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保罗·埃尔德什」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保罗·埃尔德什(在英语中作Paul Erdős),生于1913年3月26日,1996年9月20日卒于波兰华沙。)
 
(保罗·埃尔德什(在英语中作Paul Erdős),生于1913年3月26日,1996年9月20日卒于波兰华沙。)
行 1: 行 1:
 保罗·埃尔德什(在英语中作Paul Erdős),生于1913年3月26日,1996年9月20日卒于波兰华沙。幼年时被视为神童,一生共发表论文1475篇,与511人合作,论文数量居史上数学家之最。埃尔德什命运多舛,身为犹太人,遭纳粹迫害而亡命国外,50年代因与华罗庚通信而被怀疑通共亲华,被美国麦卡锡主义者赶出美国,从此终生漂泊浪迹。埃尔德什终身未娶,没有固定职业。他一天工作十八九个小时,一年四季奔波于世界各地,与数学界同行探讨数学难题,即便垂暮之年依旧热衷于猜想和证明,把一生献给了数学。
+
{{Infobox person 
 
+
| 姓名    =   保罗·埃尔德什
 保罗·埃尔德什(Erdős Pál,在英语中作Paul Erdős,1913年3月26日
+
| 外文名    =  Erdős Pál
保罗·埃尔德什
+
| 图像    = 
保罗·埃尔德什(12张)
+
[[File:保罗·埃尔德什.jpg|缩略图|center |[http://c.hiphotos.baidu.com/baike/c0%3Dbaike60%2C5%2C5%2C60%2C20/sign=c70423c673f08202399f996d2a929088/37d3d539b6003af350c81b85352ac65c1138b6e1.jpg 原图链接]  [http://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E4%BF%9D%E7%BD%97%C2%B7%E5%9F%83%E5%B0%94%E5%BE%B7%E4%BB%80&step_word=&hs=0&pn=1&spn=0&di=15180&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0&ie=utf-8&oe=utf-8&in=&cl=2&lm=-1&st=undefined&cs=3135161042%2C884488080&os=1855549792%2C3295994442&simid=3485286065%2C390503707&adpicid=0&lpn=0&ln=304&fr=&fmq=1544189315312_R&fm=&ic=undefined&s=undefined&hd=undefined&latest=undefined&copyright=undefined&se=&sme=&tab=0&width=undefined&height=undefined&face=undefined&ist=&jit=&cg=&bdtype=0&oriquery=&objurl=http%3A%2F%2Fc.hiphotos.baidu.com%2Fbaike%2Fc0%3Dbaike60%2C5%2C5%2C60%2C20%2Fsign%3Dc70423c673f08202399f996d2a929088%2F37d3d539b6003af350c81b85352ac65c1138b6e1.jpg&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kwthj_z%26e3Bkwt17_z%26e3Bv54AzdH3FetjoAzdH3Fdcabbm8_z%26e3Bip4&gsm=0&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selected_tags=0 来自百度网]]]
  —1996年9月20日),匈牙利籍犹太人,数学家。发表论文高达1500多篇(包括和人合写的),为现时发表论文数最多的数学家(第二位为欧拉);曾和511人合写论文。埃尔德什热爱自由,十分讨厌权威,尤其是法西斯。他四处游历,探访当地的数学家,与他们一起工作,合写论文。他很重视数学家的培训,遇到有天份的孩子,会鼓励他们继续研究。埃尔德什经常沉思数学问题,视数学为生命,在母亲死后,他开始经常服食精神药物。他经常长时间工作,老年仍每日工作19小时,酷爱饮咖啡,曾说“数学家是将咖啡转换成定理的机器”。
+
| 出生日期 = {{birth date and age|1913|03|26}} 
 +
| 出生地点 =   匈牙利布达佩斯
 +
| 逝世日期 = {{Death date and age|1996|9|20|1913|03|26}}
 +
| 民族    =   犹太人
 +
| 职业    =   数学家
 +
| 主要成就 =   一生共发表论文1475篇
 +
}}
 +
'''<big>保罗·埃尔德什</big>''',
 +
 保罗·埃尔德什(在英语中作Paul Erdős),生于1913年3月26日,1996年9月20日卒于波兰华沙。幼年时被视为神童,一生共发表论文1475篇,与511人合作,论文数量居史上数学家之最。埃尔德什命运多舛,身为犹太人,遭纳粹迫害而亡命国外,50年代因与华罗庚通信而被怀疑通共亲华,被美国麦卡锡主义者赶出美国,从此终生漂泊浪迹。埃尔德什终身未娶,没有固定职业。他一天工作十八九个小时,一年四季奔波于世界各地,与数学界同行探讨数学难题,即便垂暮之年依旧热衷于猜想和证明,把一生献给了数学。<ref>[http://www.sohu.com/a/254939458_223014 把一生献给了数学——埃尔德什 ]搜狐网</ref>
 +
== 人物介绍 ==
 +
 保罗·埃尔德什(Erdős Pál,在英语中作Paul Erdős,1913年3月26日—1996年9月20日),匈牙利籍犹太人,数学家。发表论文高达1500多篇(包括和人合写的),为现时发表论文数最多的数学家(第二位为欧拉);曾和511人合写论文。埃尔德什热爱自由,十分讨厌权威,尤其是法西斯。他四处游历,探访当地的数学家,与他们一起工作,合写论文。他很重视数学家的培训,遇到有天份的孩子,会鼓励他们继续研究。埃尔德什经常沉思数学问题,视数学为生命,在母亲死后,他开始经常服食精神药物。他经常长时间工作,老年仍每日工作19小时,酷爱饮咖啡,曾说“数学家是将咖啡转换成定理的机器”。
 
 因为埃尔德什和别人合写的论文实在太多了,所以有人定义了埃尔德什数,简称埃数。埃尔德什的埃尔德什数为0,与他直接合作写论文的人的埃数为1,与埃数为1的人合写论文的人埃数为2,依此类推。
 
 因为埃尔德什和别人合写的论文实在太多了,所以有人定义了埃尔德什数,简称埃数。埃尔德什的埃尔德什数为0,与他直接合作写论文的人的埃数为1,与埃数为1的人合写论文的人埃数为2,依此类推。
 埃尔德什十分独持。除了衣食住行这些生活基本要知的事之外,他对很多问题也毫不关心,年青时甚至被人误以为是同性恋者,但其实他无论对异性或是同性都没有兴趣。事实上,他是一个博学的人,对历史了如指掌,但长大后只专注数学,任何其他事情也不管。埃尔德什说话有自己的一套“密语”,用各种有趣的名词来代替神、美国、孩子和婚姻等,如上帝被叫SF(Supreme Fascist,最大的法西斯的简称),小孩子被叫作epsilon(希腊语字母ε,数学中用于表示小量),美国被叫作山姆(Sam),苏联被叫作乔(Joe)。 [1]
+
 埃尔德什十分独持。除了衣食住行这些生活基本要知的事之外,他对很多问题也毫不关心,年青时甚至被人误以为是同性恋者,但其实他无论对异性或是同性都没有兴趣。事实上,他是一个博学的人,对历史了如指掌,但长大后只专注数学,任何其他事情也不管。埃尔德什说话有自己的一套“密语”,用各种有趣的名词来代替神、美国、孩子和婚姻等,如上帝被叫SF(Supreme Fascist,最大的法西斯的简称),小孩子被叫作epsilon(希腊语字母ε,数学中用于表示小量),美国被叫作山姆(Sam),苏联被叫作乔(Joe)。
 
 他3岁时已能算出3位数乘法,4岁时独自发现了负数,大学一年级时给出了贝特兰猜想的一个初等证明,21岁时已获博士学位。埃尔德什终身未娶,没有固定职业,把一生献给了数学。他发表了1475篇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包括与他人合写的),被称为20世纪的欧拉,先后获得过柯尔奖和沃尔夫奖。
 
 他3岁时已能算出3位数乘法,4岁时独自发现了负数,大学一年级时给出了贝特兰猜想的一个初等证明,21岁时已获博士学位。埃尔德什终身未娶,没有固定职业,把一生献给了数学。他发表了1475篇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包括与他人合写的),被称为20世纪的欧拉,先后获得过柯尔奖和沃尔夫奖。
 +
== 数学贡献 ==
 +
<big>活跃的数学范畴</big>:
 +
 +
数论
 +
图论
 +
组合数学
 +
概率论
 +
集合论
 +
近似理论
 +
<big>爱多士所作过的猜想:</big>
 +
 +
Erdős-Faber-Lovász猜想
 +
Erdős-Graham猜想
 +
Erdős-Gyárfás猜想
 +
Erdős-Heilbronn猜想
 +
Erdős-Menger猜想
 +
Erdős-Model猜想
 +
Erdős-Rubin-Taylor猜想
 +
Erdős-Stewart猜想
 +
 +
<big>欧德斯猜想</big>
 +
 +
Erdős-Turan猜想
 +
Erdős-Woods猜想
 +
Erdős-Burr猜想
 +
 +
<big>定理或贡献:</big>
 +
 +
埃尔德什–柯–雷多定理
 +
埃尔德什–塞凯赖什定理
 +
零和问题
 +
埃尔德什-波温常数
 +
素数定理的初等证明
 +
== 发掘天才 ==
 +
埃尔德什除了以追求数学真理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外,还以在全世界发掘和培养数学天才为自己的使命。正如英国数学家理查德·盖伊(Richard Guy)所言:“埃尔德什在数学研究上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我认为他更大的贡献在于他造就了大量的数学天才。”这里仅略举几例与读者分享。
 +
1959年,埃尔德什从匈牙利数学家和教育家路莎·彼得(Rózsa Péter)口中得知有一个名叫拉乔斯·波萨(Lajos Pósa)的12岁小男孩已经掌握了全部中学课程,于是便邀其见面。在他们共进午餐时,埃尔德什向波萨提出一个自己18岁时的发现:在不大于2n的n+1个正整数中必有两数互素(所谓两数互素就是指两数没有大于1的公约数)。埃尔德什找到这一结论的简单证明曾花了10分钟,让他感到震惊的是:波萨在把汤喝完后就宣布了其巧妙证明。对此埃尔德什评价说:波萨的“喝汤证明”足以与10岁高斯速算1到100的所有数之和相媲美。在埃尔德什的指导下,波萨16岁就给出了哈密顿图存在的充分条件,后来他还与埃尔德什合作证明了埃尔德什-波萨定理。2011年,波萨获得了匈牙利的国家最高奖励——塞切尼奖。
 +
1974年,当克里希纳斯瓦米·阿拉底(Krishnaswami Alladi)还是印度马德拉斯大学的学生时,就对一些数论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自己深刻的见解,连身为马德拉斯数学研究所所长的父亲都无法解答。后来,在朋友们的建议之下,阿拉底写信给埃尔德什。阿拉底很快收到了埃尔德什的回信,告诉他不久要到加尔各答讲学。当阿拉底在加尔各答机场迎接心目中的数学大师时,有点忐忑不安,可是埃尔德什开口就吟诵一首有关马德拉斯的歌谣,这让他大为放松,然后他们就开始讨论起数论问题。埃尔德什被阿拉底的天分感动,当即为他写了一封推荐信。不到一个月,阿拉底就得到了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的校长奖学金,一位未来数论大师的道路就这么铺就了。目前阿拉底是佛罗里达大学的知名教授、《拉马努金期刊》主编和拉马努金奖金委员会主席。
 +
澳籍华人数学家陶哲轩(Terence Tao)也得到过埃尔德什鼓励和帮助。1977年在陶哲轩两岁的时候,父母就发现这个孩子对数字特别着迷,他还试图教别的孩子用数字积木进行计算。他8岁读中学时,埃尔德什到澳大利亚讲学;在学校的安排下,陶哲轩去拜见埃尔德什。大师认真审阅神童写的论文,情景非常感人。埃尔德什鼓励陶哲轩说,“你是很棒的孩子。继续努力!”。陶哲轩13岁成为国际奥林匹克数学金牌得主,是迄今最年轻的金牌获奖者。他16岁获得澳大利亚福林德斯大学硕士学位后,埃尔德什就推荐他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后来,陶哲轩20岁获得博士学位,24岁被洛杉矶加州大学聘为正教授,31岁获得拉马努金奖、菲尔茨奖和麦克阿瑟天才奖。2010年,英国媒体评选出“十大数学天才”,认为他们的革命性发现改变着我们的世界;埃尔德什和陶哲轩都榜上有名。
 +
据不完全统计,由埃尔德什发掘和培养的数学天才就超过百位。中国数学家和语言学家周海中曾在一次讲座中说过:“埃尔德什在人才发掘和培养方面有其独到之处,他是数学天才的最佳伯乐。”
 +
== 奇闻趣事 ==
 +
埃尔德什坐在飞机上,正等待起飞去辛辛那提作数学演讲。
 +
这时,有人过来告诉这位一只眼睛失明已久的数学家,合适的眼角膜捐赠者已经找到,他需要马上到医院做角膜移植手术。
 +
但埃尔德什拒绝放弃演讲。在老人看来,数学似乎比他的眼睛更重要。朋友们不依不饶,再三说服下,埃尔德什最终走下了飞机。
 +
谁知刚进手术室,他又跟医生吵了起来。因为医生为做手术,把灯光调暗了,这让埃尔德什无法看书。情急之下,医生只好给孟菲斯大学数学系打电话——“你们能否派个数学家来,以便手术过程中埃尔德什能谈论数学?”
 +
数学系满足了医生的要求,最终手术顺利进行。
 +
这位迄今最多产的数学家,只有停留在数学领域,他才充满自信,一旦离开这个领域,他几乎一筹莫展。
 +
埃尔德什终身都生活在亲友的照顾之中。他不会关窗户,不会使用淋浴器。在1948年的一次聚会上,35岁的埃尔德什总是系不好鞋带,只好当众伸出脚请人帮忙。
 +
8年多以前,因为觉得埃尔德什“为人笨拙,不循常规”,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只愿跟他续签6个月的合同。尽管薪水很低,埃尔德什一点也不在乎。他仅有的津贴和薪酬都给了亲友、同事、学生甚至是陌生人。在街头每遇见一个无家可归的人,他总会给些钱。20世纪60年代,已经声名卓著的埃尔德什应邀在伦敦讲学一年。刚领到第一个月工资后,一个乞丐问他要份茶钱,埃尔德什便只留下少量生活费,把口袋里剩余的工资,都给了乞丐。
 +
他自己则过着苦行僧式的生活。除了钱,他还不喜欢与异性打交道,这也让一些人传言他是同性恋。他对女性的裸体极为讨厌,甚至还为此遭受戏弄。上世纪40年代,埃尔德什参加了给战乱中的中国募捐食物的活动。有些家伙知道埃尔德什讨厌裸体女人,便提议如果埃尔德什和他们一起去看脱衣舞,他们就捐献100美元。为了募捐到这100美元,埃尔德什接受了他们的提议。
 +
随着世界局势的动荡,这位匈牙利籍数学家,经常带着两个尚未装满衣物的旅行箱在德国、美国、中国和印度等地漂泊。这两个箱子,便是他此生全部的家当。
 +
对数学界经常会发生的成果优先权之争,埃尔德什似乎也毫无概念。“保罗是独一无二的流浪的犹太人,他周游世界,把自己的猜想和真知灼见与其他数学家分享。”曾与埃尔德什合作过的索伊费尔说。
 +
在普林斯顿的大街上,人们会看到埃尔德什走来走去,挥舞双手,并旁若无人地比画着。认识他的人都知道,这时,埃尔德什往往是在研究某个数学难题。而朋友需要做的事情是,看着他以免他走丢后找不到回家的路。有一次,朋友一不留神,埃尔德什就走丢了。最终,费了好大的劲儿,他们才在一堵墙前找到了埃尔德什。他因思考不出数学难题,正以头撞墙。
 +
有时候,为了讨论某个数学难题或数学发现,埃尔德什会彻夜不停地往公用电话里塞硬币,给世界各地的数学家打电话。他能记住这些数学家的电话号码,却记不完整他们的名字。
 +
埃尔德什还常在凌晨4点时,到数学家特洛特家的过道里,然后走到床边,问对方“是否大脑敞开了”,要跟他讨论一些问题和假设。
 +
有关数学的讨论,甚至还给埃尔德什带来了麻烦。1954年,美国移民局官员拒绝给埃尔德什再入境签证。在埃尔德什的档案上,他们发现埃尔德什曾给1949年辞职回国的华罗庚写信讨论数学问题。官员们担心埃尔德什写给华罗庚的信中那些宛如天书的数学符号可能是密码。
 +
当然,数学也曾给这个生活几乎不能自理的人,化解过危机。埃尔德什在外出时,经常不带身份证。1963年,他在洛杉矶因不遵守交通规则被扣。就在警察准备把这个身无分文的人送去监禁时,埃尔德什掏出了他随身携带的厚厚的论文选集《计算的艺术》,卷首插图里他那笑容满面的照片,为他换得了自由。
 +
在埃尔德什的眼里,只有数学是完美和永恒的,值得他终身去热爱和追求。在他生命的最后25年,埃尔德什几乎每天研究数学19个小时,为此他经常用兴奋剂来刺激自己。朋友劝他休息时,他总是回答:“坟墓里有的是休息时间。”而他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一个数学家就是一台把咖啡转化成数学定理的机器”。
 +
1996年3月,在逝世的半年前,正在作报告的埃尔德什中途昏倒,与会者均大惊失色陆续离场,主讲人醒来后的第一句话则是,“告诉他们不要走,我还有两个问题要讲。”
 +
== 经典语录 ==
 +
数是美丽的,如果他们不是美丽的,那世上没有事物会是美丽的了。<ref>[http://www.zxxk.com/article/189173.html 一心爱着那“数”的 保罗·埃尔德什 ]学科网</ref>
 +
== 人物传记 ==
 +
《数字情种:埃尔德什传》
 +
《我的大脑敞开了》
 +
== 参考文献 ==

於 2018年12月7日 (五) 22:15 的修訂

保羅·埃爾德什
原文名 Erdős Pál
出生 (1913-03-26) 1913年3月26日(111歲)
匈牙利布達佩斯
逝世 1996年9月20日(1996-09-20)(83歲)
民族 猶太人
職業 數學家

保羅·埃爾德什, 保羅·埃爾德什(在英語中作Paul Erdős),生於1913年3月26日,1996年9月20日卒于波蘭華沙。幼年時被視為神童,一生共發表論文1475篇,與511人合作,論文數量居史上數學家之最。埃爾德什命運多舛,身為猶太人,遭納粹迫害而亡命國外,50年代因與華羅庚通信而被懷疑通共親華,被美國麥卡錫主義者趕出美國,從此終生漂泊浪跡。埃爾德什終身未娶,沒有固定職業。他一天工作十八九個小時,一年四季奔波於世界各地,與數學界同行探討數學難題,即便垂暮之年依舊熱衷於猜想和證明,把一生獻給了數學。[1]

人物介紹

保羅·埃爾德什(Erdős Pál,在英語中作Paul Erdős,1913年3月26日—1996年9月20日),匈牙利籍猶太人,數學家。發表論文高達1500多篇(包括和人合寫的),為現時發表論文數最多的數學家(第二位為歐拉);曾和511人合寫論文。埃爾德什熱愛自由,十分討厭權威,尤其是法西斯。他四處遊歷,探訪當地的數學家,與他們一起工作,合寫論文。他很重視數學家的培訓,遇到有天份的孩子,會鼓勵他們繼續研究。埃爾德什經常沉思數學問題,視數學為生命,在母親死後,他開始經常服食精神藥物。他經常長時間工作,老年仍每日工作19小時,酷愛飲咖啡,曾說「數學家是將咖啡轉換成定理的機器」。 因為埃爾德什和別人合寫的論文實在太多了,所以有人定義了埃爾德什數,簡稱埃數。埃爾德什的埃爾德什數為0,與他直接合作寫論文的人的埃數為1,與埃數為1的人合寫論文的人埃數為2,依此類推。 埃爾德什十分獨持。除了衣食住行這些生活基本要知的事之外,他對很多問題也毫不關心,年青時甚至被人誤以為是同性戀者,但其實他無論對異性或是同性都沒有興趣。事實上,他是一個博學的人,對歷史了如指掌,但長大後只專注數學,任何其他事情也不管。埃爾德什說話有自己的一套「密語」,用各種有趣的名詞來代替神、美國、孩子和婚姻等,如上帝被叫SF(Supreme Fascist,最大的法西斯的簡稱),小孩子被叫作epsilon(希臘語字母ε,數學中用於表示小量),美國被叫作山姆(Sam),蘇聯被叫作喬(Joe)。 他3歲時已能算出3位數乘法,4歲時獨自發現了負數,大學一年級時給出了貝特蘭猜想的一個初等證明,21歲時已獲博士學位。埃爾德什終身未娶,沒有固定職業,把一生獻給了數學。他發表了1475篇高水平的學術論文(包括與他人合寫的),被稱為20世紀的歐拉,先後獲得過柯爾獎和沃爾夫獎。

數學貢獻

活躍的數學範疇

數論 圖論 組合數學 概率論 集合論 近似理論 愛多士所作過的猜想:

Erdős-Faber-Lovász猜想 Erdős-Graham猜想 Erdős-Gyárfás猜想 Erdős-Heilbronn猜想 Erdős-Menger猜想 Erdős-Model猜想 Erdős-Rubin-Taylor猜想 Erdős-Stewart猜想

歐德斯猜想

Erdős-Turan猜想 Erdős-Woods猜想 Erdős-Burr猜想

定理或貢獻:

埃爾德什–柯–雷多定理 埃爾德什–塞凱賴什定理 零和問題 埃爾德什-波溫常數 素數定理的初等證明

發掘天才

埃爾德什除了以追求數學真理為自己的奮鬥目標外,還以在全世界發掘和培養數學天才為自己的使命。正如英國數學家理查德·蓋伊(Richard Guy)所言:「埃爾德什在數學研究上做出了巨大貢獻,但我認為他更大的貢獻在於他造就了大量的數學天才。」這裡僅略舉幾例與讀者分享。 1959年,埃爾德什從匈牙利數學家和教育家路莎·彼得(Rózsa Péter)口中得知有一個名叫拉喬斯·波薩(Lajos Pósa)的12歲小男孩已經掌握了全部中學課程,於是便邀其見面。在他們共進午餐時,埃爾德什向波薩提出一個自己18歲時的發現:在不大於2n的n+1個正整數中必有兩數互素(所謂兩數互素就是指兩數沒有大於1的公約數)。埃爾德什找到這一結論的簡單證明曾花了10分鐘,讓他感到震驚的是:波薩在把湯喝完後就宣布了其巧妙證明。對此埃爾德什評價說:波薩的「喝湯證明」足以與10歲高斯速算1到100的所有數之和相媲美。在埃爾德什的指導下,波薩16歲就給出了哈密頓圖存在的充分條件,後來他還與埃爾德什合作證明了埃爾德什-波薩定理。2011年,波薩獲得了匈牙利的國家最高獎勵——塞切尼獎。 1974年,當克里希納斯瓦米·阿拉底(Krishnaswami Alladi)還是印度馬德拉斯大學的學生時,就對一些數論問題進行了研究,並提出了自己深刻的見解,連身為馬德拉斯數學研究所所長的父親都無法解答。後來,在朋友們的建議之下,阿拉底寫信給埃爾德什。阿拉底很快收到了埃爾德什的回信,告訴他不久要到加爾各答講學。當阿拉底在加爾各答機場迎接心目中的數學大師時,有點忐忑不安,可是埃爾德什開口就吟誦一首有關馬德拉斯的歌謠,這讓他大為放鬆,然後他們就開始討論起數論問題。埃爾德什被阿拉底的天分感動,當即為他寫了一封推薦信。不到一個月,阿拉底就得到了美國洛杉磯加州大學的校長獎學金,一位未來數論大師的道路就這麼鋪就了。目前阿拉底是佛羅里達大學的知名教授、《拉馬努金期刊》主編和拉馬努金獎金委員會主席。 澳籍華人數學家陶哲軒(Terence Tao)也得到過埃爾德什鼓勵和幫助。1977年在陶哲軒兩歲的時候,父母就發現這個孩子對數字特別着迷,他還試圖教別的孩子用數字積木進行計算。他8歲讀中學時,埃爾德什到澳大利亞講學;在學校的安排下,陶哲軒去拜見埃爾德什。大師認真審閱神童寫的論文,情景非常感人。埃爾德什鼓勵陶哲軒說,「你是很棒的孩子。繼續努力!」。陶哲軒13歲成為國際奧林匹克數學金牌得主,是迄今最年輕的金牌獲獎者。他16歲獲得澳大利亞福林德斯大學碩士學位後,埃爾德什就推薦他到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後來,陶哲軒20歲獲得博士學位,24歲被洛杉磯加州大學聘為正教授,31歲獲得拉馬努金獎、菲爾茨獎和麥克阿瑟天才獎。2010年,英國媒體評選出「十大數學天才」,認為他們的革命性發現改變着我們的世界;埃爾德什和陶哲軒都榜上有名。 據不完全統計,由埃爾德什發掘和培養的數學天才就超過百位。中國數學家和語言學家周海中曾在一次講座中說過:「埃爾德什在人才發掘和培養方面有其獨到之處,他是數學天才的最佳伯樂。」

奇聞趣事

埃爾德什坐在飛機上,正等待起飛去辛辛那提作數學演講。 這時,有人過來告訴這位一隻眼睛失明已久的數學家,合適的眼角膜捐贈者已經找到,他需要馬上到醫院做角膜移植手術。 但埃爾德什拒絕放棄演講。在老人看來,數學似乎比他的眼睛更重要。朋友們不依不饒,再三說服下,埃爾德什最終走下了飛機。 誰知剛進手術室,他又跟醫生吵了起來。因為醫生為做手術,把燈光調暗了,這讓埃爾德什無法看書。情急之下,醫生只好給孟菲斯大學數學系打電話——「你們能否派個數學家來,以便手術過程中埃爾德什能談論數學?」 數學系滿足了醫生的要求,最終手術順利進行。 這位迄今最多產的數學家,只有停留在數學領域,他才充滿自信,一旦離開這個領域,他幾乎一籌莫展。 埃爾德什終身都生活在親友的照顧之中。他不會關窗戶,不會使用淋浴器。在1948年的一次聚會上,35歲的埃爾德什總是系不好鞋帶,只好當眾伸出腳請人幫忙。 8年多以前,因為覺得埃爾德什「為人笨拙,不循常規」,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只願跟他續簽6個月的合同。儘管薪水很低,埃爾德什一點也不在乎。他僅有的津貼和薪酬都給了親友、同事、學生甚至是陌生人。在街頭每遇見一個無家可歸的人,他總會給些錢。20世紀60年代,已經聲名卓著的埃爾德什應邀在倫敦講學一年。剛領到第一個月工資後,一個乞丐問他要份茶錢,埃爾德什便只留下少量生活費,把口袋裡剩餘的工資,都給了乞丐。 他自己則過着苦行僧式的生活。除了錢,他還不喜歡與異性打交道,這也讓一些人傳言他是同性戀。他對女性的裸體極為討厭,甚至還為此遭受戲弄。上世紀40年代,埃爾德什參加了給戰亂中的中國募捐食物的活動。有些傢伙知道埃爾德什討厭裸體女人,便提議如果埃爾德什和他們一起去看脫衣舞,他們就捐獻100美元。為了募捐到這100美元,埃爾德什接受了他們的提議。 隨着世界局勢的動盪,這位匈牙利籍數學家,經常帶着兩個尚未裝滿衣物的旅行箱在德國、美國、中國和印度等地漂泊。這兩個箱子,便是他此生全部的家當。 對數學界經常會發生的成果優先權之爭,埃爾德什似乎也毫無概念。「保羅是獨一無二的流浪的猶太人,他週遊世界,把自己的猜想和真知灼見與其他數學家分享。」曾與埃爾德什合作過的索伊費爾說。 在普林斯頓的大街上,人們會看到埃爾德什走來走去,揮舞雙手,並旁若無人地比畫着。認識他的人都知道,這時,埃爾德什往往是在研究某個數學難題。而朋友需要做的事情是,看着他以免他走丟後找不到回家的路。有一次,朋友一不留神,埃爾德什就走丟了。最終,費了好大的勁兒,他們才在一堵牆前找到了埃爾德什。他因思考不出數學難題,正以頭撞牆。 有時候,為了討論某個數學難題或數學發現,埃爾德什會徹夜不停地往公用電話里塞硬幣,給世界各地的數學家打電話。他能記住這些數學家的電話號碼,卻記不完整他們的名字。 埃爾德什還常在凌晨4點時,到數學家特洛特家的過道里,然後走到床邊,問對方「是否大腦敞開了」,要跟他討論一些問題和假設。 有關數學的討論,甚至還給埃爾德什帶來了麻煩。1954年,美國移民局官員拒絕給埃爾德什再入境簽證。在埃爾德什的檔案上,他們發現埃爾德什曾給1949年辭職回國的華羅庚寫信討論數學問題。官員們擔心埃爾德什寫給華羅庚的信中那些宛如天書的數學符號可能是密碼。 當然,數學也曾給這個生活幾乎不能自理的人,化解過危機。埃爾德什在外出時,經常不帶身份證。1963年,他在洛杉磯因不遵守交通規則被扣。就在警察準備把這個身無分文的人送去監禁時,埃爾德什掏出了他隨身攜帶的厚厚的論文選集《計算的藝術》,卷首插圖里他那笑容滿面的照片,為他換得了自由。 在埃爾德什的眼裡,只有數學是完美和永恆的,值得他終身去熱愛和追求。在他生命的最後25年,埃爾德什幾乎每天研究數學19個小時,為此他經常用興奮劑來刺激自己。朋友勸他休息時,他總是回答:「墳墓里有的是休息時間。」而他最喜歡說的一句話是,「一個數學家就是一台把咖啡轉化成數學定理的機器」。 1996年3月,在逝世的半年前,正在作報告的埃爾德什中途昏倒,與會者均大驚失色陸續離場,主講人醒來後的第一句話則是,「告訴他們不要走,我還有兩個問題要講。」

經典語錄

數是美麗的,如果他們不是美麗的,那世上沒有事物會是美麗的了。[2]

人物傳記

《數字情種:埃爾德什傳》 《我的大腦敞開了》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