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何悦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何悦
何悦
出生 1973年2月
中国上海
国籍 中国
职业 医师,教授
知名作品 《实用口腔肿瘤学》、《口腔颌面-头颈外科手术学》、《口腔颌面外科理论与实践》

何悦 (1973年2月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教授天津大学文法学院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教授[1] 男,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主任医[2]师,教授,博士学位,中共党员  2019-10-14

履历

1996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口腔系获学士学位,1998年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硕士学位,2005年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博士学位,自1996年毕业后留校

一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从事临床、科研、教学和部分行政工作。主要的工作重点为口腔颌面部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包括口腔颌面部肿瘤手术缺损(软硬组织)的修复和重

建。工作期间曾多次于国内外进行短期学习和进修,包括1999年至上海市肿瘤医院进修,2005年和2006年先后二次赴美进行短期参观和学习组织工程以及口腔颌面外科,2005年和2006年分别赴奥地利和澳大利亚

短期参观学习。2007年底至德国哥德大学医学院进行为期3个月的访问学者。2008年至瑞士进行颌面创伤的短期参观交流。

主要学术兼职

1.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及秘书;2.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科医师资格认证委员会秘书;3.亚洲口腔颌面外科教育委员会理事;4.国际口腔颌面外科医师协会(IAOMS)会

员;5.国际牙科医师研究协会(IADR)会员;6.国际组织工程协会(TESI)会员;7.中华口腔医学会会员;8.《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审稿专家。

临床研究方向

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包括肿瘤术后软硬组织的修复重建)。能独立完成和开展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的各类大型和新型手术,包括各类软硬组织皮瓣的修复,总体水平和手术成功率达到同行的国际

先进水平。在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的诊断方面,国内率先开展应用导航技术对深部微小肿块进行定位细胞学检查,论文发表于2004年J. Oral Maxillofac.Surg上(SCI收录)。

基础研究方向

组织工程技术构建修复口腔颌面部骨组织的应用研究(国家863子课题)以及应用骨髓成体干细胞替代治疗口腔颌面部疾病的相关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研究成果

“应用组织工程骨对下颌骨节段性缺损修复的基础研究”发表在2007年The Journal of Cranialfacial Surgery(SCI收录)。作为第一负责人完成或承担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上海市科委启明星等项目8

项。参与完成或目前参与包括国家863课题、国家自然基金等课题13项。发表第一作者文章26篇,SCI全文收录4篇,参编著作4册,分别为《实用口腔肿瘤学》、《口腔颌面-头颈外科手术学》、《口腔颌面外科

理论与实践》(第二版)和《口腔颌面外科临床手册》(第三版)。

荣誉

获得的科研奖项包括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等,包括:①“组织工程技术构建口腔颌面部骨组织的研究和应用”,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第2完成人),2007年;②“口腔颌面部肿

瘤根治术后缺损的功能性修复”,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06年;③“可控性微结构多孔生物陶瓷作为组织工程支架的研制及应用”,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06年;④“肿瘤引流区淋巴结细胞转TNF

基因治疗口腔癌的基础及初步临床应用研究”,上海市科学进步奖三等奖,2005年;⑤2004年度国际牙科医师协会(IADR)优秀青年科研工作者一等奖(IADR Travel Award);⑥2004年度“明治乳业生命科学

奖”二等奖;⑦“第90届美国口腔颌面外科年会(90th AAOMS)Outstanding Poster Award” ,2008年,等。

作为上海交通大学的第一批副教授,承担医学院口腔系大专生、本科生和七年制硕士生的口腔颌面外科肿瘤章节的授课并指导硕、博研究生十余名,个人多次获得各种教学奖项如“高露洁优秀教师奖二等

奖”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理论授课优秀奖”,所参加的口腔颌面外科课程被评为2006年“国家精品课程”,并获得2007年“上海交通大学优秀教学团队”,2008年“上海市优秀教学团队”和“上海交通大学

教学成果一等奖”。因为在协会管理工作中的踏实认真作风获得了“2006年度中华口腔医学会先进工作者”的称号。

视频

何悦陈旭大婚集锦


参考资料:


词条标签: 行业人物 医生 人物 合作编辑者:

特种运输技巧 ,紫晶软长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