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兀良哈台」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创建页面,内容为“=兀良合台= 兀良合台(Uriyangqatai;1201—1272年)。蒙古帝国名将。开国功臣速不台长子,蒙古兀良哈部人。早年曾充当成吉思…”)
 
Tra對話 | 貢獻
行 1: 行 1:
=兀良合台=
 
  
 兀良合台(Uriyangqatai;1201—1272年)。蒙古帝国名将。开国功臣速不台长子,蒙古兀良哈部人。早年曾充当成吉思汗的怯薛军。因是功臣世家,受命护育皇孙蒙哥,后成为蒙哥的一怯薛长,掌管蒙哥宿卫。
+
{{Infobox person
 +
| 姓名    = 兀良哈台
 +
| 圖像    = [[File:兀良哈台.jpg|缩略图|居中|[http://photocdn.sohu.com/20150811/mp26901619_1439301007674_1_th.jpeg 原图链接]]]}}
 +
 兀良合台(Uriyangqatai;1201—1272年)。[[ 蒙古帝国]] 名将。开国功臣速不台长子,[[ 蒙古兀良哈部人]] 。早年曾充当[[ 成吉思汗]] 的怯薛军。因是功臣世家,受命护育皇孙[[ 蒙哥]] ,后成为蒙哥的一怯薛长,掌管蒙哥宿卫。
  
 
 中文名: 兀良合台  
 
 中文名: 兀良合台  
行 9: 行 11:
 
 国    籍: 蒙古帝国  
 
 国    籍: 蒙古帝国  
  
 民    族: 蒙古族  
+
 民    族: [[ 蒙古族]]
  
 
 出生日期: 1201年  
 
 出生日期: 1201年  
行 17: 行 19:
 
 职    业: 军事家  
 
 职    业: 军事家  
  
 主要成就: 西征、伐大理、伐交趾、潭州之战  
+
 主要成就: [[ 西征]] 、伐[[ 大理]] 、伐[[ 交趾]] [[ 潭州之战]]
  
 
 追    封: 河南王  
 
 追    封: 河南王  
行 24: 行 26:
  
 
=人物生平=
 
=人物生平=
  随军西征
+
== 随军西征==
  
1233年,随贵由东征大真国,破蒲鲜万奴于辽东(今吉林延吉东城子山)。1235年随诸王拔都征钦察、兀鲁思、阿速、孛烈儿诸部,分兵后随拜答尔深入孛烈儿(波兰)﹑捏迷思(德意志)等部,攻陷波兰首都克拉科夫。后又在莱格尼察战役中大败波德联军。1248年,贵由汗去世,汗位空缺三年,兀良合台因是蒙哥身边一怯薛之长﹐故积极附和拔都的主张﹐推戴蒙哥即大汗位。
+
1233年,随贵由[[ 东征大真国]] ,破蒲鲜万奴于辽东(今[[ 吉林延吉东城子山]] )。1235年随诸王拔都征钦察、兀鲁思、阿速、孛烈儿诸部,分兵后随拜[[ 答尔深入孛烈儿]] (波兰)﹑捏迷思(德意志)等部,攻陷波兰首都克拉科夫。后又在莱格尼察战役中大败[[ 波德联军]] 。1248年,[[ 贵由汗]] 去世,汗位空缺三年,兀良合台因是蒙哥身边一怯薛之长﹐故积极附和拔都的主张﹐推戴蒙哥即大汗位。
  
  远征大理
+
== 远征大理==
  
1252年﹐奉蒙哥命辅佐忽必烈领军远征大理﹐绕道西南﹐企图从侧背攻宋。次年秋﹐兵分三路﹐兀良合台率西路军经吐蕃 , 渡金沙江﹐入察罕章﹐趋大理﹐与忽必烈所率中路军会合﹐占领大理城。忽必烈北返后﹐兀良合台留镇云南﹐分兵取善阐(今云南昆明)等城﹐俘获大理国主段兴智。征战两年﹐平大理五城﹑八府﹑四郡及乌蛮﹑白蛮等三十七部。
+
1252年﹐奉蒙哥命辅[[ 佐忽必烈]] 领军远征大理﹐绕道西南﹐企图从侧背攻宋。次年秋﹐兵分三路﹐兀良合台率西路军经吐蕃 , 渡金沙江﹐入察罕章﹐趋大理﹐与忽必烈所率中路军会合﹐占领大理城。忽必烈北返后﹐兀良合台留镇云南﹐分兵取善阐(今[[ 云南昆明]] )等城﹐俘获[[ 大理国]] 主段兴智。征战两年﹐平大理五城﹑八府﹑四郡及乌蛮﹑白蛮等三十七部。
  
1253年,蒙哥汗以其弟忽必烈总兵征服云南乌蛮(蒙古人称哈剌章,今彝族)、白蛮(蒙古人称察罕章,今白族)、鬼蛮(滇东北及黔西地区居住的乌蛮诸部,罗氏鬼国地方,蒙古人称赤秃哥儿)诸国,以兀良合台总督军事。1253年,蒙古军入云南境降附摩(今摩梭人)、么些(今纳西族)二部,遂至金沙江。兀良合台分兵攻取白蛮诸城寨,率师取龙首关,与忽必烈会合共同攻下大理城。次年,忽必烈率军北还,留下兀良合台继续征服大理国境内未附诸部。兀良合台东进,占押赤(今昆明市),俘潜逃至此的大理国王段兴智。其子阿术征赤秃哥儿、罗罗斯(四川凉山地区)等地。侵入云南的蒙古军在兀良合台指挥下,经过二年战争,平大理五城、八府、四郡,乌蛮、白蛮等三十七部。1256年,奉蒙哥汗之命率领所部,出乌蒙(云南昭通),趋泸江,破秃剌蛮三城(四川境内),在马湖江(四川境内)大败宋将张都统三万兵,夺其船二百艘,抵合州。1257年,蒙哥汗依兀良合台建议,在云南设置郡县。授他银印,加大元帅,还镇大理。十月,进攻交趾(越南),"军令严肃,秋毫无犯",交趾国主降附,还军押赤城。
+
1253年,蒙哥汗以其弟忽必烈总兵征服云南乌蛮(蒙古人称[[ 哈剌章]] ,今彝族)、白蛮(蒙古人称[[ 察罕章]] ,今白族)、鬼蛮(滇东北及黔西地区居住的[[ 乌蛮诸部]] ,罗氏鬼国地方,蒙古人称赤秃哥儿)诸国,以兀良合台总督军事。1253年,蒙古军入[[ 云南]] 境降附摩(今摩梭人)、么些(今[[ 纳西族]] )二部,遂至金沙江。兀良合台分兵攻取白蛮诸城寨,率师取龙首关,与忽必烈会合共同攻下大理城。次年,忽必烈率军北还,留下兀良合台继续征服大理国境内未附诸部。兀良合台东进,占押赤(今[[ 昆明市]] ),俘潜逃至此的大理国王段兴智。其子阿术征赤秃哥儿、罗罗斯([[ 四川凉山]] 地区)等地。侵入云南的蒙古军在兀良合台指挥下,经过二年战争,平大理五城、八府、四郡,乌蛮、白蛮等三十七部。1256年,奉蒙哥汗之命率领所部,出乌蒙([[ 云南昭通]] ),趋泸江,破秃剌蛮三城([[ 四川]] 境内),在马湖江(四川境内)大败宋将张都统三万兵,夺其船二百艘,抵合州。1257年,蒙哥汗依兀良合台建议,在云南设置郡县。授他银印,加大元帅,还镇大理。十月,进攻交趾([[ 越南]] ),"军令严肃,秋毫无犯",交趾国主降附,还军押赤城。</ref>[[兀良合台]]   .中国国学网</ref>
  
  征伐南宋
+
== 征伐南宋==
  
 
1258年,蒙哥汗亲征宋,复命兀良合台率军北上,从云南包抄南宋。遂率万余军北上,在老苍关大败宋军六万,经贵州,于次年正月直抵潭州(长沙)城下。在宋境转战千余里,大小十三战,歼敌四十余万。1260年四月,忽必烈即位。兀良合台至上都。
 
1258年,蒙哥汗亲征宋,复命兀良合台率军北上,从云南包抄南宋。遂率万余军北上,在老苍关大败宋军六万,经贵州,于次年正月直抵潭州(长沙)城下。在宋境转战千余里,大小十三战,歼敌四十余万。1260年四月,忽必烈即位。兀良合台至上都。
行 40: 行 42:
 
1256年﹐奉命北上夹击南宋四川州县﹐取道乌蒙(今云南昭通)﹐从陆路进军至石门关(今四川高县西北),破关,经叙州(今四川宜宾东北)﹑重庆,到达合州﹐与四川蒙古军会师後﹐仍返云南。
 
1256年﹐奉命北上夹击南宋四川州县﹐取道乌蒙(今云南昭通)﹐从陆路进军至石门关(今四川高县西北),破关,经叙州(今四川宜宾东北)﹑重庆,到达合州﹐与四川蒙古军会师後﹐仍返云南。
  
  南下交趾
+
== 南下交趾==
  
1257年冬﹐兀良合台进兵安南(今越南)﹐攻陷其国都升龙(今越南河内),安南王表示降附﹐遂还师云南。1259年夏﹐蒙哥从合州遣使命兀良合台北上﹐约定次年会师于长沙。兀良合台率蒙古骑兵三千和爨(啰啰)﹑僰(白人)军万人入广西﹐连下贵州(今广西贵县)﹑象州﹐入静江府(今广西桂林)﹐破辰州(今湖南沅陵)﹑沅州(今湖南芷江)﹐直抵潭州(今湖南长沙)﹐闻忽必烈正围攻鄂州(今湖北武汉)﹐遣使联络﹐遂与忽必烈所派援兵会合,渡江北上。
+
1257年冬﹐[[ 兀良合台]] 进兵安南(今[[ 越南]] )﹐攻陷其国都升龙(今越南河内),安南王表示降附﹐遂还师云南。1259年夏﹐蒙哥从合州遣使命兀良合[[ 台北]] 上﹐约定次年会师于长沙。兀良合台率蒙古骑兵三千和爨(啰啰)﹑僰(白人)军万人入广西﹐连下贵州(今[[ 广西贵县]] )﹑象州﹐入静江府(今广西桂林)﹐破辰州(今[[ 湖南沅陵]] )﹑沅州(今[[ 湖南芷江]] )﹐直抵潭州(今[[ 湖南长沙]] )﹐闻忽必烈正围攻鄂州(今[[ 湖北武汉]] )﹐遣使联络﹐遂与忽必烈所派援兵会合,渡江北上。
  
 中统元年(1260年)﹐元世祖忽必烈即大汗位﹐随后兀良合台返回上都,解兵权。至元九年,卒,年七十二。追封河南王,谥武毅。
+
 中统元年(1260年)﹐元世祖[[ 忽必烈]] 即大汗位﹐随后兀良合台返回上都,解兵权。至元九年,卒,年七十二。追封河南王,谥武毅。
 
=主要成就=
 
=主要成就=
 忽必烈北归后,大将兀良合台担负起平定尚未臣服大理国东部地区的重任。云南地区在南诏崛起以前,其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长期都在东部的滇池和曲靖地区,也就是古滇国和古夜郎国的首邑所在地。南诏崛起于洱海附近后,南诏国及其后的大理国长期以洱海边的城邑作为自己的都城,使得洱海地区超越滇池地区成为云南的中心区域。不过,南诏、大理时期的滇池地区,其经济发展程度也很高,建立在这里的鄯善府城(一名赤柙城,今云南昆明)是当时的陪都。大理国君段兴智及其随从大臣逃奔至鄯善后,在那里召集大理余众与蒙古作对,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蒙古攻占羊苴咩城(今云南省大理市),并没能灭亡大理,大理国的法统继续存在,鄯善城仍然可以视为大理国民众和臣服于大理诸部落的统治中心。因此,必须尽快占领鄯善城,拔掉这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大理国东部中心。
+
 忽必烈北归后,大将兀良合台担负起平定尚未臣服大理国东部地区的重任。云南地区在南诏崛起以前,其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长期都在东部的滇池和曲靖地区,也就是古滇国和古夜郎国的首邑所在地。南诏崛起于洱海附近后,南诏国及其后的大理国长期以洱海边的城邑作为自己的都城,使得洱海地区超越滇池地区成为云南的中心区域。不过,南诏、大理时期的滇池地区,其经济发展程度也很高,建立在这里的鄯善府城(一名赤柙城,今[[ 云南昆明]] )是当时的陪都。大理国君段兴智及其随从大臣逃奔至鄯善后,在那里召集大理余众与蒙古作对,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蒙古攻占羊苴咩城(今[[ 云南省大理市]] ),并没能灭亡大理,大理国的法统继续存在,鄯善城仍然可以视为大理国民众和臣服于大理诸部落的统治中心。因此,必须尽快占领鄯善城,拔掉这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大理国东部中心。</ref>[[兀良合台东征]]  .广州日报</ref>
  
 蒙古军在占领包括国都在内的大理国西部后,军队将士已经极其疲惫,再加上还要平息一些不愿臣服群落的反叛,兀良合台迟迟不能集中兵力东征。直到这年秋天(蒙哥汉四年即1254年),雨季已经过去,兀良合台才率蒙军主力出征鄯善。《世祖平云南碑》记载这段史实说:“分兵略地,所向皆下,惟鄯阐未附。明年春,留大将兀良合台经略之,上振旅而还。未几拔部阐,得兴智以献,释不杀。进军平乌蛮部落三十七。”碑刻叙述兀良合台拔鄯善之战的文字简略,《元史·兀良合台传》关于这场攻坚战有比较详细的描述。根据碑刻和史书的记载,大致可以复原当时鄯善之战的轮廓。
+
 蒙古军在占领包括国都在内的[[ 大理国]] 西部后,军队将士已经极其疲惫,再加上还要平息一些不愿臣服群落的反叛,兀良合台迟迟不能集中兵力东征。直到这年秋天(蒙哥汉四年即1254年),雨季已经过去,兀良合台才率蒙军主力出征鄯善。《[[ 世祖平云南碑]] 》记载这段史实说:“分兵略地,所向皆下,惟鄯阐未附。明年春,留大将兀良合台经略之,上振旅而还。未几拔部阐,得兴智以献,释不杀。进军平乌蛮部落三十七。”碑刻叙述兀良合台拔鄯善之战的文字简略,《[[ 元史·兀良合台传]] 》关于这场攻坚战有比较详细的描述。根据碑刻和史书的记载,大致可以复原当时鄯善之战的轮廓。
  
 兀良合台率领的云南蒙军离开羊苴咩城后,先是派遣一支骑兵直趋鄯阐,做出即刻要攻城的样子,使得鄯善城的大理君臣惶惶不安,据城固守。自己则亲自率领主力蒙军扫除横亘在羊苴咩城与鄯善城之间的大理国据点。首先发起攻击的对象是合刺章城(大概在今云南元谋与武定间),该城驻扎的大理军队并不多,却坚守不降,蒙军攻下此城后,屠杀了全城军民,用以恐吓其他敢于坚守的城寨。接着,兀良合台率军进抵大理东部重镇罗部府(今云南武定),大将高升在这里召集起一支颇具实力的大理诸部军队准备与蒙军决战。蒙军野战能力极强,战术又灵活,大理军抵挡不住,高升军在夷可浪山下被兀良合台军击溃。蒙军乘胜进抵大理陪都鄯阐府城。
+
 兀良合台率领的[[ 云南蒙军]] 离开羊苴咩城后,先是派遣一支骑兵直趋鄯阐,做出即刻要攻城的样子,使得鄯善城的大理君臣惶惶不安,据城固守。自己则亲自率领主力蒙军扫除横亘在羊苴咩城与鄯善城之间的大理国据点。首先发起攻击的对象是合刺章城(大概在今[[ 云南元谋]] [[ 武定间]] ),该城驻扎的大理军队并不多,却坚守不降,蒙军攻下此城后,屠杀了全城军民,用以恐吓其他敢于坚守的城寨。接着,兀良合台率军进抵大理东部重镇罗部府(今[[ 云南武定]] ),大将高升在这里召集起一支颇具实力的大理诸部军队准备与蒙军决战。蒙军野战能力极强,战术又灵活,大理军抵挡不住,高升军在夷可浪山下被兀良合台军击溃。蒙军乘胜进抵大理陪都鄯阐府城。
 
=历史评价=
 
=历史评价=
  
  征战著称
+
== 征战著称==
  
 很多军事类教科书上对其并未详细介绍,但作为一名将领,其一生的确充满传奇色彩,同其父亲速不台一样,兀良合台同样以征战地域范围广而著称,其征战范围东达图们江流域,西至波兰,捷克,匈牙利等地,向南则攻占过越南首都河内。这在军事史上绝对是个奇迹。伴随着征战,也增加了中国对西方的了解,如《元史·兀良合台传》中提到的“丙午,又从拔都讨孛烈儿乃、捏迷思部。“是中国关于捏迷思(德意志)的最早的汉文纪录。身为蒙古和元朝的五朝元老,兀良合台却并未得到忽必烈的信任。作为蒙哥汗时的重臣,《新元史·兀良合台传》载忽必烈对其是“疑而忌之”,待兀良合台北上后即解除了他的兵权,就连忽必烈平定阿里不哥的叛乱时,兀良合台得到的任务也仅是留守京师。难怪《元史·阿术传》中有“子孙父子浴血三世,至不怜吉歹始追王”的悲叹。
+
 很多军事类教科书上对其并未详细介绍,但作为一名将领,其一生的确充满传奇色彩,同其父亲速不台一样,兀良合台同样以征战地域范围广而著称,其征战范围东达图们江流域,西至[[ 波兰]] [[ 捷克]] [[ 匈牙利]] 等地,向南则攻占过越南首都河内。这在军事史上绝对是个奇迹。伴随着征战,也增加了中国对西方的了解,如《[[ 元史·兀良合台传]] 》中提到的“丙午,又从拔都讨孛烈儿乃、捏迷思部。“是中国关于捏迷思(德意志)的最早的汉文纪录。身为蒙古和元朝的五朝元老,兀良合台却并未得到忽必烈的信任。作为蒙哥汗时的重臣,《[[ 新元史·兀良合台传]] 》载忽必烈对其是“疑而忌之”,待兀良合台北上后即解除了他的兵权,就连忽必烈平定阿里不哥的叛乱时,兀良合台得到的任务也仅是留守京师。难怪《[[ 元史·阿术传]] 》中有“子孙父子浴血三世,至不怜吉歹始追王”的悲叹。
  
  史料记载
+
==史料记载==
 +
 
 +
现今欧洲部分史书上记载参与入侵[[波兰]]的蒙古将领[[为拜答尔]],合丹和斡儿答,这与中国的史书上记载有矛盾,按现有 史料记载 ,合丹是跟随拔都大军去攻打匈牙利,分兵后为南路军的统帅,不可能出现在波兰,且[[合丹]](Kadan)与[[兀良合台]](Uriyangqatai)发音较为相近,故有弄混的可能。北路军的将领应为拜答尔,[[兀良合台]]和[[斡儿答]]。<ref>《[[元史·卷一百二十一·列传第八]]》  .国学导航</ref>
  
现今欧洲部分史书上记载参与入侵波兰的蒙古将领为拜答尔,合丹和斡儿答,这与中国的史书上记载有矛盾,按现有史料记载,合丹是跟随拔都大军去攻打匈牙利,分兵后为南路军的统帅,不可能出现在波兰,且合丹(Kadan)与兀良合台(Uriyangqatai)发音较为相近,故有弄混的可能。北路军的将领应为拜答尔,兀良合台和斡儿答。
 
 
=家族成员=
 
=家族成员=
 儿子:阿术。
+
 儿子:[[ 阿术]]
 
=史籍记载=
 
=史籍记载=
 《元史·兀良合台传》
+
 《[[ 元史·兀良合台传]]
 
 
=参考资料=
 
1.  兀良合台   .中国国学网
 
 
 
2.  兀良合台东征  .广州日报
 
  
3.  《元史·卷一百二十一·列传第八》  .国学导航
+
==参考文献==
 +
{{reflist}}

於 2018年12月25日 (二) 09:58 的修訂

兀良哈台

兀良合台(Uriyangqatai;1201—1272年)。蒙古帝國名將。開國功臣速不台長子,蒙古兀良哈部人。早年曾充當成吉思汗的怯薛軍。因是功臣世家,受命護育皇孫蒙哥,後成為蒙哥的一怯薛長,掌管蒙哥宿衛。

中文名: 兀良合台

外文名: Uriyangqatai

國 籍: 蒙古帝國

民 族: 蒙古族

出生日期: 1201年

逝世日期: 1272年

職 業: 軍事家

主要成就: 西征、伐大理、伐交趾潭州之戰

追 封: 河南王

諡 號: 武毅

人物生平

隨軍西征

1233年,隨貴由東征大真國,破蒲鮮萬奴於遼東(今吉林延吉東城子山)。1235年隨諸王拔都征欽察、兀魯思、阿速、孛烈兒諸部,分兵後隨拜答爾深入孛烈兒(波蘭)﹑捏迷思(德意志)等部,攻陷波蘭首都克拉科夫。後又在萊格尼察戰役中大敗波德聯軍。1248年,貴由汗去世,汗位空缺三年,兀良合台因是蒙哥身邊一怯薛之長﹐故積極附和拔都的主張﹐推戴蒙哥即大汗位。

遠征大理

1252年﹐奉蒙哥命輔佐忽必烈領軍遠征大理﹐繞道西南﹐企圖從側背攻宋。次年秋﹐兵分三路﹐兀良合台率西路軍經吐蕃 , 渡金沙江﹐入察罕章﹐趨大理﹐與忽必烈所率中路軍會合﹐占領大理城。忽必烈北返後﹐兀良合台留鎮雲南﹐分兵取善闡(今雲南昆明)等城﹐俘獲大理國主段興智。征戰兩年﹐平大理五城﹑八府﹑四郡及烏蠻﹑白蠻等三十七部。

1253年,蒙哥汗以其弟忽必烈總兵征服雲南烏蠻(蒙古人稱哈剌章,今彝族)、白蠻(蒙古人稱察罕章,今白族)、鬼蠻(滇東北及黔西地區居住的烏蠻諸部,羅氏鬼國地方,蒙古人稱赤禿哥兒)諸國,以兀良合台總督軍事。1253年,蒙古軍入雲南境降附摩(今摩梭人)、麼些(今納西族)二部,遂至金沙江。兀良合台分兵攻取白蠻諸城寨,率師取龍首關,與忽必烈會合共同攻下大理城。次年,忽必烈率軍北還,留下兀良合台繼續征服大理國境內未附諸部。兀良合台東進,占押赤(今昆明市),俘潛逃至此的大理國王段興智。其子阿術征赤禿哥兒、羅羅斯(四川涼山地區)等地。侵入雲南的蒙古軍在兀良合台指揮下,經過二年戰爭,平大理五城、八府、四郡,烏蠻、白蠻等三十七部。1256年,奉蒙哥汗之命率領所部,出烏蒙(雲南昭通),趨瀘江,破禿剌蠻三城(四川境內),在馬湖江(四川境內)大敗宋將張都統三萬兵,奪其船二百艘,抵合州。1257年,蒙哥汗依兀良合台建議,在雲南設置郡縣。授他銀印,加大元帥,還鎮大理。十月,進攻交趾(越南),"軍令嚴肅,秋毫無犯",交趾國主降附,還軍押赤城。</ref>兀良合台 .中國國學網</ref>

征伐南宋

1258年,蒙哥汗親征宋,復命兀良合台率軍北上,從雲南包抄南宋。遂率萬餘軍北上,在老蒼關大敗宋軍六萬,經貴州,於次年正月直抵潭州(長沙)城下。在宋境轉戰千餘里,大小十三戰,殲敵四十餘萬。1260年四月,忽必烈即位。兀良合台至上都。

1256年﹐奉命北上夾擊南宋四川州縣﹐取道烏蒙(今雲南昭通)﹐從陸路進軍至石門關(今四川高縣西北),破關,經敘州(今四川宜賓東北)﹑重慶,到達合州﹐與四川蒙古軍會師後﹐仍返雲南。

南下交趾

1257年冬﹐兀良合台進兵安南(今越南)﹐攻陷其國都升龍(今越南河內),安南王表示降附﹐遂還師雲南。1259年夏﹐蒙哥從合州遣使命兀良合台北上﹐約定次年會師於長沙。兀良合台率蒙古騎兵三千和爨(囉囉)﹑僰(白人)軍萬人入廣西﹐連下貴州(今廣西貴縣)﹑象州﹐入靜江府(今廣西桂林)﹐破辰州(今湖南沅陵)﹑沅州(今湖南芷江)﹐直抵潭州(今湖南長沙)﹐聞忽必烈正圍攻鄂州(今湖北武漢)﹐遣使聯絡﹐遂與忽必烈所派援兵會合,渡江北上。

中統元年(1260年)﹐元世祖忽必烈即大汗位﹐隨後兀良合台返回上都,解兵權。至元九年,卒,年七十二。追封河南王,諡武毅。

主要成就

忽必烈北歸後,大將兀良合台擔負起平定尚未臣服大理國東部地區的重任。雲南地區在南詔崛起以前,其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長期都在東部的滇池和曲靖地區,也就是古滇國和古夜郎國的首邑所在地。南詔崛起於洱海附近後,南詔國及其後的大理國長期以洱海邊的城邑作為自己的都城,使得洱海地區超越滇池地區成為雲南的中心區域。不過,南詔、大理時期的滇池地區,其經濟發展程度也很高,建立在這裡的鄯善府城(一名赤柙城,今雲南昆明)是當時的陪都。大理國君段興智及其隨從大臣逃奔至鄯善後,在那裡召集大理餘眾與蒙古作對,從某種意義上來講,蒙古攻占羊苴咩城(今雲南省大理市),並沒能滅亡大理,大理國的法統繼續存在,鄯善城仍然可以視為大理國民眾和臣服於大理諸部落的統治中心。因此,必須儘快占領鄯善城,拔掉這個具有象徵意義的大理國東部中心。</ref>兀良合台東征 .廣州日報</ref>

蒙古軍在占領包括國都在內的大理國西部後,軍隊將士已經極其疲憊,再加上還要平息一些不願臣服群落的反叛,兀良合台遲遲不能集中兵力東征。直到這年秋天(蒙哥漢四年即1254年),雨季已經過去,兀良合台才率蒙軍主力出征鄯善。《世祖平雲南碑》記載這段史實說:「分兵略地,所向皆下,惟鄯闡未附。明年春,留大將兀良合台經略之,上振旅而還。未幾拔部闡,得興智以獻,釋不殺。進軍平烏蠻部落三十七。」碑刻敘述兀良合台拔鄯善之戰的文字簡略,《元史·兀良合台傳》關於這場攻堅戰有比較詳細的描述。根據碑刻和史書的記載,大致可以復原當時鄯善之戰的輪廓。

兀良合台率領的雲南蒙軍離開羊苴咩城後,先是派遣一支騎兵直趨鄯闡,做出即刻要攻城的樣子,使得鄯善城的大理君臣惶惶不安,據城固守。自己則親自率領主力蒙軍掃除橫亘在羊苴咩城與鄯善城之間的大理國據點。首先發起攻擊的對象是合刺章城(大概在今雲南元謀武定間),該城駐紮的大理軍隊並不多,卻堅守不降,蒙軍攻下此城後,屠殺了全城軍民,用以恐嚇其他敢于堅守的城寨。接着,兀良合台率軍進抵大理東部重鎮羅部府(今雲南武定),大將高升在這裡召集起一支頗具實力的大理諸部軍隊準備與蒙軍決戰。蒙軍野戰能力極強,戰術又靈活,大理軍抵擋不住,高升軍在夷可浪山下被兀良合台軍擊潰。蒙軍乘勝進抵大理陪都鄯闡府城。

歷史評價

征戰著稱

很多軍事類教科書上對其並未詳細介紹,但作為一名將領,其一生的確充滿傳奇色彩,同其父親速不台一樣,兀良合台同樣以征戰地域範圍廣而著稱,其征戰範圍東達圖們江流域,西至波蘭捷克匈牙利等地,向南則攻占過越南首都河內。這在軍事史上絕對是個奇蹟。伴隨着征戰,也增加了中國對西方的了解,如《元史·兀良合台傳》中提到的「丙午,又從拔都討孛烈兒乃、捏迷思部。「是中國關於捏迷思(德意志)的最早的漢文紀錄。身為蒙古和元朝的五朝元老,兀良合台卻並未得到忽必烈的信任。作為蒙哥汗時的重臣,《新元史·兀良合台傳》載忽必烈對其是「疑而忌之」,待兀良合台北上後即解除了他的兵權,就連忽必烈平定阿里不哥的叛亂時,兀良合台得到的任務也僅是留守京師。難怪《元史·阿術傳》中有「子孫父子浴血三世,至不憐吉歹始追王」的悲嘆。

史料記載

現今歐洲部分史書上記載參與入侵波蘭的蒙古將領為拜答爾,合丹和斡兒答,這與中國的史書上記載有矛盾,按現有史料記載,合丹是跟隨拔都大軍去攻打匈牙利,分兵後為南路軍的統帥,不可能出現在波蘭,且合丹(Kadan)與兀良合台(Uriyangqatai)發音較為相近,故有弄混的可能。北路軍的將領應為拜答爾,兀良合台斡兒答[1]

家族成員

兒子:阿術

史籍記載

元史·兀良合台傳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