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元朝

移除 4,574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伐金与扩张 ===
金朝與蒙古為世仇{{efn| 在[[蒙古民族|蒙古]]諸部屬於金朝附屬時,金朝為了防止出現強大統一的部落,時常策動蒙古諸部彼此征战,並且每個數年率軍至漠北屠殺、減丁,這使得蒙古諸部對金朝產生敵對的心態<ref name="蒙古帝國時期">《征服王朝的時代》〈第六章 元代的中國支配〉: 第139頁-第151頁.</ref>。}},成吉思汗有意伐金復仇,然而西南的[[西夏]]與金朝聯盟,為了避免被西夏牽制,先後三次率軍(1205年、1207年與1209年—1210年)进攻之,迫使西夏[[夏襄宗]]稱臣。1210年成吉思汗與金斷交,隔年發動[[蒙金戰爭]],於[[野狐嶺戰役]]大破四十萬金軍,隨後攻入[[華北地區]]並四處屠杀。
1214年蒙軍包圍金朝首都[[金中都|中都]](今北京市),[[金宣宗]]被迫求和称臣,並在蒙古退兵後遷都北宋故都[[汴京]]。隔年5月31日蒙軍南下攻佔金中都,並且獲得名相[[耶律楚材]],這對於巩固華北地區有很大的幫助。
=== 漢化與政變 ===
[[元仁宗]]力图改变元武宗时造成的财政枯竭、政制混乱的局面,他推行「以儒治國」政策,並且減裁冗員、加強中央集權以整頓朝政。他曾令[[王约 (元朝)|王约]]将《[[大学衍义]]》譯為蒙文,赐臣下说“治天下,此一书足矣。”并将《[[貞觀政要]]》和《[[資治通鑒]]》等書摘譯為蒙文,令蒙古人與[[色目人]]誦習。1312年元仁宗将其儒师王约特拜集贤大学士并将王约“兴科举”的建议“著为令甲”,至此恢复[[科举]]制度。本次科舉以[[程朱理学]]為考试的内容,史稱[[延祐復科]],最後录取[[护都答儿]]、[[张起岩]]等56人为[[进士]]{{efn|name="元朝科举"}}<ref name="元朝中後期" />。
他还倚重汉人文臣,处死蒙丞相[[脱虎脱]]等,排除朝中异己。財政方面,仁宗取消武宗的经济措施,並且於1314年在江浙、江西、河南等地查清地方田產,史稱[[延祐經理]]。任用[[床兀儿]]统军,擊敗察合台汗王[[也先不花]]以平定西北地區。然而元仁宗未能制止太后[[弘吉剌·答己|答己]]干预朝政,也無力制裁備受太后重用的重臣[[鐵木迭兒]]贪赃枉法。在繼承問題方面,元仁宗以[[王约 (元朝)|王约]]輔助皇太子[[碩德八剌]],並且聽從鐵木迭兒的建議,廢除[[武仁之約]]。他将元武宗長子周王[[和世琜]]外放鎮守[[云南]]、次子[[圖帖睦爾]]放逐[[海南島]]。同年冬天,元武宗舊臣皆感憤怒而擁護和世琜叛變,最後敗走漠北,依附察合台汗國。1320年元仁宗駕崩後,皇太子碩德八剌即位為[[元英宗]]<ref name="元朝中後期" />。
西北方面,1268年窩闊台汗國的海都意圖奪回汗位而聯合欽察汗國與察合台汗國反元,史稱[[海都之亂]]。直到1304年[[元成宗]]時期,元廷與這三大汗国达成和议,並與伊兒汗國一同承認元朝的宗主地位,成為元朝的藩属国,而元朝设立的行政机构(如[[行中书省]]和[[宣政院]])也未包括这些领土。而且元成宗并赐[[伊儿汗国]]君主刻有“真命皇帝和顺万夷之宝”等汉文印玺,實質上也承認其獨立性。到1309年[[元武宗]]時期,元朝和察合台汗国先後攻滅[[窝阔台汗国]],於[[元文宗]]年间编纂《[[经世大典]]》时,将[[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與[[伊儿汗国]]作为元朝的藩属国<ref name="元朝疆域"/>。
 {{multiple image|align=center|direction=horizontal|image1=Mongol dominions1.jpg|width1=300|caption1=14世纪 [[File: 元朝 與四大汗国總疆域的 圖,其中[[西亞]]深灰色部分为后来的[[帖木兒帝國]]。图9.jpg|image2 = 大元版 缩略 .png|width2 = 220|caption2 = 1294年[[ 元成宗]]時期的 https://baike.baidu.com/pic/ 元朝 疆域,其中[[高麗 (918年-1392年)|高丽]]为藩属国。|image3 /266205/0/6a600c338744ebf8aa81c576def9d72a6159a783?fr=lemma&ct=single#aid= MongolEmpireDivisions1300.png|width3 0&pic= 280|caption3 6a600c338744ebf8aa81c576def9d72a6159a783 = 1309年[[元武宗原图链接]]時期的 元朝 疆域,其中[[窩闊台 及四大 國]]被元朝與[[察合台汗國]] 瓜分而亡。}}
== 行政區劃 ==
== 政治制度 ==
{{并列图像
| 对齐方式 = right
| direction = vertical
| width = 200
| image1 =
| width1 = 200
| caption1 = 蒙古帝國的象徵[[九斿白纛]]<ref>《新元史‧卷三‧刑法志》:「元年丙寅,帝大會部眾於斡難河之源,建九游白纛,即皇帝位。群臣共上尊號曰成吉思合罕。」</ref>。
| image2 = Kharkorum silver tree1.jpg
| width2 = 200
| caption2 = [[和林]]古城的銀樹。
| image3 = Yuandadu map.jpg
| width3 = 200
| caption3 = 元朝首都[[大都]]的平面布局。
}}
元朝與蒙古帝國的皇位繼承異於中國歷代王朝,採取[[庫力台大會]]推舉的制度,由王室貴族公推大家的領袖。而元朝皇帝也是兼任蒙古帝國的可汗,由於[[元世祖]]的汗位沒有經過庫力台大會的認可,使得[[四大汗國]]紛紛不奉正朔,直到元成宗方恢復宗主關係。元世祖建立元朝後,有意立[[真金]]為太子,定傳子之局,可惜真金早死而使繼承問題又浮現。元朝而後常因皇太子早死或兄弟爭位而動盪不安,中期又有[[武仁之約]]的協定,武宗系與仁宗系交替繼承皇位,然而又因[[元仁宗]]廢除協定而再度混亂。元朝的繼承問題直到[[元惠宗]]方穩定,但也進入元朝末期<ref name="中國通史宋遼金元史第五章">《中國通史 宋遼金元史》〈第五章 蒙古興起與大元帝國-草原民族的統一中國: 第81頁-第114頁.</ref>。
元朝在推行漢人的典章制度與維護蒙古舊法之間,時常發生衝突,並且分裂成守舊派與崇漢派。早在元太祖[[成吉思汗]]攻佔漢地後,有賴[[耶律楚材]]與[[木華黎]]推行漢法以維護其典章制度。當時近臣[[別迭]]建議將汉人驱赶並把中原变成大牧场以收取財富,遭到耶律楚材的反對,他認為可用徵稅的方式獲得財富,因此保留了漢地的典章制度。他積極改變蒙古軍以往「凡攻城邑,敵以矢石相加者,即為拒命,既克,必殺之。」的作風,努力興科祟儒、整頓吏治,實為漢法推行之祖<ref>{{Cite web |url=http://military.china.com/zh_cn/dljl/yuanchao/01/11044668/20090113/15280690.html |title=一代名相耶律楚材:一個改變元朝歷史的契丹人(1) |access-date=2015-10-27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0304201940/http://military.china.com/zh_cn/dljl/yuanchao/01/11044668/20090113/15280690.html |archive-date=2016-03-04 |dead-url=yes }}</ref>。木華黎為了便於管理漢地,也於[[世侯|漢族四大世侯]]合作,逐漸鞏固了對河北、山西等地的治理<ref name="元朝政治">《征服王朝的時代》〈第六章 元代的中國支配〉: 第158頁-第165頁.</ref>。
1266年,[[元世祖]]在[[卢沟桥]]附近河運石木以建造[[大都]]宫殿。<ref>《新元史‧卷三‧刑法志》:「元年丙寅,帝大會部眾於斡難河之源,建九游白纛,即皇帝位。群臣共上尊號曰成吉思合罕。」</ref>
後來管理漢地的[[元世祖]]忽必烈也積極推動漢法,任用了大批漢族幕僚和儒士等创设典章制度,如[[劉秉忠]]、[[許衡]]和[[姚樞]]等,並提出了「行漢法」的主張。積極推動了學習漢文的熱潮。如元世祖就非常熟悉漢文典籍、禮儀制度,並能用漢文創作詩歌,並且還以法律的形式規定,太子必須學習漢文。接受儒士[[元好問]]和[[張德輝]]提議的「儒教大宗師」稱號。忽必烈最後在[[大都]]建元稱帝,創建中國式的元朝,建立了一套以傳統中國中央集權作藍本的政治體制,例如设立了[[三省六部]]和司农司等一系列专司机构,使用中原的统治机构来统治人民,任劉秉忠等人的规划建立首都[[大都]]。然而,元世祖在[[李璮叛亂]]後,對漢人的信任下降。
===「九儒十丐」===
有說法認為「九儒十丐」是元朝的定制,顯示出在蒙古統治下儒士在社會的下等地位。此「九儒十丐」的說法來自南宋遺民謝枋得,其〈送方伯載歸三山序〉云:「滑稽之雄,以儒為戲者曰:『我大元制典,人有十等:一官、二吏;先之者,貴之也,貴之者,謂有益於國也。七匠、八娼、九儒、十丐;後之者,賤之也,賤之者,謂無益於國也。』嗟乎卑哉!介乎娼之下,丐之上者,今之儒也。」<ref>(南宋)謝枋得《疊山集.送方伯載歸三山序》</ref>及同樣是南宋遺民的鄭思肖〈大義略序〉曰:「韃法,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醫、六工、七獵、八民、九儒、十丐。」<ref>[南宋]鄭思肖《鐵函心史.大義略序》</ref>但因其政治立場,並不能完全盡信,或作為元朝儒士社會地位低下的佐證。中外史學界已有學者對元代儒士的地位問題進行過深入的研究,否定了元代儒人地位低落的說法{{efn|   現代學者方駿指出,以儒戶為代表的元代士人在元朝統治之下事實上享有相當多的特權。他們的地位不但遠遠高於社會底層的娼妓和乞丐,也比負擔沉重賦役的民戶以及軍、站、匠等服役人戶優越得多。更主要的,是他們有各類宗教和服役戶計所無法比擬的為官任吏的機會。「九儒十丐」的說法不是元代現實的反映<ref>方駿《[http://ln.edu.hk/osl/newhorizon/abstract/v37/12.pdf 「九儒十丐」:一個至今仍被香港中學中史教科書廣泛引用的神話]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1014000019/http://ln.edu.hk/osl/newhorizon/abstract/v37/12.pdf |date=2016-10-14 }}》</ref>。}}。
{| class="wikitable"
=== 宗教 ===
{{multiple image | perrow = 2 | total_width=320 | image1 = BailinTemple2.jpg | width1 = 145 | caption1 = 1330年建立于 元朝的 河北[[柏林禅寺宝塔]]。 | image2 = Chogyal.JPG | width2 = 160 | caption2 = [[八思巴]]是[[藏傳佛教]][[萨迦派]]五祖之一,元朝首任[[總制院]](即宣政院)院使,管理天下佛教與吐蕃地區。 | image3 = Changchun-Temple-Master-and-disciples-painting-0316.jpg | width3 = 200 | caption3 = [[全真教]]的開教教主[[王喆]]与[[北七真]],其中[[丘處機]]居其左首第一。 | image4 = Nestorian headstone.jpg | width4 = 140 | caption4 = [[泉州]][[景教]]墓石與四翼天使拿著交叉上的蓮花象徵。}}
元朝與[[蒙古四大汗国|四大汗国]]([[欽察汗國]]、[[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伊儿汗国]])橫跨歐亞大陸,幅員遼闊,其疆土內的种族也十分繁多,這些都使得元朝的宗教呈現多元化,各類[[佛教]](含[[漢傳佛教]]與[[藏傳佛教]])、[[道教]]、[[白蓮教]]等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東西方的商旅、教士亦来往频繁,自西方傳來的[[伊斯兰教]]、[[基督教]](含[[景教]]和[[天主教]])與[[猶太教]]的影響力也逐漸增加。由于元朝对境内各种宗教基本採取自由放任的態度,對信仰宗教的問題採取兼容並包的政策,甚且優容禮遇之,這種环境自然有利於宗教的傳播與發展。元朝[[比丘|僧人]]有免税免役特权,致使一些不法之徒投机为僧,甚至干预诉讼,横行乡里,成为元代的一个社会问题<ref>
</ref>。元朝对宗教管制较为宽松,使得民间如[[白莲教]]、[[明教]]等藉此建立秘密组织,进行抗元起事<ref name="元朝宗教">《中國通史 下冊》〈第二十三章 元帝國的組織〉: 第610頁-第614頁.</ref>。
各類佛教中以[[藏传佛教]]最為興盛. 藏传佛教約唐中期自吐蕃傳入[[唐朝]],專以祈禱禁咒為事。[[漢傳佛教]]在[[唐武宗]]时遭受打擊,宋朝時只剩[[禪宗]]慢慢恢復,然敵不過[[道教]]與[[宋明理學|理學]]。藏传佛教中,[[薩迦派]](花教)自[[窩闊台]]汗至[[元世祖]]期間逐漸获得蒙元朝廷的尊重。忽必烈早在攻擊吐蕃時即於薩迦派的[[喇嘛]][[扮底達]]講和,而後扮底達的繼承人[[八思巴]]被元世祖奉為[[國師]](後升為[[帝師]]),賜玉印,任中原法王,命統天下佛教,並兼任[[總制院]](後改名為宣政院)使來管理[[吐蕃]](今[[西藏]])事務,這是以宗教領袖統治西藏地區之始。八思巴還為元朝建立[[八思巴文]]。   藏传佛教在元朝皇帝的推崇下,在社會與政治上均有極高的地位。諸位元朝皇帝均受藏传佛教的戒律,藏传佛教也逐漸推廣到蒙古各部。然而皇室用於佛事之錢要占國家[[財政]]支出一半(皇帝即位前要[[灌顶]]),寺院也擁有龐大的產業,部分喇嘛也驕縱不法,危害社會。例如[[元世祖]]時,江南佛教總統喇嘛[[楊璉真珈]]喜好掘墓,曾挖掘宋朝諸陵與諸大臣墳墓百餘所;包庇平民不輸租賦者,達兩萬三千戶,其餘如奪人產業,姦污婦女等類之事,更為常見<ref name="元朝宗教"/><ref>《元史‧卷202‧八斯八傳》;余元廣,《西藏喇嘛教史》。</ref>。
[[道教]]自宋朝即十分興盛,金朝與南宋時期即有[[全真教]]、[[太一教]]與[[大道教]]三派。全真教由[[王喆]]創立,主張修孝僅存一之德,然後學道。[[成吉思汗]]於西征時邀请全真教道士[[丘处机]]西行中亞,十分禮遇他,並且他掌管天下道教。丘處機後來與其弟子[[李志常]]寫成《[[長春真人西遊記]]》一書,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大道教]]主張苦節危行,不妄取於人,不苟奢於自,從創教教主[[劉德仁 (金朝)|劉德仁]]五傳至[[酈希誠]],被[[蒙哥]]冊封為太玄真人,掌管教務。太一教以傳授太一三元法籙之術為主,從創教教主[[蕭抱珍]]五傳至[[李居壽]]時,元世祖興建太一宮,並讓他居之,獲得太一掌教宗師印。然而元朝以[[藏传佛教]]為國教,元世祖曾命燒去一些「捏合不實」的道經如《[[老子化胡經]]》等,然而仍然冊封各派宗師以安撫之<ref name="元朝宗教"/>。
=== 藝術 ===
{{multiple image|direction=horizontal|image1=Porcelaine chinoise Guimet 231106.jpg|width1=120|caption1= 元朝的制瓷业很发达  元朝經濟發達 这是一只 城市文化興起,又因為交通發達,東西文化交流,使得元朝藝術呈現多元化。繪畫方面,文人畫成為主流,著重個人及書法表現,風格與 元代強調裝飾的宮廷繪畫迥然不同。元初[[趙孟頫]]、[[高克恭]]等人提倡復古,回歸[[ 龙泉窑唐朝]] 和[[北宋]]的風格,並且將書法入畫,創造出重氣韻、輕格律,注重主觀抒情 梅子青瓶 元畫風格 |image2=XHYXZHX.JPG|width2=140|caption2= 元朝 晚期[[ 景德镇黃公望]] 窑青花[[ 萧何王蒙 (畫家)|王蒙]] [[ 韩信倪瓚]] [[ 吳鎮]]等元代四大家<ref>[[王世贞]]《艺苑卮言》:“赵松雪孟頫, 道人吴镇仲圭,大痴道人黄公望子久,黄鹤山樵王蒙叔明,元四大家也。高彦敬、倪元镇、方方壶,品之逸者也。”[[屠隆]] 《画笺》亦稱:“若云善画,何以上拟古人,而为后世宝藏?如赵孟頫、黄子久、王叔明、吴仲圭之四大家及钱舜举、倪云林……”</ref> 為主,其中又以黄公望为冠<ref>[[董其昌]]《畫禪室隨筆》卷二谓“元季四大家以黄公望为冠”</ref> }}他們寄託清高人格的理念於繪畫上,以隱逸山水與[[梅]]、[[蘭]]、[[竹]]、[[菊]]、[[松]]、石等為象徵。黃公望創始「淺降山水」,先以水墨鉤勒皴染為基礎,加上以赭石為主色的淡彩山水畫。由於元人以較乾的筆法在紙上作畫,這不同於宋人繪於絹上。山水畫除了皴法以外,增多擦的效果,猶如[[中國書法]]一樣。為了使畫面的上方可以題上詩句,所以故意留出一角,題上自己作的詩句,使詩、書、畫三者合成一體,影響明清國畫至今。
元朝經濟發達,城市文化興起,又因為交通發達,東西文化交流,使得元朝藝術呈現多元化。繪畫方面,文人畫成為主流,著重個人及書法表現,風格與元代強調裝飾的宮廷繪畫迥然不同。元初[[趙孟頫]]、[[高克恭]]等人提倡復古,回歸[[唐朝]]和[[北宋]]的風格,並且將書法入畫,創造出重氣韻、輕格律,注重主觀抒情的元畫風格。元朝中晚期以[[黃公望]]、[[王蒙 (畫家)|王蒙]]、[[倪瓚]]、[[吳鎮]]等元代四大家<ref>[[王世贞]]《艺苑卮言》:“赵松雪孟頫,梅道人吴镇仲圭,大痴道人黄公望子久,黄鹤山樵王蒙叔明,元四大家也。高彦敬、倪元镇、方方壶,品之逸者也。”[[屠隆]]《画笺》亦稱:“若云善画,何以上拟古人,而为后世宝藏?如赵孟頫、黄子久、王叔明、吴仲圭之四大家及钱舜举、倪云林……”</ref> 為主,其中又以黄公望为冠<ref>[[董其昌]]《畫禪室隨筆》卷二谓“元季四大家以黄公望为冠”</ref>。他們寄託清高人格的理念於繪畫上,以隱逸山水與[[梅]]、[[蘭]]、[[竹]]、[[菊]]、[[松]]、石等為象徵。黃公望創始「淺降山水」,先以水墨鉤勒皴染為基礎,加上以赭石為主色的淡彩山水畫。由於元人以較乾的筆法在紙上作畫,這不同於宋人繪於絹上。山水畫除了皴法以外,增多擦的效果,猶如[[中國書法]]一樣。為了使畫面的上方可以題上詩句,所以故意留出一角,題上自己作的詩句,使詩、書、畫三者合成一體,影響明清國畫至今。 元代的花鳥,以[[錢選]]最為有名,他學習宋人[[趙昌]]的畫風,具有宋人厚重典雅的趣味。其他如[[趙孟]]、[[趙雍]]、[[陈琳 (画家)|陳琳]]與[[劉貫道]]等均以兼善花鳥出名<ref>[http://vr.theatre.ntu.edu.tw/fineart/chap18/chap18-06.htm 元朝的藝術]</ref>。
元朝書法的核心人物是[[趙孟頫]],他的書法深受東晉書法家[[王羲之]]的影響,所創立的楷書[[趙體]]與唐楷之[[歐體]]、[[顏體]]與[[柳體]]並稱四體,成為後代規摹的主要書體,表現為“溫潤閒雅”“秀研飄逸“的風格面貌。審美觀趨向飄逸的超然之態獲得一種精神解脫有一定聯繫。[[鲜于枢]]与赵孟頫齐名,但影响略小,尤其擅长行、草书。与他们同时代的书法家[[邓文原]]则擅长章草,是研习这种古书体不多见的名家之一。[[康里巙巙]]稍晚于赵孟頫,也以草书名世,是少数民族书法家的代表人物<ref>[http://www.huaxia.com/wh/whgb/sfys/226.html 元代书法艺术]</ref>。  
</ref>。
{{multiple image|align=center|direction=horizontal|image1=Dwelling in the Fuchun Mountains (first half).JPG|width1=290|caption1=[[黃公望]]所繪《[[富春山居圖]]》(剩山圖版),山和水的布置疏密有致,墨色濃淡乾濕並用,用墨淡雅,但極富變化。|image2=Zhao Meng Fu Autumn Colors Part1.jpg|width2=220|caption2=[[趙孟頫]]所繪《[[鵲華秋色圖]]》(局部),以瀟灑、鬆動、乾溼相間之筆寫出,帶有清幽淡遠的韻味。|image3=Gao Kegong Evening Clouds.jpg|width3=260|caption3=[[高克恭]]所繪《[[秋山暮靄圖]]》(局部),卷面雲煙流動,淡雅有致,既富有詩一般的韻律,又勃發盎然生機。|image4=Gong Kai-Emaciated Horse.jpg|width4=290|caption4=[[龔開]]所繪《[[瘦馬圖]]》,以瘦马之独立夕阳、无人怜惜,表达了亡国的落寞、失意。 }}
=== 科技 ===
| colspan=6 | [[北元]]的相關資料比較匱乏,目前史學研究以漢文、蒙古文與波斯文史料互相對照分析,本文以〈關於北元汗系〉<ref name="關於北元汗系">薄音湖. 〈關於北元汗系〉. 《內蒙古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87年第3期: 41-51.</ref>與〈15世纪中叶前的北元可汗世系及政局〉<ref name="15世纪中叶前的北元可汗世系及政局">宝音德力根. 〈15世纪中叶前的北元可汗世系及政局〉. 载《蒙古史研究》第六辑. 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2000年.</ref>等為主,參考《[[新元史]]》、《欽定[[蒙古源流]]》、無名氏《[[黃金史]]》、羅卜藏丹津《蒙古黃金史》等元史資料而成。
|}
 
== 参見 ==
* [[中國歷史]]
* [[中國歷史年表]]
* [[元明清歷史年表]]
* [[征服王朝]]
* [[蒙古族]]
* [[蒙古帝國]]
* [[北元]]
* [[鞑靼 (蒙古)|韃靼]]
* [[瓦剌]]
== 參考文獻 ==
* 《蒙古帝國——蒼狼與白鹿》,劉學銚,風格司藝術創作坊,ISBN 978-986-6330-24-7
* 《細說元朝》,黎東方,傳記文學出版社,1981,ISBN 978-957-8506-55-8
 
=== 外部連結 ===
* 《[[元史]]》全文:[http://www.guoxue.com/shibu/24shi/yuanshi/yuasml.htm (簡體)]
* 《[[中国大百科全书]]》:[http://www.white-collar.net/02-lib/01-zg/03-guoxue/%C6%E4%CB%FB%C0%FA%CA%B7%CA%E9%BC%AE/%C0%FA%CA%B7%B9%A4%BE%DF%C0%E0/%D6%D0%B9%FA%B4%F3%B0%D9%BF%C6%C8%AB%CA%E9%D6%D0%B9%FA%C0%FA%CA%B7/Resource/Book/Edu/JXCKS/TS011098/0465_ts011098.htm 元朝]{{dead link|date=2017年11月 |bot=InternetArchiveBot |fix-attempted=yes }}
*洪金富:〈[http://readopac3.ncl.edu.tw/nclJournal/search/detail.jsp?sysId=0005712925&dtdId=000040&search_type=detail&la=ch&checked=&unchecked=0010006760027,0020006634597,0030006637202,0040006549498,0050006580014,0060006122404,0070006122421,0080005712925,0090004768893,0100004731115,0110005315430,0120005315435,0130005027533,0140004985919, 元朝皇帝的蒙古語稱號問題]〉。
* 蕭啟慶:〈[http://140.112.142.79/publish/abstract.asp?paper=%A4%B8%A5N%A5|%A4j%BBX%A5j%AEa%B1%DA 元代四大蒙古家族]〉。
*蕭啟慶:〈[http://ccsdb.ncl.edu.tw/ccs/image/01_003_001_01_02.pdf 說「大朝」:元朝建號前蒙古的漢文國號──兼論蒙元國號的演變]〉。
*李焯然:〈[http://www.nssd.org/articles/article_read.aspx?id=1002538260 明初史书中的蒙古元朝]〉。
* [http://www.people.com.cn/GB/paper39/670/77884.html 成吉思文物“成吉思皇帝圣旨金牌”的发现]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20117225042/http://www.huangdi.gov.cn/content/2008-11/26/content_1581797.htm 公祭轩辕黄帝网·历代古碑·元泰定二年圣旨碑照片]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1010002855/http://travel.cnwest.com/content/2008-09/24/content_1440626_2.htm 公祭轩辕黄帝网·轩辕庙碑刻录]
*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e/e2/LetterFromKhubilaiToJapan1266.jpg 至元三年(1266年)大蒙古国皇帝忽必烈给日本的国书扫描图片,这是1268年的复制品,现藏于日本東大寺尊胜院,被称为“蒙古国牒状”‘调伏异朝怨敌抄’。]
 
{{-}}
{{start box}}
{{s-off|'''[[中国朝代]]和政权'''}}
{{Dynasty|[[金朝|大金]]<br/>[[宋朝|宋]] · [[南宋]]|[[元朝|大元]]<br /><small>1271年12月-1368年8月<br />[[大蒙古國]]<br />1206年-1271年<br />[[元朝|大元]]<br />1271年-1368年<br />[[北元]]<br />1368年-1402年</small>|[[明朝|大明]]}}
{{end box}}
 
{{蒙古族|史}}
{{中國歷史事件/元朝}}
{{Five Dynasties and Song Liao Jin Xia Dynasties}}
 
{{Authority control}}
 
[[Category:蒙古族歷史]]
[[Category:中国朝代]]
[[Category:中国历史]]
8,70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