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何百明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何百明

来自 呢图网 的图片

中文名称;何百明

出生日期;1957年

毕业院校;上海大学

出生地;江苏无锡

何百明,1957年生,江苏无锡人,毕业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画研究生班。现为《人民画报》书画院顾问,长三角收藏研究会副会长、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外国语大学兼职教授、大地艺术空间馆长。[1]

生平

何百明,1957年生,江苏无锡人,别署承启斋主,毕业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画研究生班,擅长中国画花鸟,并善山水画。作品曾先后多次发表各类报刊、杂志,还多次参加各种展览并获奖。作品入选《祖国当代名家书画集》、《华夏书画院作品集》、《当代书画名家作品集》、《当代书画名家精英大典》、《中国艺术大家》、《翰墨丰碑--中国当代历届书画展最具影响的名家名作》、《永载中华》画集、并获第四届《紫荆花杯》中华青少年书法绘画艺术展《银紫荆辅导教师奖》、人民画报专题报道《清新而丽 平极而奇》,著有《何百明画集》、《何百明作品集》,现为人民画报书画院顾问,长三角收藏研究会副会长、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外国语大学兼职教授、大地艺术馆馆长。

艺术履历

1986年5月,作品入选上海青年画展

1987年10月,作品《万紫千山总是春》入选加拿大温哥华画展

1996年9月,由上海电视台和上海美术馆联合主办的何百明画展在上海美术馆举办

1997年3月,作品《春光明媚》参加纪念国画大师潘天寿诞辰一百周年展

1997年7月,《何百明水墨画展》在日本广岛举办

1997年10月,作品《秋园》等参加首届"97年上海艺术博览会"

1997年12月,作品《春意盎然》参加上海图书馆全面建成暨开馆一周年《名家捐赠书画展》,作品藏于中国名人手稿馆

1998年11月,作品《根深叶茂》等参加"98年第二届上海艺术博览会"

1999年10月,作品《秋风》被特邀参加"海内外中国书画篆刻精品展"

1999年11月,作品《秋韵》等参加"99年第三届上海艺术博览会"

2000年,作品《风和日丽》参加2000年第四届上海艺术博览会"

2006年10月,由上海图书馆、上海刘海粟美术馆联合主办的《何百明绘画作品展》在上海图书馆举办

2007年6月,由财团法人和成文教基金会、太平洋时报、阳门画廊等联合主办的《何百明绘画作品展》在台北举办

2010年11,《鸟语花香丹青行-何百明现代中国工笔画展》在上海新天地壹号会所举办

2012年11月,《何百明书画艺术展》在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交流中心举办

个人艺术

工笔画

名家点评

韩天衡

何君百明是我接触较多的画友,斯文而沉静,他的画格是很典丽而又饶有文气的,单从师承一点上考察,他攻画艺三十余载,师承过邓怀农,受到过程十发赵冷月先生的悉心指授。邓先生的淡逸、程先生的奇岖,赵先生的稚拙,都典型且强烈,然而,皆未能令百明君亦步亦趋,作表面的再现和廉价的重复。仅此即可看出他的独立个性和不轻易为人左右的定力。这一点是出色画家必备的条件,而百明是具备的。

我从百明君近日的创作中,有几点可喜的发现,一是他十分强调色彩的绚丽和明媚,力求把传统的敷色与现代色感相结合,二是他注重于将花鸟画的格局与山水景物相糅合,力求把花鸟的明快与山水浑朦气息相结合,三是他还辩证地注意在明丽的色彩间渗入墨色,明丽因墨色的有机调度而拒轻佻、拒俚俗,进而获得雍容华贵的气格。

余秋雨

游戏

来自 呢图网 的图片

何百明先生始终以一个高品位画家的标准修炼自己,在早年,他认认真真地拜著名画家邓怀农先生为师,并受到著名书画家程十发赵冷月先生的指教,打下了坚实的笔墨功底,然后揣摩学习八大石涛扬州八怪的画风,在此基础上集中研习近代海派绘画,尤其着迷于任颐和虚谷。这一路数,既符合习艺的基础程序,又体现他个人对自身的发现。

他的笔下渐渐出现了具有装饰性的现代构成,出现了合理的变形,但这一切又统一在一种清新明丽、纯真宁静的气氛中,力求赏心悦目,雅俗共赏。我认为,这种艺术风范是颇得海派绘画要领。

陈燮君

画家何百明是成功的探索者,他的工笔花鸟画在这方面成为一景。他早年求教于海上邓怀农,后又上溯探究宋元画论和明清画风,在对海派画脉的梳理中,他尤喜任伯年和虚谷。何百明的工笔花鸟画吸纳经典,诉说和谐,凸显坦诚,拒绝浮躁,逐步形成自己的清新明丽并带有书卷气的风格。他不仅考究画中艺术之功夫,而且呈现其文人之感想,可谓清新而丽,平极而奇。

徐建融

如果说,十年前的百明画品,表现的为"杏花春雨江南"般的清雅淡宕,那么,他今天的画品,更表现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般的华滋浓酣。

寻绎百明君的艺术历程,很自然地使人联想到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的一段话:"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求其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显然,对于艺术世界的寻幽探胜,百明不仅不满足于"夷以近",也不满足于停留在一个景点流连忘返,他要不断地向"险以远"迈进,以探索更加"奇伟瑰怪"的"非常之观"。以这样的进取精神,又正当盛年,来日方长,我相信不久的将来,他的艺术所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又将是一个新的境界。

媒体评论

归纳何百明的画风,神取传统文人画想象,质取中国画的坚挺,韵取书画的笔意,采取随类,生资生气生韵是在情理中之事,而自成清新明丽之风

参考资料

  1. 白鹤·何百明书画精品展 , 360doc个人图书馆 2018-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