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侯凡凡 [1] 内科学家,浙江宁波人。1993年获中山医科大学博士学位。200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为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教授。

侯凡凡
出生 1950年10月
国籍 中国
籍贯 浙江宁波人
民族
母校 第一军医大学、中山医科大学
职业 教学科研工作者
研究领域 医学

目录

人物经历

1996年,侯凡凡进入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在这医学科学园地里跋涉探索。她十分珍惜这难得的学习机会,起早贪黑,不知有多少个夜晚在实验室里度过;实验需要人的血细胞,为了加速研究进程,她记不清有多少次将50毫升的针筒,扎向自己的手臂。常常是饿了啃几口面包,渴了喝几口冷水,困了饮一杯咖啡提神。迷人的异国风光、五光十色的他乡风情,她没有时间去欣赏,唯一的心愿是,最大限度地利用国外的先进仪器和实验条件,多出成果,快出成果,早日学成,报效祖国。她的时间几乎全部给了实验室、图书馆,全部用在听课、作报告、进行学术交流上。有时为了一个难题的破解,她反复试验,核对数据,不厌其烦。每次回到住处,人常常累得像散了架似的不想动弹。耕耘必有所获。留美3年多,她先后在国际著名杂志上发表论文4篇,3次在美国肾脏病年会、国际肾脏病年会上作大会学术报告。

1996年,获欧洲透析、移植学会“杰出科学报告奖”。

1997年,获美国肾脏病学会“蓝绥带奖”,同年又获国际肾脏病学会“研究员奖”。她由博士后研究人员晋升为首席研究员,为中国人争了光。侯凡凡的卓尔超群,赢得了国际专家的关注。

1998年,哈佛医学院和新加坡国家肾脏基金会同时给她发了聘书,任命她为高级研究员,年薪10万美金。在优厚的待遇面前,她没有忘记自己的初衷和追求,就是医治好更多的中国患者,毅然谢绝国外的高薪聘请,带着自己平时节俭购买的大量实验用品和资料,回到了祖国。回国后,她担任了第一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全军肾脏病中心主任,迅速展开了新的工作。

社会任职

国际AGE协研会执行委员,香港肾脏教育基金会客座教授,中华肾脏病学会常委,全军肾脏病学会副主委,《J NEPHROL》、《中华肾脏病》、《中华内科杂志》等11家国内外期刊副主编或常务编委。

中华肾脏病学会常务理事

香港肾脏教育研究基金会客座教授等学术职务和14家国内外期刊的栏目主编、副主编或编委。

研究方向及科研成果

主要从事慢性肾脏病防治研究。通过系统的临床随机对照、前瞻性队列等循证医学研究,揭示了我国人群慢性肾脏病及其主要并发症的发病规律和危险因素,创建了防止或延缓慢性肾脏病进展和防治其致死、致残并发症的临床新策略。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项。先后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广东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中国医师奖”等科技奖励。获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称号。2012年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院士。现任国家肾脏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器官衰竭防治重点实验室主任。

主要奖项

2002年解放军总后勤部“科技金星”称号

2003年获解放军总后勤部“科技金星”称号

2003年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部级)

2004年第七届“丁颖科技奖”

2004年和2007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等多项奖项。

2006年荣获“何梁何利奖”

2005年第二届“中国医师奖”

第六届“南粤巾帼十杰”

参考资料

  1. [1]中国科学院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