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元上都」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创建页面,内容为“元上都或称上都即开平,位于今中国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五一种畜场境内,多伦县西北闪电河(上都音高勒)畔。…”)
 
 
(未顯示同一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5 次修訂)
行 1: 行 1:
 元上都或称上都即开平,位于今中国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五一种畜场境内,多伦县西北闪电河(上都音高勒)畔。元世祖忽必烈即位以前,于1256年三月,命刘秉忠建王府于此。1260年5月5日,忽必烈在开平即位。1263年6月16日,忽必烈下诏升开平为上都。1267年,忽必烈定都燕京(1271年改称大都),改上都为夏都[1] ,作避暑行宫,夏天在这里处理政务。1359年1月8日,红巾军攻入上都城,焚毁宫阙,留七日后离去。1369年7月20日,明军攻克上都,此后,明朝改上都路为开平府。
+
[[File:元上都.jpg|350px|缩略图|右|<big>元上都</big>[http://p1-q.mafengwo.net/s13/M00/B2/A5/wKgEaVymyJqADQU5AAjT_Eh-4yY10.jpeg?imageMogr2%2Fthumbnail%2F%21690x370r%2Fgravity%2FCenter%2Fcrop%2F%21690x370%2Fquality%2F100 原图链接][http://www.mafengwo.cn/poi/33675336.html 来自 马蜂窝 的图片]]]
 +
 
 +
''' 元上都''' 或称上都即开平,位于今中国[[ 内蒙古自治区]][[ 锡林郭勒盟]] 正蓝旗五一种畜场境内,多伦县西北闪电河(上都音高勒)畔。元世祖忽必烈即位以前,于1256年三月,命刘秉忠建王府于此。1260年5月5日,[[ 忽必烈]] 在开平即位。1263年6月16日,忽必烈下诏升开平为上都。1267年,忽必烈定都燕京(1271年改称大都),改上都为夏都,作避暑行宫,夏天在这里处理政务。1359年1月8日,红巾军攻入上都城,焚毁宫阙,留七日后离去。1369年7月20日,明军攻克上都,此后,[[ 明朝]] 改上都路为开平府。
  
 
==城市布局==
 
==城市布局==
  
 元上都建城时汇集了大批工匠,后扩建历数十载。据考古所得,城市为方形,有外城、内城和宫城三重。外城周长十七里(边长2.2公里),用土夯筑,平面呈曲尺形,北侧有二门,西侧和南侧各有一门。外城北半部为御苑,西南部为市街,西门外有关厢。
+
 元上都建城时汇集了大批[[ 工匠]] ,后扩建历数十载。据[[ 考古]] 所得,城市为方形,有外城、内城和宫城三重。外城周长十七里(边长2.2公里),用土夯筑,平面呈曲尺形,北侧有二门,西侧和南侧各有一门。外城北半部为御苑,西南部为市街,西门外有关厢。
  
 内城位于外城东南侧,边长约1,400米,也是土城,外侧用石块垒一层护面。内城东西各开两门,南北各开一门,门外均设瓮城。城内四角有大龙光华严寺、乾元寺、华严寺和孔庙四座建筑。内城中有大片空地,可架穹庐毡帐。
+
 内城位于外城东南侧,边长约1,400米,也是土城,外侧用石块垒一层护面。内城东西各开两门,南北各开一门,门外均设[[ 瓮城]] 。城内四角有大龙光华严寺、乾元寺、华严寺和孔庙四座建筑。内城中有大片空地,可架穹庐毡帐。
  
 宫城位于内城中轴线稍微偏北的位置,面积约北京故宫的一半,南北长620米,东西宽570米,为土墙,外包砖皮,东、西、南各开一门。南门外东西横街和南北御道,两道在宫门前相交,形成东西宽500多米、南北长100多米的广场。宫城内的主要建筑有大安阁、承应阙、仪天殿、连香阁、寿昌堂、睿思殿、仁春阁、隆德殿、清宁殿、楠木亭等建筑。大安阁为拆除金东京宫殿熙春阁取材建造,位于东西门御道北侧的中轴线位置上,忽必烈登基后未建造正殿,而是用大安阁作为宫城正殿。承应阙位于宫城北墙正中,布局与北京故宫午门相似,左右伸出双阙,但下方无门道。宫城内各处宫殿自由散落配置,各自成群,不拘对称,此外还在宫城中开挖多处池塘水泊,布局灵活自由,带有离宫色彩。
+
 宫城位于内城[[ 中轴线]] 稍微偏北的位置,面积约[[ 北京故宫]] 的一半,南北长620米,东西宽570米,为土墙,外包砖皮,东、西、南各开一门。南门外东西横街和南北御道,两道在宫门前相交,形成东西宽500多米、南北长100多米的广场。宫城内的主要建筑有大安阁、承应阙、仪天殿、连香阁、寿昌堂、睿思殿、仁春阁、隆德殿、清宁殿、楠木亭等建筑。大安阁为拆除金东京宫殿熙春阁取材建造,位于东西门御道北侧的中轴线位置上,忽必烈登基后未建造正殿,而是用大安阁作为宫城正殿。承应阙位于宫城北墙正中,布局与北京故宫[[ 午门]] 相似,左右伸出双阙,但下方无门道。宫城内各处宫殿自由散落配置,各自成群,不拘对称,此外还在宫城中开挖多处池塘水泊,布局灵活自由,带有离宫色彩。
  
 从元上都的平面布局看,内城和宫城为严谨的对称布局,同元大都的对称平面相似,而外城包筑内城西、北两面,破坏了这一对称性,因此一些考古学家认为,刘秉忠最初建造的仅仅是忽必烈的藩王王城,即内城,而外城为后来扩建。但这一推测有待考古证实。
+
 从元上都的[[ 平面]] 布局看,内城和宫城为严谨的[[ 对称]] 布局,同元大都的对称平面相似,而外城包筑内城西、北两面,破坏了这一对称性,因此一些[[ 考古学家]] 认为,刘秉忠最初建造的仅仅是忽必烈的藩王王城,即内城,而外城为后来扩建。但这一推测有待考古证实。
  
 
 在元上都东西方还建有两处狩猎行宫,称东、西凉亭。
 
 在元上都东西方还建有两处狩猎行宫,称东、西凉亭。
行 15: 行 17:
 
==衰落==
 
==衰落==
  
 元上都的主要职能是供元朝皇帝前来避暑,每年春分元帝即从都城大都前往此地,秋分时返回都城大都。此外,新征集的蒙古军队也有因不耐酷暑而暂住上都的记载。由于上都周围全是草原和牧区,其粮食与物资完全依赖内地供给,又无水路可通,交通不便,因此一直制约着上都的发展。忽必烈在至元初年曾经用免除赋税、减轻商税的办法鼓励臣民和商人移居上都,但最终因粮食供应不便而在至元三十年(1293年)将城中部分工匠迁回都城大都。
+
 元上都的主要职能是供[[ 元朝]][[ 皇帝]] 前来避暑,每年春分元帝即从都城大都前往此地,秋分时返回都城大都<ref>[https://www.sohu.com/a/260233406_119977 三月避暑,九月避寒,元代皇帝还有空管国事吗?],搜狐,2018-10-18</ref> 。此外,新征集的蒙古军队也有因不耐酷暑而暂住上都的记载。由于上都周围全是草原和牧区,其[[ 粮食]] 与物资完全依赖内地供给,又无水路可通,交通不便,因此一直制约着上都的发展。忽必烈在至元初年曾经用免除赋税、减轻商税的办法鼓励臣民和[[ 商人]] 移居上都,但最终因粮食供应不便而在至元三十年(1293年)将城中部分工匠迁回都城大都。
  
 元朝至正十八年十二月九日(1359年1月8日),红巾军在关先生、破头潘、沙刘二率领下攻入上都,焚毁宫阙,留七日后,前往辽阳行省。至正二十八年闰七月二十八日(1368年9月10日),明朝军队逼近大都,元惠宗率后妃、臣僚等北走,至正二十八年八月二日(1368年9月14日),明军将领徐达攻克大都。
+
 元朝至正十八年十二月九日(1359年1月8日),红巾军在关先生、破头潘、沙刘二率领下攻入上都,焚毁宫阙,留七日后,前往辽阳行省。至正二十八年闰七月二十八日(1368年9月10日),明朝军队逼近大都,元惠宗率后妃、臣僚等北走,至正二十八年八月二日(1368年9月14日),明军将领[[ 徐达]] 攻克大都。
  
 至正二十八年八月四日(1368年9月16日),元惠宗到达上都[2] 。至正二十九年六月十三日(1369年7月16日),明军逼近上都,元惠宗离开上都,当天到达应昌(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达里诺尔西南古城)。至正二十九年六月十七日(1369年7月20日),明军将领常遇春攻克上都。
+
 至正二十八年八月四日(1368年9月16日),元惠宗到达上都。至正二十九年六月十三日(1369年7月16日),明军逼近上都,元惠宗离开上都,当天到达应昌(今内蒙古[[ 克什克腾旗]] 达里诺尔西南古城)。至正二十九年六月十七日(1369年7月20日),明军将领常遇春攻克上都。
  
 此后,明太祖改上都路为开平府。洪武四年(1371年)改设开平卫,隶北平都司。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设开平卫指挥使司,下设五个千户所,屯田驻防。明成祖朱棣多次率领明军出塞,常到开平屯驻。永乐元年(1403年)明成祖将开平卫撤至独石口(今河北省沽源县南独石口),元上都城址遂被废弃。
+
 此后,[[ 明太祖]] 改上都路为开平府。洪武四年(1371年)改设开平卫,隶北平都司。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设开平卫指挥使司,下设五个千户所,屯田驻防。[[ 明成祖]] 朱棣多次率领明军出塞,常到开平屯驻。永乐元年(1403年)明成祖将开平卫撤至独石口(今河北省沽源县南独石口),元上都城址遂被废弃。
  
 
==西方著作中的描述==
 
==西方著作中的描述==
  
 上都广为西方世界认识,原因 是13 世纪马可孛罗于此地获忽必烈觐见,于其《游记》中记载都城生活的奢华:“内有大理石宫殿,甚美,其房舍内皆涂金,绘重重鸟兽花木,工巧之极,技术之佳,见之足以娱乐人心目” 。18 世纪英国诗人柯勒律治阅《游记》后,于其诗篇中赞美:“上都坐忽必烈汗,恢宏皇城乐御邦”(In Xanadu did Kubla Khan, A stately pleasure-dome decree...)。后来,西方人以“Xanadu”比拟作“世外桃源”。土卫六上的最大亮区俗称为“上都”,因为没有人知道那里是什么样子。
+
 上都广为西方世界认识,原因 是[[13 世纪]] 马可孛罗于此地获忽必烈觐见,于其《游记》中记载都城生活的奢华:“内有[[ 大理石]] 宫殿,甚美,其房舍内皆涂金,绘重重鸟兽花木,工巧之极,[[ 技术]] 之佳,见之足以娱乐人心目” 。[[18 世纪]] 英国[[ 诗人]][[ 柯勒律治]] 阅《游记》后,于其诗篇中赞美:“上都坐忽必烈汗,恢宏皇城乐御邦”(In Xanadu did Kubla Khan, A stately pleasure-dome decree...)。后来,西方人以“Xanadu”比拟作“世外桃源”。土卫六上的最大亮区俗称为“上都”,因为没有人知道那里是什么样子<ref>[https://morricone.cn/movie/dvd-2001-mt3.htm 马可 波罗游记 07页 第二卷 忽必烈大汗和他的宫廷西南行程中各省区的见闻录],莫里康内爱好者</ref>
 +
 
 +
==视频==
 +
===<center> 元上都 相关视频</center>===
 +
<center>正蓝旗元上都遗址</center>
 +
<center>{{#iDisplay:d0524nctq9n|560|390|qq}}</center>
 +
 
 +
<center>鸟瞰元上都遗址</center>
 +
<center>{{#iDisplay:l0924t2lbw3|560|390|qq}}</center>
 +
 
 +
==参考文献==
 +
[[Category:790 文物考古總論]]

於 2020年6月8日 (一) 19:53 的最新修訂

元上都或稱上都即開平,位於今中國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正藍旗五一種畜場境內,多倫縣西北閃電河(上都音高勒)畔。元世祖忽必烈即位以前,於1256年三月,命劉秉忠建王府於此。1260年5月5日,忽必烈在開平即位。1263年6月16日,忽必烈下詔升開平為上都。1267年,忽必烈定都燕京(1271年改稱大都),改上都為夏都,作避暑行宮,夏天在這裡處理政務。1359年1月8日,紅巾軍攻入上都城,焚毀宮闕,留七日後離去。1369年7月20日,明軍攻克上都,此後,明朝改上都路為開平府。

城市布局

元上都建城時匯集了大批工匠,後擴建歷數十載。據考古所得,城市為方形,有外城、內城和宮城三重。外城周長十七里(邊長2.2公里),用土夯築,平面呈曲尺形,北側有二門,西側和南側各有一門。外城北半部為御苑,西南部為市街,西門外有關廂。

內城位於外城東南側,邊長約1,400米,也是土城,外側用石塊壘一層護面。內城東西各開兩門,南北各開一門,門外均設瓮城。城內四角有大龍光華嚴寺、乾元寺、華嚴寺和孔廟四座建築。內城中有大片空地,可架穹廬氈帳。

宮城位於內城中軸線稍微偏北的位置,面積約北京故宮的一半,南北長620米,東西寬570米,為土牆,外包磚皮,東、西、南各開一門。南門外東西橫街和南北御道,兩道在宮門前相交,形成東西寬500多米、南北長100多米的廣場。宮城內的主要建築有大安閣、承應闕、儀天殿、連香閣、壽昌堂、睿思殿、仁春閣、隆德殿、清寧殿、楠木亭等建築。大安閣為拆除金東京宮殿熙春閣取材建造,位於東西門御道北側的中軸線位置上,忽必烈登基後未建造正殿,而是用大安閣作為宮城正殿。承應闕位於宮城北牆正中,布局與北京故宮午門相似,左右伸出雙闕,但下方無門道。宮城內各處宮殿自由散落配置,各自成群,不拘對稱,此外還在宮城中開挖多處池塘水泊,布局靈活自由,帶有離宮色彩。

從元上都的平面布局看,內城和宮城為嚴謹的對稱布局,同元大都的對稱平面相似,而外城包築內城西、北兩面,破壞了這一對稱性,因此一些考古學家認為,劉秉忠最初建造的僅僅是忽必烈的藩王王城,即內城,而外城為後來擴建。但這一推測有待考古證實。

在元上都東西方還建有兩處狩獵行宮,稱東、西涼亭。

衰落

元上都的主要職能是供元朝皇帝前來避暑,每年春分元帝即從都城大都前往此地,秋分時返回都城大都[1]。此外,新徵集的蒙古軍隊也有因不耐酷暑而暫住上都的記載。由於上都周圍全是草原和牧區,其糧食與物資完全依賴內地供給,又無水路可通,交通不便,因此一直制約着上都的發展。忽必烈在至元初年曾經用免除賦稅、減輕商稅的辦法鼓勵臣民和商人移居上都,但最終因糧食供應不便而在至元三十年(1293年)將城中部分工匠遷回都城大都。

元朝至正十八年十二月九日(1359年1月8日),紅巾軍在關先生、破頭潘、沙劉二率領下攻入上都,焚毀宮闕,留七日後,前往遼陽行省。至正二十八年閏七月二十八日(1368年9月10日),明朝軍隊逼近大都,元惠宗率后妃、臣僚等北走,至正二十八年八月二日(1368年9月14日),明軍將領徐達攻克大都。

至正二十八年八月四日(1368年9月16日),元惠宗到達上都。至正二十九年六月十三日(1369年7月16日),明軍逼近上都,元惠宗離開上都,當天到達應昌(今內蒙古克什克騰旗達里諾爾西南古城)。至正二十九年六月十七日(1369年7月20日),明軍將領常遇春攻克上都。

此後,明太祖改上都路為開平府。洪武四年(1371年)改設開平衛,隸北平都司。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設開平衛指揮使司,下設五個千戶所,屯田駐防。明成祖朱棣多次率領明軍出塞,常到開平屯駐。永樂元年(1403年)明成祖將開平衛撤至獨石口(今河北省沽源縣南獨石口),元上都城址遂被廢棄。

西方著作中的描述

上都廣為西方世界認識,原因是13世紀馬可孛羅於此地獲忽必烈覲見,於其《遊記》中記載都城生活的奢華:「內有大理石宮殿,甚美,其房舍內皆塗金,繪重重鳥獸花木,工巧之極,技術之佳,見之足以娛樂人心目」。18世紀英國詩人柯勒律治閱《遊記》後,於其詩篇中讚美:「上都坐忽必烈汗,恢宏皇城樂御邦」(In Xanadu did Kubla Khan, A stately pleasure-dome decree...)。後來,西方人以「Xanadu」比擬作「世外桃源」。土衛六上的最大亮區俗稱為「上都」,因為沒有人知道那裡是什麼樣子[2]

視頻

元上都 相關視頻

正藍旗元上都遺址
鳥瞰元上都遺址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