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元清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元清观

中华民国台湾)文化资产

图片来自随意窝

基本资料

类别    国定古迹

主祀    玉皇大帝

公告    1985年8月19日

初创    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

所在地   台湾彰化市

元清观[1],建于1763年(乾隆二十八年),是一座供奉玉皇大帝庙宇,也是台湾彰化市国定古迹

信仰名庙

台湾民间说法,“台湾天公三间半”,意思是台湾主奉天公的名庙,分别是南台湾台南天坛中台湾沙鹿玉皇殿北台湾新竹天公坛,以及“半间”彰化元清观(因道路拓宽,殿宇内缩)。

历史沿革

  • 元清观为清代台湾少数以“观”为名的寺庙,彰化市民称为“天公坛”。早年元清观为神明会的组织型态,至清乾隆28年(1763)始创建庙宇,后由泉籍人士林文濬贡生郑士模业户黄添注阮昌张国良等出资修建。
  • 清道光28年(1848)11月初八彰化大地震,元清观五门殿(前殿)及戏台崩塌受损,士绅原议迁建县城南方,后因戴潮春事件而暂缓。清同治5年(1866)由举人蔡德芳、士绅陈元吉等倡议重修,监生杨祥光负责重修工程,历经数年的重修仍未竣工,日后由张昭彩、职员庄琼辉再进行重修工程,至清光绪13年(1887)完成。
  • 同治、光绪年间的重修,元清观的前殿、戏台规模宏伟壮观,正殿增高基础,并加以髹漆,庙宇焕然一新。重修后由泉州七邑人士(晋江、南安、惠安、同安、安溪、德化、永春)举行三朝庆成醮,完成开光谢土仪式,此次的重修奠定今日元清观的建筑规模。三川殿楣梁上悬挂“温陵福地”匾,即诉说著元清观为泉州人的信仰中心。
  • 日治时期实施市区改正,拓宽天公坛巷(今陈棱路),正殿及后殿右侧遭部份拆除。
  • 中华民国接管台湾后,元清观遭居民占用,至1982年住户迁出后,由市公所进行修护,1985年8月19日指定为第二级古迹
  • 1999年九二一地震,元清观三川殿墙面受损,2002年进行修复,保存元清观的风貌。
  • 2006年4月9日元清观遭回禄之灾,正殿与厢廊烧毁,之后进行古迹的修复,于2010年12月初重修完成,并于2011年1月5日举行重修入火安座保安福醮大典

建筑艺术

  • 元清观的建筑是清同治、光绪年间重修时的风貌,为三进二院的建筑格局,分别为三川殿、正殿及后殿。三川殿面宽五开间,因开有五个门,故又称五门殿。五门殿屋顶为“歇山牌楼升檐式”的造型,正门三开间处屋顶升高,两旁屋檐较低,主次分明。
  • 三川殿前檐下方有一排吊筒,雕刻有各式各样的莲花造型,吊筒的正面并装饰有飞天、凤凰与狮子等木雕,造型优雅朴实。三川殿寿梁上的看架斗栱,栱身雕刻有“象头栱”造型,取其“太平有象”之意,栱身的上方并雕有洋人憨番的人物雕刻,丰富了元清观的装饰题材。
  • 正门前有一对青斗石狮,龙边公狮,脚踩绣球,球上并雕有古代钱币的图纹,虎边母狮,怀抱小狮,这对石狮的造型,身体的姿态独特,背部螺纹式的鬃毛刻划入微,充份表现出匠师的功力,此对石狮是台湾庙宇石狮造型的经典之作。
  • 正门两旁“螭虎团炉”木雕,螭虎与古代青铜器上的兽纹相似,为勇猛之兽,具有避邪之意。元清观的木屏,以螭虎造型构成香炉的图案,香炉中央雕有磬牌,其上书有“囍”字,有“祈求平安”之意。
  • 正门的门簪为龙首造型,由于龙首无角,故又称“螭首”。次间的门簪为狮子的造型,狮子又分开口与闭口狮,分别象征公狮与母狮。稍间的门簪为蟾蜍造型,古代文人喻月宫为“蟾宫”,装饰蟾蜍的造型,有“科举高中、金榜题名”的涵意。
  • 三川殿两旁交趾陶为清光绪3年(1877)重修时的作品,龙边装饰凤凰,虎边为麒麟。民国88年九二一地震时,部份交趾陶受损,由嘉义林光沂进行修护。下方裙堵是以砖雕构成“大狮小狮戏彩球”的图腾,大狮小狮引申为“太师与少师”,为周代官制,是功名的象征。
  • 三川殿的门神彩绘,正门门神为赵天君与王天君的造型,有别于一般王爷庙的门神,龙边为王天君持执钢,赵天君手持鞭,守护元清观庙门,三川殿彩绘及门神为和美彩绘匠师陈颖派的作品。
  • 拜殿前有一块青石石雕,称为“御路”,上方刻有云龙,为神圣空间的象征。拜殿前的龙柱是清光绪3年(1877)重修时的作品,为清末龙柱造型的佳作。龙柱采单龙盘柱,龙柱上方并有八仙人物装饰其上,柱头有李白醉写番表等人物雕刻。
  • 正殿屋顶为重檐歇山式建筑,为了承受屋顶山墙的重量,在正殿次间增设一列柱子,元清观的“增柱法”为台湾传统建筑的先例。正殿采三通五瓜栋架,由于正殿挑高,通梁下方另置叠斗,以增加其结构力学。
  • 正殿内四点金柱有清乾隆59年(1794)及清光绪8年(1882)重修时的抱柱联。
  • 元清观目前保存有乾隆27年(1762)“穹窿主宰”匾、“慈航慧照”匾、“海国同天”匾等,三川殿内两旁有明治31年(1898)吴德功所撰“温陵元清观碑记”碑文,为元清观重要的文物。

祀奉神祇

元清观主祀玉皇大帝,配祀王母娘娘太上老君,两旁从祀张天师玄天上帝,后殿供奉观世音菩萨,两旁配祀十八罗汉[2]

寺庙内景物

  • 屋檐雕饰
  • 元清观的正殿
  • 石碑

外部连结

视频

彰化元清观庆祝天公生送蔬菜 大排长龙挤爆陈棱路

参考文献