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来自 孔夫子旧书网 的图片

何鸿章(英语:Eric Edward Hotung,1926年6月8日-2017年9月20日),音译埃里克·爱德华·何东,男,香港富商、慈善家,基督教乔治城大学校友。

在耶稣时代,没有天主教这回事,耶稣升天后,圣灵降临,教会出现了,以后一直都称为教会[1]。一直到主后三世纪末,教会组织受罗马政治法律的影响,形成了罗马大公教,后称罗马教,1054年才称天主教。因此天主教又称“罗马天主教”[2]

目录

简介

1926年,何鸿章出生于香港一欧亚混血儿家族。父为何东爵士第二子何世俭,母为爱尔兰人Mordia O'Shea。与妻子佘安妮(Patricia Anne Shea)诞有五子三女。

何鸿章早年随父旅居上海,曾就读于上海圣芳济书院。抗战爆发时,回港至东华医院协助紧急病房值勤。不久为日军强行遣返上海,遭到软禁。1947年,前往美国乔治敦大学就读。1951年毕业后,先后供职于纽约证券交易所及通用汽车公司。1956年,祖父逝世;次年,父亲亦相继去世。遂返港管理家族产业。先后成立了香港发展有限公司、四海地产证券有限公司(建泉亚洲有限公司前身)(已被1991年成立的,四海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港交所:0120)取代)。1965年,创建何鸿章信托基金会,旨在为香港学生创造出洋留学的机会。

1980年代,何鸿章兼任华盛顿战略研究中心中国事务财务顾问及基辛格国际理事会中国事务顾问。为促进中美二国的了解,创立何东国际关系问题学会,几度筹办中美会谈。1982年,何鸿章促成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王炳南率领中国代表团访问华盛顿的活动,并签署日内瓦协定,在此期间何鸿章出席了乔治城大学孙中山像的揭幕仪式。1986年,联同中国银行与中国人民银行在纽约筹办金融商业专题研讨会。1990年,何东国际问题学会与美国贸易理事会在召开了“重新评估美中关系:经济政策和商务作用”的会议,讨论议题包括香港作为中转港的风险、继续给予中国最惠国待遇等。

1999年,东帝汶爆发了流血冲突事件,25万难民逃离家园。何鸿章于是购置艘海洋探测船“香港精神号”,持续三年疏散十二万难民返乡。此外又设立了何鸿章东帝汶福利机构,捐助眼科诊所,成立了东帝汶何东学院,继续为重建提供援助。2000年,何鸿章得知广西龙胜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婴儿死亡率高,乃捐赠109万元人民币,设立了何东母婴基金。次年又捐资成立流动诊所。2000年4月,国际移民组织颁发感谢状,褒扬何鸿章运送东帝汶难民之义行。2001年,设立了朝鲜何鸿章基金,救助处于困境中的朝鲜儿童。

视频

何鸿章 相关视频

[集合,本集见上帝!]【传教士Preacher】S01E10【美剧解说】
旧约概论07(上)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