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元宏

增加 1,188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元宏'''又名 [[ 拓跋宏 ]] (北魏孝文帝) (467 , 皇興元年八月戊申日(農曆八月二十九日,467 年10月13日-499年4月26日 ), 拓跋宏生於北魏首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紫宮。是獻文帝[[拓跋弘]]之長子,母親李夫人,中山大族[[李惠]]之女。拓跋宏未生之時,馮太后臨朝,獻文帝皆聽命於母后;及拓跋宏降生,太后乃歸政,親加撫養。 漢名元宏,即北魏孝文帝。中國歷史上傑出的少數民族政治家、改革家 。是獻文帝拓跋弘的長子,生母李夫人 。北魏第七位皇帝(471年9月20日-499年4月26日在位)。
[[File:拓跋宏.jpg|thumb|right|
[http://www.qulishi.com/UploadFile/20151021/201510211051412713290.jpg原圖鏈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d9563e0102w5nr.html] ]]
==北魏史上第二年幼登位的皇帝 馮氏臨朝執政==
 
皇興三年(469年)六月辛未日,拓跋宏被立為皇太子。皇興五年(471年)八月丙午日,受父禪即帝位,改年號為延興。由於北魏實行子貴母死制度,拓跋宏在被立為太子時,生母即被賜死,由祖母馮太后撫養成人。不足五歲的拓跋宏成為了北魏歷史上第二年幼登上帝位的皇帝。
孝文帝初即位,太上皇拓跋弘總攬朝政.承明元年(476年)六月,孝文帝剛滿十歲時,太上皇帝拓跋弘被馮太后毒死,馮太后乃以太皇太后的名義二次臨朝稱制,改年號為太和。太后足智多謀,能行大事,生殺賞罰,決之俄頃,具有豐富的政治經驗和才能,自太和元年以後,開始在社會風俗、政治、經濟等方面進行一系列重大的改革,有意識地進行漢化。<ref>[http://www.todayonhistory.com/people/201611/20258.html 孝文帝拓跋宏]</ref>
 
==馮太后是一個有遠見卓識的統治者==
按照北魏子貴母死制度,拓跋宏成為太子時,生母慘遭賜死,由祖母文明太后撫養成人。公元471年8月,拓跋宏的父親拓跋弘禪讓帝位,年號延興,不足五歲的拓跋宏成為了北魏歷史上第二年幼登上帝位的皇帝。
23歲親政,由祖母文明太后馮氏臨朝執政,對鮮卑化的朝廷進行了一系列中央集權的改革,改革的功過在引起了一千多年來爭論不休的同時,也引發了人們對民族和文化命運的深層思考。
魏孝文帝的性格愛好帶有馮太后的諸般烙印,以至有史學家認為他可能是馮太后同某個漢族近臣的私生子。馮太后不但是一個宮廷鬥爭的高手,也是一個有遠見卓識的統治者。在她執政期間,進行了四大改革,全面改造了北魏帝國。由於這些改革是在孝文帝的紀年中進行的,歷史上常常將之歸於孝文帝名下,當然,孝文帝親政後對這些改革也進行了很好的鞏固。
首先是官制改革。北魏前期的官制很不成熟,官吏沒有固定的工資,因此被默許對管轄下的人民進行搜刮。地方官不論政績如何,一律任滿6年。馮太后時期,實行了改革,發給官吏固定的薪俸,同時大力加強打擊貪污腐敗,以“治績”作為任期長短的依據。
 ==精通儒家經義、史傳百家而才藻富贍== 太和十四年(490年),孝文帝 正式親 拓跋宏年滿二十三歲,這時,他已成長為一個具有卓越才華、有膽有識的青年 治家。在馮太后的長期嚴格教育和直接影響下,他不但精通儒家經義、史傳百家而才藻富贍,而且積累了豐富的治國經驗,增長了實際才幹,這些都為 ,進一步推行 來的 改革 大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這年九月,馮太后病逝。孝文帝哀傷至極,大哭三日 他先  == 整頓吏治, 為了增加國家賦稅收入,按照李沖的建議實行了“ 三長制 加強了國家對民戶的控 實行均田 ==  而影響範圍更大 他先整頓吏治,頒布俸祿制,立三長制 程度更深的改革是“ 實行 均田制 。北魏的均田制十分有名,對隋唐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成年男女獲得一定數額的桑田和露田。露田年老必須還官,不得買賣,桑田不須還官,超過定額的可以買賣。耕牛也可受田。地方官員按品級授給“公田”。在當時荒地多,自耕農少的情況下,均田制不但可增加自耕農數量,改善農民處境,增加國家賦稅收入,還促成了大規模的墾荒運動。
在實行均田令的同時,還實行了與均田令相適應的新的租調製度,以小家庭為基本納租單位,奴婢、耕牛受田雖不少,但納稅很輕,這有利於大地主。
490年 ==遷都和漢化改革 馮太后死,孝文帝開始親政。 使他名垂千古==  他鞏固了馮太后留下的改革成果,並將改革推向了高潮。遷都和漢化改革,使他名垂千古。孝文帝決心做一個中原的統治者,狹小而僻處北邊的平城已裝不下他的雄心。    太和十八年(494年),以“南伐”為名,遷都洛陽,全面改革鮮卑舊俗。規定以漢服代替鮮卑服,以漢語代替鮮卑語,遷洛鮮卑人以洛陽為籍貫,改鮮卑姓為漢姓,自己也改姓“元”。並鼓勵鮮卑貴族與漢人士族聯姻,參照南朝典章支付,改革北魏政治制度,並嚴厲鎮壓反對改革的守舊貴族,處死太子元恂。一系列舉動推動北魏經濟、文化、社會、政治、軍事等方面的大力發展,緩解了民族隔閡,史稱“太和改革”,對北方各民族人民的融合和發展,起了積極作用。
遷都和漢化改革遭到部分頑固的鮮卑貴族的激烈反對,他們抬出了太子元徇作代表向孝文帝發難。元徇策劃北歸不成被廢,後來被孝文帝賜死,頑固派隨後企圖發動的政變也被鎮壓。
 
==諡號孝文皇帝,廟號高祖,葬於長陵==
 
魏孝文帝以南征為藉口遷都,而遷都的目的之一就是為了更有效地發動南征。孝文帝晚年對南齊發動了數次戰爭,但進展不大,太和二十三年四月初一日(499年4月26日),他在取得馬圈城一役的勝利後,病逝於北歸途中。操勞過度的魏孝文帝,在33歲時提前耗盡了一生的精力。諡號孝文皇帝,廟號高祖,葬於長陵
孝文帝改革之前,北魏以征服者的姿態堅挺了近百年,而孝文帝改革之後,北魏僅過了30多年就在內憂外患中瓦解了。<ref>[http://www.tqxz.com/book2/book_2_048.htm 魏孝文帝拓跋宏(中國北魏皇帝)]</ref>
拓跋宏在位28年,其中19年都只是擺設,因此他急需以文治武功證明自己作為一個北魏皇帝的價值。因此,《魏書》在他親政後的記錄中,大量記錄了他四處巡查、出征的記錄,從推算來看,他其實能留在后宮中的時間極少、極少。
成為 皇后 後的 [[ 馮潤 ]] 很快發現,自己的生活與守活寡相去不遠。空虛、寂寞、冷之下,馮潤出軌了。馮潤借拓跋宏外出之時,與假宦官 [[ 高菩薩 ]] 通姦。消息傳到拓跋宏耳中,拓跋宏尤不信,於是派人秘密調查,並親自審問,才確信自己原來真的被帶上了一頂大大的“綠帽子”,於是下令處死了馮潤的姦夫高菩薩,但仍不忍處死皇后馮潤,更沒有廢黜馮潤的太后之位。
其實,在得知馮潤紅杏出牆之時,當時正在南征途中的拓跋宏早已生病,馮潤穢亂宮闈並被確認後,拓跋宏受不住打擊,病情加重。
公元499年,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在南征途中病逝,直到去世之前,他才命自己的兩個弟弟監督賜死皇后馮潤,並囑咐將馮潤以皇后之禮安葬,但不要與自己同葬。<ref>[https://www.msn.cn/zh-cn/news/national/%E2%80%9C%E7%BB%BF%E5%B8%BD%E7%9A%87%E5%B8%9D%E2%80%9D%E6%8B%93%E8%B7%8B%E5%AE%8F%EF%BC%9A%E4%BA%8B%E4%B8%9Avs%E5%AE%B6%E5%BA%AD%EF%BC%9F%E5%89%8D%E8%80%85%E5%90%8D%E7%95%99%E9%9D%92%E5%8F%B2%EF%BC%8C%E5%90%8E%E8%80%85%E8%B4%BB%E7%AC%91%E5%A4%A7%E6%96%B9/ar-AABdTho “綠帽皇帝”拓跋宏:事業Vs家庭?前者名留青史,後者貽笑大方]</ref>
72,65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