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倴城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倴城镇是滦南县经济、文化、政治中心,是河北省百颗星乡镇,这里自古就以工、农、商业发达而闻名遐迩,是京东四大名镇之一。全镇辖50个行政村,常住人口60023人(2017年),占地面积96.31平方公里,是唐山市较大镇之一。[1]

地理位置

倴城镇(Bencheng Zhen)位于滦南县中部,是滦南县政府驻地。

倴城镇位于河北省东北部,滦河以西。东经118°8′-118°53′、北纬39°-39°38′。南临渤海,背靠京津,东南距京唐港40千米,东北距秦皇岛120千米,西距唐山44千米,两南距天津182千米,西北距北京250千米。

倴城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发达。北依京山铁路,东望秦皇岛,距秦皇岛市150公里;南临渤海湾,西距唐山市44公里,距京津150多公里,与曹妃甸港、京唐港、秦皇岛港、天津港四大港口相邻,唐港高速公路、坨王铁路从境内穿过。

倴城是滦南三枝花——评剧、皮影、乐亭大鼓发祥地之一,已故老艺人张绳武、靳文然、成兆才驰名中外,靳文然是倴城镇靳营村人。

代码

代码130224001(倴城办事处):~001爱民路社区 ~002友谊路社区 ~003全兴胡同社区 ~004学苑街社区 ~006祥和路社区 ~007冀腾小区社区 ~008康乐小区社区 ~009育才路社区 ~010团结小区社区 ~011文明街社区 ~012西城胡同社区 ~013罗城小区社区 ~014便民路社区 ~015千禧和平社区 ~016曙光仁和社区

代码130224100:~201新立庄村 ~202东八户村 ~203西八户村 ~204靳营村 ~205周东庄村 ~206吴东庄村 ~207王东庄村 ~208牛东庄村 ~209东北街村 ~210东南街村 ~211西北街村 ~212西南街村 ~213谷家营村 ~214王庄子村 ~215梁泡村 ~216高泡村 ~217钟泡村 ~218姜泡村 ~219小屯村 ~220北营村 ~221张泡村 ~222霍泡村 ~223魏营村 ~224毛庄子村 ~225王官寨村 ~226汤官寨村 ~227吴官寨村 ~228马官寨村 ~229薛官寨村 ~230周官寨村 ~231徐官寨村 ~232张官寨村 ~233松树村 ~234龙湾子村 ~235皂户村 ~236东上坡子村 ~237西上坡子村 ~238李庄子村 ~239尹家桥村 ~240余家岭村 ~241东张士坎村 ~242西张士坎村 ~243洪营村 ~244果园村 ~245双柳树村 ~246东石家林村 ~247西石家林村 ~248高曹庄村 ~249李家寺村 ~250张耿庄村

沿革

1958年建火箭公社,1961年更名倴城公社,1984年改镇。1997年,面积137.1平方千米,人口9.6万,辖谷家营、王庄子、西北街、西南街、东北街、东南街、牛东庄、王东庄、吴东庄、周东庄、靳营、新立庄、东八户、西八户、梁泡、高泡、钟泡、姜泡、北营、小屯、张泡、霍泡、皂户、龙湾子、张官寨、马官寨、汤官寨、吴官寨、王官寨、薛官寨、周官寨、徐官寨、松树、毛庄子、魏营、双柳树、张耿庄、李家寺、东石林、西石林、高曹庄、东张士坎、西张士坎、东上坡子、西上坡子、洪营、果园、李庄子、尹桥、余家岭、曹营、潘庄、前曲荒店、后曲荒店、宋各庄、麻各庄、李方各庄、新庄子、庞方各庄、高庙、东杜方各庄、西杜方各庄、三义庙、杨各庄、马方各庄、燕方各庄66个行政村和东工房、西工房、南工房、北工房、文化路、北马路、西大街、西环路、便民路、农贸路、罗城小区11个居委会。2002年辖14个社区、50个行政村,镇政府驻东北街。[2]

历史沿革

归属

倴城镇原为滦县所辖,1946年析滦县南部地区为“滦南县”。滦南县人民政府驻倴城镇。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231年),倴城属燕国。

秦始皇二十一年(公元前226年)属秦。

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倴城属辽西郡。

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立卢绾为燕王,倴城入燕,属辽西郡海阳县。

东魏武定八年、北齐高洋天保元年(550年)属卢龙。

历程

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里生活、繁衍。秦汉以前,已形成聚落。

1935年,殷汝耕在通县建立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辖22县,倴城属滦榆区。 抗日战争结束后,滦县改称滦南县佐公署,驻地倴城,属冀东区行署第十三专署(冀东行政公署)。

1947年4月21日,滦南县佐公署改称滦南县政府。

1947年2月,国民党在倴城建立滦宁县。

1958年建火箭公社,

1961年更名倴城公社,

1984年改镇。

名字来由

元代,大将那颜倴盏曾在此屯粮集草,“倴城”由此得名。今镇内北河(古称通津河)南岸,仍可见夯土古城墙遗址,虽经岁月剥蚀,依然与古镇风雨相随。

查阅最新版的《现代汉语词典》,“倴”字下只有短短的一行:倴城,地名,在河北。如此一个字只用于一处地名,似乎并不多见。词典上没有提到什么人,但倴城人都知道,古镇的由来和一个名为“倴盏”的人密不可分。

雪后初霁,车子小心翼翼地驶入倴城。在镇中心的古城广场,远远便可望见一座高大的人物雕像巍然而立,那便是那颜倴盏。“那颜”,是蒙语,汉语译为“官人”,是古代蒙古贵族官员的称谓。“倴盏”,即元初有名的大将塔察儿。公元1215至1230年间,这位出身名门、曾任成吉思汗宿卫的大将曾在此地镇守,疏浚河道,修筑土城,用于屯粮集草。“倴城”由此得名,并逐渐发展成为北倚长城、南襟渤海、翼蔽京畿的军事重镇。

“倴城”当初成为一处栖粮之所,可以说有些偶然。时值战乱之年,骁勇的倴盏统领大军伐金攻宋。两国交兵,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深谙征战与屯粮之法的倴盏大将军四下里探查了一番,终于在滦河下游、通津河南岸寻到了这块宝地。通津河,亦称运粮河,古来就颇为知名。经由人工开凿的闾芬沟,通津河又可与滦河相通。于是,一条畅通的河道,成就了倴城的未来。不过倴城确是块宝地,临河傍水,数百年来,却很少因水患遭灾。细究起来,当是因其地势较高,即使滦河改了道,通津河决了口,也基本上不对其造成威胁。得水之利而无水之患,于是在民间,也就有了“气死龙王爷,淹不了倴城街”的谚语。

到了明清两代,倴城的军事功能虽不如战时那样显赫,但却前所未有地繁荣兴盛起来。城内商号、粮栈、作坊、当铺遍布,最多时店铺达119家,其中有30多家名气直抵京、津及东三省。清代,倴城成为滦州四大名镇之一。清嘉庆十四年重修《滦州志》载:“倴城镇,在城南六十里,有四门,乡关市廛齐整,商贾富庶,三八日集。”繁荣盛况可窥一斑。

经济的繁荣也引来了各方面的兴旺发达。据史料记载,倴城也曾因寺庙林立、古迹繁多而远近闻名。关帝庙前的银杏树、圣寿寺外的八棱碑、马神庙的响水井、老母庙的夜鸣钟……一些古迹被涂抹上传奇色彩。如今几百年过去了,淹不了的倴城街上依然是店铺林立,叫卖声声,但那些曾经香烛鼎盛的庙宇早已无处寻觅。惟有古城,仍残存着些旧城垣,在一次次日升月落中印证着往事。

古城驻守在河的南岸,这条古时的通津河,如今唤作了北河。严冬时节,河上结了厚厚的冰,冰上有雪,乍看上去面目不甚清晰。然而数百年前,这里波涛涌动,河面上千帆竞发,载着顺水而下的万担粮草,又是何等的威风!远远看去,古城并不惹人注目,待渐渐靠近了,先前的几道“土岗”才显出它的威严。城墙残高五六米,底宽20多米,呈“∩”形分布,总长千余米。明弘治十四年《永平府志·古迹》所载的“倴城废县”,其实便是这座古城。元倴盏屯粮后,由于人口繁衍,地方狭窄,古镇居民逐渐南迁至今倴城所在地,旧地便称作了“古城”。几百年的时光,一些叫不出名字的草木已在城墙上扎了根,长得繁密茂盛,古城却因此添了几分沧桑。

七百年前,古镇由一元将得名;七百年后,土城犹在,元将倴盏却已化为雕像,执鞭仗剑,目光炯炯地俯视着这片土地。相信他的心里是自豪的,古镇新颜,不正是戎马一生的他所企盼的吗?

区划人口

滦南县辖17个镇:倴城镇宋道口镇长凝镇胡各庄镇坨里镇姚王庄镇司各庄镇安各庄镇扒齿港镇程庄镇青坨营镇柏各庄镇柳赞镇南堡镇方各庄镇东黄坨镇马城镇

倴城镇1997年,面积96.3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0023人(2017年),辖谷家营、王庄子、西北街、西南街、东北街、东南街、牛东庄、王东庄、吴东庄、周东庄、靳营、新立庄、东八户、西八户、梁泡、高泡、钟泡、姜泡、北营、小屯、张泡、霍泡、皂户、龙湾子、张官寨、马官寨、汤官寨、吴官寨、王官寨、薛官寨、周官寨、徐官寨、松树、毛庄子、魏营、双柳树、张耿庄、李家寺、东石林、西石林、高曹庄、东张士坎、西张士坎、东上坡子、西上坡子、洪营、果园、李庄子、尹桥、余家岭、曹营、潘庄、前曲荒店、后曲荒店、宋各庄、麻各庄、李方各庄、新庄子、庞方各庄、高庙、东杜方各庄、西杜方各庄、三义庙、杨各庄、马方各庄、燕方各庄66个行政村和东工房、西工房、南工房、北工房、文化路、北马路、西大街、西环路、便民路、农贸路、罗城小区11个居委会。2002年辖14个社区、50个行政村,镇政府驻东北街。邮编:063500。区号:0315。

气候条件

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0.6℃,常年降水量658mm,年均日照2853小时,无霜期186天。全镇辖50个行政村,54960口人,占地面积128.68平方公里,是唐山市较大镇之一。

自然条件

谈到倴城,自然要联系到古城。在今倴城镇北,通津河(亦称漩河,今称北河)南岸,巍然屹立着一座土城,高4.5~6.5米,城墙底宽20.6~25.8 米,顶宽10~12.6米,南北长352.5米,东西宽368米,全城占地129720平方米。城墙用黄土夯成,内外无砖石,实体坚固,虽经千百年风雨剥蚀,依然如故,成为倴城的一道坚固的保护屏障。关于这座古城与倴城的关系,当地流传着这样一句民谣:“南罗城,北古城,当中夹着个破倴城(如今破城变新城)”。对于古城,“共遵明禁”碑文这样记载:“此处居民先世皆聚族古城内,北有通津河,南有海城坞,设重兵防守,盖一时重镇也。厥后,民居渐南,距古城半里许,即今所谓倴城者,夫其名为城也,其沿古城旧址而名之欤,抑古城之即为倴城,因迁其名于民居之所,而旧城特别以古名之欤。”由此可知,古城原来就是倴城。居民原来都在古城内居住,由于人口繁衍,地方狭窄,就逐渐向南迁移到今倴城所在地,倴城的名字也带到了新居住地,原城便称“古城”了。

倴城虽得名于元代,但它的形成要早的多。从近几年的考古发现来看,古城内的地下遗存,多为秦汉以前的遗物。原来,在古城内,汉砖汉瓦残片遍地可见。1978年,在古城内北侧,发现战国时期燕国刀币数十枚。古城东北角,还发现很多汉代绳纹陶片和铜镞等。古城周围发现多处汉代古墓和遗址,如东距古城2公里有新立庄汉代古墓群;古城西千米内有滦南师范、石油库、粮食局3处汉墓;南距古城500米有西南街汉代古墓和陶井圈遗址。在这些古墓葬和遗址中,出土陶鸡、狗、猪、灶、瓮、扑满和汉半两、五铢钱等。关于南罗城,虽没有文字可证,但其遗址确有很多商代以前的遗物,如夹砂红陶瓮片、陶鬲足、绳纹陶罐及汉砖汉瓦等。这些都说明,早在秦汉时期以前,倴城已形成聚落。

从更大一点的范围来看,西南距倴城3公里,有西张士坎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文物有鬲、陶钵、陶罐、石斧、野牛骨等;南距倴城12公里,有庄店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文物有石刀、石斧、石镰、骨刀、骨针等;北距倴城9公里,有小贾庄商代遗址,出土文物有商代陶尊、绳纹陶罐、三附耳陶罐、曲纹陶罐、陶鬲残片等。从这些文化遗址推断早在新石器时代,倴城就有人类在这里生活、繁衍,创造人类文明史。然而,此时的地名已无从查考。

基础建设

2006年以来,滦南县倴城镇牢牢把握地处县城的区位优势,以环境建设为基础,以配合县内项目和拓展自身项目为重点,积极开展项目建设。截至4月底,这镇项目总投入达到9.06亿元,促进了镇域经济的发展。该镇上下抢抓时机,积极运作,在打造良好人文环境的基础上,用实际行动去招商、亲商、爱商和惠商。镇政府抽调精干人员,专门组成项目建设办公室,打破传统的“坐等”客商上门的做法,走出家门,积极招商引资,形成上下联动的“大合唱”,为企业和投资者全程代理、代办行政审批事项,实行全程跟踪服务。“一站式”办公,赢得了客商的满意和信任,新鑫钢铁、盛财薄板等大项目得以顺利在这镇落户安家。

倴城镇树立大局意识,全心全力支持县内大项目在本镇的落地工作。迁曹铁路项目是曹妃甸建设的配套工程之一,其中涉及倴城镇7个村子,需征地600余亩。为使省内这一项目尽早尽快施工,镇里组成工作小组,逐村逐户进行走访,积极做好政策宣传,对群众关心的地上附着物补偿问题,严格落实政策,公开公布补偿标准,实行阳光操作,保证了迁曹铁路倴城镇项目区全线开工。

在加大招商引资和配合县内大项目建设不放松的同时,倴城镇坚持实施多轮驱动战略,不断丰富项目建设的内涵。一方面对原镇办企业以租、股、转等多种形式整合资源,对第二水泥厂、坚美砌块厂、永发农机等发展势头较好的企业,鼓励和支持企业自主创新,挖掘发展潜力。二水投资1200万元的矿渣粉生产项目仅用两个月就建成完工,现已投入生产。另外,该镇用工业的理念,积极发展农业项目,鼓励各村根据本地特色,大力发展“一村一品”经济。全镇形成的以苇草加工、奶牛养殖、草莓种植、餐饮服务等为主的农业项目,打造出农村专业户1700多个。其中在上坡子片和官寨片进行的农业资源化配置试验项目已取得明显成果,投入资金300余万元加强农业项目建设,整理土地近4000亩,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加强畜牧、种植品种的改良、引进,推广了奶牛冻精颗粒、胚胎移植、草莓膜下微灌等新型种养技术,项目试验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500元。[3]

经济概貌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倴奔城镇依托良好的交通地域优势,民营经济迅猛发展,方兴未艾,农村经济向产业化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投资环境越来越好,两个文明建设硕果累累。该镇牢牢把握第一要务,按照“工业立镇、农业兴镇、商业旺镇”的发展目标,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外向化三大战略,突出特色产业、项目建设、生态优化三个重点,统筹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使该镇经济和社会事业得到良性循环,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全镇2007年完成社会总产值173100万元,其中工业增加值119160万元,农业增加值16548万元,实现财税收入1104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883元。

2010年度,镇政府加大转变政府职能力度,全方位搞好服务,努力构建村企、镇企共赢的发展格局,促进镇域经济的快速发展。2010年我镇自身谋划重点建设项目3个:

天然气加气站建设项目。该项目由唐山华油天然气有限公司计划投资2100万元建加气站2个,占地20亩。该项目年产值3000万元,税收150万元,可以解决就业30人;

农业机械加工自动化流水线项目。河北永发鸿田农机制造有限公司2009年投资2000万元新上高效花生收获机和花生摘果机,两种机型尚属国内空白,该项目已经研究完成并试验投产。2010年,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该企业准备另选占地80亩的新址,投资1.5亿元,建设现代化的农机具生产流水线。计划新上两条农业机械加工自动化生产流水线,实现农业机械加工由半机械化向自动化流水线生产的转变,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劳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从业人员;

蔬菜深加工项目。该项目计划占地40亩,由唐山投资2000万元建设。对我镇及其周边地区生产的白菜、甘蓝、草莓等果、蔬进行加工、冷藏、包装,统一出口国外,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增加农产品附加值。

狠抓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收入不断增加

苇草加工、草莓种植、奶牛养殖、生猪养殖、珍稀毛皮动物养殖是倴城镇的主导产业,也是全镇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途径之一。2010年,倴城镇加大结构调整力度,通过引进新品种、采用新技术,把几项主导产业的结构调优、品种调精、收入调高。一是苇草加工业增加新特色、开拓新市场。随着国际国内经济情况逐渐好转,倴城镇将面向国际市场积极开发沙滩帘、装饰帘、晾晒帘、篱笆帘等新品种,开拓新的销售市场,增加销售量,提高苇草加工附加值;二是草莓种植业引进新品种、扩大新模式。新的一年,镇政府积极引导种植户引进草莓新品种,进行品种的升级换代提高草莓的品质和产量,增加种植收入。扩大设施草莓栽培面积,增加地膜草莓种植面积,在增加日光温室草莓种植面积的同时,提早上市期,以增加效益;三是奶牛养殖业建设新小区、成立新组织。在全面完成奶牛出村入区工作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各个小区的服务功能,增加小区的容纳能力,吸收更多的散养户入驻小区。积极扶持各大养殖基地和养殖大村建立“奶牛养殖合作社”,加大饲养奶牛的抗风险能力,增加奶牛养殖收入;四是生猪养殖业采用新技术、扩建新基地。积极推广二元杂交、三元杂交的养殖方式,生产优质瘦肉型商品猪。在原有养殖基地的基础上,不断增加新的生猪养殖基地,促进全镇生猪养殖向规模化、优质化、标准化发展。五是珍稀毛皮动物养殖业培育新观念,树立新形象。积极引导养殖户转变养殖观念,增加如芬兰狐、美国黑(白)貂、乌苏里纯种貉等皮质优良、售价高的名优品种。改变以前毛皮热销时期良莠不分、粗放生产的作法,树立倴城镇珍稀动物毛皮“品质上乘、价格合适”的新形象。

打造惠民工程,核心是提高农民生活幸福指数,要让农村、农民平等地享受城市的各种资源,让更多农民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2010年,倴城镇会以更大的力度来促进更大范围的城中村,进行农村新民居建设,不断地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条件、提高农村环境质量、提升群众生活水平。一是继续推进绿化工作。按照“环村林、街道树、庭院花果”的模式,大力实施环院落、环街道、环村庄、环村路绿化工程,打造和谐优美的乡村生态环境。二是继续新民居建设。继续推进西北街、东北街、谷家营、松树四村的新民居建设,年底前完成居民回迁安置入住。王庄子、东坎村新民居建设,春季开始动工建设。西北街二期、东北街二期、东南街、西南街的新民居建设3月份开始进行前期准备工作,年底前地下部分完工。[4]

资源条件

农业

2007年以来,倴城镇委、镇政府进一步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在农业方面建成了万头瘦肉型猪养殖基地、万亩草莓基地、万头奶牛养殖基地、工艺苇帘加工等四大产业基地,其中“红乡”牌草莓畅销京、津、秦地区,工艺苇帘加入17个国家和地区。

工业

镇委、镇政府紧紧抓住曹妃甸建设的良好机遇,以项目建设为载体,优化工业结构,该镇生产的矿渣硅酸盐水泥、滦石牌石棉瓦、预应力圆孔板等产品荣获省和国家优质产品称号,该镇跨入唐山市经济实力三十强乡镇行列,被河北省人民政府评为百强乡镇。倴城镇优越的投资环境,纯朴的人文环境,丰厚的文化底蕴,是国内外朋友投资、经商办企业,一展宏图的广阔舞台。自2001年以来,江苏华西集团、蒙牛乳业集团等大企业先后到倴城镇投资兴业。

旅游

成兆才纪念馆位于倴城镇南大街中段路北,占地面积7026平方米,建筑面积1621平方米,1987年由国家文化部、河北省、唐山市和滦南县人民政府共同投资100多万元兴建,1989年12月竣工。成兆才为评剧创始人,著名剧作家,一生创作、改编了102部内容丰富、题材广泛、风格各异的剧本,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他创作、改编的《杜十娘》、《花为媒》、《杨三姐告状》等优秀评剧,脍炙人口,享誉全国。[5]

特色产业

倴城镇立足于地理位置优势,大力发展成郊经济,逐步形成了工贸、建筑、运输、草莓、林果、蔬菜、养殖等几大特色产业。乡镇企业年产值2.18亿,税金345.39万元;个体工商户累计达到6100个,私营企业达121家,实现总产值7.5亿元,完成利税7400万元。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本着“产业调特、规模调大、品质调优”的原则。积极适应入世要求,引导群众搞好产业结构调整。草莓面积已达到10000亩,经济林、防护林达18500亩,苗林4500亩,蔬菜面积160000亩,拥有养殖小区26个,龙头养殖大户12家,奶牛存栏达6000头,肉鸡年出栏70万只,肉猪年出栏3.5万头,貂、狐狸等稀有动物存栏达1.5万只,占农业总产值的35.7%。

该镇始终坚持以创建“六个好”党委和“五个好”农村党支部为目标,不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各项制度得到了较好的落实,促进了全镇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

中红普林杯

长城网4月24日电(张伟梁立勇张光明)2013年4月21日,滦南县“中红普林杯”第二届乒乓球团体赛圆满结束。本次比赛是由滦南县体育局主办,滦南县乒乓球运动协会承办,唐山中红普林集团有限公司冠名,比赛在唐山万浦热电有限公司体育馆举行,参加比赛的选手来自全县不同岗位的23支代表队,69名运动员,经过一天半紧张激烈地角逐,最终,唐山东方集团有限公司代表队获得冠军,滦南县倴城镇代表队亚军,唐山中红普林集团有限公司获得获得第三名。今后,滦南县乒协将继续广泛发展乒乓球的群众运动,为促进滦南和谐发展、全民健身而不懈努力。[6]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