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何可綱

於 2018年11月29日 (四) 22:35 由 Dwha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创建页面,内容为“ 古人何可纲,辽东人。天启中,以守备典袁崇焕宁远道中军,廉勇善抚士卒。六年,宁远被围,佐崇焕捍御有功,进都司佥…”)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古人何可綱,遼東人。天啟中,以守備典袁崇煥寧遠道中軍,廉勇善撫士卒。六年,寧遠被圍,佐崇煥捍禦有功,進都司僉書。明年再被兵,復堅守。遷參將,署寧遠副將事。


中文名= 何可綱

國籍= 中國

出生地= 遼東

逝世日期= 1631年

朝代= 明朝

目 錄

1簡介

2歷史

3明史·列傳

4相關小說袁崇煥之孤城

目錄

1簡介

      何可纲(?-1631年),又作何可刚,明朝辽东人。是袁崇焕的部属,任职宁远道中军,为人廉洁勇敢,具有良好的领导统御,擅长安抚士兵。
      何可纲,辽东人。天启中,以守备典袁崇焕宁远道中军,廉勇善抚士卒。

2歷史

  六年,寧遠被圍,佐崇煥捍禦有功,進都司僉書。明年再被兵,復堅守。遷參將,署寧遠副將事。崇禎元年,巡撫畢自肅令典中軍。及崇煥再出鎮,復以副將領中軍事,靖十三營之變。崇煥欲更置大將,上言:「臣昔為巡撫,定議關外止設一總兵。其時魏忠賢竊柄,崔呈秀欲用其私黨,增設三四人,以致權勢相衡,臂指不運。乃止留寧遠及前鋒二人,而臂指之不運猶故也。臣以為寧遠一路,斷宜並歸前鋒。總兵駐關內者,掛平遼將軍印,轄山、石二路,而以前屯隸之。駐關外者,掛征遼前鋒將軍印,轄寧遠一衛,而以錦州隸之。薊遼總兵趙率教久習遼事,宜與山海麻登雲相易,掛平遼將軍印。關外總兵舊有硃梅、祖大壽。梅已解任,宜並歸大壽,駐錦州,而以臣中軍何可綱專防寧遠。可綱仁而有勇,廉而能勤,事至善謀,其才不在臣下。臣向所建豎,實可綱力,請加都督僉事,仍典臣中軍。則一鎮之費雖裁,一鎮之用仍在。臣妄謂五年奏凱者,仗此三人之力,用而不效,請治臣罪。」帝悉從之。可綱佐崇煥更定軍制,歲省餉百二十萬有奇。以春秋二防功,進職右都督。

  二年冬,京師被兵,與大壽從崇煥入衛,數有功。崇煥下吏,乃隨大壽東潰,復與歸朝。明年正月,永平、灤州失守,可綱戰古冶鄉及雙望,頗有斬獲。四月,樞輔孫承宗令可綱督諸將營雙望諸山,以綴永平之師。令大壽諸軍直趨灤州。灤州既復,大清兵棄永平去,可綱遂入其城。論功,加太子太保、左都督。已而錦州被圍,可綱督諸將赴救,立功郵馬山,復進秩。四年築城大凌河,命可綱偕大壽護版築。八月甫竣工,大清以十萬眾來攻,可綱等堅守不下。久之,糧盡援絕。大壽及諸將皆欲降,獨可綱不從,令二人掖出城外殺之,可綱顏色不變,亦不發一言,含笑而死。

3明史·列傳

明史·列傳第一百五十九·何可綱傳【原文】


      何可纲,辽东人。天启中,以守备典袁崇焕宁远道中军,廉勇善抚士卒。六年,宁远被围,佐崇焕捍御有功,进都司佥书。明年再被兵,复坚守。迁参将,署宁远副将事。崇祯元年,巡抚毕自肃令典中军。及崇焕再出镇,复以副将领中军事,靖十三营之变。崇焕欲更置大将,上言:“臣昔为巡抚,定议关外止设一总兵。其时魏忠贤窃柄,崔呈秀欲用其私党,增设三四人,以致权势相衡,臂指不运。乃止留宁远及前锋二人,而臂指之不运犹故也。臣以为宁远一路,断宜并归前锋。总兵驻关内者,挂平辽将军印,辖山、石二路,而以前屯隶之。驻关外者,挂征辽前锋将军印,辖宁远一卫,而以锦州隶之。蓟辽总兵赵率教久习辽事,宜与山海麻登云相易,挂平辽将军印。关外总兵旧有朱梅、祖大寿。梅已解任,宜并归大寿,驻锦州,而以臣中军何可纲专防宁远。可纲仁而有勇,廉而能勤,事至善谋,其才不在臣下。臣向所建竖,实可纲力,请加都督佥事,仍典臣中军。则一镇之费虽裁,一镇之用仍在。臣妄谓五年奏凯者,仗此三人之力,用而不效,请治臣罪。”帝悉从之。可纲佐崇焕更定军制,岁省饷百二十万有奇。以春秋二防功,进职右都督。
      二年冬,京师被兵,与大寿从崇焕入卫,数有功。崇焕下吏,乃随大寿东溃,复与归朝。明年正月,永平、滦州失守,可纲战古冶乡及双望,颇有斩获。四月,枢辅孙承宗令可纲督诸将营双望诸山,以缀永平之师。令大寿诸军直趋滦州。滦州既复,大清兵弃永平去,可纲遂入其城。论功,加太子太保、左都督。已而锦州被围,可纲督诸将赴救,立功邮马山,复进秩。四年筑城大凌河,命可纲偕大寿护版筑。八月甫竣工,大清以十万众来攻,可纲等坚守不下。久之,粮尽援绝。大寿及诸将皆欲降,独可纲不从,令二人掖出城外杀之,可纲颜色不变,亦不发一言,含笑而死。
      黄龙,辽东人。初以小校从复锦州,积功至参将。崇祯三年从大军复滦州,功第一,迁副总兵。寻论功进秩三等,为都督佥事,世廕副千户。登莱巡抚孙元化以刘兴治乱东江,请龙往镇。兵部尚书梁廷栋亦荐龙为总兵官,与元化恢复四卫,从之。
      先是,毛文龙死,袁崇焕分其兵二万八千为四协,命副将陈继盛,参将刘兴治、毛承祚、徐敷奏主之。后改为两协,继盛领东协,兴治摄西协。语详《崇焕传》。兴治凶狡好乱,与继盛不相能。其兄参将兴祚阵亡,继盛误听谍报,谓未死。兴治愤,择日为兴祚治丧,诸将咸吊。继盛至,伏兵执之,并执理饷经历刘应鹤等十一人。袖出一书,宣于众,诡言此继盛诬兴祚诈死,及以谋叛诬陷己者,遂杀继盛及应鹤等。又伪为岛中商民奏一通,请优恤兴祚,而令兴治镇东江。举朝大骇,以海外未遑诘也。兴冶与诸弟兄放舟长山岛,大肆杀掠。岛去登州四十里。时登莱总兵官张可大赴援永平,帝用廷栋言,趣可大还登州,授副将周文郁大将印,令抚定兴冶。会永平已复,兴治稍戢,返东江。龙莅皮岛受事,兴治犹桀骜如故。四年三月复作乱,杖其弟兴基,杀参将沈世魁家众。世魁率其党夜袭杀兴治,乱乃定。
       游击耿仲明之党李梅者,通洋事觉,龙系之狱。仲明弟都司仲裕在龙军,谋作乱。十月率部卒假索饷名围龙署,拥至演武场,折股去耳鼻,将杀之。诸将为救免。未几,龙捕斩仲裕,疏请正仲明罪。会元化劾龙克饷致兵哗,帝命充为事官,而核仲明主使状。仲明遂偕孔有德反,以五年正月陷登州,招岛中诸将。旅顺副将陈有时、广鹿岛副将毛承禄皆往从之。龙急遣尚可喜、金声桓等抚定诸岛,而躬巡其地,慰商民,诛叛党,纵火焚其舟。贼党高成友者据旅顺,断关宁、天津援师。龙令游击李维鸾偕可喜等击走之,即移驻其地,援始通。其冬,有德等欲弃登州走入海,龙遣副将龚正祥率舟师四千邀之庙岛。飓风破舟,正祥陷贼中。后居登州,谋为内应,事露被杀。初,龙驻旅顺大治兵。贼拘龙母妻及子以胁之,龙不顾。
      六年二月,有德、仲明屡为巡抚朱大典所败,航海遁去。龙度有德等必遁,遁必经旅顺,邀击之。有德几获而逸。斩贼魁李九成子应元,生擒毛承禄、苏有功、陈光福及其党高志祥等十六人,获首级一千有奇,夺还妇女无算,献俘于朝。帝大喜,磔承禄等,传首九边,复龙官。承禄,文龙族家子也。
       有德等大愤,欲报龙。会贼舟泊鸭绿江,龙尽发水师剿之。七月,有德等侦知旅顺空虚,遂引大清兵来袭。龙数战皆败,火药矢石俱尽,语部将谭应华曰:“敌众我寡,今夕城必破。若速持吾印送登州,不能赴,即投诸海可也。”应华出,龙率惟鸾等力战。围急,知不能脱,自刭死。惟鸾及诸将项祚临、樊化龙、张大禄、尚可义俱死之。事闻,赠龙左都督,赐祭葬,予世廕,建祠曰:“显忠”。惟鸾等附祀。以副总兵沈世魁代龙为总兵官。
      世魁本市侩,其女有殊色,为毛文龙小妻。世魁倚势横行岛中,至是为大帅。七年二月,广鹿岛副将尚可喜降于我大清,岛中势益孤。十年,朝鲜告急,世魁移师皮岛为声援。有德等来袭,世魁战败,率舟师走石城,副将金日观阵殁。登莱总兵陈洪范来援,不战而走。世魁亦阵亡,士卒死伤者万余。从子副将志科集溃卒至长城岛,欲得世魁敕印。监军副使黄孙茂不予,志科怒杀之,并杀理饷通判邵启。副将白登庸遂率所部降大清。诸岛虽有残卒,不能成军,朝廷亦不置大帅,以登莱总兵遥领之而已。明年夏,杨嗣昌决策尽徙其兵民宁、锦,而诸岛一空。
      金日观,不知何许人。天启五年以将才授守备,效力关门。擢镇标中军游击,加参将行蓟镇东路游击事,专领南兵。崇祯初,加副总兵,守马兰峪。三年正月,大清兵破京东列城。兵部侍郎刘之纶遣部将吴应龙等结营毛山,规取罗文谷关。师败,日观遣二将驰援,亦败殁。大清兵乘胜据府君、玉皇二山,进攻马兰城甚急。日观坚守,亲然大炮。炮炸,焚头目手足,意气不衰。乞援于总理马世龙。令参将王世选等赴救,兵乃退。寻复以二千余骑来攻,日观偕世选等死守不下。朝廷奖其功,骤加都督同知。四月,与副将谢尚政、曹文诏等攻复大安城,遂偕诸军复遵化。录功,进左都督。时总兵邓辖马兰、松棚二路,日观应受节制。以衔都督同知,不屑为之下。总督曹文衡劾日观器小易盈,恃功骄纵,帝特戒饬而已。久之,移莱州副总兵。十年春,大清兵攻朝鲜,命从登莱总兵陈洪范往救,驻师皮岛。大清遣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等先攻铁山。四月分兵攻皮岛,水陆夹攻。副将白登庸先遁,洪范亦避走石城。登庸寻帅所部降。日观偕诸将楚继功等相持七昼夜,力不支,阵殁,岛城随破。赠特进光禄大夫、太子太师,世廕锦衣副千户,建祠。继功等赠恤有差。
      赞曰:古人有言,彼且为我死,故我得与之俱生。故死封疆之臣,君子重之。观辽左诸帅,委身许国,见危不避,可谓得死所者与!于时优恤之典非不甚渥,然而无救于危亡者,庙算不定,偾事者不诛,文墨议论之徒从而挠之,徒激劝忠义无益也。

4相關小說袁崇煥之孤城

正文 第六章 守備銜營官何可綱 段落欣賞:

     ......原来,年轻军官就是宋世英当年在抚顺铁背山挖人参遇到的那个姓何的恩人,也就是现在驻守在这里的守备衔营官何可纲。何可纲告诉宋世英,就在他们父子走后不久,鞑子又来了二十几人,他们十几人抵挡不住,和鞑子们拼了一场,这才逃出来。好在也只是伤了几个兄弟,没有什么大碍。他们一起跑到沈阳,在当时的辽东总兵张承荫部下当了兵。两年之后,他当上把总,再过两年,又当上千总,张总兵殉难前,他已被调守锦州。去年才升守备,当了营官。直到广宁惨败,他带着一营士兵随王化贞、熊廷弼一道入关,被安排驻守在这里,临时负责东城的守卫。

  "我說呢,怪不得我們第二年又去鐵背山,卻找不到你,山下的那些茅草房也燒塌了……"宋世英接着也簡要地說了自己的遭遇。

  "今後作何打算?"何可綱關切地問。

  宋世英沒有答話,就拉着何可綱跑到客棧門口,向袁崇煥介紹道:"袁大人,這就是小人昨日所說的何義士,當年在鐵背山上救過我們父子的何義士。"轉過身又對何可綱介紹:"何大哥,這位就是我在玉田縣遇到的兵部主事袁大人,從京師前來察看關門情勢的。"

  "守備銜營官何可綱參見袁大人。"何可綱立即向袁崇煥行參拜大禮。

  "何守備免禮。"袁崇煥雙手扶起何可綱,看着這個英武的遼東藉年輕軍官,心裡甚是歡喜。

  "袁大人不辭辛苦,赴關視察,卑職不勝敬佩。"何可綱站起身,又拱手道:"請大人暫到卑職營中歇息,卑職備酒為大人接風洗塵。"

  "也好--"袁崇煥沒有客套,"藉此也好向何守備請教一下戰事邊情。"

  "大人,卑職出身寒微,又是敗軍之兵,愧對遼東父老,愧對大明朝廷--"何可綱拱手向袁崇煥連連施禮,低下頭來,"卑職今日有幸見到大人,卻也惶恐慚愧之至,更是無顏直面,焉敢承受大人『請教『二字?"

  "何守備不必如此自責--我在福建邵武任上,也曾多方請教邊事,雖未親身征戰,卻也知道戰爭千變萬化,勝敗皆由諸多因素促成,並非一人一槍就可以左右,何況你只是一個小小的守備?"袁崇煥滿意地看着說話實在、一點也不虛偽的何可綱,誠懇地說,"你祖居遼東,自然熟悉邊情;廁身戎間,自然知道戰事。你我探究一番邊情和戰事,也為遼東父老盡一份心,為大明朝廷出一份力--好,咱們就不說請教了,只說是相互探究,可成?"

  "成,成啊!卑職今遇大人,實是卑職之幸。"何可綱激動地看着袁崇煥,敬重之中更添了幾分的仰慕:"大人對遼東對朝廷的赤誠和熱心,是遼東之幸、朝廷之幸!卑職亦將盡心竭力,為遼東父老,為大明朝廷!"

參考資料:

1. 小說《袁崇煥之孤城》 2. 明史·列傳第一百五十九·何可綱傳 詞條標籤:

名將 明朝 人物 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