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何乃民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何乃民
出生 1902年12月12日
浙江省义乌县
逝世 1966年
国籍 中国
职业 汽车工程专家,汽车工程教育家

何乃民,汽车工程专家,汽车工程教育家,汽车工程师[1]

编著了中国最早的一批汽车工程书籍,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汽车技术人才,开创了汽车运用工程的研究,创建了汽车运用试验基地,重点研究特殊地区(沙漠、高原、寒冷、热带)汽车的使用效果,以及汽车拖挂运输,为发展中国汽车工业和公路运输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2]

个人简历

1902年12月12日生于浙江省义乌县西乡何思路村。1919-1921年交通部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即唐山交通大学、现西南交通大学)学习。

1925年法国里昂中央工业学院机械系毕业,获工程师文凭。

1926-1927年在法国汽车工厂实习与工作。

1928-1935年任南京国民政府中央军校和辎重兵学校汽车学教官。

1935-1936年赴法、英、德、苏、美考察汽车制造与汽车运输。

1936-1938年任中国交通委员会专门委员兼南京汽车机务人员训练所教务主任。

1938-1939年任西北公路运输局机务科科长兼兰州汽车修配厂厂长。

1939-1946年任交通部技术人员训练所公路系主任、教授,兼金陵大学汽车专修科主任、教授。

1946-1949年任上海高级机械学校教授兼兵工学院教授。

1949-1951年任华东军区军事科学研究室研究员。

1952-1954年任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教授。1955-1957年任交通部技术委员会专员。

1958-1966年任交通部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汽车运用研究室副主任。

1966年逝世于北京。

生平简介

何乃民,又名何瑛、何然。1902年12月12日出生于浙江省义乌县一个农民家庭,生活颇为艰难。

其后由在北京供职的大哥接至北京,1915年考入北京第二中学读书,毕业后考入交通部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后称唐山交通大学,现西南交通大学),学习成绩优异,于1921年免考去法国勤工俭学,1922年考入法国里昂中央工业学院机械系学汽车,1925年毕业取得工程师文凭,在此期间还在里昂大学学习,获得数学单科文凭。

毕业后在里昂汽车厂、巴黎雪铁龙汽车厂和修理部、西瑞汽车公司以及肃来(Saurer)汽车厂实习和工作,获得了许多汽车设计、制造、修理等方面的实际知识,1927年秋回国。

当时中国没有汽车工业,汽车运输也处于初始阶段。他立志要发展中国汽车运输事业,创建中国的汽车工业。

回国后,他谢绝了洋行、商界的高薪聘请,从1928年起就选择了教书育人,发展中国汽车运输的道路。先在南京中央军校、辎重兵学校和南京汽车机务人员训练所教书,并提议"中国必须自己制造汽车"。

在任教7年后,他多方筹集资金,于1935年2月先后去法国、英国、德国、苏联、美国等5国的10余个工厂考察和工作,并参观了当时在巴黎和德国举行的国际汽车展览会,获得了大批第一手资料。

1937年回国后作了极为丰富的考察报告,同年10月写成了25万字的《现代汽车工业概况》一书,1940年2月出版。这是当时中国第一本全面介绍国外现代汽车工业和公路交通的书籍,在汽车界影响深远,对国内进一步推广汽车技术起到很大作用。

他在考察报告中呼吁中国要建立自己的汽车工业,建议采取:"与外人合资→自造零件,加上集中购买零件→自行装配"的技术路线。

抗日战争开始,他带领南京机务人员训练所百余名学生转移,由南京到屯溪到长沙沿途上课,直至毕业,其后在兰州、重庆、上海教书。

1946年他又一次提出建立年产10万辆汽车的设想,建议除建立总厂外,还要建立一批总成、零部件厂、并且建议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购买设备、工艺图样等,同时也提出了为建立自己汽车工业需要的人才培养计划。

早在30年代何乃民对公路运输的重要性认识就很深刻,1935年在《高等汽车学》一书的序言中写道:"吾人认为开放中国乡村富源、启发民众教育、增进社会经济均非与筑路、行驶汽车不为功。"

其后又进一步阐明:"汽车运输好比血脉流通,是大多数民众日常所不可缺少,不论飞机铁道如何发达,汽车与民众交通的重要性不会减轻。……要使民众得到汽车运输的实惠,必须在最短期内先在各省间、各大城市间建成合乎世界标准的国道。……

发挥国道效用和利益,必须在国营制度下有计划的大规模的举办汽车运输,使各地货物畅通,行旅称便,经济文化交流。"

1958年起在交通科学研究院任研究员和研究室副主任,此后8年多时间里他专心从事开创汽车运用科学研究和建立汽车运用试验基地,和同事们一起填补了中国汽车运用科学研究的空白。

何乃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17年工作中除了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外,对建立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公路运输倍加关心。

在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他先后提出了许多具体的建议:如加速建立汽车工业体系,增加汽车数量应作为重点列入国民经济计划,汽车制造业和运输业要大型化、专业化,引进国外先进汽车技术提高的起步点和加速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修建高速、高等级公路和汽车试验场,提高汽车使用技术和运输组织管理水平,加快培养汽车制造和汽车运输方面的科技人才等等。


这些建议都是正确的,今天都已不同程度地得到实现。

何乃民1963年当选为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汽车学会第一届常务理事,1963年当选为交通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第一届副主任。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冲击,他不幸于1966年8月去世,终年64岁。

何乃民是中国老一辈著名汽车专家,汽车工程教育开拓者。他为祖国汽车教育事业、为汽车技术的推广、为汽车运用的科学研究奋斗终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和物质财富。

治学育人

综述

何乃民一生39年的工作时间里有23年从事教书育人工作,他于1928年开始教学,主要是在大学里和训练所教授有关汽车学课程。

在抗日战争期间,为了战时需要,他还在重庆技术人员训练所招收大学机械系毕业生培训为汽车高级技术人员,招收中学毕业生培训为初级汽车机务人员(先后三期),还在兰州开办驾驶员训练班。

讲授课程

何乃民讲授的课程较多,主要有汽车学、发动机构造、汽车修理、汽车机务管理、汽车设计等。他是中国首次将汽车分为构造、设计、修理、机务管理等门类分别向学生讲课、编写教材的汽车专业教育的开拓者。

他培养的人才有大学毕业生,有大学毕业进修生,有中学毕业后培训的初级人才,也有司机、修理工。何乃民开始教学时,中国开办公路运输只有10余年历史,他培养了一大批知识比较丰富的高、中级汽车人才遍布中国,可称是首批汽车技术人才,不少人成为汽车运输机务方面的骨干,为发展中国汽车运输业作出了很大贡献。

编写讲义

何乃民开始教书的年代,汽车这门技术在中国还处在初始阶段,少数大学里机械系设置了汽车小组,个别学校设置了汽车专修科。教课没有现成的教材,教师们多是自编讲义,凭自己的水平讲授。

何乃民勤奋治学,每讲一门课都精心编写讲义,经过修改出版发行。1930年,即他从事教学第二年就出版了第一本教科书《汽车学纲要》。他是中国汽车界著书最早、最多的老一辈教授,自1930年至1957年,他一共出版了6部(9本)教科书和2部汽车词典。

他教学时深感汉语中对汽车的名词术语很不统一,给学生学习和工作带来不便,为此在他编写的教科书中如《高等汽车学》、《汽车设计》等都将汽车的名词术语在汉语后面以括号加注了英语。他于1947年编写了中国第一部《英、法、中汽车名词》。

他还努力学习俄语,与宋世仁合作又编写了有一万词条的中国第一部《俄、英、汉汽车名词》于1959年出版。

编书特点

他所编写的教科书的特点是:内容系统、充实、水平高。例如他1936年初版的《高等汽车学》其内容与章、节的划分与今天的《汽车和发动机原理》相似,一共有638页。

1948年初版的《汽车设计》其章、节划分与今天的《汽车设计》差不多,一共有638页,书中不但有理论阐述、推导,还相应的列有当时外国先进汽车的整车、总成和重要零部件的技术参数。上述二部书都是经当时教育部审定的中国该课程第一部大学教科书。

同时也是中国自动机工程学会首批丛书。许多书销售量很大,再版次数很多。如《汽车设计》1948年初版,1949年再版,1950年又印了第二版。

1956年高教部在选取出版中国人自己编著的《汽车设计》作为教学参考书时,何乃民的《汽车设计》是唯一的中选者,经修改补充于1957年出版了《汽车设计》修订本,内容更为充实丰富。

《高等汽车学》1977年还出了台湾版,《汽车修理学》1951年出了第18版修订本,《汽车修理学》第二册1951年出了第7版修订本,《汽车机务管理》1951年出了第3版修订本。大量的再版发行足以说明其书深受读者欢迎。这些书哺育了中国几代汽车人才。

汽车研究

综述

随着中国公路的发展、汽车拥有量的增加,如何使汽车与公路协调发展,提高公路运输速度,提高公路运输效益,提高汽车行驶安全,降低公路运输消耗,提高汽车技术状况完好率等等成为汽车运用研究的主要内容。

1956年交通部在交通科学研究院正式成立汽车运用与修理研究室,1960年底又专门成立汽车运用研究室,何乃民出任副主任。当时研究室大部分是刚毕业不久的青年学生,何乃民带领同事们积极筹建汽车运用研究试验室,他亲自查阅资料订购国外先进仪器设备,同时带领同事自己设计制造试验设备。

至1962年止已经建成了具有1000平方米的汽车运用试验室,并配备了具有当时国内先进水平的试验设备,如发动机试验、整车道路性能试验、整车室内制动试验等设备。研究室有高、中、初级研究人员30余名。

"汽车拖挂运输"方面的研究

1959年在何乃民领导下,在汽车运用方面重点开展了"汽车拖挂运输"方面的研究,同时开出了3个研究题:第一个是"汽车合理拖挂",重点以解放CA10汽车拖带不同吨位的挂车,先后在北京、上海、天津、云南、贵州、山西、甘肃七省(市)的平原、丘陵、山区公路上进行了运行试验,行车1万余公里,取得了大量试验数据,对纠正当时汽车超负荷多拖多挂,实行合理拖挂起到重要作用。

第二个是"挂车选型设计",首先研制了3吨全挂车,并于1963年获得国家科委新产品三等奖,接着设计试制了4吨全挂车。1961年又设计了5吨半挂车(NJ130车牵引)、8吨半挂车(CA10车牵引)、14吨半挂车(JN150车牵引)供挂车厂选用,这对提高挂车设计水平起到很大作用。

第三个是"挂车制动的研究",当时汽车拖带挂车,制动时挂车撞击牵引车,行车事故多,严重影响行车安全。该题从1959年开始前后断续经过两年的努力,提高了牵引车与挂车之间制动力和制动反映时间的协调性,消除了制动时挂车撞击牵引车现象,行车中挂车一旦脱离牵引车挂车能自行制动,大大提高了汽车拖挂后的安全行驶。

上述汽车拖挂运输方面的研究,对汽车拖挂运输沿正常轨道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何乃民不仅非常关心这些研究工作,而且还随同青年人到四川、贵州乘试验车在山区公路试验,同宿山寨小店。

特殊地区汽车使用效果和特殊要求严谨

中国地域辽阔,地理条件、气候条件相差甚大,何乃民特别重视一些特殊地区汽车使用效果和对汽车的特殊要求。

1958年10月他首次派人与其他单位合作去青藏高原作行车试验研究,1960年又派人去那里建立发动机试验室,一直持续到1966年,其后研究工作由交通科学研究院重庆分院接替。

1965年初派人去云南次高原和亚热带山区建立发动机试验室和行车路试研究,至"文化大革命"被迫终止,后由云南交通科研所接替。上述研究采用提高发动机压缩比,改进供油系统和冷却制动器等措施取得良好效果。

1961年何乃民亲自去新疆调查研究沙漠地区汽车使用情况,乘货车在茫茫沙漠里观察、试验,写出了内容丰富的调查试验报告,不但对该地区车辆性能、结构的适应性进行了分析,而且对安全行车也给予了高度重视。

他指出:新疆虽然路平、车少,但司机在这种条件下视力容易疲劳,容易发困打瞌睡,影响行车安全,并提出了防止司机发困打瞌睡的措施。1961年冬开始,他派人对东北寒冷地区汽车使用技术进行研究,重点在黑龙江北边进行冬季发动机启动和行车保温研究试验,接着又在张家口北部地区进行研究试验,这些研究试验取得了不少有效的成果,得到推广。

上述特殊地区的研究试验,不但提高了汽车使用技术,而且提高了车辆使用性能,并为改进汽车设计提供了可靠依据。

何乃民领导汽车运用科研工作8年,创建了汽车运用试验基地,取得了一批行之有效的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科研成果,同时培养出了严谨、实事求是、努力工作、相互配合共同奋斗的良好科研作风。

对青年人的关怀

何乃民在科研工作中对青年人给予了很大的希望与关心,对于努力工作、事业心强、能与他人共同合作的青年他破格重用。如上述"汽车拖挂运输"和"特殊地区汽车使用技术"方面的研究课题,就由毕业才两三年的青年人担任课题组长和副组长。

对青年研究人员他既信任、重用,又严格要求,如果发现试验仪器不好用,实验数据不准确,研究报告图、表不清晰,设计图样不标准,他会毫不留情批评他们,令其重来。

60年代初北京市公共汽车的停车场有的设在人行便道台阶上,当时331路捷克的斯柯达汽车主降速齿轮损坏现象较多,为分析原因,他派一青年去量一下人行便道台阶有多高,此大学生视为小事不愿接受,后又马虎了事。

他只好派另一青年去认真地完成了任务,测量了东、西、南、北主要马路便道台阶,画图进行了分析。何乃民在全室会议上对后者进行了表扬对前者进行了批评。当时在他领导下的青年科研人员,后来大部分已成为科研岗位的骨干,有的成为学科带头人。

主要论著

1何乃民.汽车学纲要.南京:共和书局,1930.

2何乃民.汽车修理学,修订18版.上海:商务印书馆,1951.

3何乃民.汽车修理学(第二册),修订本7版.上海:商务印书馆,1951.

4何乃民.汽车驾驶人员须知,修订7版.上海:商务印书馆,1950.

5何乃民.汽油发动机构造纲要.南京:正中书局,1933.

6何乃民.高等汽车学(第一、二册),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初版,1977台湾版.

7何乃民.高等汽车学(第三册).上海:商务印书馆,1954.

8何乃民.现代汽车业概况.长沙:商务印书馆,1940.

9何乃民.汽车与公路(文集,第一、二册).上海:商务印书馆,1945.

10何乃民.汽车设计(第一、二册)再版.上海:商务印书馆,1949.

11何乃民.汽车设计(修订本).上海:商务印书馆,1957.

12何乃民.英·法·中汽车名词.上海:商务印书馆,1948.

13何乃民.汽车机务管理(修订本)第三版.上海:商务印书馆,1951.

14何乃民.汽车滑行问题(活页文选).人民交通出版社,1956.

15何乃民.宋世仁.俄·汉·英汽车名词.人民交通出版社,1959.

参考来源

  1. 何乃民 ,360搜索
  2. 何乃民 ,360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