪满军),1945年日本战败;同年的8月17日午夜至18日凌晨,溥仪在通化临江县(今属白山市)大栗子沟矿山株式会社技工培养所内举行“退位仪式”,宣读“退位诏书”,伪满灭亡,之后包括溥仪在内的伪满战犯被苏军抓获,并于1950年被移交给新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2]

范围

“领土”范围包括现中国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全境【不包含被日本殖民者强占的“关东州”(旅大)】、内蒙古东部及河北承德市(热河省)。根据1932年的《日满议定书》,关东州之主权由“满洲国”  所有;“满洲国”承认清朝将旅顺、大连一带的关东州租借予日本的条约,故关东州继续由日本直接管辖,不属“满洲国行政区划”。 

区划

1939年更改为19个省、1个特别市: 安东省、奉天省、锦州省、吉林省、热河省、间岛省、黑河省、三江省、黑龙江省、滨江省、兴安东省、兴安西省、兴安南省、兴安北省、牡丹江省、通化省、东安省、北安省、四平省、新京特别市。

政治体制

“满洲国”名义上的“国家元首”为溥仪。1932年3月8日,溥仪就任“满洲国”执政,“年号”为“大同”。1934年3月1日,溥仪在“新京”南郊杏花村举行“登基典礼”,改“满洲国”为“大满洲帝国”。溥仪为“皇帝”,“年号”为“康德”。

“满洲国 ”的行政机构为“国务院”,其首长为“总理”。伪“国务院”下辖“外交部”、“民政部”、“财政部”、“司法部”、“实业部”、“交通部”、“文教部”、“军政部”。“财政部”后改名“经济部”,“军政部”后改名“军事部”,“实业部”后拆分为“兴农部”和“勤劳部”,又成立了“厚生部”等部门。各“部”长官为“部长”,但是实权掌握在由日本人担任的各“部”次官手中。由日本人担任的“国务院总务厅”长官为实际上的“总理”。

“满洲国”的立法机关称“立法院”,首任“立法院长”为赵欣伯。实际上的立法权掌握在关东军手中。伪满没有成文宪法,而是由各项专门法律来替代宪法。咨询机关称“参议府”,其首长称“议长”。首任“议长”由臧式毅担任。伪满的最高司法机关是“最高法院”。首任“最高法官”是林棨。“最高检察厅长”为李盘。宫廷机构为“宫内厅”,“长官”为熙洽。

国务院

“满洲国国务院”(日文:まんしゅうこくこくむいん),为伪满的行政机关,也是“满洲国 ”政治的最高机关。“国务院”在体制上是“国家元首”溥仪的直属组织,但实际上“国务院”却是日本关东军主导,不少日本人在“国务院”中担任各要职。

交通

交通运输

伪满境内铁路线比较稠密。最主要的干线为南满铁路(长春至大连)。1936年,伪满以1.6亿日元的价格向苏联收购了长春至哈尔滨以及满洲里至绥芬河的北满铁路。其他重要铁路还有丹东至奉天的安奉线、吉林至长春的吉长线、四平至齐齐哈尔的平齐线等。

1939年,东北铁路里程超过10000公里,1945年达到11479公里,而中国1949年铁路总里程22000公里,1943年东北公路总里程近6万公里,而到了1949年,中国含东北在内公路总里程才8.09万公里。1932年,东北航空线总里程1.5万公里,1950年的中国民用航空线总里程才1.14万公里。1940年,时速130公里的弹丸高速列车由大连机车厂研制成功。1934年至1943年运营于南满铁路新京至大连区间的亚细亚号特快列车采用大连制造的SL-7流线型机车。

“满洲国”的海港有大连港、营口港。内河水运主要集中在松花江地区。“满洲航空公司”为主要的空运部门。

货币

伪满的中央银行为“满洲中央银行”。伪满货币为元。1元=10角=100分。伪满货币与日元等值。流通货币为伪“满洲银行券”,不可兑换金银。朝鲜银行券和日元在伪满境内也可自由流通。1933年伪“满洲中央银行”纸币发行额为6亿元,1938年纸币流通额达50亿元。

文化

满洲国建立了完备的普及教育体制,在各级学校中以“民族协和”、“日满亲善”、“一德一心”为口号,大量将日本神道教和琉球神道的宗教仪式融入学校教育:中小学每天早上须向“新京”作伪“满洲帝宫遥拜”,再向日本东京方向作“日本天皇陛下遥拜”,规定在学校每届春丁仪式和秋丁仪式举行祀孔,是人数众多流程复杂的宗教仪式。学生同时须以日语背诵伪满皇帝“诏书”《国民训》。 体育课使用的教材最初全部照搬日本,称为“满洲体育教授参考书”。1944年,文教部制定了统一的教材《学校体育科教授要目》。运动竞赛花样繁多,有每逢满洲国建国纪念日前后举行的“建国纪念运动会”;每逢重大事件,便举行“庆祝运动会”等。

语言

“满洲国” 的“官方语言”包括满洲语(汉语)、日语。当时日本为强化对东北人民进行殖民统治和达到分化中华民族的目的,把汉语称作满语。

由于汉文化汉语的普遍,加上日本的殖民渗透尚未打到语言垄断,所以汉语是“满洲国” 的主要通用语。伪满面向民众的出版物、告示、契约文本、广播、电影主要使用汉语。伪满的官方文件、诏书、国歌均有汉、日双语版本,电台也有双语广播,而满洲的教学、科研读物大多使用日语。所有重要文告均只使用汉语,但越往后,日语的地位越高,使用面越广,并被确定伪满的未来国语。

国旗国歌

“国旗”

为了巩固在伪满的殖民统治,继续蒙蔽欺骗东北各族人民。日本帝国主义又鼓噪出所谓的“五族协和理论”,为此,傀儡国家的国旗也被设计成代表五族的红蓝白黑满地黄的“新五色旗”。其中,红色主南,代表日本人;蓝色主东,代表朝鲜族;白色主西,代表满洲族;黑色主北,代表蒙古族;黄色主中央,代表汉族。

“国歌”

1933年“国歌” 大同二年(1933年)3月1日据同年2月24日签署的伪“国务院”命令第四号公布。

1942年“国歌” 为纪念伪满建国十周年,“康德”九年(1942年)9月5日据伪“国务院”令201号公布新“国歌”。定名为“满洲国建国歌”。 1942年“国歌”的“官方”解释 据附在“满洲帝国国家公报”关于新“国歌”内容的宣布后面的官方解释,神指天照大神。

日满关系

满洲国本就是日本的傀儡政权。1932年6月14日,日本众议院通过决议,承认伪满,9月6日,日本内阁通过决议,承认伪满,15日,日本正式承认“满洲国” ,双方签订《日满议定书》。11月24日,日本正式任命关东军司令官武藤信义为驻伪满大使。

1935年4月6日,“满洲国皇帝”溥仪第一次访问东京,日本天皇裕仁到东京车站迎接。

1935年5月2日,“满洲国皇帝”溥仪颁布《回銮训民诏书》,声称自己与日本天皇“精神如一体”,伪“满洲国”与日本“一德一心”,形成“不可分”的关系。

1937年11月5日,日本与伪满缔约,日本撤废在伪满地区的治外法权。所有以往根据日清政府条约由日本管辖的满铁附属地管辖权均转交于“满洲国政府” 。

1940年6月26日,“满洲国皇帝”溥仪第二次访问东京,此次访问的主要目的是迎接日本天照大神到伪“满洲国”供奉。

1940年7月15日,“满洲国皇帝”溥仪颁布《国本奠定诏书》,宣称伪“满洲国”地区的建立是和日本一样,都始于“天照大神”。

1942年3月1日,“满洲国皇帝”溥仪颁布《建国十周年诏书》。自此,伪满对日本的称谓,从之前的“友邦”、“盟邦”改作“亲邦”。

1943年4月1日,日本首相东条英机访问“满洲国”

视频

溥仪的复辟梦-伪满洲国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