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伯凤䚬

增加 183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伯凤麟先生生在沧州,幼年生活在三原,青年学习在[[西安]],之后主要工作生活在汉中西乡、武威凉州两地。1937年 “七•七事变” 日寇侵华之际,在父母的怀抱中颠沛流离向西逃亡。先到[[济南]],又至郑州,再随难民向西到达 [[ 西安 ]] ,被安置到三原县南营庙殿中居住,遂为西北人。当时由于其父母当帮工养家糊口,全家先后在[[于右任]]、邓宝珊、[[冯一航]]先生家偏院及后院居住,自此从幼年开始随其母参加朱晨声牧师组织的基督教会礼拜。1939年被选入[[基督教]]英浸礼会办的西式学校“三原崇德小学”免费读书,始信基督,六年级师国文从任先生,诵读诗词、抄写成联,对楹联产生了浓厚兴趣。1943年入“陕西省立第三中学”半工半读初中、高中并初中毕业。高一国文师从李力群先生等,期间研习了文学写作。
伯凤麟先生是西北现实主义现代诗人,20世纪50年代活跃于西安诗坛。1950年由于家境困难,推荐考入西安铁路分局电务段信号股工作。1952年转入西北煤矿工业管理局铜川第一钻探区队队长室工作,任秘书,同时主编队报、业余自修了高中文化课,之后开始收集整理民间谜语、谚语、民歌。1953年3月开始创作新诗并在《延河》《雨花》《陕西文艺》《西安晚报》等报刊发表,在西安诗坛崭露头角。1954年8月考入西安外国语大学 [[ 俄罗斯 ]] 语言系,师从[[吴尊文]]先生(西安市雁塔区诗词学会原会长)。1956年6月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其新诗集《地质勘探之歌》,期间曾与著名诗人玉杲、魏钢焰、田奇、毛锜、流沙河;文学评论家王愚、高泽、郑伯奇等人研讨诗歌方面的专题,交往频繁。同年夏参加陕西省文化局、西安市文联、西安市作协举办的业余文艺创作活动中获诗歌二等奖。1957年4月初在西安外国语大学校园与教师孙能竹订婚,并在西安北大街基督教圣公会教堂由主教刘尧昌主持婚礼,结婚时先生流泪,一同参加了起祷。之后在西安城南稍门四民巷置有平房,后来育有三男一女。1958年8月大学毕业后,受反右扩大影响,为远离文坛,离开了西安,他要求分配至[[陕西省]]西乡县第一中学从教,任高三俄语教师,兼教研室组长;1959年由长安书店出版其编辑的《民间谚语》二集。同年大量谜品收录在长安书店出版的多集《谜语选》中;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的《谜语》中;民谣民歌发表在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的《民间文艺选集》里。1960年冬季,负责西乡全县小学俄语师资培训,使全县普遍开设了俄语课;1963年在汉中地区外语教师暑期会上被指定在大会上交流教学经验,录音播放。同年陕西群艺馆出版的《陕西谜语资料选》中收有编写的谜语。文革前创作现代诗200余首,1965年编定《驼铃集》收诗80首准备出版,惜诗稿佚遗;文革停授俄语后,曾改教中医、针灸、英语、语文。在西乡县从教近30年,期间曾研习楷书,并编有《怎样写毛笔字》《针灸讲议》《中医药讲议》等油印实用教材。
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伯凤麟先生在凉州的41年中,活跃于[[甘肃]]诗词楹联界,2016年10月入选首届“甘肃联坛十老”。 先生自1978年调入武威铁路子弟职业中学,教高考班语文,任语文教研组长。1986年12从武威铁路职业中学(现武威第十五中学)提前退休。退休后曾受聘于武威中山业余学校、金昌市八冶第一中学、金昌市第二中学、金昌市化工总厂子弟学校、甘肃黄羊镇高级职业技术学校等,任语文及高考班教学,期间利用业余研习创作诗词、楹联、文赋、榜书、中医等。1990年12月,在“《健康报》振兴中医刊授学院”中医专业第二届毕业,获得《毕业证》 <ref>{{Cite web |url =http://www.duiduilian.com/zhishi/gjlh/show_5383.html| title =《伯凤麟诗词楹联稿》后记| author = | date =2020-10-22 }} 中國對聯網 </ref>
伯凤麟先生有一颗执著的诗心,一生爱书如命,坚持不断自学,先后购书藏书近6千余册,不断充实知识,利用业余时间创作诗词联赋,在400多种报刊专集中先后发表现代诗、诗词、楹联、辞赋、灯谜、谚语、民歌和书法作品,特别是诗词、楹联在全国大赛中多次获得金、银奖,并被多处收藏或镌石,尤以十余副长联为特色,为凉州诗坛、书法界增添了光彩。2001年3月,武威地区电视台播发了专访篇《诗心——访客居凉州的老诗人伯凤麟》;同年6月,甘肃人民广播电台在“陇上人家”栏目中播发了记者专访稿《诗心不老伯凤麟》。2002年9月,出版有《凉州诗钞•人生语灯》《伯凤麟钢笔书法集》。2003年《武威日报》《武威电视报》均作过报道;同年,在武南铁路分局的大型画册《新风集》刊发了彩版专访。三幅短联入选中国四大碑林之一的川陕苏区将帅碑林,汉赋《花明楼赋》,在全国征文中获三等奖,由湖南省文联、刘少奇同志纪念馆颁发荣誉证书,并收入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花明楼》一书。三幅长联由广西南宁现代文学馆收藏并展出。2004年,台湾事务办公室授给“琴心剑胆诗词艺术家”荣誉称号。2005年3月,获“首届‘翰墨飘香’中华诗书画艺术联展”银奖。2006年秋季,其长子开设“凉州诗词网”,为其在多个网站空间开设博客,推发诗联新作十余年时间,推发新作计600多篇,在网络上影响较大。同年有二幅榜书在韩国、新加坡、印尼、俄罗斯巡展。2007年2月由中华诗词协会评为“2006年度诗坛最具影响力诗人奖”。其书法在多国巡回展出,并在国家博物馆、军事博物馆、全国政协大礼堂展出。并为“武威市财贸交通旅游图”题签。一幅书法作品由北京通州区博物馆收藏。2011年获中华对联文化研究院“2011对联中国”年度入围作品奖。2011年9月24日在武威基督教会受洗,由今天来的李翠云牧师主持,正式归向基督。
98,24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