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候学煜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候学煜
中国科学院院士
出生 1912年4月2日
安徽和县历阳镇
逝世 1991年4月16日
国籍 中国
职业 教育科研工作者
知名作品 《生态学与大农业发展》

侯学煜(1912年4月2日一1991年4月16日),著名的植物生态学家、地植物学家[1]。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1912年(民国元年)4月2日出生于安徽省和县。1937年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现南京大学)农业化学系。1945-1949年留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研究院,获硕士和博士学位。

从事地植物学、植被制图、植物生态学等研究工作;主张土壤性质明显受母岩性质的影响,研究中国的土壤指示植物;植被地理分布,主张山地垂直地带性服从水平地带性规律,为所著中国植被分区建立了理论基础;中国编制中国植被图的先驱,农业植被制图创世界先例;提出"大农业、大粮食"的观点,大力宣传保持自然生态平衡和保护环境。

人物简介

侯学煜(1912.4.2-1991.4.16),生态学家。安徽和县人。1937年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农业化学系。1945-1949年留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研究院,获硕士和博士学位。曾任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2]

长期从事地植物学、植被制图、植物生态学等研究工作主张土壤性质明显受母岩性质的影响,打破了传统的单纯气候决定土性论的观点,最早发现和研究中国的土壤指示植物研究植被地理分布,主张山地垂直地带性服从水平地带性规律,为所著中国植被分区建立了理论基础中国编制中国植被图的先驱,农业植被制图创世界先例提出“大农业、大粮食”的观点,大力宣传保持自然生态平衡和保护环境,对我国农业的发展和环境的改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出版专著10余部,发表论文与植被图300余篇(册)。

1991年4月16日,因病逝世于北京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终年79岁[3]

人物生平

1912年4月2日,侯学煜出生于安徽省和县历阳镇。

1925年9月,考入芜湖私立萃文中学。

1926年,下半年适逢北伐战争,学校停办。1927年转入陶行知兼任校长的南京安徽中学。

1928年,考入南京金陵中学高中。

1933年9月,侯氏考取金陵大学理学院化学系。在将要读完一年级时,侯父病逝,经济难以维持,辍学回乡在和县中学任教。

1934年,复学由化学系转入农学院农化系土壤专业。

1945~1950年,获中华农学会主办的留美奖学金,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继续深造。途径印度在加尔各答候船期间,自我介绍到加尔各答大学地理系,被邀做学术报告和野外考察。1947年获硕士学位,1949年获博士学位。

1950~1965年,新中国成立后,从美国动身回国。

1963年,侯学煜与姜恕、陈昌笃、胡式之合写《以发展农林牧副渔为目的的中国自然区划概要》一文,毛泽东、周恩来等看后指示加印4000册分发各省领导参考学习。

1965~1966年应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要求,从植物生态学的角度研究了桂南水稻黄叶病的发生原因及其防治措施,对当地农业增产曾起了一定的作用。

1966~1976年,侯氏的科学研究被迫中断。期间受到不公平待遇,遭到迫害,被造反派视为反动学术权威,诬蔑为"侯学霸"。

1978~1980年间,侯学煜先后发表《对西北干旱地区建设的意见》、《对发展我国农业的一些意见》、《保持生态平衡,加快发展我国农林牧副渔业》等多篇论文,对我国农业政策提出了一些看法。

1977~1980年,文革结束后,侯先生迫不及待地投入科学研究,在全国开展植物生态学与社会学调查研究,分别就西北干旱地区建设、中国农业发展战略、生态平衡等问题,利用第一手的调查证据,发表多篇理论文章。

1980~1991年,提出大农业思想,并在全国广泛传播该理论。

人物轶事

研究土壤

在30年代后期,侯先生在中央地质调查所工作期间,深入西南山地进行植物与土壤关系研究。发现植物种类分布与土壤酸度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学术论文分别发表在《Soil Science》上(Hou & Merkle, 1950)。

认为植物群落不是单纯取决于气候,土壤因素具有同等重要性。后来,提出了土壤指示植物的概念,打破了传统的单纯气候决定土性论的观点。美国著名植物生态学家Whittaker (1951)发表《评论植物组合和顶极概念》一文中将侯氏的观点归为土壤顶极学派。

研究植被

侯氏在研究植被地理分布的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和山地垂直地带性方面也做出了贡献,在植被地理分布的"三向地带性"方面,科学地指出在处理纬度地带性和高度地带性关系时,高度地带性要服从纬度地带性。

上世纪50年代以来,侯先生领导了由中国科学院有关研究所、有关部委和各省区有关部门、高等院校等53个单位250多位专家,对全国的植被分布状况进行的"家底"清查,这项浩瀚的工程历时30多年。该成果就是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的《中国植被》,由科学出版社出版。不过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当时政治挂帅的原因,《中国植被》的主编一职没有让侯氏担任,这对于侯氏在中国植被研究的先驱作用是没有得到充分体现的,对侯氏多少留下了些许遗憾。

大农思想

侯学煜对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有自己的独特看法。他并不否认森林、草原、农田、水域等应分别属于不同的生态系统类型。但是,从区域观点出发,山、水、林、田、路、村是相互联系的,农、林、牧、副、渔构成了特殊的一个生态系统。这就是他提出"大农业"的理论基础,也是提倡生态农业的主要依据。他认为在自然生态系统中,世界上根本不存在静态平衡,生态系统从平衡到不平衡再到平衡,只有在保持生态平衡的基础上,才能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保持生态平衡就是人类应用生态学原理来维护、管理、调节和控制生态系统中的结构和功能。除无人区外,自然界中根本不存在不受人类活动影响的生态系统,只是受人工影响的轻重程度不同而已。

侠胆义气

1945年3月,在贵州普安山区考察时,同行的古生物学家许德佑、马以思、陈康遭土匪袭击而丧命。事后,他经历千辛万苦,向地方政府交涉,追捕土匪,最后使土匪全部落网。在山林深处,他找到了已经腐烂的科学家的遗体,掩埋后带者他们采集的标本和调查记录,踏上了归程。

任职经历

1937年7月,侯氏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国民中央政府地质调查所,在土壤研究室先后任练习员、调查员、研究员,直到抗日战争结束。

1950年回国,任中国科学院植物分类研究所(后为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后创建植物生态研究室并任主任。

1980年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后被选为学部常委。

1983年10月,侯学煜教授在北京召开的中国自然资源研究会(1993年2月更名为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成立大会上当选为第一届理事长。

1984年起兼任南京大学地理系(后为大地海洋科学系)教授。

先后当选为第三届中国科协委员,中国植物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土壤学会和中国地理学会理事,中国林学会森林生态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生态学会副理事长、顾问,中国自然资源研究会理事长,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国际土壤学会委员;还曾先后担任国家"人和生物圈"委员会委员,国家科委西北防旱组、草原组、农业生物组成员,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委员、自然区划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治沙队副队长,国家自然地图集编委会委员,《土壤学报》、《植物学报》、《地理学报》、《植物生态学地植物学丛刊》、《自然资源》编委等职。

人物著作

侯学煜一生撰写专著十余本,论文三百余篇。侯学煜1954年撰写的《中国酸性土、钙质土和盐碱土指示植物》一文,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1959年,与林厚萱、章彗麟合著《中国150种植物化学成份及其分析方法》。他先后出版《中国植被》、《中国植被图》、《中国植被地理及优势植物化学成份》等书。他所著的《植物生态地理的内容任务概念和研究方法》,成为日本生态学家诏田真教授所著的《生态方法论》一书的主要参考书之一。

1954年侯氏完成了《中国酸性土、钙质土和盐碱土指示植物》一书,该书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

1984年,侯学煜出版专著《生态学与大农业发展》,全面阐述了他的"大农业"、"大粮食"观点,为国民经济和农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侯学煜的主要著作有:

侯学煜,中国境内酸性土钙质土和盐碱土的指示植物,中国科学院,1952年

侯学煜,中国境内酸性土钙质土和盐碱土的指示植物,科学出版社,1954年

侯学煜,植物生态地理学的内容任务概念和研究方法,科学出版社,1956年

侯学煜,贵州省及其邻近地区的蕨类植物生态环境的初步观察(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资料丛刊第14号),科学出版社,1957年

侯学煜、林厚萱、章彗麟,中国150种植物的化学成分及其分析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59年

侯学煜 编著,中国的植被,人民教育出版社,1960年

侯学煜,中国植被地理及优势植物化学成分,科学出版社,1982年

侯学煜 供稿编写,初级中学课本植物学教学挂图--我国的植物群落,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年

侯学煜,中国自然生态区划与大农业发展战略,科学出版社,1988年

侯学煜,中国自然地理 植物地理(下册)(中国植被地理),科学出版社,1988年

植被生态学研究编辑委员会,植被生态学研究--纪念著名生态学家侯学煜教授,科学出版社,1994年

侯学煜,1:1 000 000 中国植被图集,中国地图出版社,2001年

候学煜

人物奖项

《中国境内酸性土、钙质土和盐碱土指示植物》获全国科学大会重大成果奖(1978);

《中国植被地理及优势植物化学成分》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三等奖(1986);

《中国自然环境及其地域分异的综合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987);

《中国植被》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987)[4];

《生态学与大农业发展》获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1988);

《中国植被图(1:400万)》和《中国植被图(1:1400万)》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1989)。

1993年8月荣获1993年度中华绿色科技奖特别金奖荣誉奖[5]

家庭成员

其父

侯瑞华是前清时期自学成才的中学数学教员,民国后从外地回家乡担任小学校长兼教员。

其母

一位受过旧式教育的妇女(姓名无法得以查证)。

人物评价

《人民日报》发表《深切怀念侯学煜同志》的悼念文章这样写道:"侯学煜同志不幸逝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杰出的爱国者,一位卓越的科学家,一位对中国科学事业尤其对环境保护事业充满热情的活动家,这是中国的科学界的一大损失。我们唯有加倍努力,多做工作,才能不辜负老一辈革命家和科学家的厚望,无愧于我们为之共同奋斗的伟大事业。"

"他为发展我国科学事业而竭尽了全力。他的一生,是为科学事业奋斗的一生,是追求真理、实事求是的一生。他一生为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和科学事业,乃至世界生态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时任国家科委主任宋健

他重视实践,爱惜时间,身体力行,独立思考,从不盲从,工作认真负责,孜孜不倦。他不辞辛苦,直到年近八旬,仍坚持野外实地考察。他同各国科学机构和科学家建立广泛的联系,为发展我国科学事业做出了贡献。他无愧为近代中国杰出的植物生态学家、地植物学家、土壤学家、环境科学家、社会活动家称呼。

--陈昌笃

后人纪念

为缅怀侯学煜先生,2012年10月11日,中科院植物研究所隆重举行纪念侯学煜诞辰一百周年暨学术报告会。

中科院孙鸿烈院士、蒋有绪院士、李文华院士、郑度院士、张新时院士、匡廷云院士、方精云院士,科技部社发司参赞孙成永,中科院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局整合生物学处苗海霞博士,中科院院士工作局生命地学办公室王勇博士、龚健明博士,侯学煜女儿侯林林女士受邀出席会议。来自台湾大学、台湾宜兰大学、台湾生物多样性保育学会、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山东大学、重庆大学、新疆农业大学、广西大学、兰州大学,中科院昆明植物所、武汉植物园、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以及植物所离退休老同志、职工和研究生160余人参加会议。

会议由植物所副所长景新明主持。植物所所长方精云代表研究所致辞,号召大家要学习侯学煜不辞劳苦的工作毅力、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坚持真理的处事精神,希望大家沿着他所开辟的道路为我国植被科学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孙鸿烈、蒋有绪、李文华、郑度、匡廷云和孙成永也分别致辞,表达了对侯学煜的缅怀和崇敬之情。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