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行 1: 行 1:
 +
[[File: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jpeg|有框|右|<big>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big>[http://dangshi.people.com.cn/NMediaFile/2019/0704/MAIN201907040943000289536435122.jpg 原图链接][http://dangshi.people.com.cn/n1/2019/0814/c427898-31295120.html 来自 人民网 的图片]]]
 +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是[[南京市]][[人民政府]]为悼念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者而设立的遗址型专门史[[博物馆]]。馆址位于南京城西南江东门,是当年日军大屠杀的一处主要地点和遇难者丛葬地。纪念馆于1985年落成开放,经过1995年、2005年两次扩建,现占地约7.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展陈面积9800平方米,包括展览集会、遗址悼念、和平公园和馆藏交流等4个区域,其中展览陈列包括广场陈列、遗骨陈列和史料陈列三部分。该馆收集了10000多份历史资料和[[文物]],是国家一级博物馆<ref>[http://www.dazijia.com/zuji/34596.html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中国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 ],大自驾,2019-6-8</ref>、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是[[南京市]][[人民政府]]为悼念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者而设立的遗址型专门史[[博物馆]]。馆址位于南京城西南江东门,是当年日军大屠杀的一处主要地点和遇难者丛葬地。纪念馆于1985年落成开放,经过1995年、2005年两次扩建,现占地约7.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展陈面积9800平方米,包括展览集会、遗址悼念、和平公园和馆藏交流等4个区域,其中展览陈列包括广场陈列、遗骨陈列和史料陈列三部分。该馆收集了10000多份历史资料和[[文物]],是国家一级博物馆<ref>[http://www.dazijia.com/zuji/34596.html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中国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 ],大自驾,2019-6-8</ref>、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於 2020年7月22日 (三) 07:58 的修訂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原圖鏈接來自 人民網 的圖片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南京市人民政府為悼念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者而設立的遺址型專門史博物館。館址位於南京城西南江東門,是當年日軍大屠殺的一處主要地點和遇難者叢葬地。紀念館於1985年落成開放,經過1995年、2005年兩次擴建,現占地約7.4萬平方米、建築面積2.5萬平方米、展陳面積9800平方米,包括展覽集會、遺址悼念、和平公園和館藏交流等4個區域,其中展覽陳列包括廣場陳列、遺骨陳列和史料陳列三部分。該館收集了10000多份歷史資料和文物,是國家一級博物館[1]、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建設經過

大型組合雕塑《古城的災難》(局部)。殘破的城門、遇難者被砍下的頭顱、被活埋的手臂、殘缺的日本軍刀,表達殘破、死亡的視覺形象。

1982年,日本文部省審訂通過的歷史教科書將「侵略中國」的記述改為「進入」。日本在教科書事件里美化其侵略歷史的行為激起了南京人民的義憤,1983年底,南京市人民政府經中國共產黨江蘇省委員會和江蘇省人民政府批准,開始籌建本紀念館,設立了「南京大屠殺」編史、建館、立碑領導小組,由當時的南京市市長張耀華任組長。1985年2月3日,中國共產黨中央顧問委員會主任鄧小平到南京視察,題寫「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館名。鄧小平的到來極大地推動了紀念館的建設,工程隨即於2月20日(正月初一)動工,當年8月15日即中國抗日戰爭勝利40周年紀念日當天建成開放,同時南京市還在17處大屠殺遺址設立紀念碑。紀念館由東南大學建築學院的中國科學院院士齊康設計,以「生與死」、「痛與恨」為主題,占地130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1900多平方米,其中主體建築面積1300多平方米,建成史料陳列廳、電影放映廳、遺骨陳列室及藏品庫等,被評為「中國80年代十大優秀建築設計」之一。廣場浮雕南京藝術學院錢大涇設計。

1995年,紀念館開始二期工程建設,1997年12月12日竣工。工程新建了悼念廣場、大型雕塑「古城的災難」、刻有南京大屠殺發生時間的十字形標誌碑、遇難同胞名單牆、紀念館大門「殘破的城門」和貴賓接待室,同時對展覽設施和陳列內容進行了改進和充實。工程仍由齊康設計,青銅雕塑由吳顯林設計。為保障工程建設,南京發起了「人人為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二期工程捐一元錢」的募捐活動,100多萬南京市民共捐款160多萬元人民幣,募捐在香港也引起很大反響。

2005年12月13日,紀念館的二期擴建工程正式奠基,2006年6月26日起閉館擴建,2007年12月13日竣工,總投資4.77億元人民幣,建設工程獲得民間捐款450萬元人民幣。擴建工程由華南理工大學何鏡堂主持設計,建築構思展現「戰爭、殺戮、和平」三個概念。擴建工程自老館向東新建了新館,向西增設祭場、冥思廳及和平公園等,還拆除了原館圍牆、調整了警世鐘的位置,擴大了悼念廣場,改造了老館,並對「萬人坑遺址」進行隔水保護。擴建後,紀念館占地面積由2.2公頃擴大到7.4公項,總建築面積擴大到22500平方米[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