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使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使

使(拼音:shǐ),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 。最早见于甲骨文 。本义为派人做事,差遣,指派,后引申为使用。

基本信息

中文名; 使

拼音; shǐ

注音; ㄕˇ

平水韵部; 上声四纸

部首; 亻

总笔画; 8

五笔; wgkq(86版)、wgkr(98版)

仓颉; ojlk

郑码; najo

四角号码; 25206

统一码; 4F7F

造字法; 会意兼形声字

结构; 左右结构

字级; 一级字

字源演变

会意兼形声字,初文是会意字,从又持A,所象不明。甲骨文有B字(《小屯南地甲骨》650),西周金文有C字,从又持D、E。F、G当均为一种旗帜的象形,手持之,以示旌节,H或即为I、J之省,如此则其本义当表使者之"使",殷墟卜辞有"方其杀我使"、"方弗杀我使"之贞,可谓本字本用。商代甲骨文"使"与"事"同用K,此外还表示使令义,三义共一形。西周承袭初文写法,与"事"仍共一形。战国时开始追加人旁,从形体上强调"使"和人事相关,并与事字开始相区分。或追加辵旁,表示其义和出使有关。秦独行从人的使字,此后遂以之结体。本义为派人做事,差遣,指派。后引申泛指支配,支使,又引申役使;用;驾驭;做等。引申特指受命出使,受命出国。用作官名,也表假设。又有填补音节的作用。

古籍解释

说文解字 伶也。从人吏声。疏士切〖注〗ᥐ、ᷮ,古文。

说文解字注 令也。

大徐令作伶。误。令者、发号也。释诂。使、从也。其引伸之义也。按许书无驶颲字。左传。吏走问诸朝。本作使起问诸朝。古注。使、速疾之意也。又鬯部鰢、烈也。读若迅。葢此二字卽今之驶颲字乎。水部沑、水吏也。吏同使。谓水疾。

从人。吏声。

疏士切。一部。

康熙字典

《唐韵》疏士切。《集韵》《韵会》爽士切。《正韵》师止切。$音史。令也,役也。《豳风》序:说以使民。《礼·曲礼》:六十曰耆。指使。注:指事使人也。《管子·枢言篇》:天以时使,地以材使,人以德使,鬼神以祥使,禽兽以力使。

又《集韵》疏吏切。《正韵》式至切。$音颲。遣人聘问曰使。《前汉·韩信传》:发一乗之使,下咫尺之书。

又《鬼谷子抵巇篇》:圣人者,天地之使也。《淮南子·天文训》:四时者,天之吏也。日月者,天之使也。

又《谥法》:治民克尽,严笃无私,曰使。 本作ɕ。《六书统》:从人,从事,令人治事也。[1]

参考文献

  1. 使, 360国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